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矿区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原理与应用研究进展
- 1
-
-
作者
赵欣鑫
刘惠
吴俞勇
巨凡凡
张少华
刘智峰
-
机构
陕西理工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华北有色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自然资源部金属矿山地下水灾害防治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
出处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89-1895,共7页
-
基金
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25RS-CXTD-040)
陕西省教育厅产业化培育项目(24JC020)
+2 种基金
陕西省秦创原引用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QCYRCXM-2023-062)
石家庄市重大科技专项项目(246241567A)
陕西理工大学科研院基金项目(SLGRCQD019)。
-
文摘
金属矿区复合重金属污染对生态健康、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大危害。为提升矿区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可持续修复效能,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深入剖析了矿区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原理与技术应用现状、热点趋势,综述了物理、化学、生物及其联合修复技术的适用性、优缺点,并提出了改良传统修复技术、开发新修复技术、优化修复技术组合形式及构建可持续修复体系等展望。研究结果可为复杂金属矿区生态环境污染防治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
关键词
矿区
重金属污染
土壤修复
应用现状
-
Keywords
mining area
heavy metal pollution
soil remediation
application status
-
分类号
TQ085.4
[化学工程]
-
-
题名河套平原表层土壤中天然有机氯代物的空间分布特征
- 2
-
-
作者
孔瑶瑶
陈柳竹
巨凡凡
陈占强
陈钰
彭子琪
-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
-
出处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1-188,235,共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807207)。
-
文摘
为查明河套平原表层土壤中天然有机氯代物(Clorg)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在河套平原采集55个表层土壤(0~20 cm)样品,对其理化性质(质地、pH值、总有机碳含量)及不同形态氯元素含量进行分析,并通过采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分析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土壤中天然Clorg的含量在18.84~182.75 mg/kg之间,其平均含量为56.06 mg/kg,占总氯(Cltot)含量的1.74%~92.81%;空间上,河套平原西部黄河冲积扇平原表层土壤中天然Clorg含量整体高于东部黄河泛滥冲积平原表层土壤;土壤中天然Clorg的含量与氯离子(Cl-)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pH值呈负相关关系、与总有机碳(TOC)含量之间相关性不显著;土壤质地明显影响土壤中天然Clorg的含量,其中砂质壤土中天然Clorg的平均含量最高;天然Clorg在研究区表层土壤中普遍存在,其空间分布格局是Cl-、TOC、pH值、土壤质地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较高的Cl-含量、较低的pH值以及砂质壤土更有利于土壤中天然Clorg的积累,在较高盐度水平下,TOC含量对表层土壤中天然Clorg的积累无显著影响。
-
关键词
天然有机氯代物
空间分布特征
表层土壤
河套平原
-
Keywords
natural organochlorin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topsoil
Hetao Plain
-
分类号
X14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
-
题名基于动态度分析法岩溶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4
- 3
-
-
作者
巨凡凡
马腾
顾栩
蔡鹤生
吴俞勇
-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
-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60-169,共10页
-
基金
贵州省公益性
基础性地质工作项目(黔国土资地环函[2014]23)
-
文摘
通过RS和GIS技术对水城县1999、2005、2009和2015年4期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和统计,共分为建筑用地、草地、疏林地、密林地、水体、耕地和裸地7类土地利用类型。提取土地利用信息后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动态度分析法分析了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变化情况及发展趋势。最后结合自然、经济、人口等因素分析了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999-2015年间,研究区建筑用地面积逐年增加,耕地面积先减少后略有增加,裸地面积先增加后大幅度减少,林地面积整体呈现增加趋势,水域面积基本保持平稳。耕地和裸地主要转向建筑用地和林地。各土地利用类型在面积和空间上均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但整体变化趋于稳定状态。其中经济发展、人口变化及政策导向是导致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
关键词
转移矩阵
动态度
土地利用
驱动因素
岩溶区
-
Keywords
transition matrix
dynamic degree
land use
driving factors
karst region
-
分类号
X82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水城盆地空间城镇化对浅层岩溶地下水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8
- 4
-
-
作者
巨凡凡
马腾
顾栩
-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
-
出处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3-134,共12页
-
基金
贵州省公益性、基础性地质工作项目(黔国土资地环函[2014]23)~~
-
文摘
为研究水城盆地空间城镇化对浅层岩溶地下水的影响,以六盘水市水城盆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地下水采样点的氢氧同位素和水化学组分、地下水长期监测点的水位资料,研究了地下水补给来源和空间城镇化对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水位动态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下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补给,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和HCO3·SO4-Ca型;空间城镇化影响下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差异与浅层岩溶地下水诸多离子的富集具有空间一致性,Cl-和NH3-N主要富集在建筑用地区,NO3-和SO42-主要富集在耕地、林地和裸地等非建筑用地区,而Mn和As则主要来自工业建设产生的点源污染。研究区年内和年际地下水水位变幅均趋于稳定,结合该时期的降雨量与地下水水位变幅面积的关系,证明空间城镇化发展导致不透水面的增加,降低了地下水水位对降雨的响应程度,地下水补给条件变差,地下水开采量的变化成为影响地下水水位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空间城镇化建设的大力推进,改变了盆地内的土地利用方式,严重影响了地下水补给径流条件和地下水水质,造成局部地区有害离子的富集。
-
关键词
空间城镇化
土地利用
水化学质量
水位动态
水城盆地
-
Keywords
spatial urbanization
land use
hydrochemical quality
water level dynamics
Shuicheng basin
-
分类号
P66
[天文地球—地质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