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母亲河复苏行动河湖遥感监测分析
被引量:
4
1
作者
王世岩
杜飞
+6 位作者
姜志
孙龙
巴艺博
王旭
王倩倩
李博勤
肖梓俊
《中国水利》
2024年第13期11-16,共6页
遥感监测技术弥补了传统监测手段的不足,为母亲河复苏行动实施与监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纳入水利部《母亲河复苏行动河湖名单(2022—2025年)》的有79条河流、9个湖泊,共88条(个)河湖。对比分析母亲河复苏行动实施前(2021年4月)和...
遥感监测技术弥补了传统监测手段的不足,为母亲河复苏行动实施与监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纳入水利部《母亲河复苏行动河湖名单(2022—2025年)》的有79条河流、9个湖泊,共88条(个)河湖。对比分析母亲河复苏行动实施前(2021年4月)和母亲河复苏行动实施后(2024年4月)的遥感监测影像,结果表明:全线有水河流从27条增至48条;存在断流的河流从52条、断流河长1339 km减少至31条、断流河长582 km;9个湖泊水面面积从390 km^(2)增加至417 km^(2)。总体分析,88条(个)河湖复苏行动后总有水河长9379 km、水面面积1348 km^(2),较复苏行动前同期分别增加756 km、211 km^(2)。在分析遥感监测数据基础上,提出以遥感监测推动母亲河复苏行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亲河复苏
监测指标
遥感监测
水域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GEE的白洋淀水体生态补水后时空格局变化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阳星
王世岩
+5 位作者
韩祯
李步东
王亮
汪洁
孙龙
巴艺博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131,140,共11页
生态补水是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的一项重要举措,根据生态补水机制的变化过程,将白洋淀的生态补水过程分为临时补水阶段、应急补水阶段和稳定补水阶段。为进行各生态补水阶段下白洋淀水体的时空格局变化分析,通过GEE对白洋淀在1990-2022年...
生态补水是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的一项重要举措,根据生态补水机制的变化过程,将白洋淀的生态补水过程分为临时补水阶段、应急补水阶段和稳定补水阶段。为进行各生态补水阶段下白洋淀水体的时空格局变化分析,通过GEE对白洋淀在1990-2022年的701幅遥感影像进行水体和冰体提取,分析不同阶段下水体时空变化格局,以及专门分析了冬季结冰期的冰体面积变化。主要得出以下结论:①在各个生态补水阶段,白洋淀水体面积均呈现在夏季最小,冬春季最大的特点,而随着生态补水机制的不断完善,白洋淀水体面积变化幅度逐渐减小,呈现“削峰补低”的变化规律,其中临时补水阶段的逐月平均水体面积介于0.63~186.03 km^(2),稳定补水阶段的逐月平均水体面积介于17.88~109.15 km^(2),变化幅度减小了50.77%;②生态补水机制的完善让白洋淀呈现永久性水体大幅增加,间歇性水体大幅减小的变化规律,其中临时补水阶段永久性水体面积为7.66 km^(2),而稳定补水阶段的永久性水体面积为23.62 km^(2),增加了208.16%,间歇性水体面积则从263.50 km^(2)减少到143.58 km^(2),减小了45.51%;③从冰体面积变化角度分析,随着生态补水机制的不断完善,白洋淀的冰体面积不断减小,其中一月份的平均冰体面积从72.77 km^(2)减小到12.60 km^(2),减小了82.69%。结果表明:生态补水机制的完善并没有导致白洋淀水体面积不断增加,而是使白洋淀的水体环境更加破碎化;在全球变暖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下,白洋淀的冰体面积大幅减小;这种趋于破碎化、板块化的水域特征可能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但鉴于生态系统对于水文响应具有滞后性,今后需进一步加强生态水文响应过程监测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
GEE
生态补水
水体提取
冰体提取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母亲河复苏行动河湖遥感监测分析
被引量:
4
1
作者
王世岩
杜飞
姜志
孙龙
巴艺博
王旭
王倩倩
李博勤
肖梓俊
机构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水利部信息中心
出处
《中国水利》
2024年第13期11-16,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C3209001)
水利部水资源保护管理项目(WE110149B0072024)。
文摘
遥感监测技术弥补了传统监测手段的不足,为母亲河复苏行动实施与监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纳入水利部《母亲河复苏行动河湖名单(2022—2025年)》的有79条河流、9个湖泊,共88条(个)河湖。对比分析母亲河复苏行动实施前(2021年4月)和母亲河复苏行动实施后(2024年4月)的遥感监测影像,结果表明:全线有水河流从27条增至48条;存在断流的河流从52条、断流河长1339 km减少至31条、断流河长582 km;9个湖泊水面面积从390 km^(2)增加至417 km^(2)。总体分析,88条(个)河湖复苏行动后总有水河长9379 km、水面面积1348 km^(2),较复苏行动前同期分别增加756 km、211 km^(2)。在分析遥感监测数据基础上,提出以遥感监测推动母亲河复苏行动的建议。
关键词
母亲河复苏
监测指标
遥感监测
水域提取
Keywords
mother river recovery
monitoring indicators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water extraction
分类号
TV85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TP7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GEE的白洋淀水体生态补水后时空格局变化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阳星
王世岩
韩祯
李步东
王亮
汪洁
孙龙
巴艺博
机构
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生态环境研究所
出处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131,140,共11页
基金
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项目(SKL2022ZD02)。
文摘
生态补水是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的一项重要举措,根据生态补水机制的变化过程,将白洋淀的生态补水过程分为临时补水阶段、应急补水阶段和稳定补水阶段。为进行各生态补水阶段下白洋淀水体的时空格局变化分析,通过GEE对白洋淀在1990-2022年的701幅遥感影像进行水体和冰体提取,分析不同阶段下水体时空变化格局,以及专门分析了冬季结冰期的冰体面积变化。主要得出以下结论:①在各个生态补水阶段,白洋淀水体面积均呈现在夏季最小,冬春季最大的特点,而随着生态补水机制的不断完善,白洋淀水体面积变化幅度逐渐减小,呈现“削峰补低”的变化规律,其中临时补水阶段的逐月平均水体面积介于0.63~186.03 km^(2),稳定补水阶段的逐月平均水体面积介于17.88~109.15 km^(2),变化幅度减小了50.77%;②生态补水机制的完善让白洋淀呈现永久性水体大幅增加,间歇性水体大幅减小的变化规律,其中临时补水阶段永久性水体面积为7.66 km^(2),而稳定补水阶段的永久性水体面积为23.62 km^(2),增加了208.16%,间歇性水体面积则从263.50 km^(2)减少到143.58 km^(2),减小了45.51%;③从冰体面积变化角度分析,随着生态补水机制的不断完善,白洋淀的冰体面积不断减小,其中一月份的平均冰体面积从72.77 km^(2)减小到12.60 km^(2),减小了82.69%。结果表明:生态补水机制的完善并没有导致白洋淀水体面积不断增加,而是使白洋淀的水体环境更加破碎化;在全球变暖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下,白洋淀的冰体面积大幅减小;这种趋于破碎化、板块化的水域特征可能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但鉴于生态系统对于水文响应具有滞后性,今后需进一步加强生态水文响应过程监测和研究。
关键词
白洋淀
GEE
生态补水
水体提取
冰体提取
时空变化
Keywords
Baiyangdian
GEE
ecological recharge
water extraction
ice extraction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nges
分类号
P237 [天文地球—摄影测量与遥感]
TV213.4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母亲河复苏行动河湖遥感监测分析
王世岩
杜飞
姜志
孙龙
巴艺博
王旭
王倩倩
李博勤
肖梓俊
《中国水利》
202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GEE的白洋淀水体生态补水后时空格局变化分析
阳星
王世岩
韩祯
李步东
王亮
汪洁
孙龙
巴艺博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