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科交叉的视角下推拿手法的现代化研究进展
1
作者 谢良玉 曹盛楠 +3 位作者 史刘朋 孙国栋 师彬 苏卫东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3期73-78,共6页
推拿手法是肌肉骨骼疾病推荐和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其简、便、效、廉的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多年临床实践表明,推拿手法在缓解疼痛、改善功能障碍方面具有显著效果。然而,推拿手法作用机制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有待深入。近年来,随着运动医学... 推拿手法是肌肉骨骼疾病推荐和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其简、便、效、廉的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多年临床实践表明,推拿手法在缓解疼痛、改善功能障碍方面具有显著效果。然而,推拿手法作用机制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有待深入。近年来,随着运动医学、中医学、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和康复医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使推拿手法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紧密结合,为推拿手法的现代化研究提供新视角。运动生物力学方法可推动推拿手法的标准化研究,分子生物技术手段可揭示推拿手法的作用机制,神经生理学研究可明确推拿手法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本文从运动生物力学、生物学效应、神经生理学效应3个方面展开综述,旨在为推拿手法的现代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为下一步推拿领域内学科交叉创新提供新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生物力学 生物学 神经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仙止痛膏外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2
作者 师彬 孙国栋 朱吉新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8年第4期382-383,共2页
目的:观察灵仙止痛膏外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门诊病人随机分成2组各50例,治疗组外用灵仙止痛膏治疗,对照组采用膏药伤痛舒外敷。治疗1个月后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0.0%,对照组42.0%,治疗组优... 目的:观察灵仙止痛膏外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门诊病人随机分成2组各50例,治疗组外用灵仙止痛膏治疗,对照组采用膏药伤痛舒外敷。治疗1个月后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0.0%,对照组42.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灵仙止痛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灵仙止痛膏 外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平衡正脊手法配合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60例 被引量:7
3
作者 吴清波 师彬 孙国栋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8年第5期477-478,共2页
目的:观察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均行针灸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2组均连续7d为1个疗程,每月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 目的:观察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均行针灸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2组均连续7d为1个疗程,每月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三维平衡正脊手法配合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优于单纯针灸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平衡正脊手法 原发性痛经 针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环境对冲压式气动舵机工作特性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师彬 冯天宇 胡颖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3-36,共4页
为了研究高原环境对冲压式气动舵机工作特性的影响,建立了一种冲压式气动舵机的数学模型,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仿真研究。结果显示气源压力减小会降低舵机振荡线性化精度,输入端控制信号幅值过大会引起舵片饱和,导致舵机控制力不足。分析表... 为了研究高原环境对冲压式气动舵机工作特性的影响,建立了一种冲压式气动舵机的数学模型,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仿真研究。结果显示气源压力减小会降低舵机振荡线性化精度,输入端控制信号幅值过大会引起舵片饱和,导致舵机控制力不足。分析表明,为保证冲压式舵机在高原环境下的正常使用,需重点关注气源压力和控制信号幅值的变化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环境 冲压式舵机 振荡线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质铅锌矿中锌资源的选矿回收研究进展
5
作者 华中宝 符义昕 +4 位作者 师彬 董英荻 刘润清 孙伟 唐鸿鹄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383-4396,共14页
碳质铅锌矿是一种非常规锌矿资源,主要以碳酸盐岩−细碎屑岩型(SEDEX)为代表,具有锌矿物铁含量高、共伴生碳质页岩和硫含量高等特点。在开发利用这类含碳锌矿资源时,常常面临碳质物可浮性差异大以及锌硫矿物分离难度大等问题。本文针对... 碳质铅锌矿是一种非常规锌矿资源,主要以碳酸盐岩−细碎屑岩型(SEDEX)为代表,具有锌矿物铁含量高、共伴生碳质页岩和硫含量高等特点。在开发利用这类含碳锌矿资源时,常常面临碳质物可浮性差异大以及锌硫矿物分离难度大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一类型含碳锌矿资源的富集回收,总结了碳质物、铁闪锌矿和黄铁矿的浮选行为;阐述了碳质物的组成特点及对浮选的影响,并梳理了其相关分选工艺;总结了铁闪锌矿和黄铁矿的铜离子活化机理、铁含量对锌矿物活化的影响以及药剂与工艺对二者分离的研究进展;指出碳质铅锌矿资源在选矿回收的研究中应注重碳质的脱除和锌矿物的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质 铁闪锌矿 黄铁矿 铜活化 高效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痛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6
作者 方圣杰 朱立国 +4 位作者 魏戌 孙凯 王旭 师彬 杨少锋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3期48-51,共4页
神经根型颈椎病(CR)是骨科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属于中医“痹证”范畴。CR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尚没有统一的定论。近年来以颈痛颗粒为代表的中成药治疗CR在临床中应用广泛,颈痛颗粒临床与基础研究逐渐受到关注。颈痛颗粒单用与联用对于缓... 神经根型颈椎病(CR)是骨科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属于中医“痹证”范畴。CR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尚没有统一的定论。近年来以颈痛颗粒为代表的中成药治疗CR在临床中应用广泛,颈痛颗粒临床与基础研究逐渐受到关注。颈痛颗粒单用与联用对于缓解CR临床症状与体征具有较好作用,然而基础研究开展较少,通过回顾现有研究发现颈痛颗粒治疗CR药效主要表现为抗炎、镇痛、活血化瘀的作用,本文基于现有文献,综述了颈痛颗粒治疗CR药效学和基础学研究现况,以期更好应用于临床治疗。但该方作用机制研究有限,未来针对该方的机制研究将深化对“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治法指导下治疗CR的认识,对临床进一步优化该治法下的组方用药具有重要意义,为药物研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痛颗粒 中成药 神经根型颈椎病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曹盛楠 王丹丹 +2 位作者 王从安 师彬 孙国栋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9期867-872,共6页
目的:探讨“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将1例CSR患者行“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运用力学检测系统监测手法过程中的力学变化。利用螺旋CT对... 目的:探讨“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将1例CSR患者行“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运用力学检测系统监测手法过程中的力学变化。利用螺旋CT对患者颈部进行断层扫描获取DICOM数据,依次运用Mimics软件、Geomagic Studio软件、ANSYS Workbench软件建立神经根型颈椎病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加载“三维平衡正脊”手法,将各部分力学参数代入有限元模型,运用ANSYS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三维平衡正脊”作用下患者的椎体、椎间盘的内部应力变化及位移变形情况。结果:建立的CSR患者C3-C7有限元模型包括5节椎体、4节椎间盘、3种韧带,涉及153471个节点,64978个单元。手法完全加载后,C3-C7椎体应力部位主要在C5棘突前部及根部、椎弓及二者联合处,最大应力达到17.781 MPa;变形部位主要集中在C3椎体关节突、横突前部,以及C4椎体上关节突、横突,C5椎体关节突。C3-C7椎间盘应力主要分布于C3,4椎间盘前部及C4,5、C5,6髓核部;位移情况扩展到C3,4髓核中后部,C4,5、C5,6髓核周围及颈间盘前部。结论:C3-C7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较能真实地模拟颈椎几何形态及材料属性,亦较准确地反映颈椎的生物力学特性,验证“三维平衡正脊”手法对CSR的内在作用机制,证明治疗的安全性及成效性,指导更规范的手法操作,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平衡正脊 神经根型颈椎病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根型颈椎病C_3~C_7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意义 被引量:13
8
作者 曹盛楠 师彬 孙国栋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32期5-8,共4页
目的建立神经根型颈椎病C_3~C_7三维有限元模型,为运用该模型进行推拿整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生物力学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模型。方法选择神经根型颈椎病男性患者1例,采用西门子SOMATOM Sensation64层螺旋CT扫描C_3~C_7节段,将获取的... 目的建立神经根型颈椎病C_3~C_7三维有限元模型,为运用该模型进行推拿整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生物力学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模型。方法选择神经根型颈椎病男性患者1例,采用西门子SOMATOM Sensation64层螺旋CT扫描C_3~C_7节段,将获取的Dicom格式数据导入Mimics19.0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再将C_3~C_7节三维几何模型转换成IGES格式,导入Hyper Mesh软件中完成网格划分及材料属性赋值,最后导入Ansys对模型边界约束条件,形成完整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在1.2 Nm扭矩下该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应力及移位变化;模拟生理状态时颈椎的前屈后伸、侧弯、旋转运动,记录运动角度,并与文献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建立的神经根型颈椎病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了C_3~C_7共5个椎体、4个椎间盘、5种韧带,涉及网格划分节点数为146 017个,单元数为65 775个。模型清晰完整,可从不同角度观察椎体解剖结构,并能多彩色、透明或任意组合显示,较真实地反映各结构空间位置关系;体网格形状规整,结构清楚,整体分布合理。C_3~C_7三维有限元模型各结构中的应力分布不均匀,压力变化主要集中于C5、C6,椎骨及椎间盘变形移位主要集中于C3、C4。本研究建立C_3~C_7模型与文献建立颈椎模型在前屈后伸、侧弯、旋转时的运动角度差异较小,其中侧弯过程中C4~C5、C6~C7运动角度差异最小,旋转过程中C4~C5运动角度差异最小。结论成功建立了神经根型颈椎病C_3~C_7三维有限元模型。该模型可用于模拟颈椎生物力学实验,为采用推拿整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生物力学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神经根型 三维有限元模型 解剖 生物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联合温脾通络开窍汤治疗痰浊阻窍型血管性痴呆的效果 被引量:6
9
作者 国郑 师彬 +2 位作者 王从安 王洋 周佳惠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35期158-162,共5页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温脾通络开窍汤治疗痰浊阻窍型血管性痴呆(VD)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阜新矿总医院收治的113例痰浊阻窍型V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6例)和实验组(57例)...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温脾通络开窍汤治疗痰浊阻窍型血管性痴呆(VD)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阜新矿总医院收治的113例痰浊阻窍型V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6例)和实验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联合针刺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温脾通络开窍汤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简明精神状态(MMSE)量表、长谷川痴呆量表(HDS)、日常活动能力(ADL)量表、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头痛如裹、智能减退、纳呆脘胀、沉默少言、动作迟缓、泛恶欲呕积分均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MSE、HDS、ADL量表评分均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TNF-α水平均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VEGF水平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温脾通络开窍汤治疗痰浊阻窍型VD患者,可迅速改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可以降低炎症因子,改善生活能力、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温脾通络开窍汤 血管性痴呆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穴透刺治疗复视1则
10
作者 高磊 尹作震 +2 位作者 谢良玉 曹盛楠 师彬 《国医论坛》 2024年第4期67-68,共2页
选用头穴透刺治疗复视,操作方法为前神聪透后神聪、右神聪透左神聪、后神聪透后顶、前神聪透前顶,并常规针刺灵骨、睛明、攒竹、太阳穴,经治6次后痊愈。
关键词 复视 透刺 四神聪 灵骨穴 医案医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附加挠度为广义位移的双室箱梁剪力滞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学西 郭发蔚 +2 位作者 张玉元 师彬 杨娟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93-699,共7页
从剪力滞翘曲正应力自平衡条件出发,引入修正系数对翘曲位移函数进一步修正,选取剪力滞效应引起的附加挠度为广义位移,将箱梁的剪力滞变形状态从初等梁挠曲变形状态中分离出来作为一种独立的变形状态分析,应用能量变分法建立箱梁截面控... 从剪力滞翘曲正应力自平衡条件出发,引入修正系数对翘曲位移函数进一步修正,选取剪力滞效应引起的附加挠度为广义位移,将箱梁的剪力滞变形状态从初等梁挠曲变形状态中分离出来作为一种独立的变形状态分析,应用能量变分法建立箱梁截面控制微分方程,结合简支边界条件分别给出集中荷载和均布荷载作用下箱梁附加挠度和初等梁挠度的解析解。数值算例表明,初等梁挠度解和材料力学初等梁挠度解、跨中截面测点本文应力解和文献有限元解均吻合良好,证明将剪力滞纵向翘曲模式与初等梁竖向挠曲模式分离的假设是正确的。挠度研究表明,剪力滞效应对均布和集中荷载跨中挠度分别提高了3.17%和3.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箱双室 剪力滞效应 初等梁理论 附加挠度 能量变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碳硫化矿高盐水浮选分离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华中宝 何剑锋 +4 位作者 唐鸿鹄 孙伟 张千新 师彬 刘润清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5-143,共9页
含碳硫化矿是一种非常规的难处理资源,其开发利用逐渐成为行业发展趋势。以内蒙古某含碳硫化矿为对象,对其碳质组成、有价元素工艺矿物学、浮选用水水质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针对矿石中碳质高、硫含量高、锌硫嵌布关系复杂、浮选用水盐... 含碳硫化矿是一种非常规的难处理资源,其开发利用逐渐成为行业发展趋势。以内蒙古某含碳硫化矿为对象,对其碳质组成、有价元素工艺矿物学、浮选用水水质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针对矿石中碳质高、硫含量高、锌硫嵌布关系复杂、浮选用水盐含量高等难点,针对性地开发了与矿石性质和浮选用水特性相匹配的新型抑制剂。研究发现,碳质抑制剂能够有效抑制碳质物,减少碳质在流程中的循环;硫抑制剂可强化锌硫分离效果,同时显著降低精选段矿浆pH值。实验室闭路试验结果:锌精矿锌品位为45.28%,锌作业回收率为92.93%;并开展了22个班次的工业调试,与选厂原药剂制度指标相比,锌精矿品位提高了0.33个百分点,回收率提高了2.24个百分点,为类似含碳硫化矿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矿 碳质 锌硫分离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机组合作业模式对道砟级配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师彬 马力 侯明坤 《山西建筑》 2022年第20期134-138,共5页
大机组合作业是改善铁路有砟轨道几何不平顺的主要手段,但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存在大机破坏道砟的现象。为了探寻大机组合作业模式对道砟级配影响的变化规律,设计了3种大机组合作业模式,通过试验研究道砟的破坏规律,主要得到以下结论:随着... 大机组合作业是改善铁路有砟轨道几何不平顺的主要手段,但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存在大机破坏道砟的现象。为了探寻大机组合作业模式对道砟级配影响的变化规律,设计了3种大机组合作业模式,通过试验研究道砟的破坏规律,主要得到以下结论:随着大机作业遍数的增加,都会使粒径56 mm及以上道砟破坏成为粒径45 mm以下的道砟,使得道砟级配发生改变,随着作业遍数的增加不再满足道砟级配标准;不同组合作业模式比较发现:捣固车对道砟破坏较为明显,6遍作业后使得各粒径道砟级配破坏相差率最大达135.93%,而稳定车作业对道砟级配破坏相对较小,各粒径道砟级配破坏相差率在10%以内。鉴于试验的数据和结论,建议在不回砟的大机组合作业模式施工中,一捣一稳、一捣两稳组合作业控制在3遍以内,两捣一稳作业控制在2遍以内,以免施工影响有砟道床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砟级配 大机作业 破坏规律 道砟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BOC调制信号捕获技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师彬 《现代导航》 2021年第2期90-93,共4页
本文提出一种二阶类BPSK方法,该方法兼顾了运算量和灵敏度,有效消除了BOC调制信号的模糊度,使得接收机能够准确捕获卫星导航新体制信号。经过验证,该方法可以提高信噪比,实现BOC调制信号的高灵敏度捕获。
关键词 BOC 新体制 BPSK 捕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品位铅锌硫化矿浮选 被引量:2
15
作者 师彬 白杨 苗腾飞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第5期58-58,61,共2页
某硫化铅矿低品位铅锌硫化矿,采用铅优先浮选工艺,以乙硫氮为铅捕收剂,石灰为调整剂,黄铁矿作为抑制剂,硫酸锌和亚硫酸钠作为闪锌矿抑制剂,然后以丁基黄药为捕收剂,实现铅和锌单体的解离。
关键词 低品位铅锌硫化矿 浮选工艺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态载荷下L4/L5椎间盘内流固耦合效应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华忠 王博 +3 位作者 王丹丹 刘思金 陈晓东 师彬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058-2068,共11页
中医正脊治疗通过对腰椎施加瞬态拉伸和旋转来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本文采用考虑流固耦合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其生物力学机制.通过实验测量和文献调研,确定了合理的拉伸和旋转的载荷参数;发展了使用人体断层扫描图像结合解剖学数据建立详细... 中医正脊治疗通过对腰椎施加瞬态拉伸和旋转来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本文采用考虑流固耦合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其生物力学机制.通过实验测量和文献调研,确定了合理的拉伸和旋转的载荷参数;发展了使用人体断层扫描图像结合解剖学数据建立详细腰椎几何模型的方法;将松质骨、终板、椎间盘考虑为多孔弹性介质,其他组织考虑为线性弹性介质,进而建立了考虑生物组织中流固耦合效应的物理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瞬态载荷及其组合作用下椎间盘内应力-应变与流体流动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瞬态载荷通过改变L4/L5椎间盘基质应力和髓核内外压力梯度,在髓核中产生流体流动;拉伸加载引起流体先流出髓核、再流入髓核,产生含水量变化;顺时针旋转加载在髓核左右产生相反的流动,髓核右侧的含水量变化较左侧大.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为流动过程相关的人体椎间盘退变病理生理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为中医正脊研究提供科学化思路,也为相关的力学-生物学耦合研究和髓核再生的基础研究提供了一个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正脊治疗 生物力学 流固耦合 有限元分析 髓核含水量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机分层整道作业对道砟级配破坏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师彬 杨永平 +1 位作者 杨思伟 张燕磊 《科学技术创新》 2022年第14期58-61,共4页
为了探寻大机分层整道作业对道砟级配破坏的影响规律,本文设计两捣一稳在3种不同起道量下的道砟级配破坏试验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大机作业径粒56mm以上的道砟会逐步破坏成为径粒35.5mm以下的道砟,而起随着作业遍数的增加,破坏效... 为了探寻大机分层整道作业对道砟级配破坏的影响规律,本文设计两捣一稳在3种不同起道量下的道砟级配破坏试验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大机作业径粒56mm以上的道砟会逐步破坏成为径粒35.5mm以下的道砟,而起随着作业遍数的增加,破坏效果也越明显;(2)随着大机作业起道量的增加,道砟级配质量相对变化率越小,即大机作业起道量的越大,道砟级配变化越稳定;(3)在两捣一稳组合作业模式中,当作业起道量为10mm、20mm时,随着大机作业遍数的增加,都会使得道砟级配超过一级道砟标准;当作业起道量为30mm时,在整个施工作业过程中,未发现各径粒道砟超过一级道砟标准且在大机第4遍后道砟级配变化相对稳定。因此,建议在新建铁路有砟轨道分层整道作业过程中,应合理设置大机作业起道量尽可能减少大机作业遍数,以免因大机作业加快道床的脏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砟级配 大机作业 分层整道 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岔大修施工一次性配轨误差模型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师彬 《山西建筑》 2021年第16期108-111,共4页
为提高道岔大修预铺法施工配轨精度,提高施工天窗的利用率,降低施工对运输的影响。建立了道岔大修施工一次性配轨误差模型,分析了施工中影响配轨精度的8种误差(偏差),并研究偏差计算理论和减少误差施工处理措施,最后将此模型应用到元昆... 为提高道岔大修预铺法施工配轨精度,提高施工天窗的利用率,降低施工对运输的影响。建立了道岔大修施工一次性配轨误差模型,分析了施工中影响配轨精度的8种误差(偏差),并研究偏差计算理论和减少误差施工处理措施,最后将此模型应用到元昆线牧羊村站、青龙寺3组单开道岔大修施工中,取得了配轨合格率100%、轨缝值达标率87%的良好成绩,验证了该模型对铁路道岔施工具有一定的实际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岔大修 预铺法 配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缝线路卸轨施工技术控制研究
19
作者 师彬 吴晓燕 《科学技术创新》 2023年第14期141-144,共4页
本文针对无缝线路换铺法卸轨施工单元轨节位置偏移的问题,分析了单元轨节偏移的原因、影响以及处理方式,建立了单元轨节位置偏移技术控制模型,为了提高模型精度,考虑换轨方式、轨温偏差等因素对模型进行修正。从模型实际应用的结果上来... 本文针对无缝线路换铺法卸轨施工单元轨节位置偏移的问题,分析了单元轨节偏移的原因、影响以及处理方式,建立了单元轨节位置偏移技术控制模型,为了提高模型精度,考虑换轨方式、轨温偏差等因素对模型进行修正。从模型实际应用的结果上来看,模型提高单元轨节卸轨位置准确率,降低了施工成本和施工难度,对施工现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元轨节 卸轨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单开道岔大修平面的优化研究
20
作者 师彬 陈尧 朱飞勋 《科学技术创新》 2021年第14期112-113,共2页
随着铁路道岔的运营与养护维修,铁路道岔平面参数发生了变化,大修施工时如何处理变化以满足验收标准,同时还应考虑尽可能减少施工影响范围和施工成本,是铁路施工管理部门急需考虑的问题。本文以常见的渡线联动单开道岔为例,研究大修施... 随着铁路道岔的运营与养护维修,铁路道岔平面参数发生了变化,大修施工时如何处理变化以满足验收标准,同时还应考虑尽可能减少施工影响范围和施工成本,是铁路施工管理部门急需考虑的问题。本文以常见的渡线联动单开道岔为例,研究大修施工时道岔平面的的优化措施,并以元昆线青龙寺4#道岔大修施工进行实例计算,为铁路技术人员道岔大修施工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岔大修 联动道岔 平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