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燃煤工业锅炉大气污染物控制方案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左朋莱 岳涛 +5 位作者 韩斌杰 丁永华 庄德安 齐书芳 张迎春 王小庆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0-104,共5页
基于中国燃煤工业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及治理现状,并结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和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以2008年为基准年,分析测算了2015、2020年燃煤工业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燃煤工业锅炉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路线。依据... 基于中国燃煤工业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及治理现状,并结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和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以2008年为基准年,分析测算了2015、2020年燃煤工业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燃煤工业锅炉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路线。依据研究的控制方案,2015年,烟尘、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507万、458万、230万t;2020年,烟尘、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491万、423万、269万t。与2008年相比,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变化不大,基本上做到了增容不增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燃煤工业锅炉大气污染物防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工业锅炉 大气污染物 控制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燃煤机组烟气重金属排放特征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左朋莱 王晨龙 +4 位作者 佟莉 高佳佳 张晓曦 王堃 岳涛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599-2604,共6页
100 MW以下燃煤机组呈单台容量小、总台数大的特点,是燃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排放源之一.选择7台12 MW燃煤机组采用美国环境保护局Method 29法现场检测燃煤机组烟气重金属排放浓度,分析烟气中Hg、Pb、Cr、As的排放特征;采集机组产生的飞... 100 MW以下燃煤机组呈单台容量小、总台数大的特点,是燃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排放源之一.选择7台12 MW燃煤机组采用美国环境保护局Method 29法现场检测燃煤机组烟气重金属排放浓度,分析烟气中Hg、Pb、Cr、As的排放特征;采集机组产生的飞灰和底灰,分析除尘技术对重金属的富集特性.结果表明:100 MW以下燃煤机组烟气中重金属经脱硝除尘脱硫装置协同控制后ρ(Hg)为0.20~0.44μg/m3烟气Hg以气态形式存在,其占比为100.0%;ρ(Pb)为0.5~2.6μg/m3烟气Pb主要以气态形式存在其占比为38.7%~92.1%;ρ(As)为0.6~3.0μg/m3,烟气As主要以气态形式存在,其占比为67.8%~100.0%;ρ(Cr)为3.6~23.9μg/m3烟气Cr主要以颗粒态形式存在ρ其占比为65.8%-99.2%.飞灰富集Hg、Pb、Cr、As的能力大于底灰.重金属主要富集于飞灰中的细颗粒物中采取除尘技术可有效协同控制烟气中的Hg、Pb、Cr、As;飞灰中重金属元素Hg、Pb相对富集系数均与煤中硫含量呈负相关,半干法脱硫+袋式除尘技术对飞灰富集Hg有促进作用.小型燃煤机组烟气重金属Hg、Pb、Cr、As的排放因子分别为0.002 2~0.005 1、5~17、42~160、7~24 mg/t.研究显示,100 MW以下燃煤机组与100 MW及以上燃煤机组烟气重金属Hg、Pb、Cr、As排放特征不同,100 MW以下燃煤机组烟气Hg排放浓度较小二者烟气Pb、Cr、As排放浓度相近选用湿式电除尘技术可进一步降低烟气Hg、Pb、Cr、As的排放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机组 烟气排放特征 协同控制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I 兴趣点的排放清单空间分配方法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堃 高佳佳 +5 位作者 田贺忠 淡默 岳涛 薛亦峰 左朋莱 王晨龙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377-2382,共6页
基于商业住宅、农林牧渔企业、交通设施等类型的城市设施兴趣点(POI)数据建立了针对居民生活源、农业源、交通源等非点源的排放清单分配方法.以北京市为例,基于2015年高德地图的POI数据对清华大学MEIC排放清单进行了3km×3km及1km&#... 基于商业住宅、农林牧渔企业、交通设施等类型的城市设施兴趣点(POI)数据建立了针对居民生活源、农业源、交通源等非点源的排放清单分配方法.以北京市为例,基于2015年高德地图的POI数据对清华大学MEIC排放清单进行了3km×3km及1km×1km的高空间分辨率分配,并基于分配后的排放清单,采用CMAQ空气质量模式对2015年1月5个市内监测站点PM_(2.5)的模拟值及监测数据进行对比,以检验该分配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利用POI数据进行空间分配可以更加有效地反映出排放源的空间分布特征;CMAQ空气质量模式模拟结果中,采用该方法分配后的排放清单较直接面积插值的排放清单标准化平均偏差(NMB)降低40%左右,标准化平均误差(NME)降低1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清单 POI CMAQ 空间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钙基吸收剂吸附烟气中汞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韩斌杰 岳涛 +4 位作者 王凡 左朋莱 高翔 钟毅 史建勇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29-934,共6页
将飞灰和CaO以4∶1(质量比)混合,在室温25℃下消化10 min,在68℃下干燥40 min,制得基础吸收剂,再添加5%的KMnO4(或NaClO2)和15%的水分,制成可吸附燃煤烟气汞的复合钙基吸收剂.研究了KMnO4/NaClO2添加量,吸收剂中水分含量,温度,进口φ(O2... 将飞灰和CaO以4∶1(质量比)混合,在室温25℃下消化10 min,在68℃下干燥40 min,制得基础吸收剂,再添加5%的KMnO4(或NaClO2)和15%的水分,制成可吸附燃煤烟气汞的复合钙基吸收剂.研究了KMnO4/NaClO2添加量,吸收剂中水分含量,温度,进口φ(O2)、ρ(Hg0)、ρ(SO2)和ρ(NO)等因素对复合钙基吸收剂吸附烟气汞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KMnO4、NaClO2添加量从0增至5%,复合钙基吸收剂对烟气汞10 min吸附量从131.75 ng/g分别增至443.00和876.08 ng/g;在KMnO4(或NaClO2)添加量为5%,水分含量为15%,温度为80℃,进口φ(O2)为6%的条件下,模拟烟气进口ρ(Hg0)从18.0μg/m3增至86.4μg/m3时,复合钙基吸收剂对烟气汞的最大吸附量升至1 203.33 ng/g(或2 391.63 ng/g);当进口ρ(SO2)从1 429 mg/m3增至2 286 mg/m3时,KMnO4(或NaClO2)添加剂相对应的烟气汞最大吸附量降至421.50 ng/g(或860.00 ng/g);当进口ρ(NO)从536 mg/m3增至938 mg/m3时,KMnO4(或NaClO2)添加剂相对应的烟气汞最大吸附量降至336.75 ng/g(或776.38 n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钙基吸收剂 汞吸附 KMNO4 NaClO2 模拟烟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工业锅炉烟气中汞排放情景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齐书芳 岳涛 +5 位作者 王凡 韩斌杰 丁永华 左朋莱 张凡 庄德安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3-106,共4页
目前,中国对于燃煤工业锅炉烟气中汞排放的控制,主要利用除尘、脱硫等技术进行协同减排控制。以2015年为燃煤工业锅炉烟气中汞排放标准的实施年,按设定的两种情景分析了不同的协同脱汞技术方案,并分析了两种情景(情景一;新建锅炉... 目前,中国对于燃煤工业锅炉烟气中汞排放的控制,主要利用除尘、脱硫等技术进行协同减排控制。以2015年为燃煤工业锅炉烟气中汞排放标准的实施年,按设定的两种情景分析了不同的协同脱汞技术方案,并分析了两种情景(情景一;新建锅炉和在役锅炉汞的排放限值分别为30、50μg/m3;情景二:新建锅炉和在役锅炉的汞排放限值分别为20、30μg/m3)下燃煤工业锅炉烟气中汞的减排情况。分析表明:情景一下,与2015年相比,2020年燃煤工业锅炉烟气中汞减排量增加15.5~29.0t,汞减排率则增加了8~14百分点;情景二下,与2015年相比,2020年汞减排量增加19.7~36.5t,汞减排率则增加10~18百分点。情景二下,高脱汞效率的协同脱汞控制技术的使用比例更高,因此汞减排效果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锅炉 汞污染 协同减排 情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建筑群影响下的实验室废气排放与扩散模拟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晨龙 王堃 +5 位作者 左朋莱 高佳佳 张晓曦 童亚莉 韩悦 李冰洋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08-314,共7页
为了准确探究实验室废气在城市建筑群影响下的扩散情况,采用现场实测数据作为边界条件,对科研实验室废气的排放及扩散情况进行了CFD模拟。CFD模拟较高斯扩散模式更适用于城市建筑群下气体浓度计算,模拟结果展示了实验室废气在复杂城市... 为了准确探究实验室废气在城市建筑群影响下的扩散情况,采用现场实测数据作为边界条件,对科研实验室废气的排放及扩散情况进行了CFD模拟。CFD模拟较高斯扩散模式更适用于城市建筑群下气体浓度计算,模拟结果展示了实验室废气在复杂城市建筑群中的浓度分布特征,以及在近地面层及楼宇表面的复杂扩散形态。模拟计算表明实验室废气的实测排放浓度没有超过北京市地方标准的排放限值,但污染物随空气扩散后至周边道路及建筑表面,落地后污染物的影响仍需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建议合理引导实验室用户安装尾部净化设施,降低周边居民的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 实验室废气 排放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减污降碳的集中供热结构调整路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堃 纪晓慧 +4 位作者 淡默 张晓曦 刘开云 左朋莱 秦思达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3-921,共9页
集中供热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刚性需求,是能源消费的重要部门,是大气污染物减排的重要着力点.开展面向减污降碳的集中供热结构调整路径分析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2020年集中供热碳污耦合排放清单... 集中供热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刚性需求,是能源消费的重要部门,是大气污染物减排的重要着力点.开展面向减污降碳的集中供热结构调整路径分析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2020年集中供热碳污耦合排放清单,摸清碳污排放现状;考虑热电联产供热范围以及生物质资源分布,分析拆炉并网、煤改气以及煤改生物质等措施的局限性及碳污减排潜力;结合情景分析,识别碳污减排关键路径,为开展集中供热减污降碳相关工作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热电联产、燃煤工业锅炉分别是集中供热部门CO_(2)和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东北地区及内蒙古自治区是该部门碳污排放的热点区域.燃煤工业锅炉污染控制水平及热效率较低是开展集中供热部门减污降碳的重要切入点.(2)热电联产供热管网难以全面覆盖35 t/h以下燃煤工业锅炉,超40%的小容量燃煤工业锅炉需要采用其他方式进行综合改造.(3)生物质能源利用潜力空间差异较大,制约了供热部门低碳化,如华北及东北地区难以满足本区域燃煤工业锅炉生物质改造的能源需求.(4)加强低碳情景下,2060年集中供热部门SO_(2)、NO_(x)、可过滤细颗粒物、可凝结颗粒物及CO_(2)排放量分别为1.9×10^(5)、2.6×10^(5)、1.0×10^(4)、1.1×10^(5)及5.0×10^(8)t,较2020年分别减排75%、66%、90%、66%及58%.研究显示,深入挖掘生物质资源、健全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推动拆炉并网是实现集中供热部门减污降碳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供热 碳污减排 排放清单 热电联产 燃煤工业锅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化学实验室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特征及臭氧生成潜势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晨龙 王堃 +5 位作者 左朋莱 梁全明 高佳佳 童亚莉 韩悦 张晓曦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1-237,246,共8页
在北京市选取了6家典型化学实验室,通过采样探针和不锈钢罐收集,GC-MS-FTIR和FID仪器分析,获得周期性污染物排放浓度数据,定量分析了这类实验室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并估算其排放量和臭氧生成潜势。结果表明,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具有物种... 在北京市选取了6家典型化学实验室,通过采样探针和不锈钢罐收集,GC-MS-FTIR和FID仪器分析,获得周期性污染物排放浓度数据,定量分析了这类实验室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并估算其排放量和臭氧生成潜势。结果表明,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具有物种分布广、单一成分浓度低等特征,其中VOCs的排放受有机溶剂的使用量影响较大。此外,化学实验室的污染物排放周期性较强,实验过程使用的原材料是影响最终污染物排放浓度的主要因素,从OFP值和排放总量可以看出,实验室的排放应作为未来环境管控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实验室 大气污染物 排放特征 臭氧生成潜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工业锅炉碳污排放变化及驱动因子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堃 左朋莱 +5 位作者 张晓曦 淡默 黄宇 邱培培 纪晓慧 周君蕊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4-141,共8页
该研究通过构建2020年中国燃煤工业锅炉CO_(2)与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分析燃煤工业锅炉碳污排放现状及时空分布特征,通过分析2000-2020年燃煤工业锅炉碳污排放变化规律,揭示了活动水平及污染物控制技术对燃煤工业锅炉碳污排放的影响。研... 该研究通过构建2020年中国燃煤工业锅炉CO_(2)与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分析燃煤工业锅炉碳污排放现状及时空分布特征,通过分析2000-2020年燃煤工业锅炉碳污排放变化规律,揭示了活动水平及污染物控制技术对燃煤工业锅炉碳污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2020年燃煤工业锅炉总细颗粒物、可凝结颗粒物、可过滤细颗粒物、可过滤可吸入颗粒物、SO_(2)、NO_(x)、CO、CO_(2)、NH_(3)及VOCs分别排放25.36万t、17.54万t、7.82万t、25.3万t、49.03万t、35.64万t、205万t、3.63亿t、977 t及3.52万t,排放强度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以及内蒙古,并呈现秋冬季排放显著高于春夏季的特点。2000-2020年中国燃煤工业锅炉碳污排放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峰值出现在2011年前后而2020年为最低。活动水平在长时间碳污排放趋势中呈现主导性作用,其中以热电联产为主的供热格局是近年来主要的驱动因素。污染物控制技术提升对抑制排放量峰值、持续降低污染物排放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可过滤颗粒物(FPM)的驱动作用明显。由于原煤供热的成本显著低于其他方式,环境政策在该期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尽管燃煤工业锅炉CO_(2)排放已经显著下降,但是供热部门整体的CO_(2)排放并未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工业锅炉 可凝结颗粒物 CO_(2) 排放清单 驱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