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慕萨莱思发酵过程中真菌菌群多样性分析及优良酿酒酵母的筛选与鉴定
1
作者 唐睿 吴涛 +4 位作者 王贵芳 张雨 程玉成 江晓 布海丽且姆·阿卜杜热合曼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0-126,共7页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慕萨莱思发酵过程中的真菌菌群多样性,采用传统培养分离法结合形态学观察从中分离、筛选酵母菌,进一步通过生理生化试验、产乙醇、产酯能力及酸耐受性分析筛选优良酿酒酵母,并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菌种鉴...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慕萨莱思发酵过程中的真菌菌群多样性,采用传统培养分离法结合形态学观察从中分离、筛选酵母菌,进一步通过生理生化试验、产乙醇、产酯能力及酸耐受性分析筛选优良酿酒酵母,并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菌种鉴定。结果表明,慕萨莱思发酵过程中,真菌菌群的丰富度、均匀度及多样性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从中共注释到25个真菌属,主要真菌属为酵母属(Saccharomyces)、曲霉属(Aspergillus)、篮状菌属(Talaromyces)、短梗霉属(Aureobasidium)、红酵母属(Rhodotorula)、线黑粉菌属(Filobasidium)、羊肚菌属(Morchella)、镰刀菌属(Fusarium)等。发酵初期优势真菌属(相对丰度>1%)为红酵母属、羊肚菌属、镰刀菌属、线黑粉菌属;发酵中期为酵母属、短梗霉属、革孔菌属(Coriolopsis)、篮状菌属、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发酵后期为酵母属、曲霉属、篮状菌属、线黑粉菌属、青霉属。慕萨莱思发酵过程中共分离筛选出2株优势酵母菌菌株(编号为J-1、J-6),经鉴定,均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其耐酸性及生长性能均优于商业酿酒酵母S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慕萨莱思 发酵过程 真菌菌群多样性 筛选 耐受性分析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六妹羊肚菌中游离氨基酸特征分析及品质综合评价
2
作者 姜露熙 郝兆然 +3 位作者 布海丽且姆·阿卜杜热合曼 陈麟 房丹丹 张剑林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0-256,共7页
为了研究不同产地六妹羊肚菌内游离氨基酸(FAAs)含量及品质差异,以20个不同产地的六妹羊肚菌(分别编号为SC1~SC6,GZ1~GZ6,HN1~HN3,SX,XJ,NX,XX,ZJ)为研究对象,利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羊肚菌中FAAs含量,结合滋味活性值(TAV)比较不同产地六... 为了研究不同产地六妹羊肚菌内游离氨基酸(FAAs)含量及品质差异,以20个不同产地的六妹羊肚菌(分别编号为SC1~SC6,GZ1~GZ6,HN1~HN3,SX,XJ,NX,XX,ZJ)为研究对象,利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羊肚菌中FAAs含量,结合滋味活性值(TAV)比较不同产地六妹羊肚菌呈味氨基酸并分析其呈味特性,并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CA)对不同产地六妹羊肚菌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羊肚菌游离氨基酸含量丰富,总含量在14.61~39.96 mg/g;不同产地羊肚菌氨基酸滋味活性值(TAV)最高的为苦味氨基酸,其后依次为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提取到5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5.94%,综合得分排名前五的为ZJ、GZ4、GZ5、NX、GZ2;聚类分析(CA)将20个不同产地羊肚菌分为三大类群,ZJ、NX、GZ4、GZ2为第一类群,GZ5、SC5为第二类群,其余样品为第三类群。第一类群、第二类群品质较好,第三类群品质较差。不同产地羊肚菌游离氨基酸含量丰富且差异较大,ZJ、GZ5、NX、GZ4、GZ2羊肚菌游离氨基酸营养品质最好,该结果为羊肚菌的分级加工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不同产地 游离氨基酸 滋味活性值 品质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野果林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布海丽且姆·阿卜杜热合曼 刘会良 +2 位作者 刘娜 张道远 管开云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28-834,共7页
天山野果林现存于中亚和我国西部山地,植物多样性丰富。根据野外调查以及已有收集资料,统计天山野果林及其附近的种子植物,以此为基础展开种子植物区系分析。研究表明:天山野果林的野生种子植物有849种,归属于330属75科;优势科为菊科(Co... 天山野果林现存于中亚和我国西部山地,植物多样性丰富。根据野外调查以及已有收集资料,统计天山野果林及其附近的种子植物,以此为基础展开种子植物区系分析。研究表明:天山野果林的野生种子植物有849种,归属于330属75科;优势科为菊科(Compositae)(43属,91种),蔷薇科(Rosaceae)(23属,125种),禾本科(Gramineae)(25属,50种)、十字花科(Brassicaceae)(20属,32种)、忍冬科(Caprifoliaceae)(3属,21种)、豆科(Leguminosae)(17属,47种)、毛茛科(Ranunculaceae)(10属,33种)、百合科(Liliaceae)(7属,32种)、唇形花科(Lamiaceae)(21属,45种)、蓼科(Polygonaceae)(5属,22种)、伞形科(Umbellales)(15属,24种)等11科,表征科为蔷薇科(Rosaceae)、忍冬科(Caprifoliaceae)和毛茛科(Ranunculaceae)等3科;优势属为蔷薇属(Rosa)(27种)和忍冬属(Lonicera)(17种),表征属为蔷薇属(Rosa)。天山野果林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划分为15个分布区类型和15个变型,以温带分布的科属为主,分别占野果林总属数的62.16%和69.62%(除去广布种),仅有1个中国特有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区系 地理成分 天山野果林 中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低糖鲜杏果酱配方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申雪 裴龙英 +4 位作者 布海丽且姆·阿卜杜热合曼 房丹丹 朱睿 田欢 周雨亭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77,共7页
为研制口味独特、营养均衡的低糖鲜杏果酱,以新疆赛买提鲜杏为原料,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低糖鲜杏果酱配方进行优化研究,同时测定低糖鲜杏果酱的理化指标,并与市售果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杏果在杏果浆中的添加量为40%,以... 为研制口味独特、营养均衡的低糖鲜杏果酱,以新疆赛买提鲜杏为原料,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低糖鲜杏果酱配方进行优化研究,同时测定低糖鲜杏果酱的理化指标,并与市售果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杏果在杏果浆中的添加量为40%,以杏果浆质量计,白砂糖添加量25%,柠檬酸添加量0.15%,果胶添加量1.0%时得到的鲜杏果酱感官评分(91.60分)最高,果酱杏味浓郁、色泽均匀、口味最佳。采用该工艺配方制作的低糖鲜杏果酱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40.05°Brix,pH为3.53,总酸含量为1.31%,总糖含量为32.15%,水分含量为37.08%,VC含量为5.86 mg/100 g,蛋白质含量为0.65%。研究可为杏果精深加工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果实 果酱 低糖 配方 响应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BE理念的食品微生物检验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布海丽且姆·阿卜杜热合曼 姜露熙 +1 位作者 裴龙英 刘璐萍 《农业与技术》 2021年第4期171-173,共3页
“食品微生物检验”课程作为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食品检验技能的重要课程,是实践性、技术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一门课程。以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为进一步提高“食品微生物检验”课程实验教学质... “食品微生物检验”课程作为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食品检验技能的重要课程,是实践性、技术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一门课程。以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为进一步提高“食品微生物检验”课程实验教学质量,本研究基于OBE教育理念,从“食品微生物检验”课程实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以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专业素养,为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教育理念 “食品微生物检验”课程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桑葚汁工艺优化及发酵过程中功能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田欢 裴龙英 +6 位作者 布海丽且姆·阿卜杜热合曼 房丹丹 姜露熙 李倩 张坤 彭静 申雪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90-100,共11页
以桑葚为原材料,采用植物乳杆菌、长双歧杆菌对桑葚汁进行单菌株和混合菌株发酵,利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探究发酵桑葚汁的最佳发酵工艺,并测定分析桑葚汁在发酵过程中的功能性成分(总黄酮、总花青素、总酚)和抗氧化活性(ABTS+自由... 以桑葚为原材料,采用植物乳杆菌、长双歧杆菌对桑葚汁进行单菌株和混合菌株发酵,利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探究发酵桑葚汁的最佳发酵工艺,并测定分析桑葚汁在发酵过程中的功能性成分(总黄酮、总花青素、总酚)和抗氧化活性(ABTS+自由基清除率、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总抗氧化能力)等。结果表明,发酵桑葚汁最佳发酵工艺为菌种添加量0.06%,初始pH6.1,发酵温度37℃,低聚果糖添加量0.09%。乳酸菌发酵提高了发酵桑葚汁的功能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单菌株和混合菌株相比,混合菌株发酵可显著提高(P<0.05)桑葚汁功能性化合物含量,且未发酵桑葚汁和混合菌株发酵48 h后含量分别为总黄酮4.18~6.36 mg/mL,总花青素0.67~1.95 mg/mL,总酚12.62~18.65 mg/mL;混合菌株发酵48 h桑葚汁的抗氧化活性得到明显提升,ABTS+自由基清除率61.81%~88.17%,DPPH自由基清除率52.78%~81.64%,羟自由基清除率37.38%~86.07%,总抗氧化能力17.85~29.49 mmol/L。植物乳杆菌、长双歧杆菌混合菌株发酵具有更好的感官特性。研究可为桑葚精深加工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葚 乳酸菌 发酵工艺 功能性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糖茶树菇粉面包的研制及品质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唐睿 朱梦梦 +3 位作者 布海丽且姆·阿卜杜热合曼 徐永平 李淑英 李倩 《湖南农业科学》 2023年第12期57-64,共8页
以高筋面粉、茶树菇粉等为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茶树菇粉面包的制作工艺参数,并比较了普通面包(300 g高筋面粉、盐1.5 g、酵母3 g、水150 g、醒发时间1 h、白砂糖30 g、赤藓糖醇30 g、黄油21 g、发酵时间3 h)与茶树菇粉面... 以高筋面粉、茶树菇粉等为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茶树菇粉面包的制作工艺参数,并比较了普通面包(300 g高筋面粉、盐1.5 g、酵母3 g、水150 g、醒发时间1 h、白砂糖30 g、赤藓糖醇30 g、黄油21 g、发酵时间3 h)与茶树菇粉面包的质构指标和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茶树菇粉面包的最佳制作工艺参数为300 g高筋面粉中添加茶树菇粉8.58 g、白砂糖24.30 g、赤藓糖醇33.30 g、黄油20.25 g,发酵时间3 h,以此条件制备的茶树菇粉面包感官评分平均值为95.46分,略高于回归方程计算的茶树菇粉面包感官评分最高理论值(95.36分);同时,茶树菇粉面包的DPPH、ABTS^(+)、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64.45%、63.72%、63.59%,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总的来看,茶树菇粉面包色泽金黄诱人,松软有弹性,具有较好的咀嚼性,低糖且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带有特殊的菇类风味,口感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菇 面包 制作工艺优化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MS/MS技术的椒蒿不同部位间差异代谢物分析
8
作者 陈麟 姜露熙 +3 位作者 唐睿 高智慧 张剑林 布海丽且姆·阿卜杜热合曼 《粮食与油脂》 2025年第8期149-156,共8页
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椒蒿不同部位的代谢物进行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火山图分析和聚类分析筛选差异代谢物,并对筛选结果进行富集分析。结果表明:椒蒿不同部位代谢物存在差异,正负离子... 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椒蒿不同部位的代谢物进行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火山图分析和聚类分析筛选差异代谢物,并对筛选结果进行富集分析。结果表明:椒蒿不同部位代谢物存在差异,正负离子模式下共鉴定出21类化合物,2410个化合物,其中脂类分子和脂肪酸含量最高。根、杆、叶共有差异代谢物568种,在正负离子模式下杆组与叶组中共筛选出差异代谢物1373个;在根组与叶组中共筛选出差异代谢物1235个;在根组与杆组中共筛选出差异代谢物871个。椒蒿涉及的代谢通路共有56条,其中代谢途径通路富集的代谢物最多。研究结果可为椒蒿的鉴别、采收部位的确定、品质形成机制及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椒蒿 非靶向代谢组学 UPLC-MS/MS 差异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