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倾斜放煤口上下侧煤岩分界线方程表征及其模拟
1
作者 邹光华 杨健男 +3 位作者 关书方 姜志刚 王明强 师皓宇 《煤炭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356-367,共12页
为了探索不同倾角下综放工作面的顶煤放出规律,以唐山矿0291综放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物理相似模拟试验的综合研究方法,推导并获取倾斜放煤口上下侧煤岩分界线表征方程。首先,针对顶煤放出体与煤岩分界线的对应关... 为了探索不同倾角下综放工作面的顶煤放出规律,以唐山矿0291综放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物理相似模拟试验的综合研究方法,推导并获取倾斜放煤口上下侧煤岩分界线表征方程。首先,针对顶煤放出体与煤岩分界线的对应关系,建立了等效于放出椭球体面积的煤岩分界线抛物线方程。然后,采用PFC软件建立煤厚7m,放煤口宽度为1.5m,煤层倾角为0°、10°、20°、30°以及40°的数值模型并设置煤岩分界线标记层,获取煤岩分界线的拟合方程。其次,比对理论计算方程,进一步修正煤岩分界线方程。最后,利用自行设计的“三可控”电动放顶煤试验设备进行对应条件的物理相似模拟试验,对修正方程进行合理性检验。依据“见矸关门”原则,进行倾斜煤层单口放煤过程模拟,模拟结果表明:随着煤层倾角增大,煤岩分界线逐渐由对称抛物线分布向非对称抛物线分布转变,其斜下侧煤岩分界线不断远离放煤口中心线,斜上侧煤岩分界线不断靠近放煤口中心线且斜上侧平缓程度远高于斜下侧,理论计算高于模拟结果的等效抛物线特征值,总结了不同倾角下的等效抛物线修正系数,完善了煤岩分界线的理论方程;物理相似模拟试验与数值模拟的相近结果,均体现出倾斜煤层放出体主要来自于放煤口斜上侧的顶煤,放煤口斜下侧的顶煤在放煤过程中则易堆积成拱的分布特征,同时也验证了修正方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放顶煤 等效抛物线 放出椭球体 煤岩分界线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倾角综放工作面顶煤损失分布特征及放煤步距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关书方 杨健男 +3 位作者 姜志刚 王明强 杨长益 师皓宇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2-77,共6页
为提高唐山矿0291综放工作面的顶煤回收率,针对生产过程中的端头、架间、初采等7个方面的顶煤损失问题,理论计算了顶煤损失量,分析了工作面顶煤损失分布特征,将步距间损失作为优化对象,选用PFC2D软件对放煤步距进行优化,按照“见矸即停... 为提高唐山矿0291综放工作面的顶煤回收率,针对生产过程中的端头、架间、初采等7个方面的顶煤损失问题,理论计算了顶煤损失量,分析了工作面顶煤损失分布特征,将步距间损失作为优化对象,选用PFC2D软件对放煤步距进行优化,按照“见矸即停”原则,比较不同放煤步距的顶煤放出量,模拟结果表明:顶煤放出量随着支架的推移呈现明显的波动性,“一刀一放”的放煤量在80~560块之间,“二刀一放”的放煤量在50~680块之间,“三刀一放”的放煤量在100~1100块之间,从放出总量来看,放煤效率最高的是“一刀一放”,其顶煤放出总量为3832块,因此放煤步距优化为“一刀一放”时,可有效降低放煤步距间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放顶煤 顶煤损失分布 PFC数值模拟 放煤步距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场围岩能量演化及释放模拟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师皓宇 马念杰 +2 位作者 石建军 李楠 谈国文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6-111,共6页
岩体应变能是集主应力、弹性模量、泊松比等综合物理量,能够更好地解释采矿过程中的动力现象。为揭示采动过程中采场围岩能量演化和释放规律,基于岩体应变能理论推导了能量演化与释放的计算方法,以平朔井工三矿为工程背景建立数值计算模... 岩体应变能是集主应力、弹性模量、泊松比等综合物理量,能够更好地解释采矿过程中的动力现象。为揭示采动过程中采场围岩能量演化和释放规律,基于岩体应变能理论推导了能量演化与释放的计算方法,以平朔井工三矿为工程背景建立数值计算模型,模拟计算不同回采时刻采场围岩能量变化,结果表明:①采场围岩的应变能峰值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而逐渐前移,煤层能量峰值主要集中于煤壁前方8 m以内,煤层的应变能相对较高,顶底板坚硬岩层中的能量值相对较低;②开挖开切眼后,开切眼上方为能量释放区,开切眼煤壁前后为能量积聚区;在该矿地质条件下,工作面正常回采时,工作面煤壁上方8 m以内为能量主要释放区域,煤壁前方2~8 m为能量主要积聚区;因此,对于煤壁上方应及时支护,防止其能量的快速释放而引起冒顶;对于具有动力灾害倾向的煤壁前方应采取措施控制应力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场围岩 应变能 能量演化 能量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大变形巷道“锚杆+短锚索+长锚索”支护机理与实践
4
作者 张巨川 苑龙峰 +3 位作者 李广峰 张金彪 孔德闯 师皓宇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10期87-91,共5页
唐山矿0293工作面回采巷道存在变形大、难支护等问题,理论分析表明:处于高偏应力环境的巷道围岩易于产生较大的变形,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表明,巷道围岩局部区域的塑性区破坏深度达到3.8 m左右,巷道表面位移量达400 mm左右,基于此,设计了... 唐山矿0293工作面回采巷道存在变形大、难支护等问题,理论分析表明:处于高偏应力环境的巷道围岩易于产生较大的变形,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表明,巷道围岩局部区域的塑性区破坏深度达到3.8 m左右,巷道表面位移量达400 mm左右,基于此,设计了针对围岩的“塑性区内+塑性区外+稳定岩层”的“锚杆+短锚索+长锚索”三重支护方案:即选用2.4 m锚杆、4.5 m短锚索与10.5 m长锚索协同支护,实现软岩巷道的安全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变形巷道 高应力 锚杆支护 蝶形塑性区 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式注浆工艺在综放面过风氧化带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师皓宇 田多 +1 位作者 赵启峰 彭可平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8-50,共3页
根据平朔井工三矿39107综放工作面赋存条件以及风氧化带颗粒组成分析,确定采用马丽散对风氧化带注浆加固。由连续注浆工艺与间歇式注浆对比实验结果可知,间歇式注浆工艺可人为控制注浆渗流半径、更易形成网络骨架,并对井工三矿风氧化带... 根据平朔井工三矿39107综放工作面赋存条件以及风氧化带颗粒组成分析,确定采用马丽散对风氧化带注浆加固。由连续注浆工艺与间歇式注浆对比实验结果可知,间歇式注浆工艺可人为控制注浆渗流半径、更易形成网络骨架,并对井工三矿风氧化带进行超前注浆加固,通过钻孔窥视法检测可知间歇式工艺注浆加固与渗透效果较好,可节约注浆材料费约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氧化带 注浆实验 间歇式注浆工艺 效果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压水上采场底板应力场分布及隔水层破断机理 被引量:4
6
作者 师皓宇 石建军 +1 位作者 田多 许海涛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7-50,72,共5页
为实现承压水上安全开采,以新集一矿承压水上开采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3D)软件计算分析了承压水上采场底板应力分布规律,并基于固支梁理论推导了隔水层发生拉伸破断、剪切破断的力学判据。结果表明:隔水层发生破断位置在采场煤壁附近,... 为实现承压水上安全开采,以新集一矿承压水上开采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3D)软件计算分析了承压水上采场底板应力分布规律,并基于固支梁理论推导了隔水层发生拉伸破断、剪切破断的力学判据。结果表明:隔水层发生破断位置在采场煤壁附近,隔水层承载能力随着隔水层厚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工作面倾斜长度的增大而减小。利用该判据计算可知,该工作面底板隔水层所受水压大于1.78 MPa时易发生剪切破断。最后提出突水防治措施有:一是提高煤壁附近底板的承载能力;二是根据承压水压缩短工作面倾斜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场底板 承压水 隔水层 破断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掘辅运配巷缩小工作面绕过陷落柱NPT技术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师皓宇 田多 赵启峰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8-40,共3页
为研究工作面安全高效绕过陷落柱技术,依据平朔井工一矿实际生产情况,采用掘辅运配巷缩小工作面绕过陷落柱,分析了绕过陷落柱期间的主要工序及其衔接关系,利用NPT技术对绕过陷落柱工序安排进行优化,确定了总工期与关键路线;并计算确定... 为研究工作面安全高效绕过陷落柱技术,依据平朔井工一矿实际生产情况,采用掘辅运配巷缩小工作面绕过陷落柱,分析了绕过陷落柱期间的主要工序及其衔接关系,利用NPT技术对绕过陷落柱工序安排进行优化,确定了总工期与关键路线;并计算确定了各工序合理的开始与结束时间,从而实现高产高效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辅运配巷 陷落柱 NPT 大小面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巷道锚杆尾部破断机理及合理结构的设计 被引量:23
8
作者 马念杰 刘少伟 +1 位作者 邓广涛 师皓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7-331,共5页
应用材料力学理论,阐明了锚杆支护时锚尾一定受到偏心载荷作用和顶板锚杆破断的机理.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提出了一种防止锚尾破断的新型锚杆,以及锚杆结构形式和加工制造工艺.论述了杆体直径与锚尾螺纹直径的合理级配关系,比较了金属粗... 应用材料力学理论,阐明了锚杆支护时锚尾一定受到偏心载荷作用和顶板锚杆破断的机理.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提出了一种防止锚尾破断的新型锚杆,以及锚杆结构形式和加工制造工艺.论述了杆体直径与锚尾螺纹直径的合理级配关系,比较了金属粗尾锚杆和普通锚杆在不同载荷作用下的挠度值.证明了新型粗尾锚杆可以解决顶板锚杆破断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锚杆 破断机理 合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型共轭剪切破裂-地震产生的力学机理及其演化规律 被引量:11
9
作者 马念杰 马骥 +3 位作者 赵志强 郭晓菲 师皓宇 乔建永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47-1653,共7页
地震的发生是一个极为复杂且高度非线性的物理过程,基于乔建永、马念杰、马骥等提出的X型共轭剪切破裂-地震复合模型,进一步研究了共轭剪切破裂-地震发生的力学机理,阐明了共轭剪切破裂-地震发生及其演化的物理过程,从软弱异性体周围岩... 地震的发生是一个极为复杂且高度非线性的物理过程,基于乔建永、马念杰、马骥等提出的X型共轭剪切破裂-地震复合模型,进一步研究了共轭剪切破裂-地震发生的力学机理,阐明了共轭剪切破裂-地震发生及其演化的物理过程,从软弱异性体周围岩体应力、破坏形态与地震能量变化的角度出发,发现了共轭剪切破裂-地震具有“仿蝶存亡”规律,获得了共轭剪切破裂-地震生成的必要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构造应力显现区域应力环境的剧烈变化,地壳岩体中会形成以软弱异性体为中心的性态极不稳定的蝶形破坏区,它的扩展最终会形成显性或隐性的共轭剪切破裂;蝶形破坏区蝶叶每次扩展释放的能量会在一定范围内引发地震,即地震是触发事件动载作用下蝶形破坏瞬态扩展所释放弹性能的非线性动力现象;共轭剪切破裂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经历了圆形和椭圆形破坏、蝶形渐进破坏与蝶形剧烈破坏的孕育期、生长期与剧变期;依据地震里氏震级的强弱,在共轭剪切破裂动态生成过程中地震活动存在着弱震期,中强震期与强震期的“仿蝶存亡”特点;共轭剪切破裂地震发生的必要条件主要有地壳中的软弱异性体存在条件,构造应力剧烈变化条件,软弱异性体及其周围岩体强度条件以及地震发生的应力触发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剪切破裂 地震 地震机理 蝶形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力系统结构稳定性的共轭剪切破裂-地震复合模型 被引量:9
10
作者 乔建永 马念杰 +3 位作者 马骥 赵志强 郭晓菲 师皓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37-1646,共10页
地壳中岩体破坏、断层形成与地震诱发具有成因联系,其中“X”型共轭剪切破裂与地震发生关系密切。为此,基于动力系统结构稳定性理论和孔洞岩体蝶形破坏理论,构建了“X”型共轭剪切破裂-地震复合模型,推导了破裂尺寸计算公式,给出了地震... 地壳中岩体破坏、断层形成与地震诱发具有成因联系,其中“X”型共轭剪切破裂与地震发生关系密切。为此,基于动力系统结构稳定性理论和孔洞岩体蝶形破坏理论,构建了“X”型共轭剪切破裂-地震复合模型,推导了破裂尺寸计算公式,给出了地震释放能量的计算方法。用动力系统理论解释了破裂扩展尺寸与地震能量释放存在的定量对应关系,从理论上完整阐述“X”型、“V”型和“Y”型共轭破裂特征的生成及演化力学机理,推演出共轭剪切破裂扩展和伴随地震发生的重要物理力学现象及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偏差应力场作用下的地下软弱异性体周围岩体满足摩尔-库仑剪切破坏条件发生破坏,形成蝶形破坏区,即花瓣形破坏区,随着蝶形破坏区的扩展,会形成以软弱异性体为中心的显性或隐性X型共轭剪切破裂;软弱异性体周围岩体强度特征变化,使得共轭破裂表现出“X”,“V”,“Y”型共轭特征;在一定地应力和围岩环境中,地壳软弱异性体及其周围岩体构成的非线性动力系统,对于地应力和地层强度的变化具有敏感依赖性,即共轭剪切破裂的扩展尺寸和地震释放的能量具有相互伴生的指数型变化特征,相同的应力扰动在不同的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引发共轭剪切破裂一次性扩展的尺度不同,会引发不同级别的地震,存在着非敏感依赖区域向敏感依赖区转化的特征拐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瓣逆定理 蝶形 共轭剪切破裂 地震 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断面全煤切眼优化设计及其变形规律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曲光 马念杰 +1 位作者 李新元 师皓宇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14,共3页
根据葛泉煤矿风井区9#煤层的岩层赋存条件,对大断面切眼锚杆支护方案进行了优化模拟,确定了最佳支护方案。现场应用后,矿压规律观测结果表明,切眼巷道变形较小,支护效果良好,为国内类似条件的大断面支护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锚杆支护 优化设计 矿压规律 大断面切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倾角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参数设计及其与围岩关系 被引量:21
12
作者 石建军 师皓宇 +1 位作者 包寿胜 刘宏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2期313-318,共6页
基于云南观音山煤矿已有的煤层地质条件,确定了合理的支架高度、支护强度及合理的额定工作阻力。在顶板分类原则基础上选定支架为ZQY4400/17/36型大倾角掩护式液压支架。采用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建立了大倾角软顶底板煤层数值模型,模拟... 基于云南观音山煤矿已有的煤层地质条件,确定了合理的支架高度、支护强度及合理的额定工作阻力。在顶板分类原则基础上选定支架为ZQY4400/17/36型大倾角掩护式液压支架。采用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建立了大倾角软顶底板煤层数值模型,模拟研究了所选支架在工作面的支撑应力分布规律,分析了工作面回采时煤壁内应力分布,顶板下沉及底板鼓起情况。采用AN-SYS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支架与围岩关系的力学模型,模拟研究了支架所受载荷情况,对支架与围岩的力学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根据实际地质情况选择的ZQY4400/17/36型大倾角掩护式液压支架使用时,顶板下沉量和底板鼓起量能满足安全开采要求,支架以前梁变形为主,支架顶梁变形较小,支架底板尖端比压满足支护要求,支架整体选择适合实际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支架参数设计 大倾角 支架与围岩关系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压巷道煤柱载荷特征及其对围岩应力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赵启峰 田多 +1 位作者 李万名 师皓宇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0-26,6,共7页
煤柱是回采巷道围岩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煤柱尺寸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巷道围岩的稳定性。针对崔家寨矿E12501综采工作面具体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运用计算机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煤柱宽度时煤柱及工作面煤体应力... 煤柱是回采巷道围岩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煤柱尺寸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巷道围岩的稳定性。针对崔家寨矿E12501综采工作面具体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运用计算机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煤柱宽度时煤柱及工作面煤体应力分布规律,获得了煤柱内部应力场及演化基本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煤柱宽度变化对围岩应力分布及结构变化特征影响显著,巷道维护状态是工作面煤层和煤柱内应力场共同作用的结果,为区段煤柱宽度的合理留设、回采巷道合理位置的选择及围岩稳定性控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压巷道 煤柱宽度 围岩应力 模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碎带软岩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及联合支护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玉德 闫守峰 +2 位作者 赵军伟 师皓宇 赵启峰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0-65,共6页
以祁东煤矿南翼运输石门为例,采用实验室研究方法对巷道围岩微观组成、力学参数及变形特性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以现场观测的方法对围岩破坏特征、变形规律及支护体系受力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用数值计算方法,对不同条件和参数下的巷道变形及... 以祁东煤矿南翼运输石门为例,采用实验室研究方法对巷道围岩微观组成、力学参数及变形特性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以现场观测的方法对围岩破坏特征、变形规律及支护体系受力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用数值计算方法,对不同条件和参数下的巷道变形及应力分布情况进行模拟分析和支护参数的优化。提出了适用于破碎带软岩巷道的"锚杆-桁架-注浆"围岩控制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软岩层 破碎带 巷道支护 联合支护锚杆 桁架 注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锚索支护技术在大断面切眼支护中的数值计算及其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田多 师皓宇 张明泉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9-41,共3页
在分析安家岭一号井4106综放工作面大断面切眼的地质和生产技术条件基础上,以锚索数量为优化设计对象,运用FLAC3D数值计算软件进行了三种支护方案优化对比分析,得出了最优支护方案并进行了现场应用,现场应用结果表明优化方案完全能够满... 在分析安家岭一号井4106综放工作面大断面切眼的地质和生产技术条件基础上,以锚索数量为优化设计对象,运用FLAC3D数值计算软件进行了三种支护方案优化对比分析,得出了最优支护方案并进行了现场应用,现场应用结果表明优化方案完全能够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其设计方案对类似地质条件的矿井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切眼 方案优化 锚网梁+锚索支护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椭球体理论的放煤步距与放出率关系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田多 师皓宇 +1 位作者 付恩俊 牛国星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53 143,143,共4页
为提高平朔井工一矿放顶煤的放出率,在椭球体放煤理论的基础上,推导了可放椭球体、实放椭球体方程以及松动椭球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该关系计算了4106工作面在不同顶煤厚度和放煤步距时的顶煤放出率,计算结果表明:当顶煤厚小于4 m时,... 为提高平朔井工一矿放顶煤的放出率,在椭球体放煤理论的基础上,推导了可放椭球体、实放椭球体方程以及松动椭球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该关系计算了4106工作面在不同顶煤厚度和放煤步距时的顶煤放出率,计算结果表明:当顶煤厚小于4 m时,其最佳放煤步距为0.8 m,当顶煤厚为4~7 m时,其最佳放煤步距为1.6 m,当顶煤厚大于7 m时,其最佳放煤步距应为2.4 m;从而提出了不同顶煤厚度应采用的最佳放煤步距,提高了井工一矿综放工作面顶煤放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顶煤 椭球体理论 放煤步距 顶煤放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倾角综放面煤岩分界线不对称分布特征及放煤工艺优化 被引量:5
17
作者 姜志刚 关书方 +3 位作者 王明强 杨健男 师皓宇 杨长益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4-108,共5页
唐山矿0291大倾角综放工作面的最大倾角39°、平均煤厚10 m,以椭球体理论为基础给出了放煤口上下两侧的煤岩分界线理论方程,结果表明:当煤层倾角较大时,煤岩分界线呈不对称的抛物线分布,上部放出体大于下部放出体,即随着倾角的增大... 唐山矿0291大倾角综放工作面的最大倾角39°、平均煤厚10 m,以椭球体理论为基础给出了放煤口上下两侧的煤岩分界线理论方程,结果表明:当煤层倾角较大时,煤岩分界线呈不对称的抛物线分布,上部放出体大于下部放出体,即随着倾角的增大,放出煤体主要集中在支架斜上方的顶煤中。选用PFC2D软件对放煤参数进行优化,比较不同放煤工艺时的顶煤放出率,按照“见矸即停”原则,模拟结果表明:在不同架次的放煤量都是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不同放煤工艺的顶煤放出率差异较大,下行放煤优于上行放煤,多轮放煤优于单轮放煤,其中多轮顺序下行顶煤放出率最大为87.6%,因而优选两轮下行放煤工艺,该工艺在唐山矿0291和392工作面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放顶煤 大倾角 煤岩分界线 放煤顺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空留巷矿压显现规律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石建军 师皓宇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42-44,共3页
结合冀中能源股份公司葛泉矿1528工作面运输巷的工程条件,在关键层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计算机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了反映岩层基本特征的力学模型,研究了留巷上方顶板断裂的应力特征、变形特征和破坏特征。
关键词 沿空留巷 采动影响 数值模拟 矿压显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底板裂隙岩体导水敏感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许海涛 李永军 +1 位作者 李昊 师皓宇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9-42,125,共5页
在TAW-2000岩石伺服试验机上进行了煤岩全应力-应变过程中的渗透性试验,概化出岩石的一般应力-应变-渗透曲线,阐述了变形破坏过程中裂隙岩体渗透系数变化规律及裂隙发育趋势。将贯通裂隙岩样及普通岩样对比研究表明:两种类型岩样渗透系... 在TAW-2000岩石伺服试验机上进行了煤岩全应力-应变过程中的渗透性试验,概化出岩石的一般应力-应变-渗透曲线,阐述了变形破坏过程中裂隙岩体渗透系数变化规律及裂隙发育趋势。将贯通裂隙岩样及普通岩样对比研究表明:两种类型岩样渗透系数变化规律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残余强度阶段,普通岩样在残余强度阶段渗透系数急剧下降,而贯通裂隙岩样渗透系数在残余强度阶段继续增加。综合分析试验结果,渗透系数变化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其中岩体结构特征对岩体渗透系数变化规律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岩体 岩体结构 全应力应变 渗透系数 导水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碎带工程围岩超前锚杆加固参数数值模拟研究
20
作者 周桥 高谦 师皓宇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363-366,共4页
为研究超前锚杆加固与破碎带工程围岩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参数选择,以武平紫金矿业230斜坡道在破碎带中超前锚杆加固为工程实例,建立相应的三维地质力学模型,应用FLAC3D快速拉格朗日差分程序对此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超前锚杆支护纵横间... 为研究超前锚杆加固与破碎带工程围岩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参数选择,以武平紫金矿业230斜坡道在破碎带中超前锚杆加固为工程实例,建立相应的三维地质力学模型,应用FLAC3D快速拉格朗日差分程序对此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超前锚杆支护纵横间距参数对超前锚杆与破碎带工程围岩的相互影响,并对其应力分布规律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超前锚杆加固在破碎带工程围岩中纵横间距参数选择的原则与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碎带 超前锚杆加固 FLAC3D 斜坡道 纵横间距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