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兔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1
作者 左海莉 张莹辉 +4 位作者 张晓茜 程君生 于建新 彭小薇 董浩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7期81-85,共5页
为建立一种有效检测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PEC)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根据EPEC的eaeA基因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对引物和探针的最佳浓度分别进行了优化,并研究了其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同时... 为建立一种有效检测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PEC)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根据EPEC的eaeA基因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对引物和探针的最佳浓度分别进行了优化,并研究了其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同时,应用该方法对临床兔粪样品进行了检测,并与国家标准推荐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EPEC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检测阳性质粒的最低检测限为2.97拷贝/μL,批内重复和批间重复试验的变异系数均低于3%,临床样品的阳性检出数量高于国标推荐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良好、敏感性高、重复性理想,能够准确检出兔粪球样本中的EPEC核酸,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 荧光定量PCR eaeA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检测羊布鲁氏菌病效果比较 被引量:7
2
作者 董浩 彭小薇 +7 位作者 冯宇 原霖 毕一鸣 赵柏林 穆佳毅 左海莉 邹晓娟 王传彬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0年第11期87-90,共4页
为比较常规和改良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的羊布鲁氏菌病检测效果,对239份免疫、非免疫场绵羊和阴性绵羊血清进行检测,并通过竞争ELISA试验(cELISA)和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确诊。结果显示:常规RBPT检测非免疫血清的敏感性为68.85%,特... 为比较常规和改良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的羊布鲁氏菌病检测效果,对239份免疫、非免疫场绵羊和阴性绵羊血清进行检测,并通过竞争ELISA试验(cELISA)和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确诊。结果显示:常规RBPT检测非免疫血清的敏感性为68.85%,特异性为93.55%,与cELISA的符合率为77.17%;检测免疫羊血清的敏感性为75.81%,特异性为73.33%,与cELISA的符合率为75.00%。改良RBPT检测非免疫羊血清的敏感性为91.80%,特异性为70.97%,与cELISA的符合率为84.78%;检测免疫羊血清的敏感性为98.39%,特异性为10%,与cELISA的符合率为69.57%。两种RBPT和c ELISA的阴性血清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符合率为100%。结果表明:改良RBPT法的敏感性要高于常规RBPT法,可以在阳性羊群中筛选到更多抗体效价较低的早期感染动物。但其特异性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必须结合SAT、cELISA等特异性高的方法进行确诊。本研究为羊布鲁氏菌病检测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 竞争ELISA试验 敏感性 特异性 符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氏菌S2疫苗阴道途径免疫羊的安全性初步研究
3
作者 韩焘 毕一鸣 +8 位作者 穆佳毅 彭小薇 蒋卉 冯宇 于广秋 郭富存 左海莉 王传彬 董浩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0年第8期88-92,共5页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和动物健康的人兽共患病。疫苗免疫是畜间布病流行率较高地区控制该病的重要手段。辽宁省建昌县经过多年实践,创新出一套免疫保护效果较好的阴道途径免疫S2疫苗的新型家畜免疫技...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和动物健康的人兽共患病。疫苗免疫是畜间布病流行率较高地区控制该病的重要手段。辽宁省建昌县经过多年实践,创新出一套免疫保护效果较好的阴道途径免疫S2疫苗的新型家畜免疫技术。为了解该技术对家畜的安全性,本研究采用该技术免疫了3只山羊,在免疫1个月后检测其抗体滴度、体内含菌量,观察脾脏和肝脏的病理变化。结果显示,3只免疫山羊均抗体阳转,所有采集的脏器均未分离到布鲁氏菌,且脾脏和肝脏未出现布病相关病理变化。初步研究表明,通过阴道途径对羊进行S2疫苗免疫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疫苗 阴道免疫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免疫布鲁氏菌A19疫苗后的抗体变化和排菌情况监测 被引量:5
4
作者 董浩 王宁 +6 位作者 汪宇 吴同垒 张艳英 于建新 左海莉 王洪海 刘佐民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2年第11期130-135,共6页
为探究奶牛免疫布鲁氏菌A19疫苗(以下简称A19疫苗)后的抗体变化规律及向外排菌的风险,使用A19疫苗免疫30头3月龄奶牛,在首免和加强免疫后3个月内,通过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抗体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 为探究奶牛免疫布鲁氏菌A19疫苗(以下简称A19疫苗)后的抗体变化规律及向外排菌的风险,使用A19疫苗免疫30头3月龄奶牛,在首免和加强免疫后3个月内,通过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抗体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血液以及口鼻、阴道拭子的布鲁氏菌核酸检测。结果显示:首免后6 d,奶牛抗体开始出现阳转,60 d后绝大部分奶牛抗体转阴,而加强免疫后3d,又出现抗体阳转;仅在首免后2 d内的阴道拭子和首免后6 d内的血液中检测到布鲁氏菌核酸,而在口鼻拭子中以及其他时间点的血液和阴道拭子中均未检测到布鲁氏菌核酸。结果表明,A19疫苗免疫奶牛抗体阳转快,排菌期短,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A19疫苗 奶牛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