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茶文化的复兴——明代文人茶与日本煎茶道的起源
被引量:3
- 1
-
-
作者
布目潮沨
王建
-
出处
《农业考古》
1993年第2期219-222,共4页
-
文摘
明代以前的中国茶文化在中国,饮茶习俗得到普及是唐代(618~907年)的事。唐代的陆羽(733?~803年)写了一部中国最早的茶叶著作——《茶经》,其中记载了当时关于茶的全部知识。《茶经》中所说的制茶法,讲的不是叶茶,而是型茶,叫作饼茶。它是把采来的茶叶经过蒸、春等工艺制成小块,干燥后贮藏起来。饮用之前,先要烘烤,然后捣碎,在锅中煮沸,再分别斟到茶碗中饮用。这是唐代上流阶层的饮用方法,这一点,已经被最近西安市西部法门寺出土的御用茶器和唐诗所证明。
-
关键词
中国茶文化
明代文人
煎茶
饮用方法
唐代
茶叶
茶经
文化复兴
饮茶习俗
日本
-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
-
题名唐代的名茶与流通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布目潮沨
王建
-
出处
《农业考古》
1989年第2期298-310,共13页
-
文摘
一、序言眼下,我的手边放着在中国旅行时买的名茶“碧螺春”,这是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上海市茶叶分公司的产品,可它正式的名字是“洞庭碧螺春”,出产于江苏省苏州地区吴县的太湖周围,在清朝的崇德五年(一六四○年)曾经作过贡茶的。另外现在还有一种叫作“蒙顶黄芽”的名茶,这就是用唐代的一种名茶“蒙顶”之名出现的。这些虽都称作茶,可是正如众所周知的那样,其中的品种是各式各样的。中国目前也有六大茶之说,把茶分为绿茶、青茶、黄茶、白茶、黑茶、红茶,上述的两种茶都是绿茶。
-
关键词
名茶
唐代
茶经
湖北省
新唐书
国史
江苏省
流通
苏州地区
茶叶
-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