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脑动脉瘤的价值 被引量:26
1
作者 左长京 田建明 +5 位作者 王培军 萧毅 崔恒武 许奕 王敏杰 汪剑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 (SCTA)诊断脑动脉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90例患者行SCTA ,层厚 1 0~ 2 0mm ,螺距 1 0 ,层间距 1 0mm ,均同时行SSD、MIP法重建 ;89例同时行DSA ,1例手术发现为脑动脉瘤 ,SCTA与DSA及手术对照。结果 :90例...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 (SCTA)诊断脑动脉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90例患者行SCTA ,层厚 1 0~ 2 0mm ,螺距 1 0 ,层间距 1 0mm ,均同时行SSD、MIP法重建 ;89例同时行DSA ,1例手术发现为脑动脉瘤 ,SCTA与DSA及手术对照。结果 :90例患者中阴性 2 6例 ,脑动脉瘤 64例 72个。SCTA诊断脑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 94 4%、92 3 %、93 9% ;SCTA的SSD、MIP对 >5mm的脑动脉瘤检出率均很高 ,而MIP对≤ 5mm的小动脉瘤的检出率以及对动脉瘤颈的良好显示率明显高于SSD。结论 :SCTA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高 ,可补充DSA的诊断信息 ,可用于筛查脑动脉瘤及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血管造影 脑动脉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程晓青 左长京 +3 位作者 田建明 吕桃珍 郝强 邵成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评价64例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血管病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确诊脑血管疾病患者60例,50例在1周内行DSA检查。采用减影方法进行后处理,分别得到VR,MIP,TSMIP图像,利用这三种方法重建图像综合评价脑血管... 目的:评价64例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血管病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确诊脑血管疾病患者60例,50例在1周内行DSA检查。采用减影方法进行后处理,分别得到VR,MIP,TSMIP图像,利用这三种方法重建图像综合评价脑血管病变。结果:①脑动脉狭窄或闭塞者46例,其中36例有DSA对照,98.8%的狭窄或闭塞的脑血管与DSA诊断一致,CT血管成像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98.5%、98.8%;②烟雾病3例,均有DSA对照,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远端分支异常增多;③脑动脉瘤患者12例,均有DSA对照,后交通动脉瘤7例,前交通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瘤1例,大脑后动脉瘤1例,CT血管成像与DSA显示一致。结论:64层螺旋CT层血管成像能快速,准确地诊断各种脑血管疾病,结合减影处理方法提高了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为临床提供了全面的信息,可作为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首选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血管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与增强CT在胰腺病变良恶性鉴别及胰腺癌分期中的价值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余仲飞 方艺 +7 位作者 张建 左长京 杨剑 吴仪仪 程超 崔斌 董爱生 孔令山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8期1236-1240,共5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与增强CT(CECT)在胰腺良恶性病变鉴别及胰腺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治疗前在我院行CECT和PET/CT检查的胰腺病例(时间间隔≤2周),并以病理及临床影像随访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CECT、PET/CT对胰腺病变良恶...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与增强CT(CECT)在胰腺良恶性病变鉴别及胰腺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治疗前在我院行CECT和PET/CT检查的胰腺病例(时间间隔≤2周),并以病理及临床影像随访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CECT、PET/CT对胰腺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以及胰腺癌TNM分期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共入选病例68例,其中男43例,女25例,恶性48例,良性20例。良性病变组SUVmax平均5.06(范围1.10~29.10),恶性病变组SUVmax平均7.80(范围1.60~17.60)。CECT与最终诊断有中度一致(κ=0.414,P<0.05);PET/CT与最终诊断有较高度的一致性(κ=0.677,P<0.05)。术前CECT和PET/CT诊断胰周血管侵犯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2.9%、93.3%、93.1%)vs(21.4%、93.3%、58.6%)。CECT和PET/CT诊断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64.7%、91.7%、75.9%)vs(76.5%、83.3%、79.3%)。CECT和PET/CT诊断远处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58.8%,100%,85.4%)vs(88.2%,96.8%,93.7%)。结论 PET/CT在胰腺恶变的诊断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远处转移的有更高的敏感性;而CECT可以精确地显示肿瘤与血管的关系、对远处转移的有更高的特异性,两者各有优势不能相互取代,临床工作中需要我们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必要时联合应用,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病变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对比增强 影像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18)F-FDG PET-CT全身影像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建 程超 +6 位作者 汪建华 孙高峰 左长京 董爱生 刘庆华 崔斌 孔令山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7期1150-1153,共4页
目的探讨PET-CT检查在AIP诊断及全身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8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行18F-FDG PET-CT全身检查的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5例,所有患者均行全身PET-CT常规及胰腺延迟扫描。结果 5例AIP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2~71岁... 目的探讨PET-CT检查在AIP诊断及全身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8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行18F-FDG PET-CT全身检查的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5例,所有患者均行全身PET-CT常规及胰腺延迟扫描。结果 5例AIP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2~71岁,平均54.2岁。4例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1例为节段性肿大,病变部位FDG条状摄取增高,SUVmax平均4.38±1.05,延迟扫描后SUVmax进一步升高SUVmax平均5.31±1.26,3例可见胰周少量炎性渗出。5例患者发现有胰腺外的病灶:4例出现淋巴结肿大,其中3例肿大淋巴结伴FDG摄取增高;合并涎腺肿大伴代谢增高者3例;合并胆管炎改变者3例;合并间质性肺炎者3例;4例患者前列腺出现不均匀FDG摄取增高。结论 AIP是一种系统性疾病,18F-FDG PET-CT在显示胰腺病灶的同时可以更好地发现胰外器官受累,在AIP的诊断和全身情况评估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淋巴瘤的^(18)F-FDG PET/CT表现与鉴别诊断-与胃癌比较 被引量:9
5
作者 孙高峰 潘桂霞 +2 位作者 彭烨 崔斌 左长京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2期247-251,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原发性胃淋巴瘤与胃癌的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分析其对二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胃镜活检病理证实的13例胃淋巴瘤患者和43例胃癌患者的PET-CT图像,对病灶的最大厚度Suvmax值,CT值及肝脏CT值进...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原发性胃淋巴瘤与胃癌的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分析其对二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胃镜活检病理证实的13例胃淋巴瘤患者和43例胃癌患者的PET-CT图像,对病灶的最大厚度Suvmax值,CT值及肝脏CT值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胃淋巴瘤及胃癌的PET/CT均可表现以不同形式的胃壁增厚和显著增高的FDG代谢为主要特征,13例胃淋巴瘤患者中,4例(30.8%)呈Ⅰ型表现(胃壁弥漫性增厚伴FDG代谢显著增高),8例(61.5%)呈Ⅱ型表现(胃壁节段性增厚伴FDG代谢显著增高),1例(7.7%)呈Ⅲ型表现(胃壁局限性增厚伴FDG代谢增高);SUVmax范围2.3~53.5,平均SUVmax=16.0;PET/CT评价:6例仅累及胃壁,4例累及胃壁和淋巴结,3例累及胃壁、淋巴结和其它脏器。43例胃癌患者中,2例(4.7%)呈Ⅰ型表现(胃壁弥漫性增厚伴FDG代谢显著增高),26例(60.5%)呈Ⅱ型表现(胃壁节段性增厚伴FDG代谢显著增高),15例(34.8%)呈Ⅲ型表现(胃壁局限性增厚伴FDG代谢增高);SUVmax范围2.6~34.6,平均SUVmax=8.9,与胃淋巴瘤比较,两者SUVmax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PET/CT评价:16例仅累及胃壁,14例累及胃壁和淋巴结,13例累及胃壁、淋巴结和其它脏器。结论胃淋巴瘤的18F-FDG PET/CT表现以Ⅰ型和Ⅱ型更为多见,而胃癌则以Ⅱ型和Ⅲ型多见,且胃淋巴瘤SUVmax显著大于胃癌。因此,结合形态学和SUVmax有助于淋巴瘤与胃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淋巴瘤 胃癌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脱氧葡萄糖F-18 最大摄取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脊椎骨转移^(18)F-FDG PET/CT与MRI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彭婕 董爱生 +1 位作者 左长京 孔令山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10期1477-1480,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18 F-FDG PET/CT与MRI在肺癌脊椎骨转移诊断方面的敏感性、特异性。方法:28例肺癌PET/CT疑脊椎转移患者行MRI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脊椎转移的显示征象。统计学方法采用配对四格表资料2检验,P<0.05被认为差异有显著性... 目的:比较分析18 F-FDG PET/CT与MRI在肺癌脊椎骨转移诊断方面的敏感性、特异性。方法:28例肺癌PET/CT疑脊椎转移患者行MRI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脊椎转移的显示征象。统计学方法采用配对四格表资料2检验,P<0.05被认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经病理或随访确诊脊椎骨转移22例。以受累椎体病灶个数为统计单位,脊椎范围内共700个椎体,153个为真阳性,574个为真阴性。PET/CT诊断正确143个病灶,假阴性10个,假阳性24个,其敏感性93.4%,特异性95.6%。MRI诊断正确145个病灶,假阴性8个,无假阳性,其敏感性94.7%,特异性100%。结论:在显示脊椎骨转移方面,MRI较PET/CT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脊柱 肿瘤转移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限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CT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孙高峰 邵成伟 +3 位作者 左长京 张建 程超 叶风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7期1146-1149,1157,共5页
目的探讨局限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focal autoimmune pancreatitis,f-AIP)的CT影像学表现特点,以期提高其影像学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组织学、IgG4检验或类固醇激素治疗证实的局限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 目的探讨局限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focal autoimmune pancreatitis,f-AIP)的CT影像学表现特点,以期提高其影像学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组织学、IgG4检验或类固醇激素治疗证实的局限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从胰腺形态表现、病变区密度及强化方式、胆胰管改变和假包膜结构显示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13例局限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中,13例均有局部胰腺肿大(胰头部3例,胰体尾部5例,胰尾部5例),与正常胰腺比较,CT平扫提示病变区密度降低(4例)或降低不明显(9例),增强扫描动脉期均见病变区强化程度较正常胰腺减低,门脉期及延迟期均提示病变区逐渐均匀强化,与正常胰腺强化程度相仿。7例显示病变区有假包膜结构,4例胆管扩张,胰管不规则硬化狭窄显示7例。结论局限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CT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正确掌握这些特征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局限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代谢参数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任胜男 张建 +3 位作者 吴仪仪 刘晓东 余仲飞 左长京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7期1152-1156,共5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18F-FDG PET/CT显像中原发病灶的各项代谢参数SUVmax、SUVmean、MTV、TLG和病灶T分期与区域淋巴结有无转移及N分期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18 F-FDG PET/CT检查后行肺癌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18F-FDG PET/CT显像中原发病灶的各项代谢参数SUVmax、SUVmean、MTV、TLG和病灶T分期与区域淋巴结有无转移及N分期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18 F-FDG PET/CT检查后行肺癌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资料,与病理对照,统计分析有无淋巴结转移、N分期与肺癌原发灶SUVmax、SUVmean、MTV、TLG、T分期之间是否有差异及相关性;通过ROC曲线方法评价SUVmax、SUVmean、MTV、TLG、T分期对肺癌患者区域淋巴结有无转移判断的价值。结果93例患者中N0 48例,N1 15例,N2 30例。Mann-Whitney U非参检验分析显示:肺癌原发灶SUVmax、SUVmean、MTV、TLG、T分期在区域淋巴结有无转移两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肺癌原发灶SUVmax、SUVmean、MTV、TLG、T分期与区域淋巴结转移均有相关性(P均<0.05)。非参数假设检验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显示:除MTV外,肺癌原发灶SUVmax、SUVmean、TLG、T分期与N分期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Spearman相关分析,肺癌原发灶SUVmax、SUVmean、TLG、T分期与N分期均有相关性(P均<0.05),MTV与N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利用ROC曲线分析,SUVmax、SUVmean、MTV、TLG、T分期诊断是否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9、0.695、0.640、0.728、0.626(P均<0.05)。TLG在这些参数中曲线下面积最大,具有较高诊断效能,以TLG>13.765(g)作为诊断界值,诊断的敏感性83.7%,特异性45.5%,阳性预测值65.1%,阴性预测值71.4%,准确性67.7%。结论 SUVmax、SUVmean、MTV、TLG和病灶T分期与非小细胞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及N分期有一定的相关性,TLG诊断区域淋巴结是否转移效能较高,可作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淋巴结转移 分期 肿瘤代谢体积 糖酵解总量 18氟-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扫描 体层 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G4相关性疾病的^(18)F-FDG PET/CT全身显像 被引量:7
9
作者 冯菲 余仲飞 +7 位作者 张建 杨剑 胡胜平 孙高峰 程超 董爱生 孔令山 左长京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10期1712-1715,共4页
目的分析IgG4相关性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IgG4RD)全身PET/CT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IgG4相关性疾病患者(男性12例,女性2例,年龄43~75岁,中位年龄59岁的18F-FDG全身PET/CT图像资料,分析... 目的分析IgG4相关性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IgG4RD)全身PET/CT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IgG4相关性疾病患者(男性12例,女性2例,年龄43~75岁,中位年龄59岁的18F-FDG全身PET/CT图像资料,分析受累脏器的形态、密度和18 F-FDG葡萄糖代谢改变。结果 14例患者血清IgG4水平均增高,(970.14±950.70)mg/dl(136~3690mg/dl),18 F-FDG全身PET/CT显像显示IgG4RD患者多个脏器受累:12例(85.7%)胰腺受累,表现为胰腺弥漫性或阶段性肿大,FDG摄取增高;9例(62.3%)唾液腺受累,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唾液腺饱满、肿大,FDG摄取增高;6例(42.9%)胆管系统受累,表现为肝内外胆管轻度扩张,管壁轻度增厚,沿胆管FDG索条样摄取增高;12例男性患者中7例(58.3%)前列腺受累,表现为前列腺单侧叶或双侧叶FDG摄取增高;另还可见甲状腺(5例)、肺部(4例)、肠道(4例)、大动脉(2例)、肾脏(1例)受累改变。结论 IgG4RD是一种全身性、系统性的疾病,18F-FDG PET/CT很好地显示了IgG4RD全身器官受累的形态和代谢改变,有利于IgG4RD的诊断和全身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G4相关性疾病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正常胰腺的CT、MRI表现及多期增强扫描方案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汪建华 左长京 +5 位作者 邵成伟 田建明 郑建明 张庆 张峰 孙高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1期88-92,共5页
目的:探讨大动物猪正常胰腺的CT、MRI表现及多期增强扫描的最佳方案,为猪作为胰腺病模型动物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健康幼猪10只,行CT平扫及薄层动态增强扫描,其中6只同时行MRI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DWI、MRCP。扫描结束后10只... 目的:探讨大动物猪正常胰腺的CT、MRI表现及多期增强扫描的最佳方案,为猪作为胰腺病模型动物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健康幼猪10只,行CT平扫及薄层动态增强扫描,其中6只同时行MRI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DWI、MRCP。扫描结束后10只猪均剖腹及离体观察胰腺的形态及位置,并与影像学表现对照。结果:①猪胰腺分为胰头及左、右两叶,呈“三叶草”形。其中左叶为胰腺的主体部分,其解剖位置、大体形态、胰周血管、胰实质密度、MRI T1加权像、T2加权像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信号及ADC值等均与人类胰腺十分相近;②MRCP显示猪的胰胆管系统与人不同,分别开口于十二指肠,相距约5—9cm;胆管较粗,直径约5~6mm,易显示;而胰管纤细,值径约1~1.5mm,生理状态下MRI对其显示欠佳;③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时间密度曲线与人类相似,但胰腺三期增强扫描即动脉期、胰实质期、门脉期最佳延迟时间较人早,分别为15s、35s、45s。结论:大动物猪胰腺的CT、MRI表现及多期增强扫描方案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可作为胰腺疾病影像学研究的理想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四氯化碳诱导兔肝纤维化模型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彭婕 冯菲 +4 位作者 潘桂霞 彭烨 李晓栋 董爱生 左长京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浓度四氯化碳(CCl4)诱导兔肝纤维化模型的差异,寻找高效的CCl4诱导兔肝纤维化模型的方法。方法 4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1(n=21)、实验组2(n=21)和对照组(n=6)。实验组1、实验组2分别以起始浓度5%和10%CCl...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浓度四氯化碳(CCl4)诱导兔肝纤维化模型的差异,寻找高效的CCl4诱导兔肝纤维化模型的方法。方法 4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1(n=21)、实验组2(n=21)和对照组(n=6)。实验组1、实验组2分别以起始浓度5%和10%CCl4橄榄油溶液腹腔注射,0.1mL/kg CCl4,1次/6d,4次注射为1个周期,共4个周期,后续3个周期分别依次调整浓度(实验组1:10%、15%和20%,实验组2:20%、30%和40%)和剂量(0.2mL/kg、0.3mL/kg和0.4mL/kg)。对照组予1ml/kg生理盐水腹腔注射,首次注射后第6、9、12周分批处死7、7、2只实验兔,行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组1实验兔死亡率28.5%,实验组2实验兔死亡率42.8%,两组实验兔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33,P>0.05)。第9、12周兔肝脏病理评分显示实验组2与实验组1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持续给予CCl4可诱导实验兔肝纤维化形成。采用起始10%浓度和0.1mL/kg剂量腹腔注射,浓度、剂量逐渐等量递增的模型建立方法,造模进程较快,成模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氯化碳 肝纤维化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时相^(18)F-FDG PET/CT显像在胰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方艺 张建 +5 位作者 崔莹 孙高峰 冯菲 崔斌 邱爽 左长京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11期1733-1735,1755,共4页
目的探讨双时相18F-FDG PET/CT对胰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2年6月在我院行双时相18F-FDG PET/CT全身检查的胰腺病变患者41例,分别测定病灶早期及延迟标准摄取值(SUVmax),计算18F-FDG的滞留指数(retent... 目的探讨双时相18F-FDG PET/CT对胰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2年6月在我院行双时相18F-FDG PET/CT全身检查的胰腺病变患者41例,分别测定病灶早期及延迟标准摄取值(SUVmax),计算18F-FDG的滞留指数(retention index,RI);以病理及临床随访结果作为诊断标准,绘制SUVmax早期及RI的ROC曲线,寻找最佳诊断界值,分别计算SUVmax早期、RI为标准诊断胰腺癌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 41例胰腺病变患者中,恶性组(26例)SUVmax早期、SUVmax延迟、RI分别为8.2±2.7、10.5±4.1、(24.1±22.6)%,良性组(15例)SUVmax早期、SUVmax延迟、RI分别为4.0±3.7、4.3±3.8、(8.5±14.1)%;胰腺恶性病变SUVmax延迟较SUVmax早期明显升高(P<0.001),胰腺良性病灶延迟显像前后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胰腺良恶性组间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本试验根据ROC曲线观察发现以SUV max=3.4为界值,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2.3%、66.7%、82.9%;以RI=9.1%为界值,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76.9%、73.3%及73.2%;SUVmax≥3.4结合RI≥9.1%诊断胰腺癌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8.5%、86.7%及87.8%。结论应用双时相18F-FDG PET/CT显像能提高胰腺癌诊断特异性及准确性,但炎性(包括肿块型胰腺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结核)延迟显像也可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病变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 氟-脱氧葡萄糖 标准摄取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瘤体变化 被引量:5
13
作者 梅志军 景在平 +6 位作者 包俊敏 赵志青 左长京 冯翔 赵珺 曲乐丰 陆清声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4年第2期107-108,111,共3页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 (AAA)腔内隔绝术 (EVE)后瘤体变化规律 ,并讨论其机理。方法 :随访1997年 3月到 2 0 0 2年 10月间 136例实施EVE的病例 ,分别于术后出院前 ,第 3、6、12、18、2 4个月 ,及以后每年一次行CTA检查。观察有无内漏 ,...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 (AAA)腔内隔绝术 (EVE)后瘤体变化规律 ,并讨论其机理。方法 :随访1997年 3月到 2 0 0 2年 10月间 136例实施EVE的病例 ,分别于术后出院前 ,第 3、6、12、18、2 4个月 ,及以后每年一次行CTA检查。观察有无内漏 ,测量动脉瘤最大直径。结果 :10 5例获得完整资料 ,在随访期间有 5 5例瘤体缩小 ,其中 1例证实有内漏 ;瘤体缩小多在 6个月左右出现。 12例瘤体增大 ,其中 11例证实有内漏 ,1例原因不明。 38例瘤体大小稳定 ,其中 1例有内漏。结论 :EVE术后瘤体变化受多因素影响 ;内漏是瘤体增大主要原因。腔内隔绝术后瘤体缩小是术后瘤内压降低后瘤壁的重塑过程而不是弹性回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腔内隔绝术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肺VX2移植瘤放疗前后^(18)F-FDG PET及CT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庆 汪建华 +6 位作者 王少雁 左长京 崔斌 高明军 彭烨 孔令山 贾荣飞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5期742-745,共4页
目的:探讨兔肺VX2移植瘤模型用于评估肺部肿瘤放射治疗效果的可行性。方法:12只兔肺VX2移植瘤模型行短期大剂量放疗,放疗前及放疗后第7天行18F-FDGPET及CT检查,以常规病理作为金标准。结果:兔肺VX2移植瘤放疗前PET显像,常规SUVmax为2.95... 目的:探讨兔肺VX2移植瘤模型用于评估肺部肿瘤放射治疗效果的可行性。方法:12只兔肺VX2移植瘤模型行短期大剂量放疗,放疗前及放疗后第7天行18F-FDGPET及CT检查,以常规病理作为金标准。结果:兔肺VX2移植瘤放疗前PET显像,常规SUVmax为2.95±1.04,延迟SUVmax为3.58±1.32;放疗后第7天PET显像,常规SUVmax为1.47±0.36,延迟SUVmax为1.88±0.44。放疗后PET常规显像较放疗前18F-FDG代谢变化百分率下降60.48±5.66,PET延迟显像18F-FDG代谢变化百分率下降57.18±6.79。兔肺VX2移植瘤放疗前后PET常规显像SUV改变与放疗前后PET延迟显像的SUV改变均以t检验分析,放疗前后SUV变化有统计学意义。病理检查见肿瘤组织内大片凝固坏死。结论:兔肺VX2移植瘤模型短期大剂量放疗后行18F-FDGPET显像,其SUV显著降低,可在兔肺VX2移植瘤出现CT形态学改变之前早期评估兔肺VX2移植瘤对放射治疗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动物模型 放射性核素显影 脱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Tc-DTPA GFR评估气腹-热缺血损伤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后术侧和健侧肾功能变化 被引量:5
15
作者 梁丽 彭烨 +3 位作者 吴震杰 王林辉 潘桂霞 左长京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391-393,共3页
目的通过(~99m)Tc-DTPA((~99m)Tc-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测定单侧肾小球滤过率(GFR),评估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热缺血损伤(WTT)对左右侧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分析68例T1期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基线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 目的通过(~99m)Tc-DTPA((~99m)Tc-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测定单侧肾小球滤过率(GFR),评估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热缺血损伤(WTT)对左右侧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分析68例T1期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基线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热缺血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病理学资料等)以及术前、术后6月术侧肾脏和健侧肾脏GFR值,比较术前术后肾功能的变化,并寻找肾功能损害的预测因子。结果术后术侧肾功能GFR较术前下降(28±19)%(P<0.001),对侧肾功能GFR较术前代偿升高(15±27)%(P<0.001),总体肾功能GFR较术前下降(8.7±16)%(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肾功能情况、术中肾脏热缺血时间和肿瘤最大径是术侧肾功能下降程度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术前肾功能情况和肿瘤最大径是总体肾功能下降程度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肾脏热缺血时间是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肾功能损害的独立预测因子,通过(~99m)Tc-DTPA GFR分肾功能测定能准确评估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肾功能损害程度,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肾功能 肾部分切除术 腹腔镜 热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CT在诊断胃癌与胃良性病灶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崔莹 张建 +1 位作者 方艺 左长京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4期557-561,共5页
目的:探讨18 F-FDG PET/CT检查在胃癌与胃良性病灶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疑似胃部恶性病变患者行18 F-FDG PET/CT检查。影像经处理、勾画感兴趣区获得良恶性病灶SUVmax诊断效能ROC曲线,将检查结果与病理及随访结果比... 目的:探讨18 F-FDG PET/CT检查在胃癌与胃良性病灶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疑似胃部恶性病变患者行18 F-FDG PET/CT检查。影像经处理、勾画感兴趣区获得良恶性病灶SUVmax诊断效能ROC曲线,将检查结果与病理及随访结果比较。评价SUVmax、PET/CT对恶性病灶的检出效能。统计学方法包括t检验、Z检验和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138个胃部病灶病理诊断胃癌占63.0%(87/138),胃良性病灶占37.0%(51/138),胃癌组SUVmax明显高于良性组(t=5.64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胃癌组的胃壁厚度大于良性组(t=7.575,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UVmax、PET/CT诊断恶性病灶的 ROC、AUC(95% CI)分别为0.857(0.757~0.916)和0.908(0.847~0.969),PET/CT 明显大于SUVmax ( Z =5.242,P =0.001)。PET/CT 诊断胃良恶性病变,诊断效能ROC曲线发现阈值为2.97时,SUVmax、PET/CT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2.0%、52.9%和95.4%、92.2%。与病理诊断比较,SUVmax诊断的一致性较中等(Kappa=0.466,P =0.001),PET/CT 的一致性极好(Kappa=0.827,P=0.001)。与SUVmax比较,PET/CT诊断的灵敏度由90.8%(79/87)提高到95.4%(80/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3, P =0.787),特异性从52.9%(27/51)上升到92.2%(47/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691, P =0.001)。PET/CT与SUVmax比较,PET/CT诊断胃印戒细胞癌和黏液腺癌与其它细胞类型癌的灵敏度分别为75.0%(12/16)和95.1%(58/61),( t =1.845,P =0.074),两组的SUVmax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 Z =-1.463,P =0.144)。结论与SUVmax相比,PET/CT对诊断胃癌与胃良恶性病灶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对于病理类型为胃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时,PET/CT诊断的假阴性高。对恶性肿瘤远处转移,提供有临床价值的信息,及时改变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氟18 F-氟代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射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CT在胃癌诊断及治疗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崔莹 张建 左长京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9期1631-1635,共5页
近年来,胃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螺旋CT是进展期胃癌诊断及术前分期的主要检查方法,但对局部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灶的判断存在局限性,18F-FDG PET/CT集功能影像及解剖成像于一体,能够有效显示肿瘤组织的功能代谢及解剖... 近年来,胃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螺旋CT是进展期胃癌诊断及术前分期的主要检查方法,但对局部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灶的判断存在局限性,18F-FDG PET/CT集功能影像及解剖成像于一体,能够有效显示肿瘤组织的功能代谢及解剖结构。在胃癌的诊断、分期、疗效评价及预后方面显示其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脏错构瘤的MRI表现及其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范华 汪建华 +2 位作者 左长京 田建明 郑建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5期730-733,共4页
目的探讨脾脏错构瘤(splenic hamartoma,SH)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SH的MRI影像学资料,结合文献报道总结SH的MRI表现特征及其诊断意义。结果本组5例均为单发病灶,表现为脾内圆形或类圆形结节或团块,最大... 目的探讨脾脏错构瘤(splenic hamartoma,SH)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SH的MRI影像学资料,结合文献报道总结SH的MRI表现特征及其诊断意义。结果本组5例均为单发病灶,表现为脾内圆形或类圆形结节或团块,最大直径3.5~8.2cm不等。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3例,呈低信号2例;在T2WI呈高信号1例,稍高信号2例,低信号2例。多期增强动脉期,4例表现为弥漫不均匀轻度强化,1例明显强化。上述5例病灶随时间延迟强化范围扩大,延迟期均接近或稍高于脾实质信号。大体病理显示5例单发病灶均无完整包膜,切面大部分为不均质,呈灰白色、淡红色或暗红色等。组织病理学上,3例病灶成分以红髓为主,混合有少量纤维和淋巴细胞成分,1例主要为红髓成分,1例以纤维成分为主。结论 SH是脾脏少见病,MRI信号特点及强化方式有助于反映病变的病理特征,极少数诊断困难者,最终确诊仍有赖于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错构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学指标在兔肝纤维化模型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彭婕 冯菲 +5 位作者 潘桂霞 彭烨 李晓栋 张桉瑜 董爱生 左长京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321-324,397,共5页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HA、PCⅢ、LN及Ⅳ-C)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45只实验兔随机分为实验组(n=36)和正常对照组(n=9)。实验组腹腔注射四氯化碳(CCl4)制作肝纤维化模型,于首次注射后第6,9,12周分批行肝纤维化血清指标检查,...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HA、PCⅢ、LN及Ⅳ-C)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45只实验兔随机分为实验组(n=36)和正常对照组(n=9)。实验组腹腔注射四氯化碳(CCl4)制作肝纤维化模型,于首次注射后第6,9,12周分批行肝纤维化血清指标检查,同时取兔肝脏行病理检查,并按病理结果分期、分级。结果共30只实验兔完成检测,其中正常肝脏9例,轻度肝纤维化6例,中度肝纤维化7例,重度肝纤维化8例。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HA、PCⅢ、LN及Ⅳ-C均逐渐增高,与肝纤维化分期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其中以Ⅳ-C与纤维化分期之间关系最密切(r=0.718,P<0.05)。结论血清学指标可以反映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其中以Ⅳ-C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动物模型 血清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音嘶哑患者的全身^(18)F-FDG PET/CT显像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瑶 冯菲 +4 位作者 张建 吴仪仪 贾国荣 余仲飞 左长京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5期776-782,共7页
目的总结声音嘶哑为主诉患者的18 F-FDG PET/CT表现,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3年2月在本院行全身18F-FDG PET/CT检查的71例声音嘶哑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资料,采用视觉和半定量分析法记录导致声音嘶哑病变的... 目的总结声音嘶哑为主诉患者的18 F-FDG PET/CT表现,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3年2月在本院行全身18F-FDG PET/CT检查的71例声音嘶哑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资料,采用视觉和半定量分析法记录导致声音嘶哑病变的类型、部位及代谢特点,并采统计学方法分析双侧声带18 F-FDG的影像学特征。所有导致声音嘶哑的病变均经喉镜/支气管镜检查、典型影像学表现及临床随访证实;所有良性病变及原发恶性病变均经病理证实。结果 (1)导致声音嘶哑的病变主要来源于非医源性病变(占93.0%,66/71),其中以恶性病变为主(占95.5%,63/66);(2)根据导致声音嘶哑病变的部位分为两组:1直接侵犯组13例(直接侵犯喉部肌肉),包括原发恶性病变7例、转移灶侵犯声门区3例及良性病变3例;2神经侵犯组58例(侵犯压迫对应神经),包括恶性病变53例与术后和(或)放疗后病变5例。(3)声带的影像学表现:1直接侵犯组中,CT表现示受累侧声带增厚或伴软组织肿块影,位置固定;PET表现示91.67%(11/12)单侧声带受累患者的患侧声带出现FDG摄取增高,患侧声带与健侧声带的SUVmax有显著性差异(P<0.05);2神经侵犯组中,CT表现示受累侧声带松弛外展;PET表现示98.2%(54/55)单侧声带受累患者的健侧声带出现FDG摄取增高,患侧声带与健侧声带的SUVmax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然而,直接侵犯组的患侧声带与神经侵犯组的健侧声带的SUVmax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身多种病变可以导致声音嘶哑,颈胸部恶性病变(如肺癌或食管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为最常见原因。PET/CT不仅可以显示声带的非对称性FDG摄取,而且可以显示声音嘶哑的病因,帮助寻找原发灶,为声音嘶哑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音嘶哑 声带 喉返神经 迷走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