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舜帝传说与道德文化 被引量:11
1
作者 巫瑞书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15-120,共6页
舜帝是中华民族道德文明的奠基人。关于他的传说全国甚多。在南方,以湖南永州宁远县九嶷山及其周边以及浙江上虞县百官桥一带为中心,分别形成了两个有名的舜帝传说圈,其传说内容以反映舜与父母、弟妹、妻子、朋友及君臣关系的作品较常见... 舜帝是中华民族道德文明的奠基人。关于他的传说全国甚多。在南方,以湖南永州宁远县九嶷山及其周边以及浙江上虞县百官桥一带为中心,分别形成了两个有名的舜帝传说圈,其传说内容以反映舜与父母、弟妹、妻子、朋友及君臣关系的作品较常见,优秀之作也不少。广为流传的舜帝传说及其文化内涵,既具重要的历史价值,又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舜帝传说 传说圈 道德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摆手歌》与《古老话》比较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巫瑞书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72-78,共7页
长期口承于荆楚故地、武陵山区的土家《摆手歌》与苗族《古老话》,缘于同一地域的共同生态及同为“蛮夷”后裔,故而两部史诗有不少相同之处;但作为单列民族各自民族特点的反映,它们又有一些互见差异的地方。
关键词 摆手歌 古老话 史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诗《摆手歌》的民族学价值——土家“摆手”研究之一 被引量:6
3
作者 巫瑞书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3-8,共6页
土家著名史诗《摆手歌》具有多方面的社会价值。根据族源、迁徒、民族英雄以及“蛮夷”文化之荟萃的探索 ,论述其民族学价值。
关键词 摆手歌 社会价值 民族学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鄂、渝、黔边界“摆手”活动的文化学价值——土家“摆手”研究之四 被引量:6
4
作者 巫瑞书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6-12,共7页
湘鄂渝黔边界地区及“五溪”流域土家族地区世代传承的“摆手”活动集艺术文化、民俗文化、农业文化于一炉,又融诗、歌舞、“戏”于一体,含宗教文化、稻作文化于其内,是我国南方亘古以来“蛮夷”文化的瑰宝,具有重要的文化学价值。
关键词 “摆手”活动 文化学价值 土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鄂川(渝)黔边界始祖神话初探 被引量:2
5
作者 巫瑞书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76-81,共6页
缘于"湖南人来自天下",且古代华夷演变甚多,因而,湖湘大地及湘鄂川(渝)黔边界始祖神话(传说)类别繁,族系茂,数量多,既全面且有的连贯。从类别看,始祖神话中的人类始祖、图腾始祖、人文始祖、部族始祖、地域始祖、迁徙始祖、... 缘于"湖南人来自天下",且古代华夷演变甚多,因而,湖湘大地及湘鄂川(渝)黔边界始祖神话(传说)类别繁,族系茂,数量多,既全面且有的连贯。从类别看,始祖神话中的人类始祖、图腾始祖、人文始祖、部族始祖、地域始祖、迁徙始祖、姓氏始祖七类,在该地区皆有长期口头传承。此种类别繁、族系茂、数量多、相互关联而自成体系的始祖神话,为国内其他地区所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鄂川(渝)黔边界 始祖神话 类属繁茂 自成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饮酒方式、习俗及其特点 被引量:1
6
作者 巫瑞书 《学习与实践》 2007年第5期155-159,共5页
古代少数民族的饮酒方式、习俗,多相聚群众,粗犷、豪爽,包括咂酒,转转酒、青稞酒、“曼加”酒,瓜箪酒、黑糊酒、交杯酒、肝胆酒、苦酒等。这些饮酒方式、习俗具有集体性、朴野性、豪爽性、团结性的共同特点。
关键词 少数民族 饮酒方式 饮酒习俗 酒文化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陵山区“摆手”风习的民俗学价值——土家“摆手”研究之二 被引量:1
7
作者 巫瑞书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1-15,共5页
湘鄂川黔边界武陵山区流行的“摆手”活动 ,是土家族及其先民世代传承的重要风习之一 ,具有民俗学的重要价值。主要反映在 :祖先崇拜 ;祈求丰收———土家“调年” ;充满农耕风情。
关键词 “摆手”风习 民俗学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楚文化研究中的瓶颈问题
8
作者 巫瑞书 《学习与实践》 2006年第8期165-168,共4页
近年来不同学科的楚文化研究者在源流、地域、特质等一系列问题上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其症结在于楚文化之属性问题。“亦夏亦蛮”乃是楚文化研究的瓶颈问题。
关键词 楚文化研究 瓶颈问题 “亦夏亦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梦龙《山歌》与歌谣学史 被引量:2
9
作者 巫瑞书 《中国文学研究》 1988年第1期36-42,共7页
在我国古代民歌采集研究中,在歌谣学史上,明代冯梦龙编选的《童痴二弄·山歌》(简称《山歌》),有着重要的地位。其重要性,不仅在于它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作家个人采录编辑的地方歌谣集子;而且还在于从所编选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 在我国古代民歌采集研究中,在歌谣学史上,明代冯梦龙编选的《童痴二弄·山歌》(简称《山歌》),有着重要的地位。其重要性,不仅在于它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作家个人采录编辑的地方歌谣集子;而且还在于从所编选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形式以及编辑体例方面体现了进步的文学主张和科学的工作方法;同时,作为周汉时期以及近现代两大“采诗”热潮的承前启后,显现出我国歌谣学史发展的较为清晰的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歌》 歌谣学 冯梦龙 思想内容 文学主张 艺术形式 编辑体例 工作方法 作品 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文学理论框架和发展趋向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巫瑞书 《中国文学研究》 1995年第1期20-24,共5页
前些时候,友人谭达先先生远从澳洲悉尼寄来一篇大作,评论刘守华先生和我主编的《民间文学导论》。热情洋溢,卓见宏论,谋篇行文及字里行间,充满着对祖国文坛与社科事业的关切和厚爱,十分感人。这就引起我对民间文学理论框架和发展趋向探... 前些时候,友人谭达先先生远从澳洲悉尼寄来一篇大作,评论刘守华先生和我主编的《民间文学导论》。热情洋溢,卓见宏论,谋篇行文及字里行间,充满着对祖国文坛与社科事业的关切和厚爱,十分感人。这就引起我对民间文学理论框架和发展趋向探讨的兴趣,拟谈三个问题。 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 文学理论 发展趋向 民间文艺学 理论框架 民间文学概论 钟敬文 文学特征 民间传说 民间长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诗人创作发展研究
11
作者 巫瑞书 《中国文学研究》 1988年第3期125-133,145,共10页
一、民间诗人创作发展 的两条途径 在新社会,民间诗人的创作方式不断发展。不少民间歌手从口头创作(传统的创作方式)发展到口头与书面交叉进行的创作;卓越的民间艺术家更从口头与书面相结合的创作发展到具有民间文学特征的书面创作。值... 一、民间诗人创作发展 的两条途径 在新社会,民间诗人的创作方式不断发展。不少民间歌手从口头创作(传统的创作方式)发展到口头与书面交叉进行的创作;卓越的民间艺术家更从口头与书面相结合的创作发展到具有民间文学特征的书面创作。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民间诗人、歌手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们的创作继续向前发展,完全用书面文学的创作方式代替了原来的口头创作,也就是从民间文学过渡到了作家文学,由民间诗人(歌手)变成了专业作家(或艺术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方式 口头创作 文学特征 民间文学 民间歌手 民间艺术家 作家文学 专业作家 交叉进行 书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