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安精神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承继探析
1
作者 巩茹敏 何轶伟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16,共7页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于1935-1948年在延安从事革命和创业实践中培育形成的红色革命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价值意义。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安精神在赓续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的基础上升华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意蕴,彰显了...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于1935-1948年在延安从事革命和创业实践中培育形成的红色革命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价值意义。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安精神在赓续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的基础上升华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意蕴,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波浪式前进”的内在发展逻辑。新时代承继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需要在理论上深刻阐发其思想内涵,从实践上推动“两个结合”的创造性转化,于路径上讲好红色故事,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增添新的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精神 伟大建党精神 精神谱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效应的新审视 被引量:93
2
作者 巩茹敏 霍跃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4-78,共5页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应构建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协同效应。从学理视角看,二者在本质上都隶属于思政教育的范畴,体现为或隐或显的两个方面。从教育伦理看,二者体现了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关注与尊重,构成同频共向的合力作用。从内在逻辑看...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应构建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协同效应。从学理视角看,二者在本质上都隶属于思政教育的范畴,体现为或隐或显的两个方面。从教育伦理看,二者体现了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关注与尊重,构成同频共向的合力作用。从内在逻辑看,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的育人宗旨契合,共同指向立德树人;协同的思政资源相互补充,各有侧重;协同的互动逻辑存在关联,表现为统领与递进。未来,需要打破惯性思维,提升教育主体“思政育人”的过硬本领,建章立制,构筑二者协同的合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思政课程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型教学: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路径 被引量:8
3
作者 巩茹敏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5-46,共2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改革从2006级新生开始在全国展开,新设置的课程在体系和内容方面有较大的变动。为适应这次改革的需要,本文深入探讨了什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实施研究型教学的步骤、方法及独特意义。希望通过研究型教...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改革从2006级新生开始在全国展开,新设置的课程在体系和内容方面有较大的变动。为适应这次改革的需要,本文深入探讨了什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实施研究型教学的步骤、方法及独特意义。希望通过研究型教学,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新的路径和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 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学科研究的新审视 被引量:3
4
作者 巩茹敏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2015年第4期48-51,共4页
自1984年我国高校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以来,一些学者就开展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研究。关于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学科定位、研究内容、历史分期等方面,学术界取得很大进展。取得成绩的同时,学科建设中的研究对象、研究... 自1984年我国高校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以来,一些学者就开展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研究。关于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学科定位、研究内容、历史分期等方面,学术界取得很大进展。取得成绩的同时,学科建设中的研究对象、研究框架及研究领域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未来研究中,应在明确研究对象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研究框架,拓宽研究领域,挖掘新的研究思路,凸显学科自身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 学科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五封贺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探析
5
作者 巩茹敏 姜华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20,共6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先后致信祝贺五所高校建校周年。虽然五封贺信内容简明扼要,但却蕴含了以“核心价值”为特征的“爱国主义”“理想信念”“立德树人”等思政叙事话语,这些不仅浓缩了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精华,契合五所高校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先后致信祝贺五所高校建校周年。虽然五封贺信内容简明扼要,但却蕴含了以“核心价值”为特征的“爱国主义”“理想信念”“立德树人”等思政叙事话语,这些不仅浓缩了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精华,契合五所高校的文化场域、办学定位,而且彰显了思政工作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发展递进。五封贺信在本质上呈现隐性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辩证协同,在思路上与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大思政”路径呼应,在规律上恪守高校思政工作的基本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贺信 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研究
6
作者 祝贺 巩茹敏 《理论视野》 CSSCI 2023年第11期71-76,共6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大变局挑战,创新高校思政工作,抵制西方国家“颜色革命”,完成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完善高校思政工作体系,要突出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大变局挑战,创新高校思政工作,抵制西方国家“颜色革命”,完成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完善高校思政工作体系,要突出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主课,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到实处,完善和创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和党建工作,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国家建设任务培养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高校 完善思政工作体系 加强高校党建 开好新思想主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透视“两个相结合”的理论创新
7
作者 祝贺 巩茹敏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1-25,共5页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成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坚持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的十条基本经验之三,即“理论创新”的重大举措。...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成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坚持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的十条基本经验之三,即“理论创新”的重大举措。“两个相结合”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极大地推动和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特别是第二个相结合,对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和文化价值的引领作用,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坚持把马克思主义这一坚持理论创新的根本指导思想落到实处,进而增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自觉性和实践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党第二个百年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