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姜子储存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4
1
作者 范会 马红红 +3 位作者 左定财 王萍萍 刘婉颐 钟永科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4-68,共5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方法考察了木姜子室温储存12个月的挥发性成分变化。结果表明:在考察的12个月内,木姜子挥发性成分的变化主要反映在存储前4个月,萜类的增加和醛类的减少,萜类含量由原样的41.98%迅速增加到83.28%而成为主要成分...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方法考察了木姜子室温储存12个月的挥发性成分变化。结果表明:在考察的12个月内,木姜子挥发性成分的变化主要反映在存储前4个月,萜类的增加和醛类的减少,萜类含量由原样的41.98%迅速增加到83.28%而成为主要成分,其中,dl-柠檬烯的含量由原样的24.63%增加到39.15%,α-蒎烯由5.05%增加到8.97%,β-月桂烯由4.75%增加到9.30%,反式石竹烯由2.58%增加到3.42%,β-蒎烯由2.16%增加到5.42%;与此相反,醛类成分的含量由原样的52.03%锐减到8.02%,其中,α-柠檬醛和β-柠檬醛的含量由29.36%和21.64%分别锐减到4.28%和3.58%,香茅醛的含量由1.03%减少到0.16%。此外,醇类(芳樟醇由原样的1.97%增加到4.50%)和酮类(主要是6-甲基-5-庚烯-2-酮的出现)的含量也有所增加。在储存的中后期,主要成分萜类的相对含量虽然持续增加,但幅度不大;次要成分醛类的含量虽然持续减少,但减少幅度也不大。在整个储存中烃类和醚类的变化不大;酮类、酯类和酸类成分的变化虽较大,但含量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姜子 挥发性成分 储存 固相微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贵州黄连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2
2
作者 左定财 范会 +2 位作者 刘婉颐 马红红 钟永科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期101-103,共3页
为贵州黄连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依据,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仪分析贵州黄连的挥发性成分,使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对匹配度大于80%的可检索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贵州黄连有29个挥发性成分,即29个化合物,包括酯类、萜类、醛类和烃... 为贵州黄连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依据,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仪分析贵州黄连的挥发性成分,使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对匹配度大于80%的可检索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贵州黄连有29个挥发性成分,即29个化合物,包括酯类、萜类、醛类和烃类。其中酯类含量最高,其次是萜类,具体分布是酯类15个(74.89%)、萜类9个(16.40%)、醛类3个(7.62%)、烃类2个(1.09%),酯类中高于1%的11个成分的总含量为72.46%,其中以月桂酸乙酯的含量最高(25.99%),其次是癸酸乙酯(12.12%)、棕榈酸乙酯(10.44%)等。贵州黄连中的酯类是现有文献中没有记载的,属首次报道;环葑烯、α-可巴烯、反式-β-金合欢烯、β-甜没药烯、顺式-α-甜没药烯、2,6-二甲基-6-(4-甲基-3-戊烯基)双环[3.1.1]庚-2-烯等也是其他地方黄连中所没有,高酯类含量是贵州黄连挥发性成分的明显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挥发性成分 固相微萃取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四氯化钛-乙腈为中间体的纯锐钛型纳米TiO_2制备研究
3
作者 李明明 钟永科 +1 位作者 范会 左定财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7-109,共3页
以四氯化钛为原料,将四氯化钛滴入乙腈中生成四氯化钛-乙腈中间体(黄色粉体),然后采用常温晶化方法探索了制备纯锐钛矿型纳米TiO_2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四氯化钛-乙腈中间体为四氯化钛与乙腈的配合物,采用该配合物加水在95℃回流3~9h,产... 以四氯化钛为原料,将四氯化钛滴入乙腈中生成四氯化钛-乙腈中间体(黄色粉体),然后采用常温晶化方法探索了制备纯锐钛矿型纳米TiO_2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四氯化钛-乙腈中间体为四氯化钛与乙腈的配合物,采用该配合物加水在95℃回流3~9h,产物经离心、烘干即得纯锐钛矿型纳米TiO_2。所得产物的粒径主要分布在1~4nm,比表面积在(158.2~206.2)m^2/g之间。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等测试结果显示粒子晶化良好,为锐钛矿型纳米Ti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氯化钛 乙腈 中间体 锐钛矿 Ti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掺杂介孔水合TiO2光催化剂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左定财 钟永科 +1 位作者 范会 张鹃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07-211,共5页
采用水热法对介孔水合TiO2光催化剂进行掺铁改性;通过静态氮吸附、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紫外-可见吸收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对掺杂产物进行了表征;以氙灯为可见光源,以亚甲基蓝为目标物研究分析了掺铁产物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铁... 采用水热法对介孔水合TiO2光催化剂进行掺铁改性;通过静态氮吸附、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紫外-可见吸收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对掺杂产物进行了表征;以氙灯为可见光源,以亚甲基蓝为目标物研究分析了掺铁产物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铁以Fe3+掺入介孔水合TiO2中,铁的掺入虽然会抑制介孔水合TiO2晶粒的生长而减小其比表面积和介孔体积,但能明显地提高介孔水合TiO2在可见光照射下的光催化活性;催化活性提高的重要原因是掺铁会使其光吸收阀值降低而增加可见光的吸收;当掺铁量为0.69%(Fe/Ti摩尔比n)时催化活性最高,其对亚甲基蓝的降解效率是未掺铁产物的1.5倍,光催化循环4次后的降解率仍大于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掺杂 介孔水合二氧化钛 光催化 亚甲基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