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VC/ABS共混物的热稳定性 被引量:3
1
作者 巨安奇 王娜 +2 位作者 高玉铃 周超 张会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4-77,共4页
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不同配比的聚氯乙烯(PV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共混物,采用热失重法和刚果红试纸法对共混物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热失重分析发现,共混物第一阶段失重的起始失重温度T01和最大失重速率时温度T1m都随着AB... 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不同配比的聚氯乙烯(PV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共混物,采用热失重法和刚果红试纸法对共混物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热失重分析发现,共混物第一阶段失重的起始失重温度T01和最大失重速率时温度T1m都随着ABS接枝共聚物含量的增加向低温方向移动,ABS的加入促进了PVC的降解;刚果红试纸法分析发现PVC/ABS共混物的静态热稳定时间比PVC的长;透射电镜观察发现ABS接枝共聚物的加入改善了PVC的加工流动性,提高了稳定剂的分散性和效率,这是共混物稳定时间变长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接枝共聚物 共混物 降解机理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邻域去噪及图像差分的碳纤维丝束展宽表面缺陷检测
2
作者 钱小敏 甘学辉 +4 位作者 刘香玉 卢瑶瑶 张晓晓 巨安奇 马晓建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0-125,共6页
碳纤维展宽质量是影响预浸料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人工检测存在误差大、效率低等问题。为提高碳纤维展宽质量的检测效率和准确度,提出基于邻域去噪及图像差分的碳纤维丝束展宽表面缺陷检测方法。针对碳纤维丝束表面光照不均导致的缺陷细... 碳纤维展宽质量是影响预浸料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人工检测存在误差大、效率低等问题。为提高碳纤维展宽质量的检测效率和准确度,提出基于邻域去噪及图像差分的碳纤维丝束展宽表面缺陷检测方法。针对碳纤维丝束表面光照不均导致的缺陷细节表征问题,采用一种筛选邻域孤点填充的降噪方法。该方法通过筛选出可适应大小的邻域孤点后进行背景填充,实现图像降噪,并将待检测图像与滤波处理后的背景图像进行差分运算,以提取缺陷区域。通过搭建的碳纤维丝束展宽表面缺陷检测系统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对大丝束碳纤维展宽后表面劈裂、明缝、起毛等缺陷进行较为准确的检测,缺陷准确检出率为96.9%,满足工程实际生产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缺陷检测 降噪算法 碳纤维丝束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型导电纤维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6
3
作者 延亚峰 宋春雨 +3 位作者 曹敏悦 季志刚 葛明桥 巨安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3-147,共5页
选用实验室自制的白色导电Ti O_2熔融造粒制备导电母粒,然后通过复合熔融纺丝技术制备4种不同截面形貌的白色导电纤维,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热重分析仪等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详细表征。通过与共混型导电纤维对比发现,4种复合型导... 选用实验室自制的白色导电Ti O_2熔融造粒制备导电母粒,然后通过复合熔融纺丝技术制备4种不同截面形貌的白色导电纤维,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热重分析仪等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详细表征。通过与共混型导电纤维对比发现,4种复合型导电纤维的拉伸强度明显提高,同时纤维体积电阻率下降了3个数量级,复合纺丝能够有效提高纤维的综合性能;抗静电性能研究发现,织物抗静电性与纤维导电性不呈正比关系,但其与复合导电纤维中导电部分的尖锐程度和裸露表面积有一定关系:导电部分形貌越尖锐,裸露表面积越大,纤维抗静电性能越好;进一步研究表明,对称腰形复合型导电纤维综合性能最优,可应用于抗静电织物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TiO2 熔融纺丝 复合结构 导电纤维 抗静电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纤维原丝用丙烯腈/衣康酸单甲酯共聚物的制备及热性能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桂莲 巨安奇 +2 位作者 徐洪耀 潘鼎 陈惠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6-148,152,共4页
研究了单体浓度、配比对丙烯腈/衣康酸单甲酯共聚反应的影响,利用傅立叶红外(FT-IR)、差热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TGA)对样品的结构与性能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单体质量百分含量的增大,聚合反应的转化率及分子量增大;衣康酸单... 研究了单体浓度、配比对丙烯腈/衣康酸单甲酯共聚反应的影响,利用傅立叶红外(FT-IR)、差热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TGA)对样品的结构与性能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单体质量百分含量的增大,聚合反应的转化率及分子量增大;衣康酸单甲酯比例的增加,聚合物的转化率及分子量下降;同时发现,衣康酸单甲酯的加入,使环化过程放热起始温度降低,放热峰明显加宽,有效改善了均聚丙烯腈环化过程放热集中的缺点,另外衣康酸单甲酯的加入,有效地提高了聚丙烯腈的热稳定性,这些均有利于聚丙烯腈原丝的预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 衣康酸单甲酯 丙烯腈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量二元丙烯腈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曹敏悦 刘俊男 +3 位作者 汪月 夏朝斌 王舒琳 巨安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2-47,共6页
设计合成了双功能共聚单体3-酰胺基-3-丁烯酸甲酯(MMPA),以二元共聚合代替传统的三元共聚合,采用水相悬浮聚合的方法制备超高分子量丙烯腈二元共聚物作为碳纤维前驱体。采用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和热失重分析仪详... 设计合成了双功能共聚单体3-酰胺基-3-丁烯酸甲酯(MMPA),以二元共聚合代替传统的三元共聚合,采用水相悬浮聚合的方法制备超高分子量丙烯腈二元共聚物作为碳纤维前驱体。采用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和热失重分析仪详细研究了单体配比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结构及预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聚单体MMPA的加入使预氧化温度由240℃降低至213℃,且投料中随着MMPA含量的增加预氧化温度降低,预氧化程度加深,合成的共聚单体MMPA能够有效改善丙烯腈聚合物的预氧化性能,宽化放热峰,避免放热集中;水相悬浮制备得到的丙烯腈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高达106.7×10~4,有利于提高碳纤维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聚丙烯腈 3-酰胺基-3-丁烯酸甲酯 水相悬浮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叶复合型导电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延亚峰 汪月 +2 位作者 宋春雨 巨安奇 葛明桥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3-115,共3页
用白色导电TiO_2熔融造粒制备导电母粒,通过熔融纺丝技术制备共混型导电纤维和三叶复合型导电纤维。采用SEM、XRD和TG对2种导电纤维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导电TiO_2质量分数基本相同情况下,三叶复合型导电纤维的体积电阻率比共... 用白色导电TiO_2熔融造粒制备导电母粒,通过熔融纺丝技术制备共混型导电纤维和三叶复合型导电纤维。采用SEM、XRD和TG对2种导电纤维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导电TiO_2质量分数基本相同情况下,三叶复合型导电纤维的体积电阻率比共混型导电纤维的低2个数量级,导电性能明显优于共混型导电纤维,且力学性能得到改善;三叶复合型导电纤维表面光滑,摩擦系数上升较小,利于后序纺织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TiO_2 熔融纺丝 复合结构 导电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原丝用二元丙烯腈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2
7
作者 刘俊男 曹敏悦 +3 位作者 汪月 夏朝斌 王舒琳 巨安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7-41,47,共6页
设计合成了双功能共聚单体3-羧基-3-丁烯酰胺(CBA),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丙烯腈二元共聚物作为碳纤维前驱体,详细研究了单体配比对聚合反应、聚合物结构和预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单体投料中CBA含量的增加,聚合物中CBA含量增加... 设计合成了双功能共聚单体3-羧基-3-丁烯酰胺(CBA),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丙烯腈二元共聚物作为碳纤维前驱体,详细研究了单体配比对聚合反应、聚合物结构和预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单体投料中CBA含量的增加,聚合物中CBA含量增加,而相对分子质量和转化率均逐渐降低;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CBA单体能够通过离子机理引发环化,使预氧化温度降低60℃以上,且随着CBA单体含量的增加,离子环化反应加强,放热速率降低,有利于避免集中放热,CBA可以明显改善聚丙烯腈(PAN)的预氧化性能,有利于制备高性能碳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聚丙烯腈 3-羧基-3-丁烯酰胺 溶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法制备Ni_(x)Co_(1-x)/CNF及电解水HER性能研究
8
作者 巨安奇 李栋 +3 位作者 张书先 丁盼盼 王燕青 吴倩倩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375-381,共7页
通过静电纺丝一步法经预氧化、高温碳化制备碳纳米纤维包覆镍钴磷化物纳米粒子复合材料(Ni_(x)Co_(1-x)P/CNF)用于电催化水分解析氢,详细研究了碳化温度、金属投料比、金属总含量对Ni_(x)Co_(1-x) P/CNF复合材料形貌、结构和电解水HER... 通过静电纺丝一步法经预氧化、高温碳化制备碳纳米纤维包覆镍钴磷化物纳米粒子复合材料(Ni_(x)Co_(1-x)P/CNF)用于电催化水分解析氢,详细研究了碳化温度、金属投料比、金属总含量对Ni_(x)Co_(1-x) P/CNF复合材料形貌、结构和电解水HER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化温度为850℃,镍钴摩尔比为0.3∶0.7,在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HER过电势为324 mV;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控金属总含量进一步优化其催化性能,当金属总含量为0.5 mmol时(Ni_(0.15)Co_(0.35) P/CNF),HER过电势为280 mV,塔菲尔斜率为119 mV/dec,循环2000圈后仍保持较好的催化活性,其优异催化性能主要归因于碳纳米纤维与过渡金属纳米粒子的协同作用,静电纺丝法制备的碳纳米纤维具有相互交错的网络结构,提供了大的活性表面积,有利于电解液的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纤维 析氢反应 过渡金属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