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雨级别对农田蒸发和土壤水再分布的影响模拟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战东 秦安振 +7 位作者 宁东峰 赵犇 刘祖贵 南纪琴 巩文军 刘向东 张宵 段爱旺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8,共8页
在野外人工模拟了6级降雨强度(小雨P1、中雨P2、大雨P3、暴雨P4、大暴雨P5和特大暴雨P6),通过分析麦田0-100cm土壤含水率在3个时期的变化。旨在探讨不同降雨强度土壤蒸发和雨水入渗土壤后的水分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气象条件一致时... 在野外人工模拟了6级降雨强度(小雨P1、中雨P2、大雨P3、暴雨P4、大暴雨P5和特大暴雨P6),通过分析麦田0-100cm土壤含水率在3个时期的变化。旨在探讨不同降雨强度土壤蒸发和雨水入渗土壤后的水分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气象条件一致时。不同降雨级别处理的土壤蒸发过程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土壤日蒸发量随降雨级别的增加均呈对数函数方式增长;不同处理白天土壤蒸发有显著的差异,晚上土壤蒸发差异不显著:冬小麦各生育期日均土壤蒸发量及阶段蒸发量由大到小依次为返青期、拔节期和灌浆期。在3个生育期,不同降雨级别冬小麦土壤蒸发占降雨量的比例(国P)大小排序相同,均为P1处理〉P2处理〉P3处理〉P4〉处理P5处理〉P6处理。降雨入渗后土壤水分再分布规律相似,供水结束后,表层0~20cm内土壤含水率急剧降低,大雨级别以上处理20~60cm土层的含水率呈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60cm以下土层的含水率变化较小。降雨级别越大,土壤水再分布影响的土层就越深,同时水分再分配过程所需的时间越长。另外,同一降雨级别,土壤初始含水率较低时,土壤水分运移再分布较慢。受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影响,返青期0~100cm土层土壤水分变化幅度不如拔节期、灌浆期变化明显。降雨级别越大。转化成土壤水的水量越多,大雨和暴雨转化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模拟降雨 降雨强度 蒸发 土壤水分 再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前和不同生育阶段灌溉对冬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杨林林 高阳 +4 位作者 申孝军 韩敏琦 李新强 巩文军 段爱旺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共6页
以"周麦22"为试材,研究了播前和不同生育阶段灌溉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返青期灌溉能显著提高冬小麦返青—拔节期间的株高增长速率,拔节期灌溉对株高的影响较返青期小。返青期灌溉对促进叶面积指数增... 以"周麦22"为试材,研究了播前和不同生育阶段灌溉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返青期灌溉能显著提高冬小麦返青—拔节期间的株高增长速率,拔节期灌溉对株高的影响较返青期小。返青期灌溉对促进叶面积指数增长效果最为显著,拔节期灌溉次之,灌浆期灌溉则能有效减缓后期叶面积指数的降低速率。在播前灌溉条件下,返青水较拔节水和灌浆水更有利于冬小麦形成较多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和较高的千粒质量。从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角度考虑,在播前灌溉条件下,拔节水比灌浆水效果好,而返青水又比拔节水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灌溉 农艺性状 产量 耗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平原播前土壤水分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高阳 邱新强 +4 位作者 巩文军 段爱旺 王景雷 孟兆江 孙景生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20,共4页
通过2个生长季的田间试验,研究了黄淮海平原播前土壤水分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播前不灌水条件下,越冬期或返青期灌水都可以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表明播前土壤贮存的水分可以满足冬小... 通过2个生长季的田间试验,研究了黄淮海平原播前土壤水分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播前不灌水条件下,越冬期或返青期灌水都可以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表明播前土壤贮存的水分可以满足冬小麦返青以前对水分的需求。在播前储水灌溉条件下,越冬期不需要灌溉,返青期是适宜的灌水时间;在拔节期或灌浆期灌水都会降低冬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冬小麦 产量 叶面积指数 耗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冠层降雨截留过程及其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战东 高阳 +1 位作者 巩文军 段爱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3-58,共6页
冬小麦冠层截留直接影响冬小麦对降雨的有效利用,通过模拟降雨试验和统计分析,系统研究了降雨量、降雨强度对冬小麦冠层截留特征的影响,建立了适于降雨冬小麦冠层截留的模型。结果表明:棵间雨量与降雨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 冬小麦冠层截留直接影响冬小麦对降雨的有效利用,通过模拟降雨试验和统计分析,系统研究了降雨量、降雨强度对冬小麦冠层截留特征的影响,建立了适于降雨冬小麦冠层截留的模型。结果表明:棵间雨量与降雨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冠层截留量与降雨量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P<0.01)。降雨强度与棵间雨量百分比呈负指数函数关系(P<0.01),与冠层截留量百分比呈负幂函数关系(P<0.01)。不同降雨强度下冬小麦冠层截留过程趋势一致,降雨强度越小,其达到冠层截留容量时所需时间越长。降雨强度对冠层截留容量没有明显影响。在雨量恒定条件下,冠层截留量随雨强的增加而减小,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与冬小麦冠层截留容量呈正相关关系(P<0.01)。构建了具有较好截留机制的冬小麦冠层降雨截留过程模型,并基于模拟降雨和天然降雨的数据拟合了模型参数,表征冬小麦降雨蒸发能力的参数α为0.008。模拟值和实测值有较好的一致性,显示了修正模型适用于冬小麦冠层截留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降雨 冠层截留 模拟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棵间土壤蒸发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杨林林 高阳 +3 位作者 申孝军 李新强 巩文军 段爱旺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26,52,共5页
为了探讨作物生长条件下棵间土壤蒸发规律,利用微型蒸渗仪的实测值和土壤潜在蒸发速率对土壤蒸发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并对Ritchie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返青期土壤蒸发第2阶段的蒸发速率受气象条件的影响较拔节期和灌浆期大。第2阶... 为了探讨作物生长条件下棵间土壤蒸发规律,利用微型蒸渗仪的实测值和土壤潜在蒸发速率对土壤蒸发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并对Ritchie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返青期土壤蒸发第2阶段的蒸发速率受气象条件的影响较拔节期和灌浆期大。第2阶段土壤累积蒸发量与时间的平方根成正比,其斜率值α不仅仅与土壤的水力特性有关,可能还与气象条件、土壤含水率、作物地表覆盖程度等有关。返青期、拔节期、灌浆期α值分别取为2.5026、2.0477、3.425。Ritchie土壤蒸发模型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均方根误差为0.21 mm/d,平均绝对误差为0.16mm/d,模拟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土壤蒸发 Ritchie模型 微型蒸渗仪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代冬小麦品种水分利用效率差异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邱新强 黄玲 +3 位作者 高阳 段爱旺 巩文军 梁春生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29,共5页
通过田间试验对黄淮地区不同年代代表性冬小麦品种的需水特性、产量组成及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不同年代冬小麦品种的耗水量存在一定的波动,但基本上保持稳定。在低水、中水和高水条件下,各品种耗水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8... 通过田间试验对黄淮地区不同年代代表性冬小麦品种的需水特性、产量组成及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不同年代冬小麦品种的耗水量存在一定的波动,但基本上保持稳定。在低水、中水和高水条件下,各品种耗水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89.40、357.64、402.70mm。与20世纪50—60年代的品种相比,现代冬小麦品种的籽粒产量能提高53%(低水)、78%(中水)和46.6%(高水),水分利用效率(WUE)则分别提高了45.6%(低水)、63.4%(中水)和57.8%(高水)。在耗水量基本保持稳定的实际情况下,产量水平提高是不同年代冬小麦品种WUE提高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不同年代品种 耗水量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作群体内土壤呼吸和硝化-反硝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高阳 申孝军 +3 位作者 李新强 黄玲 巩文军 段爱旺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19,共4页
通过田间试验,采用气压分离过程法(BaPS)测定了2个氮肥处理下,玉米/大豆间作群体的土壤呼吸速率、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结果表明,施氮处理根区根系生物量高于不施氮处理,而非根系生物量差异较小。施氮处理下,根区土壤呼吸速率约为不... 通过田间试验,采用气压分离过程法(BaPS)测定了2个氮肥处理下,玉米/大豆间作群体的土壤呼吸速率、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结果表明,施氮处理根区根系生物量高于不施氮处理,而非根系生物量差异较小。施氮处理下,根区土壤呼吸速率约为不施氮处理的1.1倍,非根区土壤呼吸差异较小。施氮处理下,玉米和大豆条带土壤硝化速率分别约为不施氮处理的1.71倍和1.82倍。施氮和不施氮处理下,间作条带根区硝化速率均高于非根区。反硝化作用不是试验区玉米/大豆间作系统氮肥损失的主要途径。因此,该区加强水肥管理以控制硝化-反硝化作用,有利于减少间作系统的氮流失和提高氮肥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速率 反硝化速率 土壤呼吸 气压分离过程 间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对不同年代冬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和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黄玲 高阳 +4 位作者 李新强 邱新强 巩文军 申孝军 段爱旺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5-80,共6页
选择河南中北部地区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7个不同年代主栽冬小麦品种,在田间研究了水分对冬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和转运、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冬小麦拔节和灌浆初期灌水可以明显增加干物质总量以及向营养器官的分配比例,... 选择河南中北部地区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7个不同年代主栽冬小麦品种,在田间研究了水分对冬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和转运、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冬小麦拔节和灌浆初期灌水可以明显增加干物质总量以及向营养器官的分配比例,可以增加花前营养器官贮藏的同化物向籽粒的转运量,为获得高产奠定了生理基础。在品种更替过程中,冬小麦的穗数与穗粒数无明显变化趋势,但千粒质量、收获指数、籽粒产量和WUE总体呈增加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冬小麦品种花期前后贮藏的干物质总量大,对籽粒贡献率高,是现代品种高产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不同年代 干物质积累和转运 籽粒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淹涝胁迫对夏玉米光合特性参数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刘祖贵 刘战东 +2 位作者 肖俊夫 南纪琴 巩文军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1-46,共6页
采用防雨棚下有底测坑试验,以适宜水分处理为对照,分析了苗期、拔节期、抽雄吐丝期和灌浆期淹涝及淹涝历时对夏玉米叶绿素相对分数(CCI)、气孔导度(Gs)、净光合速率(Pn)、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防雨棚下有底测坑试验,以适宜水分处理为对照,分析了苗期、拔节期、抽雄吐丝期和灌浆期淹涝及淹涝历时对夏玉米叶绿素相对分数(CCI)、气孔导度(Gs)、净光合速率(Pn)、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涝对夏玉米叶片CCI、Gs、Pn和Fv/Fm的影响均随淹涝时期的后移而减小,以苗期和拔节期淹涝影响最大,抽雄吐丝期次之,灌浆期淹涝影响最小,且CCI、Gs、Pn和Fv/Fm均随着淹涝历时的增加而呈降低趋势;淹涝解除后,不同处理光舍特性参数的恢复能力亦存在差异。产量性状受淹涝影响规律与光合特性参数基本一致。苗期、拔节期、抽雄吐丝期和灌浆期淹涝分别减产4.89%~32.14%、21.39%~85.54%、13.49%~28.28%和2.05%~22.53%,其淹涝历时分别低于6、2、2、6d时,就不会显著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淹涝 气孔导度 净光合速率 最大光化学效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代主栽冬小麦品种蜡质含量与生理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玲 高阳 +4 位作者 李新强 邱新强 申孝军 巩文军 段爱旺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13-219,共7页
为明确不同水分处理下不同年代主栽冬小麦品种在生育后期蜡质含量与主要生理指标的关系,选择建国以来河南中北部麦区不同年代主栽的6个冬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三个水分处理:W0,返青后不灌水;W1,拔节期灌水;W2,拔节和灌浆期分别灌水,... 为明确不同水分处理下不同年代主栽冬小麦品种在生育后期蜡质含量与主要生理指标的关系,选择建国以来河南中北部麦区不同年代主栽的6个冬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三个水分处理:W0,返青后不灌水;W1,拔节期灌水;W2,拔节和灌浆期分别灌水,研究了不同灌水下灌浆期冬小麦旗叶蜡质含量、气体交换参数以及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变化。结果表明:旗叶表面蜡质含量与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水势和籽粒产量极显著负相关,与叶片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片WUE和产量水平WUE相关不显著。在品种更替过程中,冬小麦旗叶蜡质含量先增加后降低,20世纪70)80年代品种蜡质含量最高,比其它年代品种高14.4%-86.9%,而籽粒产量比90年代后品种降低6.6%-23.0%,叶片WUE比其它年代品种降低11.8%-17.9%,产量水平WUE比90年代后品种降低6.8%-22.0%。水分胁迫增加了旗叶表面蜡质含量,使得旗叶光合速率降低,CO2同化作用减弱,同化产物输出减少,最终引起籽粒产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蜡质含量 品种更替 生理指标 籽粒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水方式对华北不同品种玉米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巩文军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22,共5页
【目的】发展华北地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探索华北地区主栽玉米品种的产量与水分利用对灌水量和灌溉方式响应,筛选不同灌溉模式下抗旱稳产玉米品种。【方法】设置了3种灌溉方式(地面灌溉、滴灌和微喷灌)、3种灌水量(高、中、低灌溉水平)... 【目的】发展华北地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探索华北地区主栽玉米品种的产量与水分利用对灌水量和灌溉方式响应,筛选不同灌溉模式下抗旱稳产玉米品种。【方法】设置了3种灌溉方式(地面灌溉、滴灌和微喷灌)、3种灌水量(高、中、低灌溉水平)和5~6个玉米品种处理,研究了不同玉米品种在不同灌溉模式和灌水量条件下的产量与水分利用特征。【结果】地面灌溉模式下,低灌水处理产量显著低于中灌水和高灌水处理,低灌水和中灌水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大于高灌水处理;农华101品种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其次为浚单20和郑单958。微喷灌溉模式下,高灌水处理产量显著高于中灌水和低灌水处理,但后二者差异不显著;灌水处理对水分利用效率影响不显著;农华101品种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其次为先玉335和郑单958。滴灌灌溉模式下,灌水处理对夏玉米产量影响不显著,对水分利用效率影响显著,低灌水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高灌水处理;浚单20、先玉335和登海605品种夏玉米产量显著高于中单909和郑单958品种的。因此,低灌水量可显著提高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但3种灌溉模式下低灌水处理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结论】综合来看,华农101较适于地面灌溉和微喷灌,浚单20、先玉335和登海605适于喷灌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水量 品种 产量 水分利用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象元分解的Landsat8与MODIS数据融合反演土壤墒情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巩文军 郭乙霏 +1 位作者 王文婷 恒卫东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3-128,共6页
【目的】及时准确地获取灌区土壤墒情信息。【方法】以河南省焦作市广利灌区为研究对象,利用Landsat8及MODIS遥感数据分别以表观热惯量及植被供水指数法反演土壤墒情,以混合象元分解的植被和土壤的丰度作为权重因子,对2种方法反演的土... 【目的】及时准确地获取灌区土壤墒情信息。【方法】以河南省焦作市广利灌区为研究对象,利用Landsat8及MODIS遥感数据分别以表观热惯量及植被供水指数法反演土壤墒情,以混合象元分解的植被和土壤的丰度作为权重因子,对2种方法反演的土壤墒情进行了融合计算。【结果】利用植被供水指数法和表观热惯量反演的土壤含水率与实测含水率相关系数分别为0.47和0.51,同时将2种方法相结合得到的反演结果精度更高,实测含水率与计算的土壤含水率相关系数达到0.73。【结论】融合方法可以更好地计算灌区非均匀覆盖区的土壤墒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数据 表观热惯量 植被供水指数 混合像元分解 土壤墒情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式下黄淮海地区夏玉米水氮耦合效应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巩文军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4-37,42,共5页
2015年在焦作广利灌区灌溉试验站开展了不同灌溉方式下夏玉米水氮耦合田间试验,定量分析了不同灌溉模式下水氮耦合对夏玉米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条件下的夏玉米产量要高于微喷带灌溉条件下的夏玉米产量,秃尖长短和百粒... 2015年在焦作广利灌区灌溉试验站开展了不同灌溉方式下夏玉米水氮耦合田间试验,定量分析了不同灌溉模式下水氮耦合对夏玉米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条件下的夏玉米产量要高于微喷带灌溉条件下的夏玉米产量,秃尖长短和百粒重大是滴灌条件下夏玉米产量较高的主要原因。不同灌溉方式下夏玉米生物量随着生育期的推移一直在逐渐增加,而叶面积指数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过程。在相同水氮供应条件下,滴灌处理的夏玉米生长状况要优于微喷带灌溉处理下的夏玉米生长。通过对比不同灌溉方式下的夏玉米全生育期内耗水量和水分生产效率,发现滴灌是比较适合夏玉米生产的灌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水氮耦合 生长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型蒸渗仪的冬小麦蒸散规律及其模拟 被引量:5
14
作者 敬峰 段爱旺 +4 位作者 张莹莹 娄和 巩文军 孙蒙强 刘战东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26,共10页
【目的】探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冬小麦蒸散量适宜估算模型。【方法】在华北地区,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借助大型蒸渗仪,设置3个土壤含水率灌水控制下限水平(T70:70%田间持水率,T60:60%田间持水率,T50:50%田间持水率),分别采用单作物系数... 【目的】探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冬小麦蒸散量适宜估算模型。【方法】在华北地区,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借助大型蒸渗仪,设置3个土壤含水率灌水控制下限水平(T70:70%田间持水率,T60:60%田间持水率,T50:50%田间持水率),分别采用单作物系数法,双作物系数法以及BP人工神经网络进行蒸散量估算,并结合纳什系数(NSE)和均方根误差/观测值标准差比率(RSR)等统计指标进行模型评价。【结果】随土壤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冬小麦蒸散总量和各生长阶段蒸散量逐渐减少(T70处理>T60处理>T50处理);中度水分胁迫处理下(T50),仅双作物系数模型模拟结果适用(NSE=0.646,RSR=0.599);轻度水分胁迫处理下(T60),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相对最优(NSE=0.872,RSR=0.360),双作物系数模型估算效果良好(NSE=0.729,RSR=0.523);适宜水分处理下(T70),各个模型均有较好的估算效果。【结论】双作物系数模型适宜于不同土壤水分胁迫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大型蒸渗仪 不同水分处理 蒸散量估算 模型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水方式和施肥组合对冬小麦生长及肥料利用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海情 黄超 +5 位作者 刘栩辰 巩文军 孙蒙强 张雅娟 王兴鹏 刘战东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38,共8页
【目的】研究滴灌和畦灌2种灌水方式下不同施肥组合对冬小麦产量和肥料利用的影响,探寻冬小麦最佳灌水和施肥组合。【方法】试验于2020—2021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新乡综合试验基地进行,设置滴灌(D)与畦灌(Q)2个灌水方式和氮磷(NP)、氮钾(... 【目的】研究滴灌和畦灌2种灌水方式下不同施肥组合对冬小麦产量和肥料利用的影响,探寻冬小麦最佳灌水和施肥组合。【方法】试验于2020—2021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新乡综合试验基地进行,设置滴灌(D)与畦灌(Q)2个灌水方式和氮磷(NP)、氮钾(NK)、氮磷钾(NPK)、磷钾(PK)4种施肥组合,共8个处理(处理简称分别为D-NP、D-NK、D-NPK、D-PK、Q-NP、Q-NK、Q-NPK、Q-PK),分析不同灌水和施肥组合下冬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和肥料利用等变化规律。【结果】滴灌和畦灌条件下,PK处理的冬小麦株高和叶面积指数较NPK处理均显著降低,且冬小麦穗长、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均显著降低,畦灌处理穗粒数高于滴灌处理,而千粒质量低于滴灌处理;滴灌条件下,与NPK处理相比,PK处理产量降低25.0%,而NP处理和NK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滴灌条件下氮肥、磷肥、钾肥利用率分别比畦灌高出49.48%、4.01%、18.07%,且滴灌条件下氮肥、磷肥、钾肥偏生产力显著高于畦灌;滴灌下冬小麦收获时土壤硝态氮残留量低于畦灌,且Q-NK处理土壤硝态氮残留量较Q-NPK处理降低18.7%。【结论】综合分析,D-NK处理有利于提高冬小麦肥料利用和减少收获期土壤硝态氮的残留量,因此该地区在冬小麦滴灌水分一体化施肥时可适当降低磷肥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滴灌 水肥一体化 肥料利用率 硝态氮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