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地域互动与文风演进:早期桐城派作家的淮扬因缘及其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
1
1
作者
师雅惠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9-93,共15页
淮安、扬州作为南北交通要冲与经济、文教发达之地,早期桐城派作家不仅在这里得到经济支持与声名传扬,而且他们的为学为文理念,如重视文章情感内核与文辞“活法”的古文观念,以及将时文视为经学学问之一环与古文辞之一体的时文理念,也...
淮安、扬州作为南北交通要冲与经济、文教发达之地,早期桐城派作家不仅在这里得到经济支持与声名传扬,而且他们的为学为文理念,如重视文章情感内核与文辞“活法”的古文观念,以及将时文视为经学学问之一环与古文辞之一体的时文理念,也得到了淮扬友人的充分肯定与呼应。这些理念,日后成为桐城派文章理论的重要内核。考索清康熙至乾隆初年以戴名世、方苞为代表的早期桐城派作家与以王式丹、王懋竑、张符骧等为代表的淮安、扬州府士人交游情况,并进一步探析桐城派精神血脉中的“淮扬”因素及其文学史意义,也即桐城与淮扬两地之间的人文交流与文化互动,可为我们理解清代知识界学风与文风的形成机制提供典范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城派
淮扬
王懋竑
张符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乱世文人的持守与展望:竟陵派的文章理论与创作
被引量:
3
2
作者
师雅惠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5-152,共8页
竟陵派是明末清初文坛上影响最广的文学流派,但因后人或有意或无意的误读,竟陵派的文学史价值,迄今未得到全面、客观的认识。竟陵派领袖钟惺、谭元春等人,不仅在诗歌批评上有其成就,而且有志于古文辞。在对"文"之内涵的理解上...
竟陵派是明末清初文坛上影响最广的文学流派,但因后人或有意或无意的误读,竟陵派的文学史价值,迄今未得到全面、客观的认识。竟陵派领袖钟惺、谭元春等人,不仅在诗歌批评上有其成就,而且有志于古文辞。在对"文"之内涵的理解上,钟惺赞赏可"见之于事"的经世之文,强调"理义"之于文章的重要性;谭元春亦对正大、健拔的文风充满期待。在作者修养问题上,钟、谭强调文章作者的情感厚度、共情能力与学问识见,钟惺《史怀》中,更特别提出"诚"为"辞"之本。这些意见,对传统的古文观念既有"革",又有"因",体现了文学变革时期"新声"与"传统"的复杂关系。他们的文章创作,则从实践的角度表达了对深厚、诚挚的文人"性灵"的追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惺
谭元春
古文
性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以古文为时文:桐城派早期作家的时文改良
被引量:
3
3
作者
师雅惠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7-44,共8页
明清时文界"以古文为时文"的改良,自明正德、嘉靖年间即已开始。生活在清康熙年间的桐城派早期作家,面对当时时文文坛"俗学大行"的情势,继承了前人"以古文为时文"的思路,提倡时文应在作者独立人格、文章...
明清时文界"以古文为时文"的改良,自明正德、嘉靖年间即已开始。生活在清康熙年间的桐城派早期作家,面对当时时文文坛"俗学大行"的情势,继承了前人"以古文为时文"的思路,提倡时文应在作者独立人格、文章抒写性灵与文章整体气息三个方面向古文学习,并以其出色的时文创作成就与细密的文法理论构建,为"以古文为时文"理念在清代的深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城派前期作家
古文
时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桐城派早期作家的明季史事书写
被引量:
1
4
作者
师雅惠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0-141,共12页
清代桐城派早期作家戴名世、朱书、方苞等人,均有志于著史,特别是明末史事的写作。这一创作兴趣,体现了清初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的兴盛、皖北沿江一带的历史文化特点与诸人自身学术志向的多重影响。在史观上,戴名世、朱书有较为浓厚的民...
清代桐城派早期作家戴名世、朱书、方苞等人,均有志于著史,特别是明末史事的写作。这一创作兴趣,体现了清初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的兴盛、皖北沿江一带的历史文化特点与诸人自身学术志向的多重影响。在史观上,戴名世、朱书有较为浓厚的民族主义思想,承认南明统绪的存在,并对明末党争采取了唯其是不唯其人的持平态度。方苞则往往回避明清断限问题,在党争问题上则赞同东林一派史家的意见,更强调史著的教化作用。在史法上,戴名世、朱书的文字,较为宏阔,其文不可用明确的法度来阐释;方苞则较注重行文法度,下笔不免拘谨。"《南山集》案"后,戴、朱著述零落殆尽,在后世影响甚微。方苞所追求的思想与文辞的雅洁、规范,则成为桐城派文章的代表性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城派早期作家
明末
历史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域互动与文风演进:早期桐城派作家的淮扬因缘及其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
1
1
作者
师雅惠
机构
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9-93,共15页
文摘
淮安、扬州作为南北交通要冲与经济、文教发达之地,早期桐城派作家不仅在这里得到经济支持与声名传扬,而且他们的为学为文理念,如重视文章情感内核与文辞“活法”的古文观念,以及将时文视为经学学问之一环与古文辞之一体的时文理念,也得到了淮扬友人的充分肯定与呼应。这些理念,日后成为桐城派文章理论的重要内核。考索清康熙至乾隆初年以戴名世、方苞为代表的早期桐城派作家与以王式丹、王懋竑、张符骧等为代表的淮安、扬州府士人交游情况,并进一步探析桐城派精神血脉中的“淮扬”因素及其文学史意义,也即桐城与淮扬两地之间的人文交流与文化互动,可为我们理解清代知识界学风与文风的形成机制提供典范样本。
关键词
桐城派
淮扬
王懋竑
张符骧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乱世文人的持守与展望:竟陵派的文章理论与创作
被引量:
3
2
作者
师雅惠
机构
厦门大学中文系
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5-152,共8页
文摘
竟陵派是明末清初文坛上影响最广的文学流派,但因后人或有意或无意的误读,竟陵派的文学史价值,迄今未得到全面、客观的认识。竟陵派领袖钟惺、谭元春等人,不仅在诗歌批评上有其成就,而且有志于古文辞。在对"文"之内涵的理解上,钟惺赞赏可"见之于事"的经世之文,强调"理义"之于文章的重要性;谭元春亦对正大、健拔的文风充满期待。在作者修养问题上,钟、谭强调文章作者的情感厚度、共情能力与学问识见,钟惺《史怀》中,更特别提出"诚"为"辞"之本。这些意见,对传统的古文观念既有"革",又有"因",体现了文学变革时期"新声"与"传统"的复杂关系。他们的文章创作,则从实践的角度表达了对深厚、诚挚的文人"性灵"的追寻。
关键词
钟惺
谭元春
古文
性灵
分类号
I207.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古文为时文:桐城派早期作家的时文改良
被引量:
3
3
作者
师雅惠
机构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出处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7-44,共8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2YJC751067)
文摘
明清时文界"以古文为时文"的改良,自明正德、嘉靖年间即已开始。生活在清康熙年间的桐城派早期作家,面对当时时文文坛"俗学大行"的情势,继承了前人"以古文为时文"的思路,提倡时文应在作者独立人格、文章抒写性灵与文章整体气息三个方面向古文学习,并以其出色的时文创作成就与细密的文法理论构建,为"以古文为时文"理念在清代的深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桐城派前期作家
古文
时文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桐城派早期作家的明季史事书写
被引量:
1
4
作者
师雅惠
机构
厦门大学中文系
出处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0-141,共12页
文摘
清代桐城派早期作家戴名世、朱书、方苞等人,均有志于著史,特别是明末史事的写作。这一创作兴趣,体现了清初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的兴盛、皖北沿江一带的历史文化特点与诸人自身学术志向的多重影响。在史观上,戴名世、朱书有较为浓厚的民族主义思想,承认南明统绪的存在,并对明末党争采取了唯其是不唯其人的持平态度。方苞则往往回避明清断限问题,在党争问题上则赞同东林一派史家的意见,更强调史著的教化作用。在史法上,戴名世、朱书的文字,较为宏阔,其文不可用明确的法度来阐释;方苞则较注重行文法度,下笔不免拘谨。"《南山集》案"后,戴、朱著述零落殆尽,在后世影响甚微。方苞所追求的思想与文辞的雅洁、规范,则成为桐城派文章的代表性风格。
关键词
桐城派早期作家
明末
历史书写
Keywords
early Tongcheng-school writers
late Ming Dynasty
historical writing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地域互动与文风演进:早期桐城派作家的淮扬因缘及其文学史意义
师雅惠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乱世文人的持守与展望:竟陵派的文章理论与创作
师雅惠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以古文为时文:桐城派早期作家的时文改良
师雅惠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桐城派早期作家的明季史事书写
师雅惠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