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达拉奉对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和自由基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帅训军 艾登斌 +2 位作者 张海荣 侯念果 孙立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3期56-57,共2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的效果及意义。方法将24例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例。两组均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3mg/kg、芬太尼3μg/kg,吸入8%七氟醚。麻醉诱导后,观察组加依达拉奉0.5mg/kg...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的效果及意义。方法将24例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例。两组均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3mg/kg、芬太尼3μg/kg,吸入8%七氟醚。麻醉诱导后,观察组加依达拉奉0.5mg/kg;对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麻醉维持相同。两组均于麻醉后切皮前(T1)、单肺通气60min(T2)、膨肺后60min(T3)、术后1h(T4)、24h(T5)测定血清中TNF-α、IL-6、IL-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浓度。结果两组TNF-α、IL-6、IL-8和MDA于他均明显升高(P〈0.05),至T4时达峰值(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浆TNF-α和MDA浓度于12~4均明显降低(P〈0.05),IL-6、IL-8浓度于耶明显降低,持续至T4(P〈0.05)。SOD活性在单肺通气后各时点无明显变化;对照组SOD活性在T2-4较明显低于基础值及观察组(P均〈0.05)。结论依达拉奉可减少氧自由基产生,抑制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围术期全身性炎症反应,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单肺通气 炎性细胞因子 氧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达唑仑滴鼻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对小儿麻醉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奕皓 帅训军 +3 位作者 程绍波 李会 范金鑫 艾登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5期100-103,共4页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滴鼻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对小儿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9月于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择期行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患儿60例,ASA分级Ⅰ级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试验组...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滴鼻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对小儿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9月于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择期行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患儿60例,ASA分级Ⅰ级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试验组(M组),每组各30例。麻醉诱导前30 min,M组给予咪达唑仑0.2 mg/kg滴鼻,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麻醉诱导前10 min,M组静脉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0.5 mg/kg(最大剂量不超过15 mg),C组静脉滴注等容量生理盐水。麻醉诱导:两组均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丙泊酚2 mg/kg、维库溴铵0.1 mg/kg。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记录患儿入室镇静情绪评分、面罩接受程度、手术时间及苏醒时间;分别于入室时(T0)、拔除管时(T1)、拔管后5 min(T2)、拔管后10 min(T3)、拔管后30 min(T4)和拔管后1 h(T5)记录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T1~T5时FLACC评分、PAED评分和Ramsay评分,并观察恶心呕吐、低氧血症、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T0比较,C组在T1~T5时MAP升高;与C组比较,M组术前镇静满意率和诱导面罩接受率升高,在T1~T5时HR和FLACC评分降低,在T1~T4时MAP和PAED评分降低,Ramsay评分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麻醉诱导前咪达唑仑0.2 mg/kg滴鼻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0.5 mg/kg超前镇痛可获得良好的镇静作用和安全有效的镇痛效果,且能显著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达唑仑 酮咯酸氨丁三醇 超前镇痛 苏醒期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体输血对食管癌患者IFN-γ mRNA和IL-10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崔宏先 艾登斌 +1 位作者 帅训军 张海荣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80-81,共2页
目的观察食管癌患者异体输血对围术期IFN-γmRNA和IL-10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40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食管癌根治术。术中未输血12例(对照组),输异体血28例,其中输入≤2 U浓缩红细胞者15例(观察Ⅰ组),输入≥3 U浓缩红细胞... 目的观察食管癌患者异体输血对围术期IFN-γmRNA和IL-10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40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食管癌根治术。术中未输血12例(对照组),输异体血28例,其中输入≤2 U浓缩红细胞者15例(观察Ⅰ组),输入≥3 U浓缩红细胞者13例(观察Ⅱ组)。三组分别于麻醉后切皮前(T1)、术后第1天(T2)、第7天(T3)取静脉血10 ml采用RT-PCR法测定IFN-γmRNA和IL-10 mRNA表达。结果IFN-γmRNA和IFN-γmRNA/IL-10 mRNA值:与T1比较,观察Ⅱ组于T2~3、观察Ⅰ组于T2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观察Ⅱ组于T2~3显著低于观察Ⅰ组和对照组,而观察Ⅰ组于T2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IL-10 mRNA:与T1比较,观察Ⅱ组于T2~3、观察Ⅰ组于T2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观察Ⅱ组于T2~3显著高于对照组、于T3显著高于观察Ⅰ组(P<0.05)。结论异体输血可导致食管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抑制,不利于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体输血 干扰素-Γ 白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入氢气对脓毒血症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滕娜 李会 +4 位作者 秦培娟 曹玺 帅训军 姜敏 艾登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5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吸入氢气(H2)对脓毒血症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00~25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10):假手术组(SH组)、盲肠结扎穿孔组(CLP组)、1%H2组和2%H2组。采用CLP法制备脓毒血症模型... 目的探讨吸入氢气(H2)对脓毒血症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00~25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10):假手术组(SH组)、盲肠结扎穿孔组(CLP组)、1%H2组和2%H2组。采用CLP法制备脓毒血症模型。1%H2组与2%H2组于CLP术后12h分别吸入1%H2与2%H2 2h。结束后,采集股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测定血浆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随后处死大鼠取肺组织,检测肺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sH组比较,CLP组、1%H2组、2%H2组PaO2/FiO2降低,血浆中HMGB1、IL-6水平升高,肺组织TLR-4、NF—κB、MPO水平升高,病理学损伤明显加重(P〈0.05)。与CLP组比较,1%H2组、2%H2组PaO2/FiO2升高,血浆中HMGB1、IL-6水平降低,肺组织TLR-4、NF—κB、MPO水平降低,病理学损伤也减轻(P〈0.05),1%H2组和2%H2组上述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H2能够减轻脓毒血症引起的急性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 脓毒血症 大鼠 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复合氯胺酮预处理对肺癌单肺通气患者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范金鑫 崔宏先 +3 位作者 帅训军 刘双梅 王明玲 艾登斌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3期61-63,共3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复合氯胺酮预处理对肺癌单肺通气患者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将择期拟行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依达拉奉组、氯胺酮组、联合组各12例。四组均先行麻醉诱导,依达拉奉组于诱导后予依达拉奉0....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复合氯胺酮预处理对肺癌单肺通气患者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将择期拟行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依达拉奉组、氯胺酮组、联合组各12例。四组均先行麻醉诱导,依达拉奉组于诱导后予依达拉奉0.5 mg/kg,氯胺酮组于诱导前予氯胺酮0.5 mg/kg,联合组于诱导前予氯胺酮,诱导后予依达拉奉,剂量同前两组,对照组诱导前后予等量生理盐水。单肺通气时双腔管非通气侧开放,与大气相通,呼吸参数不变。于切皮前即刻、膨肺后60 min、术后60 min取四组血样测定TNF-α、IL-6和IL-10水平。结果依达拉奉组、氯胺酮组、联合组TNF-α、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依达拉奉组IL-10水平明显高于氯胺酮组;联合组TNF-α、IL-6水平均明显低于依达拉奉组及氯胺酮组,IL-10水平明显高于依达拉奉组;P均<0.05。联合组TNF-α/IL-10、IL-6/IL-10值均明显低于其他三组。结论依达拉奉复合氯胺酮预处理能更有效地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生成、维持围术期促炎性细胞因子和抗炎性细胞因子相对平衡,有利于患者预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氯胺酮 肺切除术 单肺通气 肺肿瘤 肺癌 炎性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芬太尼预处理对下肢缺血再灌注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海荣 曹玺 +1 位作者 帅训军 艾登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24期106-108,共3页
目的观察阿芬太尼预处理对下肢缺血再灌注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7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硬膜外麻醉下使用止血带的单侧下肢择期手术患者24例,随机分为两组:阿芬太尼组(... 目的观察阿芬太尼预处理对下肢缺血再灌注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7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硬膜外麻醉下使用止血带的单侧下肢择期手术患者24例,随机分为两组:阿芬太尼组(A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2例。上止血带前5 min A组患者缓慢静注阿芬太尼10μg/kg+生理盐水5 mL;C组患者给予5 mL生理盐水。分别于上止血带前(T1)、松止血带后30 min(T2)、4 h(T3)取静脉血检测细胞因子IL-6和IL-10的mRNA表达及其血浆浓度。结果于T1时A组和C组IL-6[(21.1±3.9)ng/L比(20.8±3.6)ng/L]、IL-10[(30.9±5.3)ng/L比(31.6±4.9)ng/L]浓度、IL-6/IL-10比值[(0.67±0.16)比(0.66±0.15)]及IL-6 mRNA/IL-10 mRNA比值[(1.98±0.47)比(1.94±0.50)]相比T2~3明显升高(P<0.05)。T2~3时,与C组比较,A组IL-6血浆浓度[(27.9±4.8)、(29.6±5.2)ng/L]、mRNA[(1.05±0.17)、(1.36±0.25)]、IL-6/IL-10[(0.71±0.12)、(0.73±0.15)]及IL-6 mRNA/IL-10 mRNA[(2.03±0.42)、(2.32±0.49)]比值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术前应用小剂量阿芬太尼预处理用于下肢缺血再灌注患者可有效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生成,有益于维持促炎性细胞因子/抗炎性细胞因子相对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芬太尼 缺血再灌注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入氢气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肺组织水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
7
作者 卜庆丽 闫战秋 +4 位作者 李会 李恩琪 帅训军 姜敏 艾登斌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2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吸入氢气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肺组织水通道蛋白(AQP)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CON组)、失血性休克组(SH组)、1%氢气组(1%H2组)及2%氢气组(2%H2组),每组各10只。SH组、1%H2组及2%H2组制备大鼠... 目的探讨吸入氢气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肺组织水通道蛋白(AQP)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CON组)、失血性休克组(SH组)、1%氢气组(1%H2组)及2%氢气组(2%H2组),每组各10只。SH组、1%H2组及2%H2组制备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1%H2组和2%H2组分别在模型制作过程中吸入1%、2%的氢气,其他组操作中不吸入氢气。复苏2 h时,采集各组大鼠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测算氧合指数(Pa O2/Fi O2)。处死大鼠取肺组织,测定肺组织肺湿干重比(W/D)。光镜下观察肺组织,进行病理评分。取左肺组织,制成10%组织匀浆,离心后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肺组织AQP-1、AQP-5蛋白。结果 SH组、1%H2组、2%H2组W/D、肺组织病理评分均高于CON组,Pa O2/Fi O2、AQP-1及AQP-5蛋白表达均低于CON组(P均<0.05)。1%H2组及2%H2组W/D、肺组织病理评分均低于SH组,Pa O2/Fi O2、AQP-1及AQP-5蛋白表达均高于SH组(P均<0.05)。结论吸入氢气可能通过增加肺组织中AQP-1、AQP-5蛋白的表达,从而减轻失血性休克大鼠肺损伤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 失血性休克 急性肺损伤 水通道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ll样受体4/NF-κB信号通路在依达拉奉影响单肺通气患者炎性细胞因子中的作用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恩琪 帅训军 +2 位作者 闫战秋 艾登斌 侯念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32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T_oll样受体4(TLR4)/NF-κB信号通路在依达拉奉影响单肺通气患者炎性细胞因子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青岛市市立医院2015年12月~2016年5月择期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0)和依达拉奉组(n... 目的探讨T_oll样受体4(TLR4)/NF-κB信号通路在依达拉奉影响单肺通气患者炎性细胞因子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青岛市市立医院2015年12月~2016年5月择期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0)和依达拉奉组(n=20),两组均按咪唑安定0.03 mg/kg,芬太尼3μg/kg,维库溴铵0.1 mg/kg,吸入8%七氟醚常规麻醉诱导。诱导后,依达拉奉组给予依达拉奉0.5 mg/kg加入氯化钠注射液100 m L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等量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两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_0),单肺通气即刻(T_1),单肺通气后60 min(T_2),肺组织离体即刻(T_3),膨肺后30 min(T_4),术后120 min(T_5)采集静脉血,ELISA法检测血浆IL-6、IL-10的浓度。分别于T_1、T_3时刻切取肺癌周边的正常肺组织,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TLR4、细胞核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T_0比较,两组患者IL-6、IL-10血浆浓度以及IL-6/IL-10比值于T_2~T_5时刻均明显上升(P〈0.05)。与T_1比较,两组患者肺组织T_LR4、细胞核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于T_3时刻明显上升(P〈0.05)。与对照组比较,依达拉奉组患者IL-6血浆浓度以及IL-6/IL-10比值于T_2~T_5时刻均显著降低(P〈0.05),肺组织TLR4、细胞核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于T_3时刻显著降低(P〈0.05)。结论 TLR4/NF-κB信号通路参与了依达拉奉抑制单肺通气患者炎性反应的过程,能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和释放,维持促炎/抗炎性细胞因子的相对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4 NF-ΚB 依达拉奉 单肺通气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性肺通气对老年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围术期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唐玉茹 李会 +5 位作者 帅训军 候念果 孙明洁 徐堂文 滕娜 艾登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0期120-124,共5页
目的探讨保护性肺通气对老年肺叶切除术患者肺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青岛市市立医院2014年1~12月择期行肺叶切除术的老年肺癌患者60例(ASAⅠ~Ⅱ级,年龄62~72岁,体重50~80 kg),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传统肺通气(CV)组和保... 目的探讨保护性肺通气对老年肺叶切除术患者肺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青岛市市立医院2014年1~12月择期行肺叶切除术的老年肺癌患者60例(ASAⅠ~Ⅱ级,年龄62~72岁,体重50~80 kg),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传统肺通气(CV)组和保护性肺通气(PV)组,每组各30例。CV组潮气量为10 m L/kg,PV组压力控制通气(使潮气量达到6 m L/kg,呼气末正压6 cm H_2O),两组的吸入氧浓度为100%,吸呼比1∶2,维持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为35~45 mm Hg。在双肺通气15 min(T_1)、单肺通气15 min(T_2)、单肺通气60 min(T_3)、恢复双肺通气15 min(T_4)时点记录两组的气道峰压(PIP)、平台压(PPleatu)。记录两组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并在T_1、T_2、T_3、T_4及术后2 h(POD_0)、术后1 d晨(POD_1)、术后2 d晨(POD__2)抽取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两组的PaCO_2和PaO_2值,于POD__2行胸部X线检查。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体重、吸烟史、术前肺功能)及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手术径路、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2、T_3时点PV组PIP及PPleatu明显低于CV组(P<0.05),PaO_2明显低于CV组(P<0.05),PaCO_2明显高于CV组(P<0.05)。POD_0、POD_1、POD__2时点PV组PaO_2明显高于CV组(P<0.05)。术后X线胸片显示PV组肺不张、肺部炎性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CV组(P<0.05)。结论肺叶切除术中保护性肺通气能明显降低术中机械通气压力,改善术后肺氧合功能,减少了术后肺不张及肺部炎性病变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肺通气 肺叶切除术 单肺通气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腹直肌鞘阻滞用于开腹直肠癌手术镇痛效果的观察
10
作者 路文卿 李会 +5 位作者 侯念果 帅训军 杨洪光 彭霄艳 石智勇 艾登斌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6期5-10,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腹直肌鞘阻滞用于开腹直肠癌手术镇痛效果的观察。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全麻下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0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五组(n=20),Con、AM、BM、AO、BO组。Con组未行腹直肌鞘阻滞。AM、BM组行双侧腹直肌鞘...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腹直肌鞘阻滞用于开腹直肠癌手术镇痛效果的观察。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全麻下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0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五组(n=20),Con、AM、BM、AO、BO组。Con组未行腹直肌鞘阻滞。AM、BM组行双侧腹直肌鞘多点阻滞(双侧脐平面、双侧耻骨联合及二者中点),分别给予0.25%、0.33%罗哌卡因,每点5mL。AO、BO组于脐平面行双侧腹直肌鞘阻滞,分别给予0.25%、0.33%罗哌卡因,每侧15mL。记录切皮前、后5min时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术中舒芬太尼的用量;术后2、6、12、24、48h静息状态视觉模拟评分和镇静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次数及镇痛满意程度。结果五组切皮后5min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升高,但Con组升高显著(P<0.05);舒芬太尼用量:AM、BM、AO、BO组明显少于Con组(P<0.05),AM、BM组明显少于AO、BO组(P<0.05),BO组少于AO组(P<0.05);VAS评分:与Con组比较,BM组各时间点评分均降低(P<0.05),AO、AM、BO组2~12h评分降低(P<0.05),AM、BM组2~12h评分低于AO、BO组(P<0.05),BO、BM组2~12h评分低于AO、AM组(P<0.05);镇痛泵按压次数:AO、AM、BO、BM组明显少于Con组(P<0.05),AM、BM组明显少于AO、BO组(P<0.05),BO、BM组少于AO、AM组(P<0.05);BM组镇痛满意度最高(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应用0.33%罗哌卡因行腹直肌鞘多点阻滞,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减少,缓解患者术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腹直肌鞘阻滞 多点阻滞 罗哌卡因 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在胸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崔宏先 潘娜 +1 位作者 帅训军 艾登斌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7期170-171,共2页
目的实践性研究右美托咪定运用于胸外科手术患者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方法右美托咪定给药方法为,在患者麻醉诱导之前、在诱导时与诱导后(8±1.7)min之内输注1μg/kg。细致的观察两组麻醉效果、麻醉维持期丙泊酚TCI的靶饱和度以及麻... 目的实践性研究右美托咪定运用于胸外科手术患者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方法右美托咪定给药方法为,在患者麻醉诱导之前、在诱导时与诱导后(8±1.7)min之内输注1μg/kg。细致的观察两组麻醉效果、麻醉维持期丙泊酚TCI的靶饱和度以及麻醉恢复室里用药情况与副作用等。结果通过分析发现右美组在麻醉维持阶段丙泊酚TCI的靶饱和度每毫升少于(2.37±0.4)μg的病例数显著的超过非右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麻醉恢复室里右美组予以曲马多的病例数显著少于非右美组。右美组在诱导时以及诱导后用药一过性血压提升率少于麻醉诱导前用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右美组心动过缓的出现率少于(4.1±0.3)%。结论予以右美托咪定的有效性在于能够减少麻醉维持阶段丙泊酚TCI的靶饱和度,减少苏醒阶段其他药物的使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胸外科手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