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深松模式对早熟春玉米产量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海军 巩双印 +3 位作者 李金良 张作峰 陈凤芝 张崎峰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1年第10期18-20,共3页
为探讨深松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以早熟玉米新品种德美亚1号为试验材料,在7个不同深松模式下,研究了其对德美亚1号玉米品种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和玉米吐丝期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德美亚1号玉米品种的产量在处理3... 为探讨深松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以早熟玉米新品种德美亚1号为试验材料,在7个不同深松模式下,研究了其对德美亚1号玉米品种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和玉米吐丝期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德美亚1号玉米品种的产量在处理3时达到最高;不同深松模式对玉米的株高、穗位高影响较大,对穗粗、穗行数等性状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松模式 玉米 产量 土壤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纬寒地早熟玉米品种耐密性鉴定试验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崎峰 巩双印 +4 位作者 李金良 陈海军 陈凤芝 张作锋 蔡鑫鑫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3年第6期5-7,共3页
黑河地区玉米品种较杂、较乱,为指导当地玉米生产,在黑龙江省黑河市通过连续3年的品种筛选试验,选出综合性状最好的6个早熟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耐密性试验。结果表明:德美亚1号、德美亚2号、克单14适宜种植密度9万株.hm-2;边单3号、利合1... 黑河地区玉米品种较杂、较乱,为指导当地玉米生产,在黑龙江省黑河市通过连续3年的品种筛选试验,选出综合性状最好的6个早熟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耐密性试验。结果表明:德美亚1号、德美亚2号、克单14适宜种植密度9万株.hm-2;边单3号、利合16、垦单16适宜种植密度7.5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高纬度地区 早熟 耐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高纬寒地玉米品种筛选试验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崎峰 巩双印 +4 位作者 李金良 陈海军 蔡鑫鑫 陈凤芝 赵洪利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2年第10期13-17,共5页
黑龙江省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为了解决黑龙江省北部高纬度地区玉米品种复杂的问题,在黑河市连续2a进行了品种筛选试验,初步筛选出8个产量较高的玉米品种,依次为德美亚1号、克单14、垦单8号、边单3号、德美亚2号、克单13、利合16和宾玉... 黑龙江省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为了解决黑龙江省北部高纬度地区玉米品种复杂的问题,在黑河市连续2a进行了品种筛选试验,初步筛选出8个产量较高的玉米品种,依次为德美亚1号、克单14、垦单8号、边单3号、德美亚2号、克单13、利合16和宾玉4号;筛选出3个极早熟品种,分别为孚尔拉、边三2号和克单9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高纬度地区 高产 早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降解地膜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生育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崎峰 巩双印 +3 位作者 李金良 陈海军 陈凤芝 蔡鑫鑫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3年第5期24-28,共5页
地膜覆盖具有提高地温、保持水分、促早熟、增加产量的作用,而普通地膜不环保。现针对"白色污染"情况,进行了可降解地膜、普通地膜和露地栽培玉米的对比试验,探讨可降解地膜的降解性能及对土壤水分、温度和玉米生长发育的影... 地膜覆盖具有提高地温、保持水分、促早熟、增加产量的作用,而普通地膜不环保。现针对"白色污染"情况,进行了可降解地膜、普通地膜和露地栽培玉米的对比试验,探讨可降解地膜的降解性能及对土壤水分、温度和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可降解地膜的土壤温度明显高于露地对照,使玉米出苗率提高,生育进程加快,产量也相应增加。研究认为,可降解地膜在功能上可替代普通地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早熟 高纬度地区 可降解地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单交种边单10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凤芝 巩双印 +4 位作者 陈海军 李金良 张崎峰 吴瑶 吴晓彬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11期127-129,共3页
为促进玉米单交种边单10号的推广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边单10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及适应种植区域。边单10号玉米品种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以沈阳农科院引进自交系辽自3370为母本和自育自交系FL236为父本... 为促进玉米单交种边单10号的推广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边单10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及适应种植区域。边单10号玉米品种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以沈阳农科院引进自交系辽自3370为母本和自育自交系FL236为父本杂交育成。于2021年6月通过黑龙江省审定,审定编号:黑审玉202110014。该品种为普通玉米品种,种子出土能力强,幼苗长势好。茎秆韧性好,根系发达,具有较好的抗倒性、抗旱性,较抗玉米丝黑穗病、大斑病、茎腐病。2018-2019年两年区试平均产量9963.6 kg·hm^(-2),2020年生产试验产量8447.0 kg·hm^(-2),且品质优良。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为110 d左右,需≥10℃活动积温2100℃左右。适宜在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上限≥10℃活动积温2200℃以上区域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边单10号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对黑河地区玉米产量及其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崎峰 巩双印 +4 位作者 李金良 陈海军 陈凤芝 张作锋 蔡鑫鑫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1年第10期21-22,共2页
立足于高纬度地区采用的耕作方式,通过2009年和2010年在黑河地区的平作定点试验,比较常规垄作、灭茬平作和留茬平作3种不同玉米茬口处理方式对玉米产量和其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黑河地区气候具有特殊性,灭茬平作和留茬平作在该地... 立足于高纬度地区采用的耕作方式,通过2009年和2010年在黑河地区的平作定点试验,比较常规垄作、灭茬平作和留茬平作3种不同玉米茬口处理方式对玉米产量和其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黑河地区气候具有特殊性,灭茬平作和留茬平作在该地区均无明显的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平作 土壤含水量 土壤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边单9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3
7
作者 吴瑶 巩双印 +4 位作者 张崎峰 陈海军 陈凤芝 吴晓彬 李金良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11期124-127,共4页
为促进玉米新品种边单9号的推广应用,本文简单介绍了边单9号的选育过程、品种特性、产量、品质、抗病性及配套栽培技术等。边单9号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以自交系D22为母本,自交系边自V9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适应区从出苗... 为促进玉米新品种边单9号的推广应用,本文简单介绍了边单9号的选育过程、品种特性、产量、品质、抗病性及配套栽培技术等。边单9号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以自交系D22为母本,自交系边自V9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适应区从出苗到成熟的生育日数在113 d左右,种子出土能力强,幼苗长势好。边单9号高产稳产性较好,生态适应性较广,适宜在≥10℃活动积温2300℃以上的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边单9号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对极早熟春玉米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海军 邹德堂 +4 位作者 巩双印 张崎峰 李金良 陈凤芝 张作峰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1年第8期32-34,共3页
以早熟玉米新品种边单3号为试验材料,在12个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研究了氮、磷对边单3号玉米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边单3号玉米品种的产量随着氮肥和磷肥用量的增加先增后减,产量在N180 kg.hm-2、P90 kg.hm-2用量时达到最... 以早熟玉米新品种边单3号为试验材料,在12个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研究了氮、磷对边单3号玉米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边单3号玉米品种的产量随着氮肥和磷肥用量的增加先增后减,产量在N180 kg.hm-2、P90 kg.hm-2用量时达到最高,为10 568.44 kg.hm-2;株高、穗位高、百粒重、单穗粒重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先高后低,秃尖是先短后长,成熟期绿叶片数则呈逐步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氮肥 磷肥 产量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霜霉病的侵染途径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海军 邹德堂 +1 位作者 巩双印 张崎峰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1年第1期68-69,共2页
系统综述了玉米霜霉病的症状表现、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加强进境植物检疫、及时清除病残体和选育高抗的玉米品种是防治玉米霜霉病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玉米 霜霉病 侵染途径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地玉米新品种黑科玉17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瑶 李金良 +5 位作者 巩双印 张崎峰 陈海军 陈凤芝 王兵 吴晓彬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7期132-136,共5页
为促进优质玉米新品种黑科玉17的推广应用,本文介绍了黑科玉17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等。黑科玉17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以自交系绥系708为母本,自交系边自d-2为父本杂交育成,2021年经农业部国家农作... 为促进优质玉米新品种黑科玉17的推广应用,本文介绍了黑科玉17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等。黑科玉17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以自交系绥系708为母本,自交系边自d-2为父本杂交育成,2021年经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玉20210157)。2018-2019年参加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0 701.6 kg·hm^(-2),较对照品种德美亚1号平均增产6.6%,2020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9 666.8 kg·hm^(-2),较对照品种德美亚1号增产3.5%。黑科玉17是普通单交玉米品种,全生育期112 d左右,从出土能力到幼苗长势均表现优良,具有高产、稳产、品质优良等特点,适宜在≥10℃活动积温2 200℃以上区域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 玉米 黑科玉17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早熟玉米新品种南北73与栽培技术
11
作者 陈海军 鞠伟 +4 位作者 巩双印 李金良 陈凤芝 吴瑶 吴俊彦 《中国种业》 2020年第10期85-86,共2页
南北73是黑龙江省南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于2012年以NSH2为母本、NS159为父本组配而成的极早熟玉米杂交种,2019年经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蒙审玉2019023号)推广,同年分别在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引种备案。该品种适合大规模机... 南北73是黑龙江省南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于2012年以NSH2为母本、NS159为父本组配而成的极早熟玉米杂交种,2019年经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蒙审玉2019023号)推广,同年分别在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引种备案。该品种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业,适宜在内蒙古、吉林省≥10℃活动积温2150℃以上地区和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上限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早熟 玉米 南北73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引玉米改良系综合农艺性状评价和抗病鉴定分析
12
作者 李金良 王振华 +4 位作者 巩双印 张宏宾 张崎峰 陈海军 蔡鑫鑫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2年第2期11-15,共5页
为了提高育种效率,实现玉米育种的持续性和规范化发展,2008年将25个俄罗斯早熟玉米群体与4个我国主要种质类群的代表自交系按照NCⅡ设计组配100个测交组合,2009和2010年对100个杂交组合进行鉴定试验,对25个外引改良系进行综合农艺性状... 为了提高育种效率,实现玉米育种的持续性和规范化发展,2008年将25个俄罗斯早熟玉米群体与4个我国主要种质类群的代表自交系按照NCⅡ设计组配100个测交组合,2009和2010年对100个杂交组合进行鉴定试验,对25个外引改良系进行综合农艺性状分析和抗病鉴定。结果表明:25份外引改良系中黑育e1、黑育e4、黑育e11和黑育e21的单株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等性状表现相对较好。中抗丝黑穗病材料占80%,无高感材料。抗和中抗大斑病的材料共有13份,占全部鉴定材料的52%,48%的材料表现为感病或高感,总体上对大斑病抗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俄引改良系 农艺性状 抗病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啤酒大麦生产科技考察报告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喜全 董亲萍 +1 位作者 巩双印 阚晓玉 《黑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34-36,共3页
黑龙江省啤酒大麦生产科技考察报告高喜全,董亲萍,巩双印,阚晓玉(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农科所)为了更好地贯彻国务院和省政府提出的建立啤酒大麦生产基地,加快发展黑龙江省啤酒大麦生产,尽快满足我省及缓解全国啤酒工业迅速发展对... 黑龙江省啤酒大麦生产科技考察报告高喜全,董亲萍,巩双印,阚晓玉(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农科所)为了更好地贯彻国务院和省政府提出的建立啤酒大麦生产基地,加快发展黑龙江省啤酒大麦生产,尽快满足我省及缓解全国啤酒工业迅速发展对大麦原料需求的指示,在省计委的主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啤酒大麦 栽培 黑龙江 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黑河地区大豆重迎茬对产量的影响及对策
14
作者 刘发 金九范 +8 位作者 巩双印 陈质卿 郑奠辅 王克玉 姚卫华 刘洪秀 吕守忠 袁国有 张国富 《黑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34-37,共4页
黑河地区是我省早熟大豆产区,虽然活动积温不及我省南部的一些县(市)高,但其主产区≥10℃活动积温仍可达到2000~2200℃,基本可以满足早熟大豆的生长发育要求。6~8月大豆生育期间,平均气温18~20℃,雨量充沛,水热同期,昼夜温差大;土地... 黑河地区是我省早熟大豆产区,虽然活动积温不及我省南部的一些县(市)高,但其主产区≥10℃活动积温仍可达到2000~2200℃,基本可以满足早熟大豆的生长发育要求。6~8月大豆生育期间,平均气温18~20℃,雨量充沛,水热同期,昼夜温差大;土地开垦年限比较短,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土质比较肥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栽培 产量 黑龙江 连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