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汶川地震诱发干河口巨型反倾滑坡成因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果 黄润秋 +2 位作者 巨能攀 赵建军 贾俊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8-121,共4页
以汶川地震诱发的干河口巨型滑坡为例,基于现场调查,通过调研滑坡结构和滑动后揭露的地貌特征,研究分析了滑坡的成因机理、破坏过程及运动特性,为同类灾害预测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强震诱发滑坡 震裂 反倾斜坡 成因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含水率的红层泥岩蠕变特性及改进伯格斯模型 被引量:33
2
作者 巨能攀 黄海峰 +2 位作者 郑达 周新 张成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67-74,共8页
为揭示西南地区广泛分布的红层泥岩在不同含水条件下的蠕变特性,采用YSJ-01-00岩石三轴流变试验机进行三轴压缩蠕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含水率的升高和轴向荷载的提升,蠕应变量与瞬时应变量的比值整体上都呈增大趋势,比值范围为0... 为揭示西南地区广泛分布的红层泥岩在不同含水条件下的蠕变特性,采用YSJ-01-00岩石三轴流变试验机进行三轴压缩蠕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含水率的升高和轴向荷载的提升,蠕应变量与瞬时应变量的比值整体上都呈增大趋势,比值范围为0.117~0.985,平均比值维持在0.348~0.480之间;(2)红层泥岩的初始、稳态和极限加速蠕变速率都随含水率的升高而增大;(3)红层泥岩的长期强度随含水率的上升而降低,量化比较发现红层泥岩的非线性蠕变程度随含水率的上升而越得到体现。研究了红层泥岩蠕变的非线性特征,提出一个黏弹性模量E(ω),并引入一个非线性黏塑性体,建立一个新的改进后的伯格斯(Burgers)模型。基于BFGS算法和通用全局优化法对蠕变试验曲线进行辨识,确定模型参数,并进行模型可靠性分析,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变 含水率 蠕变速率 长期强度 改进伯格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震作用下陡倾顺层斜坡倾倒变形机制离心振动台试验 被引量:18
3
作者 巨能攀 邓天鑫 +2 位作者 李龙起 蒋金阳 张陈羊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9-108,117,共11页
陡倾顺层斜坡在静力条件下的稳定性一般较好,但是在"5.12"汶川地震中该类型斜坡却发生了大量的失稳破坏现象,通过现场调查在陡倾软硬相间顺层斜坡中发现了一类特殊的动力变形破坏模式——倾倒变形。在已有认识基础上,以四川... 陡倾顺层斜坡在静力条件下的稳定性一般较好,但是在"5.12"汶川地震中该类型斜坡却发生了大量的失稳破坏现象,通过现场调查在陡倾软硬相间顺层斜坡中发现了一类特殊的动力变形破坏模式——倾倒变形。在已有认识基础上,以四川汶川县水磨沟陡倾软硬相间顺层斜坡在强震作用下的失稳案例为基础,通过离心振动台试验研究该类型斜坡在强震作用下的倾倒变形机制和动力响应规律特性。研究表明:在斜坡表面,随着高程的增加,加速度放大系数总体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节律性变化,在坡高1/3处和坡肩部位动力响应呈现两个峰值。在同一水平高度下,越靠近坡表,加速度放大系数越大,即斜坡岩土体临空面效应较为显著。通过试验揭示该类斜坡失稳机制为:在强震荷载反复作用下,软岩和硬岩产生差异剪切破坏,岩土体沿优势层面下滑受阻,坡脚附近岩土体弯曲隆起,斜坡深层潜在滑面未完全贯通,坡肩震裂松弛岩体在地震的巨大水平惯性力下,向临空面作悬臂梁弯曲倾倒,整个斜坡发生拉裂滑移-下部弯曲-上部倾倒式失稳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陡倾顺层斜坡 离心振动台试验 动力响应 失稳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陡倾顺层斜坡动力失稳机理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巨能攀 李龙起 黄润秋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4-63,共10页
针对汶川地震中边坡的破坏形式与坡体结构密切相关的问题,以"5·12"汶川地震中安县高川乡大竹坪滑坡和干磨房滑坡失稳工点为原型,在充分分析滑坡地区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动力变形特征的基础上,提出采用3维离散元数值模拟技... 针对汶川地震中边坡的破坏形式与坡体结构密切相关的问题,以"5·12"汶川地震中安县高川乡大竹坪滑坡和干磨房滑坡失稳工点为原型,在充分分析滑坡地区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动力变形特征的基础上,提出采用3维离散元数值模拟技术进行失稳机理对比分析的思路。结果表明:陡倾顺层硬岩斜坡的动力破坏形式以崩滑为主,陡倾顺层软硬互层斜坡的动力破坏形式以滑移弯曲为主;在相同地震作用下,峰值地面加速度(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放大系数与坡体高程总体成正相关,斜坡同一高度处的PGA放大系数由坡表向坡内总体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陡倾顺层硬岩斜坡的PGA放大系数总体小于陡倾顺层软硬互层斜坡,硬岩斜坡的PGA放大系数范围在2~3,最大值在坡表的3/4处;软硬互层斜坡的PGA放大系数范围在2.5~4.0,最大值在斜坡顶部。此外,陡倾顺层硬岩斜坡的破坏机制为4个阶段:层面部分贯通滑移—锁固段震荡松弛—上部抛射—底部滑面贯通并失稳,而软硬互层斜坡的失稳机理则为:层面错动-部分贯通滑移—下部局部抛出-局部弯曲—高位横向扩展滑移—下部弯曲折断-整体失稳。研究成果可为西南地区高陡顺层岩质斜坡失稳评价及机理分析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陡倾顺层斜坡 3维离散元 动力响应 失稳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林铁路桑日至加查段三维地应力场反演分析 被引量:29
5
作者 王庆武 巨能攀 +2 位作者 杜玲丽 黄健 胡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50-1462,共13页
桑日至加查地区地形陡倾,河谷深切,构造活动强烈,早更新世以来雅鲁藏布江的强烈侵蚀下切作用引起了该区域构造应力的释放和重分布,应力环境极为复杂,地应力场分析对铁路的选线及施工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依据雅鲁藏布江沿岸阶地特征对河... 桑日至加查地区地形陡倾,河谷深切,构造活动强烈,早更新世以来雅鲁藏布江的强烈侵蚀下切作用引起了该区域构造应力的释放和重分布,应力环境极为复杂,地应力场分析对铁路的选线及施工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依据雅鲁藏布江沿岸阶地特征对河谷演化规律进行概化,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建立三维地质力学模型;以实测地应力资料为基础,利用RBF神经网络和地层剥蚀原理相结合的地应力反演方法,计算得到拉林铁路桑日至加查段现今地应力场。结果表明:各测点处地应力计算值与实测值高度吻合,用该方法获得的地应力场是合理可靠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桑-加峡谷段河谷岸坡及沿岸主要隧道工程地应力场特征,并根据隧道轴线位置主应力量值及方向特征探讨了隧道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场 深切河谷 反演分析 RBF神经网络 拉林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指标权重 被引量:43
6
作者 赵建军 贺宇航 +1 位作者 黄润秋 巨能攀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25-330,共6页
为快速评价边坡的稳定性,以汤屯(汤口—屯溪)高速公路44个典型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对边坡稳定性的7个评价指标——坡度、坡高、岩性、边坡结构、结构面胶结、控制性结构面、岩体完整性进行了分析,根据它们对边坡稳定性的影... 为快速评价边坡的稳定性,以汤屯(汤口—屯溪)高速公路44个典型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对边坡稳定性的7个评价指标——坡度、坡高、岩性、边坡结构、结构面胶结、控制性结构面、岩体完整性进行了分析,根据它们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进行排序,并将评价指标得分进行归一化处理后作为评价指标的权重值.研究结果表明:主因子重要性排序依次为边坡形态、边坡结构和结构面特征;评价指标重要性排序依次为岩体完整性、岩性、边坡结构、控制性结构面、结构面胶结、坡度和坡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稳定性评价 因子分析法 权重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果验证的信息量法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以贵州省开阳县为例 被引量:15
7
作者 范强 巨能攀 +1 位作者 向喜琼 黄健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65-68,共4页
传统信息量法将所有评价因子的信息量值进行综合,未对评价因子作优化选择,选择带有主观性。鉴于此,采用结果验证对信息量法进行改进,选取工程岩组、断层、河流、道路、坡度、坡向、剖面曲率7个评价因子。首先利用地质灾害编录数据与评... 传统信息量法将所有评价因子的信息量值进行综合,未对评价因子作优化选择,选择带有主观性。鉴于此,采用结果验证对信息量法进行改进,选取工程岩组、断层、河流、道路、坡度、坡向、剖面曲率7个评价因子。首先利用地质灾害编录数据与评价因子进行空间叠加分析,计算单因子信息量,然后利用成功率曲线法评价单因子评价结果的模型拟合能力,按照模型拟合能力从高到低将单因子信息量排序,并依次进行总信息量试算,得到7组试算结果。最后对7组试算结果进行模型拟合能力评价,确定AUC为前4的因子组合为最优的因子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量法 结果验证 地质灾害 易发性评价 开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层滑坡滑带土经验型蠕变模型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黄海峰 巨能攀 +1 位作者 周新 张成强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1-95,共5页
四川盆地及边缘广泛分布红层边坡,对人类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威胁。滑带土的蠕变特性直接关系到红层边坡的长期稳定性,采用CSS-2901TS土体三轴流变试验机进行三轴固结不排水压缩蠕变试验,以研究红层滑坡滑带土蠕变特性。针对蠕变试验成果,... 四川盆地及边缘广泛分布红层边坡,对人类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威胁。滑带土的蠕变特性直接关系到红层边坡的长期稳定性,采用CSS-2901TS土体三轴流变试验机进行三轴固结不排水压缩蠕变试验,以研究红层滑坡滑带土蠕变特性。针对蠕变试验成果,结合经验模型理论,通过双曲线函数描述应力-应变关系,并引入Log-Modified函数来描述应变-时间关系,建立一种新的经验型蠕变模型。利用ε/D-ε关系曲线和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及通用全局优化法求解模型参数。采用所建模型对蠕变曲线进行辨识,R2总体在0.97以上,克服了常规经验型蠕变模型难以辨识加速蠕变阶段的困难。经过验证,所建模型能准确地描述红层滑坡滑带土的蠕变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变 滑带土 经验型蠕变模型 加速蠕变 红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林铁路巴玉深埋隧道地应力场反演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庆武 巨能攀 +2 位作者 杜玲丽 黄健 蒋金阳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9-62,共4页
基于区域构造应力环境和实测地应力成果,根据拉萨—林芝铁路巴玉深埋隧道地形起伏特征将工程区划分为3个区段,利用边界荷载调整法对各区段地应力场进行了反演分析。结果表明:除隧道进出口段外,地应力场均以竖向主应力为主,在隧道最大埋... 基于区域构造应力环境和实测地应力成果,根据拉萨—林芝铁路巴玉深埋隧道地形起伏特征将工程区划分为3个区段,利用边界荷载调整法对各区段地应力场进行了反演分析。结果表明:除隧道进出口段外,地应力场均以竖向主应力为主,在隧道最大埋深处最大主应力值达到48 MPa;在隧道进出口段应力值较低,隧道轴线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夹角较小,有利于隧道围岩的稳定;在隧道深埋段竖向主应力与水平主应力值均较高,且隧道轴线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近于正交,不利于隧道围岩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隧道 地应力场 分区 反演分析 边界荷载调整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高速公路边坡成因机制分析与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杰 赵晓 +2 位作者 巨能攀 邓辉 赵建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8-90,共3页
在山区修筑高等级公路不可避免地进行深挖高填,会形成大量的高陡路基边坡或者路堤边坡。由于岩土体原有的地质环境平衡被打破,客观上为这些边坡的坍塌、滑动等地质灾害创造了地质条件。工程实践表明,在我国已修建的山区高等级公路中,几... 在山区修筑高等级公路不可避免地进行深挖高填,会形成大量的高陡路基边坡或者路堤边坡。由于岩土体原有的地质环境平衡被打破,客观上为这些边坡的坍塌、滑动等地质灾害创造了地质条件。工程实践表明,在我国已修建的山区高等级公路中,几乎是“无路不坍、无路不垮”,特别是在雨季,公路的坍方、滑坡更为普遍。所以如何正确认识山区公路边坡的地质条件、结构特点、形成机制和正确评价边坡的稳定性,已成为我国山区高等级公路建设中的重大地质工程问题。以某高速公路的边坡为例,详细阐述了采用“地质与工程”充分结合方法,评价该边坡施工全过程的稳定性状况,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有效的治理措施。监测结果表明,治理工程实施后,边坡的稳定性达到了高等级公路的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滑坡 稳定性分析 极限平衡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尾矿坝渗流场数值模拟及坝体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胡亚东 巨能攀 +1 位作者 何朝阳 游昆骏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1-114,118,共5页
尾矿坝坝体加高会改变库体堆填物的渗流特性,影响坝体的安全性。综合运用钻孔勘探成果和室内渗透试验所得渗透系数,建立了尾矿坝渗流分析模型,应用二维有限元数值计算软件GEO-SEEP,对某尾矿坝加高后的渗流场进行了计算分析。分析结果表... 尾矿坝坝体加高会改变库体堆填物的渗流特性,影响坝体的安全性。综合运用钻孔勘探成果和室内渗透试验所得渗透系数,建立了尾矿坝渗流分析模型,应用二维有限元数值计算软件GEO-SEEP,对某尾矿坝加高后的渗流场进行了计算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天然工况下,加高后尾矿坝库区浸润线偏高,不利于尾矿坝的安全稳定运行。为此在优化加高方案中提出了加强排渗设施的初步方案,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案能较好地降低坝体浸润线,提高坝体稳定性。在尾矿坝排渗设施布置时,通过渗流模拟可以检验排渗方案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坝 加高设计 GEO-SEEP 浸润线 渗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异构地质灾害监测数据集成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何朝阳 巨能攀 +1 位作者 范强 黄健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94-98,共5页
针对海量多源异构地质灾害监测数据在组织、集成与管理方面的困难,结合监测数据特征,建立监测数据映射关系、异常数据处理规则等,基于C#、数据库等技术,开发了一套"多源异构地质灾害监测数据集成系统"。实现了多源异构地质灾... 针对海量多源异构地质灾害监测数据在组织、集成与管理方面的困难,结合监测数据特征,建立监测数据映射关系、异常数据处理规则等,基于C#、数据库等技术,开发了一套"多源异构地质灾害监测数据集成系统"。实现了多源异构地质灾害监测数据在数据汇集平台上的无缝集成,为多源异构地质灾害监测数据集成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效地解决了多源异构数据难以在同一平台对其进行统一管理的难题。该项研究成果应用于贵州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建设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数据 多源异构 数据集成 中间件 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Burgers模型的片岩蠕变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黄海峰 巨能攀 +2 位作者 周新 张成强 解明礼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9-122,共4页
云南省澜沧江流域发育有大量软硬岩互层的倾倒变形体,对于水电工程中近坝库岸边坡的长期稳定性存在巨大威胁。为了揭示倾倒变形体中片岩夹层的蠕变特性,采用YSJ-01-00岩石三轴流变试验机对片岩进行三轴压缩蠕变试验。结果表明,片岩初始... 云南省澜沧江流域发育有大量软硬岩互层的倾倒变形体,对于水电工程中近坝库岸边坡的长期稳定性存在巨大威胁。为了揭示倾倒变形体中片岩夹层的蠕变特性,采用YSJ-01-00岩石三轴流变试验机对片岩进行三轴压缩蠕变试验。结果表明,片岩初始蠕变速率随应力水平的抬升和围压的增加而增大,从0h-1到最高0.11h-1;偏应力14~18 MPa为片岩进入蠕变变形的阈值;片岩长期强度平均仅为其瞬时强度的0.69倍。在传统的Burgers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一个非线性粘塑性体,并基于S-M算法和通用全局优化法对蠕变试验曲线进行辨识,求解模型参数。对比试验曲线和拟合曲线,分析模型参数,从而证明改进的Burgers模型能够准确地描述片岩的蠕变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变 改进Burgers模型 长期强度 非线性粘塑性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质边坡倾倒破坏的力学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海军 赵建军 巨能攀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289-294,共6页
以岩质边坡倾倒破坏地质过程分析为基础,假定岩体倾倒破坏过程中始终处于力平衡状态以及层面上下缘存在着阻止剪切错动破坏的层间阻力,岩体中某一点应力根据弹性力学原理可以简化为垂直的自重应力和水平的侧应力,将倾倒破坏岩体的力学... 以岩质边坡倾倒破坏地质过程分析为基础,假定岩体倾倒破坏过程中始终处于力平衡状态以及层面上下缘存在着阻止剪切错动破坏的层间阻力,岩体中某一点应力根据弹性力学原理可以简化为垂直的自重应力和水平的侧应力,将倾倒破坏岩体的力学过程概化为平面应变模型,并基于最大拉应力破坏准则,推导出岩体倾倒折断破坏深度的临界公式。实例计算及讨论表明,倾倒破坏临界深度理论适用范围广,并且考虑了边坡水平应力,计算结果更加符合实际破坏特征。另外,边坡坡角、岩层倾角及厚度对岩体倾倒破坏深度影响具有较大影响,特别是层面倾角50°~70°时边坡最易发生倾倒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边坡 倾倒破坏 平面应变 折断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门山地区震后次生灾害发育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果 黄润秋 +1 位作者 巨能攀 赵建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3-28,共6页
为了研究龙门山地区在"5.12"地震后次生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在遥感解译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的现场复核调查,对龙门山地区的地震次生灾害在雎水河、安昌河、绵远河和石亭江流域内的发育分布与高程、距断层距离、坡度、... 为了研究龙门山地区在"5.12"地震后次生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在遥感解译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的现场复核调查,对龙门山地区的地震次生灾害在雎水河、安昌河、绵远河和石亭江流域内的发育分布与高程、距断层距离、坡度、坡向、岩性、坡体结构等地质要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各个地质要素对灾害发育分布的影响程度及其相互关系。为灾区建设与选址和同类高烈度区的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崩塌滑坡 地质灾害 分布规律 龙门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栅测试技术在顺层边坡降雨模型试验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龙起 巨能攀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119-2127,共9页
针对顺层边坡降雨模型试验中的监测元器件易失效和支挡结构受力测试困难等问题,尝试采用光纤光栅技术解决以上问题。在推导不同光纤光栅传感器测试原理公式的基础上,结合光纤布拉格光栅(FBG)自主研发了相应的测试元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 针对顺层边坡降雨模型试验中的监测元器件易失效和支挡结构受力测试困难等问题,尝试采用光纤光栅技术解决以上问题。在推导不同光纤光栅传感器测试原理公式的基础上,结合光纤布拉格光栅(FBG)自主研发了相应的测试元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分别构建倾角为40°的有、无支挡顺层边坡开展降雨模型试验,并对坡体位移、框架锚杆和抗滑桩受力等物理力学量的降雨发展特征开展监测。结果表明,基于光纤光栅技术的测试元器件在降雨等恶劣工作环境下仍能够保持较好的工作特性。在降雨过程中大倾角无支挡顺层边坡易发生层间错动现象,但对其施加支挡结构之后,不仅位移变化模式由陡变型转化为缓变型,且层间错动现象得到了控制。降雨过程中边坡支挡结构内力增长速率较快位置由后部逐渐向前部及深部转移,雨后顶层框锚结构内力增长不大,底层锚杆和抗滑桩内力在雨后仍有一定幅度的增长,且在降雨结束后2 h左右才达到稳定状态,可据此确定降雨工况下顺层边坡重点监控的部位及时间。研究成果为顺层边坡模型试验监测及降雨工作特性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栅测试技术 元器件研发 顺层边坡 支挡结构 降雨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SAR技术在地质灾害早期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7
作者 何朝阳 巨能攀 解明礼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1期32-39,共8页
我国川西地区近年来发生多次7.0级以上地震,诱发大量震裂山体。震裂山体有着高位隐蔽性特点,对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威胁。In SAR技术对于识别潜在崩滑地质灾害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本文采用In SAR技术与地表专业位移监测方法对... 我国川西地区近年来发生多次7.0级以上地震,诱发大量震裂山体。震裂山体有着高位隐蔽性特点,对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威胁。In SAR技术对于识别潜在崩滑地质灾害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本文采用In SAR技术与地表专业位移监测方法对杂谷脑河左岸进行地质灾害识别。研究结果表明:通过In SAR技术识别出该区域存在3处变形体,其中黄泥坝子滑坡在2017年8月10日产生整体滑动,西山村滑坡仍在蠕滑变形,裕丰岩变形体(疑似滑坡体)为蠕滑变形;通过地表专业位移监测结果,显示西山村滑坡变形趋势与In-SAR结果一致,验证了In SAR结果的合理性;西山村滑坡体失稳后堆积体运动演化过程具有阶段性特征,即加速滑移阶段、减速滑移阶段、渐进稳定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裂山体 INSAR GPS 疑似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cGIS的降雨型地质灾害自动预警系统 被引量:4
18
作者 何朝阳 巨能攀 +2 位作者 赵建军 解明礼 范强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246-250,254,共6页
地质灾害是在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而发生的,单一的气象因素很难准确地反映地质灾害的生成规律,其预警精度、准确性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以SWOT分析模型为主要设计思想,开展了以降雨、地质、地形等多因子的区域地质灾害精细化自... 地质灾害是在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而发生的,单一的气象因素很难准确地反映地质灾害的生成规律,其预警精度、准确性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以SWOT分析模型为主要设计思想,开展了以降雨、地质、地形等多因子的区域地质灾害精细化自动预警模型及系统研究。首先对研究区——安徽省黄山市的地质灾害进行调查,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黄山市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区划;然后通过对研究区连续5 a的地质灾害发生时的当日降雨量、前期累计降雨量和小时降雨量进行分析,得到降雨诱发区域地质灾害值临界表达式;综合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及降雨临界值结果,完成多因素影响下的区域地质灾害自动精细化预警。应用结果表明:基于ArcGIS平台所开发的区域地质灾害自动预警系统,能够快速有效地实现以乡镇为单位的地质灾害预警,并且黄山市2016年6月20日的预警结果和实际情况验证了所建立的预警模型的有效性与准确性。由此说明:该模型的应用精度较高,实用性较强,能够为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提供较好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预警 ARCGIS LOGISTIC回归模型 SWOT 黄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陡倾软硬互层顺向坡强震裂隙发育特征及边际谱熵值响应规律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龙起 何川 +2 位作者 王滔 赵瑞志 巨能攀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456-3464,共9页
为揭示陡倾软硬互层顺向坡强震变形破坏过程中加速度响应与损伤裂隙扩展之间的关系,在前期离心机振动台试验的基础上,采用通用离散元(UDEC)Voronoi节理划分方法再现斜坡变形破坏过程。并基于Fish语言编程动态追踪不同振幅作用下坡体内... 为揭示陡倾软硬互层顺向坡强震变形破坏过程中加速度响应与损伤裂隙扩展之间的关系,在前期离心机振动台试验的基础上,采用通用离散元(UDEC)Voronoi节理划分方法再现斜坡变形破坏过程。并基于Fish语言编程动态追踪不同振幅作用下坡体内部拉张、剪切裂隙分布情况,进而借助边际谱熵值概念建立裂隙演化与力学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陡倾软硬互层坡体变形破坏过程为顶部拉裂、坡体下座-坡脚锁固段剪断、整体破坏;(2)在水平振动荷载作用初期,坡体内部裂隙发育主要受拉张作用影响,随振幅增加,裂隙扩展主要由拉张和剪切作用共同引起;(3)坡体内部各监测点边际谱熵值变化与相应位置损伤发育程度密切相关,坡内损伤较小时,边际谱熵值增加,但当坡内出现较大损伤时,边际谱熵值反而降低;(4)基于各监测点边际谱熵值变化可界定坡体变形破坏过程及滑面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硬互层边坡 UDEC VORONOI 裂隙分布 边际谱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统计损伤软化模型及其参数反演 被引量:6
20
作者 黄海峰 巨能攀 +3 位作者 蓝康文 李萌 孔伟 郭露遥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2-106,共5页
为了反映岩石应变软化现象,基于岩石微元强度服从Weibull随机分布的假定,结合连续损伤理论,建立岩石统计损伤软化模型。该模型含有2个待定系数,其中一个可通过岩石应力-应变曲线的峰值点确定,另一个取决于微元强度参数。通过研究微元强... 为了反映岩石应变软化现象,基于岩石微元强度服从Weibull随机分布的假定,结合连续损伤理论,建立岩石统计损伤软化模型。该模型含有2个待定系数,其中一个可通过岩石应力-应变曲线的峰值点确定,另一个取决于微元强度参数。通过研究微元强度参数对所建模型的影响,采用优化反演分析法确定模型参数,克服传统方法求解模型参数精度较低的难点,并依据微元强度参数选取合理的强度准则。采用YSJ-01-00岩石三轴流变试验机进行红层泥岩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对比试验曲线和理论曲线,验证了本文模型和方法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统计损伤 微元强度 WEIBULL分布 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