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ryoSat-2测高数据的全南极冰盖DEM的建立与精度评估 被引量:8
1
作者 李斐 肖峰 +5 位作者 张胜凯 鄂栋臣 程晓 郝卫峰 袁乐先 左耀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17-1629,共13页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南极冰盖变化研究的基础,由于现场实测数据的稀缺,卫星测高数据是南极地区构建DEM的'主要数据来源.CryoSat-2是新一代用于极地冰盖、海冰监测的测高卫星,本文利用2012-12-2015-01两个完整周期的CryoSat-2测高数...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南极冰盖变化研究的基础,由于现场实测数据的稀缺,卫星测高数据是南极地区构建DEM的'主要数据来源.CryoSat-2是新一代用于极地冰盖、海冰监测的测高卫星,本文利用2012-12-2015-01两个完整周期的CryoSat-2测高数据建立一个新的南极冰盖DEM.坡度是影响卫星测高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改进的重定位方法对CryoSat-2数据进行坡度改正.插值方法是影响DEM精度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几种常用插值方法的比较,最后选用克里金插值方法对测高数据进行插值,建立了1km分辨率的南极DEM.在88°S以南的CryoSat-2数据空白区,利用南极数字数据库(ADD)的等高线数据对DEM进行填补,建立了全南极冰盖DEM.利用ICESat卫星测高数据、IceBridge航空测高数据以及GPS地面实测数据对新建立的CryoSat-2 DEM进行精度验证,并与Bamber 1 km DEM、ICESat DEM、RAMPv2 DEM以及JLB97 DEM等四种国际上常用的南极DEM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新建立的CryoSat-2 DEM的整体精度约为0.730±8.398 m;在冰弯顶部区域,DEM精度优于1 m;在冰架上,DEM精度约为4 m;在内陆冰盖大部分地区,DEM精度优于10 m;在地形复杂的山区和沿海边缘地区,DEM误差超过15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冰盖 数字高程模型 CryoSat-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流层映射函数对南极地区GPS基线解算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斐 张卿川 +1 位作者 张胜凯 左耀文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9,共5页
映射函数是将对流层模型得到的天顶延迟准确转化为传播路径延迟的关键,选择合适的映射函数对于对流层模型的准确性和GPS定位精度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NMF、VMF1和GMF 3种映射函数,采用我国南极中山站、长城站及南极大... 映射函数是将对流层模型得到的天顶延迟准确转化为传播路径延迟的关键,选择合适的映射函数对于对流层模型的准确性和GPS定位精度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NMF、VMF1和GMF 3种映射函数,采用我国南极中山站、长城站及南极大陆周边IGS站的数据,通过计算比较了3种映射函数在南极地区对GPS基线解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南极地区进行GPS基线解算时,采用NMF函数产生的误差最大,VMF1与GMF的结果则更加精确,VMF1的效果略好于GM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映射函数 NMF VMF1 GMF 南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yoSat-2测高数据的北极格陵兰海海冰干舷高提取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魏鑫 李斐 +4 位作者 张胜凯 袁乐先 左耀文 朱婷婷 肖峰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17年第1期90-100,共11页
北极是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的驱动器之一,获取北极海冰的时空特征和变化规律对研究北极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意义重大。格陵兰海是北极海冰剧烈变化的区域之一,采用CryoSat-2的雷达测高数据,获取了格陵兰海的海冰干舷高分布,并利用波弗特环... 北极是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的驱动器之一,获取北极海冰的时空特征和变化规律对研究北极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意义重大。格陵兰海是北极海冰剧烈变化的区域之一,采用CryoSat-2的雷达测高数据,获取了格陵兰海的海冰干舷高分布,并利用波弗特环流计划(BGEP)仰视声呐(ULS)数据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格陵兰海海冰干舷高和分布范围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具体体现在格陵兰海海冰从10月份进入冻结期开始,海冰分布范围不断扩张,海冰干舷高也逐渐增大,2月份平均干舷高达到最大(0.2 m),之后格陵兰海海冰开始消融,覆盖范围不断内缩,9月海冰干舷高降至最小(0.13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CryoSat-2 海冰 干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极黄河站区GPS可降水量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赵云 张胜凯 +3 位作者 鄂栋臣 徐优伟 雷锦韬 左耀文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9-143,150,共6页
利用GPS遥感的可降水量、气象数据、探空数据及降雪资料,分析中国北极黄河站区的可降水量特征,得出可降水量与地面水汽压的转换模型;分析可降水量、露点温度差、水汽压在强降雪天气中的变化特征,研究强降雪天气过程中的探空层结构,有助... 利用GPS遥感的可降水量、气象数据、探空数据及降雪资料,分析中国北极黄河站区的可降水量特征,得出可降水量与地面水汽压的转换模型;分析可降水量、露点温度差、水汽压在强降雪天气中的变化特征,研究强降雪天气过程中的探空层结构,有助于利用GPS可降水量预报雨雪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站 可降水量 气象元素 降雪 探空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