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浸银石墨电刷的显微组织结构与摩擦磨损的研究
被引量:20
- 1
-
-
作者
周序科
徐红军
巴力学
佟明欣
张克信
冯子文
-
机构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哈尔滨电碳研究所
-
出处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8-34,共7页
-
基金
国家"八五"重点攻关项目
-
文摘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浸银石墨电刷的显微组织结构和经过磨损实验后的表面形貌结构 ,分析了显微组织结构对电刷的导电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银在多孔石墨基体中达到了高效填充 ,并呈网状分布 ,电刷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和良好的润滑作用。并从摩擦学的角度 ,分析了电刷在集电环上滑动接触时各种摩擦要素的相互作用 ,探讨了浸银石墨电刷的磨损机理。
-
关键词
浸银
石墨电刷
摩擦磨损
显微结构
电机
-
Keywords
Graphite brush impregnated silver
Surface morphologic structure
Friction essentiality
Wear mechanism
-
分类号
TM303.2
[电气工程—电机]
TM242.03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
-
题名浸银炭石墨复合材料的密封摩擦特性
被引量:19
- 2
-
-
作者
周序科
徐红军
巴力学
-
机构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出处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3-39,共7页
-
基金
国家"八.五"重点攻关项目!( 85D Ⅱ 0 82 )&&
-
文摘
采用超细石油焦粉为主要成分 ,添加复合氧化物陶瓷粉末 ,制备一种高强、耐磨的炭石墨基体 ;选择适当的热处理工艺控制石墨化程度 ;采用热等静压浸银新方法达到密实增补强度。M2 0 9G浸银炭石墨复合材料具有碳的高硬度 ,石墨的自润滑 ,陶瓷相的耐磨 ,银的导热与塑性等综合优点 ,体现了刚度和塑性的完美结合。利用X 衍射仪、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分析了材料的显微组织结构和磨损表面形貌 ,并探讨了其磨损机理与密封摩擦特性。结果表明 :M2 0 9G浸银炭石墨配气阀座在密封摩擦表面上形成了一层具有抗磨性质的润滑膜 ,使摩擦处于边界润滑状态 ,金属银在高温、高压、高速下产生熔化析出和塑性流动形成了大面积连接 ,不仅降低了摩擦 ,而且有利于密封。
-
关键词
浸银炭石墨
配气阀座
密封摩擦特性
复合材料
-
Keywords
Carbon graphite impregnated with silver
Distributing valve seat
Sealing friction properties
-
分类号
TB333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
-
题名碳纤维/环氧树脂层合板的膨胀特性
被引量:1
- 3
-
-
作者
郑宗光
白良愈
巴力学
-
机构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出处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S1期81-82,共2页
-
文摘
一、前言 复合材料大多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掌握不同方向的性能是正确使用复合材料的必要条件。对于用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的复合材料来说也是这样。碳纤维与环氧树脂基体二者的膨胀性能相差极大,例如本实验所采用的日本东丽公司M40碳纤维的线膨胀系数为-1.2×10<sup>-6</sup>℃<sup>-1</sup>,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它的长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收缩。环氧树脂的线胀系数高达60×10<sup>-6</sup>℃<sup>-1</sup>。二者在膨胀性能方面相差极大,因此,无论是设计研制或者是使用这种层合板,都必须考虑到纤维铺层的取向及其体积分量对层合板性能的影响。例如某些要求尺寸稳定性很高的构件,可以利用碳纤维线膨胀系数小,杨氏模量又很大的特点,选择纤维增强方向为尺寸稳定的方向。另一方面,尺寸稳定性太好。
-
关键词
层合板
碳纤维增强
树脂基体
纤维取向
尺寸稳定性
线膨胀系数
纤维体积含量
膨胀性能
日本东丽公司
膨胀特性
-
分类号
TB3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
-
题名三向增强碳/碳复合材料的高温热应变性能
- 4
-
-
作者
郑宗光
白良愈
巴力学
-
机构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出处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S1期26-27,共2页
-
文摘
一、前言 三向增强碳/碳复合材料(以下简称3D—C/C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耐高渐、比强度高和高烧蚀热等优越的物理和力学性能。特别是在2500℃以上时,它的高温比强度是其他材料无法相比的。由于它所独具有优越性,已成为目前航天工业中最受重视的材料之一。随着人们对这种材料性能的认识以及材料成本的降低,3D—C/C复合材料在其他工业领域也将会逐渐受到重视和得到应用。本文介绍一种以聚丙烯腈碳纤维作为增强组元,在X—Y—Z三个互相垂直的方向分别以2:2:3的纤维比例正交排列,以煤沥青为基体材料,经过高温高压浸渍而成的三向碳/碳复合材料的几个重要的物理与力学性能。由于这种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复杂,性能离散较大,所列数据仅供选材时参考。 二、试验结果与讨论 1.密度 3D—C/C复合材料的密度为2.0g·cm<sup>-3</sup>左右。 2、线热膨胀性能 考虑到3D—C/C复合材料在高温条件下受热时间过长可能影响到它的内部组织结构。
-
关键词
碳/碳复合材料
材料性能
高压浸渍
力学性能
热应变
热膨胀性能
煤沥青
比强度
基体材料
内部组织结构
-
分类号
TB3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