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嘉陵江组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与勘探方向
1
作者 李龙龙 陶国亮 +7 位作者 杜崇娇 彭金宁 罗开平 陈拥锋 左宗鑫 蒋小琼 汪远征 陆永德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0-1062,共13页
嘉陵江组是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的传统层系,近年来在川北、川西南等地区连续获得发现,但盆地内仍有大面积的勘探空白区,亟需深化对该层系天然气成藏规律的认识,明确成藏主控因素,进而指出未来的勘探方向。利用天然气地球化学等分析测试,... 嘉陵江组是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的传统层系,近年来在川北、川西南等地区连续获得发现,但盆地内仍有大面积的勘探空白区,亟需深化对该层系天然气成藏规律的认识,明确成藏主控因素,进而指出未来的勘探方向。利用天然气地球化学等分析测试,结合构造恢复、盆地模拟等技术,以气源分析为基础,以典型气藏解剖为核心,结合对嘉陵江组成藏条件认识,通过对成藏过程的分析探讨了成藏主控因素,并建立了成藏模式。四川盆地嘉陵江组天然气主要来自下部的原油裂解气,嘉陵江组具有多套优质烃源岩供烃、发育多类型碳酸盐岩储层、通源断裂有效沟通气源的良好成藏条件,主生油期古构造、调整期构造及通源断裂、有利储层类型是嘉陵江组天然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嘉陵江组具有“多源形成古油藏—古油藏裂解供气—通源断裂输导—晚期调整成藏”的成藏模式。基于此指出,分布于川西、川北等地区山前带,主生油期、气藏调整成藏期均处于相对高部位,发育通源断裂、保存条件较好的构造—岩性复合气藏是勘探的首选方向;分布于川东高陡构造带构造稳定区及向斜区的孔隙型岩性气藏是未来的主要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气藏 成藏模式 天然气勘探方向 嘉陵江组 三叠系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二亚段页岩油赋存特征
2
作者 张晨雨 刘子驿 +4 位作者 王斌 单帅强 陆建林 王保华 左宗鑫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15-1225,共11页
我国湖相页岩油资源丰富,但开采过程具有一定难度。揭示页岩油不同赋存状态在页岩储层中的赋存情况有助于页岩油资源的勘探与开发。以川中地区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二亚段(以下简称大二亚段)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多温阶热解实验的实施... 我国湖相页岩油资源丰富,但开采过程具有一定难度。揭示页岩油不同赋存状态在页岩储层中的赋存情况有助于页岩油资源的勘探与开发。以川中地区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二亚段(以下简称大二亚段)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多温阶热解实验的实施、扫描电镜孔隙发育特征的观察以及洗油前后孔径分布的分析,揭示了页岩油不同状态在各介质孔隙中的赋存方式。川中地区大二亚段页岩中热模拟恢复后的页岩油以游离态为主(0.42~10.88 mg/g),吸附态次之(0.30~1.95 mg/g)。页岩发育的储集空间主要为有机质孔(孔径2~600 nm)、黄铁矿粒间孔(孔径10~700 nm)、介壳粒内孔(孔径20~1000 nm)、石英/长石粒间孔(孔径4~500 nm)以及黏土矿物晶间孔(孔径4~500 nm)。洗油后氮气吸附—高压压汞结果显示,页岩中孔径在2~30 nm以及60~1000 nm的孔隙明显增多,页岩油主要赋存于此孔径范围的孔隙之中。同时建立了页岩油赋存状态与岩石中各介质间的关系热图,阐明了大二亚段页岩油主要赋存于有机质和黄铁矿之中。最终采用页岩油各赋存状态含量与洗油前后获取的含油体积拟合的方法,指明了研究区不同状态页岩油聚集的孔径范围。大二亚段页岩油游离态主要聚集于孔径60~700 nm的有机质和黄铁矿孔隙之中,吸附态主要聚集于孔径2~6 nm的有机质孔隙之中。对页岩油赋存特征进行深入剖析,有助于川中地区大二亚段页岩油开采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赋存状态 赋存空间 赋存方式 大安寨段二亚段 侏罗系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岭断陷南部断陷层湖相优质烃源岩发育控制因素 被引量:23
3
作者 李浩 陆建林 +3 位作者 左宗鑫 王保华 李瑞磊 刘娅昭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9-218,229,共11页
明确湖相优质烃源岩形成的主控因素对其非均质性的刻画意义重大。对松辽盆地长岭断陷南部地区沙河子组和营城组两套烃源岩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层序地层学分析,并利用元素含量比Al/Ti值评估烃源岩古生产力,同时利用V/Cr、V/(V+Ni)、S... 明确湖相优质烃源岩形成的主控因素对其非均质性的刻画意义重大。对松辽盆地长岭断陷南部地区沙河子组和营城组两套烃源岩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层序地层学分析,并利用元素含量比Al/Ti值评估烃源岩古生产力,同时利用V/Cr、V/(V+Ni)、Sr丰度、Sr/Ba、Sr/Cu和古气候指数来评估沉积环境。研究表明,长岭断陷断陷层优质烃源岩层位(沙河子组上部)发育于原始生产力中等、气候潮湿、低盐度、沉积速率较低的高位域和湖侵域,具有富集Al,Ba,Cu,Cr,V和Ni,亏损Mn,Pb和S的特征;而差烃源岩层位(营城组)发育于原始生产力较低、气候半干燥、半咸水、沉积速率较高的低位域,具有富集Co,Sr和V,亏损Al,Ba,Cr,Cu,Mn,Pb和Ni的特征。由此认为,体系域控制了烃源岩的宏观分布,中等-好的初级生产力是优质烃源岩发育的首要条件,而潮湿气候、较低的盐度和沉积速率促进了有机质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古生产力 沉积环境 优质烃源岩 长岭断陷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岭断陷南部地区断陷层油气成藏机制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浩 陆建林 +4 位作者 王保华 左宗鑫 李瑞磊 朱建峰 沈志杰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54,共11页
利用天然气组成、轻烃指纹、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以及储层流体包裹体等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地质条件以及生烃史-热史模拟研究长岭断陷南部的龙凤山地区油气成因及成藏过程,揭示其油气成藏机制。结果表明:龙凤山地区断陷层天然气属于... 利用天然气组成、轻烃指纹、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以及储层流体包裹体等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地质条件以及生烃史-热史模拟研究长岭断陷南部的龙凤山地区油气成因及成藏过程,揭示其油气成藏机制。结果表明:龙凤山地区断陷层天然气属于腐殖型和腐泥型的混合气,且为裂解气和干酪根热降解气组成的混合气,油气源主要为本地的沙河子组烃源岩,原油成熟度低于天然气,为同一油源不同热演化阶段的产物,属于次生凝析气藏,成藏表现为"近源多向供烃,复合输导,早期干酪根热降解成气与晚期原油裂解成气"的多期成藏模式;长岭南部地区发育优质烃源岩、营城组末期形成的反转构造提供了圈闭条件,具备较好油气输导条件、存在多期油气充注,油气勘探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成因 油源对比 凝析油 沙河子组 长岭断陷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部二叠系火山作用特征与天然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27
5
作者 陆建林 左宗鑫 +3 位作者 师政 董霞 吴清杰 宋晓波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6-53,共8页
过去一直都认为四川盆地西部(以下简称川西地区)火山岩不发育,因而制约了对该类型气藏的勘探。最近,中石化风险探井——YS1井在川西地区二叠系钻遇厚约300 m的火山岩,储层物性好、气显示强烈。为了评价该区火山岩气藏的勘探前景,基于对... 过去一直都认为四川盆地西部(以下简称川西地区)火山岩不发育,因而制约了对该类型气藏的勘探。最近,中石化风险探井——YS1井在川西地区二叠系钻遇厚约300 m的火山岩,储层物性好、气显示强烈。为了评价该区火山岩气藏的勘探前景,基于对已钻探井的新认识,结合构造演化及其对火山活动控制作用的分析成果,对该区二叠系火山岩的形成发育特征、储层特征、天然气成因及成藏组合等开展了研究,确定了火山喷发机制、火山机构分布模式及火山岩气藏成藏模式,并评价了天然气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二叠系火山岩发育,具有与峨眉山玄武岩一致的构造环境,是峨眉山地幔热柱的产物;②火山岩受垂向断裂的控制,发育多个火山机构,存在着多个喷发旋回,火山岩纵向叠置、横向连片分布;③该区的火山岩岩性、岩相及储层特征与川西南地区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前者以爆发相凝灰岩为主,存在着部分溢流相玄武岩,火山岩储集空间类型以角砾之间的骨架孔隙、溶蚀孔隙及基质微孔隙为主。结论认为,围绕该区火山岩储层段发育有多套有效烃源岩,并且与前者构成了有效的天然气成藏组合,具有较好的天然气勘探前景,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西部 二叠纪 火山岩气藏 峨眉山玄武岩 火山作用 火山岩储集层 天然气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纹层状细粒沉积岩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四上—沙三下亚段为例 被引量:19
6
作者 王苗 陆建林 +2 位作者 左宗鑫 李浩 王保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70-478,共9页
针对页岩油选区评价研究的需要,以东营凹陷为例,基于东营凹陷沙四上—沙三下亚段岩心、岩石薄片、钻井和录井资料,开展了纹层状细粒沉积岩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对比现代和古代湖泊纹层状细粒沉积物,总结出东营凹陷细粒沉积岩中发育的5... 针对页岩油选区评价研究的需要,以东营凹陷为例,基于东营凹陷沙四上—沙三下亚段岩心、岩石薄片、钻井和录井资料,开展了纹层状细粒沉积岩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对比现代和古代湖泊纹层状细粒沉积物,总结出东营凹陷细粒沉积岩中发育的5种纹层类型,包括粉砂质纹层、泥质纹层、碳酸盐纹层、富有机质纹层和混合纹层,分析了各纹层的成因及形成环境。将宏观和微观相结合,从物质来源、搬运动力和沉积环境3个因素为出发点考虑,认为构造、气候和物源共同决定纹层的发育特征:(1)从沙四上段到沙三下亚段,纹层状细粒沉积岩发育区自东向西迁移,与构造沉降中心的演化趋势一致,另外,不同的构造单元发育不同的纹层类型,富有机质纹层主要位于开阔湖中的深洼区和内斜坡,粉砂质纹层分布于中央背斜带和南部斜坡带,碳酸盐纹层位于内斜坡区,混合纹层位于中央背斜带和南部斜坡带,泥质纹层分布范围广泛,在以上构造带均发育;(2)干旱的气候条件容易形成碳酸盐纹层,沙四上亚段碳酸盐纹层相对更发育;湿润的气候更容易形成富有机质纹层,在沙四上和沙三下湖扩体系域中,富有机质纹层十分发育;(3)物源对灰质纹层的分布范围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沙三下亚段纹层状岩相的发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层状 细粒沉积岩 主控因素 构造 气候 物源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断层特征及其控油气作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左宗鑫 陆建林 +3 位作者 王苗 李瑞磊 李浩 朱建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0-206,共7页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发现了多种类型的油气藏,不同构造区带油气藏类型及规模差异较大。基于地震资料解释分析,对长岭断陷的不同构造区带的断层特征、断层形成机制及活动性质开展了研究,结合勘探实践,探讨了断层对长岭断陷油气成藏的控制作...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发现了多种类型的油气藏,不同构造区带油气藏类型及规模差异较大。基于地震资料解释分析,对长岭断陷的不同构造区带的断层特征、断层形成机制及活动性质开展了研究,结合勘探实践,探讨了断层对长岭断陷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指出了不同构造区带的重点勘探方向。长岭断陷发育断陷期、拗陷期及反转期3期不同性质的断层,断层形成机制为在北北东向左行拉张走滑的应力背景下,产生次级的北东向(P剪切)、南北向—北北西向(R剪切)以及北西向(T破裂)断层。不同构造区带的断层活动有较大差异,断层对长岭断陷烃源岩分布、相关圈闭的形成以及油气运移和调整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在构造定型早、拗陷期断层活动微弱的地区,原生油气藏保存较好,要注重下白垩统火石岭组、沙河子组、营城组原生油气藏的勘探。而在断层活动持续时间长,尤其是存在反转的深大断层及走滑断层地区,次生油气藏是重要的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特征 形成机制 控油气作用 长岭断陷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山—碎屑充填盆地的层序地层学研究——以松辽盆地长岭断陷为例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苗 陆建林 +3 位作者 左宗鑫 王保华 李浩 张彦霞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96-802,共7页
针对长岭断陷早白垩世地层受多期构造运动和火山改造影响,地层结构复杂、对比困难等问题,该文运用新采集的岩心、测井、地震及测年资料,在盆地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及火山作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对断陷层结... 针对长岭断陷早白垩世地层受多期构造运动和火山改造影响,地层结构复杂、对比困难等问题,该文运用新采集的岩心、测井、地震及测年资料,在盆地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及火山作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对断陷层结构及层序地层特征开展了研究。提出了"火山岩+碎屑岩"二元结构的层序界面识别方法,建立了长岭断陷早白垩世断陷层层序地层格架;提出了3种层序构成样式,分别为火山断陷湖层序构成样式,"火山岩+碎屑岩"二元结构的缓坡坡折型层序样式,"火山岩+碎屑岩"复合层状层序样式。这3种层序构成样式能有效确定生储盖层的组成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构成样式 层序地层学 火山碎屑盆地 早白垩世 长岭断陷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断陷层油气成藏组合特征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浩 王保华 +3 位作者 陆建林 左宗鑫 徐文 吕剑虹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08-716,共9页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的断陷层勘探程度低,沉积充填具有“火山—沉积”二元特征,成藏组合类型多,且不同构造带主力成藏组合差异大。从成藏组合类型划分入手,剖析不同成藏组合的差异,分析了长岭断陷研究区火山岩与致密碎屑岩两大类油气...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的断陷层勘探程度低,沉积充填具有“火山—沉积”二元特征,成藏组合类型多,且不同构造带主力成藏组合差异大。从成藏组合类型划分入手,剖析不同成藏组合的差异,分析了长岭断陷研究区火山岩与致密碎屑岩两大类油气成藏组合的特点、分布规律和成藏主控因素,构建了3种成藏模式:(1)营城组火山岩油气成藏组合主要表现为近源、近火山口亚相、断裂输导、区域盖层、继承性古隆起控油气富集;(2)营城组下生上储式碎屑岩成藏组合表现为直接盖层、不整合—断裂复合输导、近源、继承性斜坡带(超剥带)控油气富集;(3)沙河子组源内致密油气成藏主要表现为优势相带、埋深、反转构造带控油气富集。基于成藏主控因素分析,提出了不同类型成藏组合油气评价关键参数及标准,分类分区计算了不同成藏组合的油气富集概率,指出了查干花地区营城组火山岩成藏组合、东岭斜坡带、龙凤山反转构造带以及伏龙泉地区致密碎屑岩成藏组合为下步重点勘探方向,尤其是沙河子组源内致密油气勘探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勘探程度 成藏组合 主控因素 富集概率 致密碎屑岩 火山岩 长岭断陷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沉积生长断层的控砂作用研究——以北部湾福山凹陷永安—白莲地区流沙港组一段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苗 黄传炎 +2 位作者 左宗鑫 林正良 王保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4-199,205,共7页
以高精度层序地层学、沉积学、构造地质学为指导,对福山凹陷流沙港组一段进行了沉积体系的精细研究以及同沉积断层的综合分析。总结出研究区流沙港组一段主要发育3种沉积体系类型: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体系,包括9种沉积微... 以高精度层序地层学、沉积学、构造地质学为指导,对福山凹陷流沙港组一段进行了沉积体系的精细研究以及同沉积断层的综合分析。总结出研究区流沙港组一段主要发育3种沉积体系类型: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体系,包括9种沉积微相。福山凹陷永安—白莲地区流沙港组一段同沉积断裂可划分为西部伸展调节断裂系、东部走滑调节断裂系和中部变换调节断裂系。中央调节断裂带两侧断层在流沙港组一段的差异性活动,导致地层厚度中心从早期到晚期具有一个自西向东迁移的过程。通过沉积体系时空演化规律分析得出,三角洲砂体展布范围在流沙港组一段也具有明显的自西向东迁移的过程。研究表明,同沉积断层对沉积体系展布具明显的控制性,并提出了3种断层控砂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层序地层 沉积微相 断裂控砂 流沙港组一段 福山凹陷 北部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变质核杂岩带的发现及其控油气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陆建林 左宗鑫 +3 位作者 李瑞磊 王苗 王保华 朱建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71-777,共7页
变质核杂岩带是一类重要的地质现象。通过对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的解剖,发现了松辽盆地下白垩统变质核杂岩带的存在。该变质核杂岩由深变质的核部、韧性流变的中间层与不变质的盖层组成,具有典型的三层结构。研究认为该变质核杂岩的隆升主... 变质核杂岩带是一类重要的地质现象。通过对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的解剖,发现了松辽盆地下白垩统变质核杂岩带的存在。该变质核杂岩由深变质的核部、韧性流变的中间层与不变质的盖层组成,具有典型的三层结构。研究认为该变质核杂岩的隆升主要发生在早白垩世营城期,是营城期同构造岩浆的强烈侵位与区域伸展作用的共同产物;其形成机制可能是晚侏罗世造山运动结束后,由于早白垩世开始的造山带伸展垮塌及山根拆沉作用引发的地壳减薄与岩浆活动及区域性的大规模伸展拆离作用,形成了松辽盆地早白垩世断陷群与变质核杂岩带。根据其对所在地质构造带油气成藏的影响分析,认为它对龙凤山油气田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是一类重要的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核杂岩 控油气作用 构造演化 长岭断陷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孔隙成因的泥页岩总孔隙度恢复方法研究-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三下亚段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保华 陆建林 +2 位作者 李浩 宋振响 左宗鑫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24-728,共5页
泥页岩中具有多种类型孔隙,为页岩油气富集提供了重要的储渗空间。恢复泥页岩孔隙演化史,是页岩油气资源评价与区带优选的关键,同时也是开展烃源岩排烃过程研究的重要基础。泥页岩中压实作用减孔、生烃作用增孔以及构造作用造缝是泥页... 泥页岩中具有多种类型孔隙,为页岩油气富集提供了重要的储渗空间。恢复泥页岩孔隙演化史,是页岩油气资源评价与区带优选的关键,同时也是开展烃源岩排烃过程研究的重要基础。泥页岩中压实作用减孔、生烃作用增孔以及构造作用造缝是泥页岩孔隙形成的重要机制。基于这3种成孔机制,采用泥岩压实模型计算不同深度泥页岩孔隙度减少量,结合泥页岩的镜质体反射率、有机碳含量以及物性等实测数据,建立了地史演化过程中泥页岩有机质孔与有机碳变化量(ΔC)的数学模型;在拟合不同成因孔隙类型演化趋势模型的基础上,综合构造、岩相、成岩以及应力场特征,建立基于孔隙成因的多类型泥页岩孔隙恢复方法。应用该方法恢复了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三下亚段3种成因类型孔隙的演化趋势,并预测了不同成因类型孔隙的空间展布,进而确定了其泥页岩总孔隙度的分布。预测结果与实钻资料较吻合,可靠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气 泥页岩 孔隙度恢复 生烃孔隙度 孔隙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梨树断陷正断层演化特征 被引量:9
13
作者 邓铭哲 左宗鑫 +1 位作者 邱岐 白帆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88-296,共9页
松辽盆地的形成受周缘构造带多方向、不同性质构造应力的影响,具有复杂的地质结构和盆地演化过程,位于松辽盆地南部的梨树断陷具有多种构造活动叠加复合演化的特征,是揭示周缘构造带活动过程及盆地构造—沉积响应的良好窗口,走滑构造活... 松辽盆地的形成受周缘构造带多方向、不同性质构造应力的影响,具有复杂的地质结构和盆地演化过程,位于松辽盆地南部的梨树断陷具有多种构造活动叠加复合演化的特征,是揭示周缘构造带活动过程及盆地构造—沉积响应的良好窗口,走滑构造活动是否控制了盆地沉积过程是长期以来未能解决的问题。利用三维地震数据开展精细解释,结合断距统计、构造模式分析等研究手段,对梨树断陷内桑树台断裂和秦家屯断裂早白垩世早期的伸展活动开展了研究。桑树台断裂演化过程受近东—西向伸展构造应力控制,断裂初始形成时规模较大,因而桑树台断裂受伸展方向调整影响较小;秦家屯断裂在下白垩统火石岭组沉积期受北东东—南西西伸展方向控制,下白垩统沙河子组沉积期受北东—南西伸展方向控制。梨树断陷早白垩世早期伸展活动和区域性走滑活动引起了伸展方向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构造 早白垩世 梨树断陷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