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学干预对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巫艳芬 王永华 冉云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5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对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影响。方法 389例Ⅰ类手术切口患者,根据是否进行药学干预分为对照组(194例)和观察组(195例)。对照组患者没有进行药学干预,观察组患者进行药学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 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对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影响。方法 389例Ⅰ类手术切口患者,根据是否进行药学干预分为对照组(194例)和观察组(195例)。对照组患者没有进行药学干预,观察组患者进行药学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使用时间、术后持续用药时间、抗菌药物用药合理性以及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率为29.74%(58/195),低于对照组的96.91%(188/1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为术前<2 h占比高于对照组,术前≥2 h、术后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持续用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指征、用药选择、给药时间、术后持续用药时间合理率分别为89.66%、94.83%、89.66%、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89%、55.85%、61.17%、57.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学干预能够提高Ⅰ类切口患者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预防术后感染,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学干预 Ⅰ类切口 围术期 抗菌药物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异丙嗪片与盐酸西替利嗪片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巫艳芬 王玉梅 +1 位作者 王永华 涂绍忠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期81-83,共3页
目的研究盐酸异丙嗪片联合盐酸西替利嗪片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1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盐酸西替利嗪片)和治疗组(盐酸异丙嗪片联合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总体疗效评估,治疗后第2、... 目的研究盐酸异丙嗪片联合盐酸西替利嗪片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1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盐酸西替利嗪片)和治疗组(盐酸异丙嗪片联合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总体疗效评估,治疗后第2、4、8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风团个数、风团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联合用药治疗慢性荨麻疹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异丙嗪片 盐酸西替利嗪片 慢性荨麻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美拉唑对利培酮和9-羟利培酮血药浓度影响的研究
3
作者 巫艳芬 王玉梅 陈宝燕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31期4-5,共2页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对利培酮和9-羟利培酮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 20例精神分裂症合并胃溃疡患者,给予利培酮联合奥美拉唑治疗1周。检测奥美拉唑治疗后利培酮以及9-羟利培酮血药浓度。结果未使用奥美拉唑前,利培酮与9-羟利培酮血药浓度为(29...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对利培酮和9-羟利培酮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 20例精神分裂症合并胃溃疡患者,给予利培酮联合奥美拉唑治疗1周。检测奥美拉唑治疗后利培酮以及9-羟利培酮血药浓度。结果未使用奥美拉唑前,利培酮与9-羟利培酮血药浓度为(29.25±7.82)μg/L;使用奥美拉唑后,利培酮与9-羟利培酮血药浓度为(37.15±11.6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能够提高利培酮与9-羟利培酮血药浓度,因此,临床上治疗精神分裂症合并胃溃疡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联合利培酮治疗时,应该监测患者利培酮与9-羟利培酮血药浓度,及时对药物剂量进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美拉唑 利培酮 9-羟利培酮 血药浓度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