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域互动与文风演进:早期桐城派作家的淮扬因缘及其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师雅惠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9-93,共15页
淮安、扬州作为南北交通要冲与经济、文教发达之地,早期桐城派作家不仅在这里得到经济支持与声名传扬,而且他们的为学为文理念,如重视文章情感内核与文辞“活法”的古文观念,以及将时文视为经学学问之一环与古文辞之一体的时文理念,也... 淮安、扬州作为南北交通要冲与经济、文教发达之地,早期桐城派作家不仅在这里得到经济支持与声名传扬,而且他们的为学为文理念,如重视文章情感内核与文辞“活法”的古文观念,以及将时文视为经学学问之一环与古文辞之一体的时文理念,也得到了淮扬友人的充分肯定与呼应。这些理念,日后成为桐城派文章理论的重要内核。考索清康熙至乾隆初年以戴名世、方苞为代表的早期桐城派作家与以王式丹、王懋竑、张符骧等为代表的淮安、扬州府士人交游情况,并进一步探析桐城派精神血脉中的“淮扬”因素及其文学史意义,也即桐城与淮扬两地之间的人文交流与文化互动,可为我们理解清代知识界学风与文风的形成机制提供典范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城派 淮扬 王懋竑 张符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乱世文人的持守与展望:竟陵派的文章理论与创作 被引量:3
2
作者 师雅惠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5-152,共8页
竟陵派是明末清初文坛上影响最广的文学流派,但因后人或有意或无意的误读,竟陵派的文学史价值,迄今未得到全面、客观的认识。竟陵派领袖钟惺、谭元春等人,不仅在诗歌批评上有其成就,而且有志于古文辞。在对"文"之内涵的理解上... 竟陵派是明末清初文坛上影响最广的文学流派,但因后人或有意或无意的误读,竟陵派的文学史价值,迄今未得到全面、客观的认识。竟陵派领袖钟惺、谭元春等人,不仅在诗歌批评上有其成就,而且有志于古文辞。在对"文"之内涵的理解上,钟惺赞赏可"见之于事"的经世之文,强调"理义"之于文章的重要性;谭元春亦对正大、健拔的文风充满期待。在作者修养问题上,钟、谭强调文章作者的情感厚度、共情能力与学问识见,钟惺《史怀》中,更特别提出"诚"为"辞"之本。这些意见,对传统的古文观念既有"革",又有"因",体现了文学变革时期"新声"与"传统"的复杂关系。他们的文章创作,则从实践的角度表达了对深厚、诚挚的文人"性灵"的追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惺 谭元春 古文 性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古文为时文:桐城派早期作家的时文改良 被引量:3
3
作者 师雅惠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7-44,共8页
明清时文界"以古文为时文"的改良,自明正德、嘉靖年间即已开始。生活在清康熙年间的桐城派早期作家,面对当时时文文坛"俗学大行"的情势,继承了前人"以古文为时文"的思路,提倡时文应在作者独立人格、文章... 明清时文界"以古文为时文"的改良,自明正德、嘉靖年间即已开始。生活在清康熙年间的桐城派早期作家,面对当时时文文坛"俗学大行"的情势,继承了前人"以古文为时文"的思路,提倡时文应在作者独立人格、文章抒写性灵与文章整体气息三个方面向古文学习,并以其出色的时文创作成就与细密的文法理论构建,为"以古文为时文"理念在清代的深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城派前期作家 古文 时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桐城派早期作家的明季史事书写 被引量:1
4
作者 师雅惠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0-141,共12页
清代桐城派早期作家戴名世、朱书、方苞等人,均有志于著史,特别是明末史事的写作。这一创作兴趣,体现了清初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的兴盛、皖北沿江一带的历史文化特点与诸人自身学术志向的多重影响。在史观上,戴名世、朱书有较为浓厚的民... 清代桐城派早期作家戴名世、朱书、方苞等人,均有志于著史,特别是明末史事的写作。这一创作兴趣,体现了清初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的兴盛、皖北沿江一带的历史文化特点与诸人自身学术志向的多重影响。在史观上,戴名世、朱书有较为浓厚的民族主义思想,承认南明统绪的存在,并对明末党争采取了唯其是不唯其人的持平态度。方苞则往往回避明清断限问题,在党争问题上则赞同东林一派史家的意见,更强调史著的教化作用。在史法上,戴名世、朱书的文字,较为宏阔,其文不可用明确的法度来阐释;方苞则较注重行文法度,下笔不免拘谨。"《南山集》案"后,戴、朱著述零落殆尽,在后世影响甚微。方苞所追求的思想与文辞的雅洁、规范,则成为桐城派文章的代表性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城派早期作家 明末 历史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