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北部莺-琼盆地轴向水道沉积特征及成因演化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道军 王亚辉 +2 位作者 赵鹏肖 何小胡 左倩媚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6-53,共8页
近年来,南海北部莺-琼盆地深水区发现的众多轴向水道沉积体系已成为该地区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从岩心及古生物定量分析出发,综合考虑宏观物源体系、古地貌及海平面变化等因素,分析了莺-琼盆地轴向水道沉积充填特征和成因演化,结果表明... 近年来,南海北部莺-琼盆地深水区发现的众多轴向水道沉积体系已成为该地区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从岩心及古生物定量分析出发,综合考虑宏观物源体系、古地貌及海平面变化等因素,分析了莺-琼盆地轴向水道沉积充填特征和成因演化,结果表明:轴向水道发育于上中新统黄流组—上新统莺歌海组,以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莺歌海盆地乐东10-1水道为代表。其中:晚中新世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水道沉积物源主要来自西侧的昆嵩隆起秋盆河流域,受海平面波动上升影响而呈退积型,上新世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水道表现为以海南岛为主物源的多分支水道汇聚型,受海平面波动下降影响而呈进积的水道-海底扇复合体;莺歌海盆地乐东10-1水道主要在晚中新世发育,水道沿中央底辟带与莺东斜坡带之间的负地形展布,与盆地长轴方向一致,纵向上多期叠置。上中新统水道砂体和上新统水道-海底扇复合体与深海泥岩耦合而形成的岩性圈闭群是莺-琼盆地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莺-琼盆地 轴向水道 沉积特征 成因演化 晚中新世-上新世 物源体系 海平面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陵水凹陷梅山组深水扇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亚辉 张道军 +4 位作者 陈杨 何卫军 郝德峰 赵鹏肖 左倩媚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64-667,共4页
根据琼东南盆地陵水凹陷三维地震、钻井及岩心资料,对中新统梅山组发育的深水扇特征、沉积模式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梅山组中发育着多种典型重力流构造,沉积物为半深海环境下的重力流沉积;通过对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的综合分... 根据琼东南盆地陵水凹陷三维地震、钻井及岩心资料,对中新统梅山组发育的深水扇特征、沉积模式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梅山组中发育着多种典型重力流构造,沉积物为半深海环境下的重力流沉积;通过对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结合岩矿特征、粒度分析、沉积构造、测井相等分析,可识别出水道、水道间、席状砂等沉积微相;陵水凹陷梅山组深水扇为陆架边缘三角洲—峡谷(下切谷)—深水扇的沉积模式,其形成受三亚组沉积晚期古构造地貌、相对海平面变化、坡折带及三角洲物源供给能力等多种因素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陵水凹陷 梅山组 深水扇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重力流沉积体系及油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25
3
作者 姚哲 朱继田 +4 位作者 左倩媚 满晓 毛雪莲 王真真 党亚云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1-30,共10页
我国深水油气勘探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深水沉积重力流理论的研究亟待加强。为此,利用地震、新钻井岩心、壁心、岩屑化验分析及测井等资料,综合分析了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重力流发育条件、沉积特征,并围绕烃源、储层、运移等制约深水油气成... 我国深水油气勘探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深水沉积重力流理论的研究亟待加强。为此,利用地震、新钻井岩心、壁心、岩屑化验分析及测井等资料,综合分析了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重力流发育条件、沉积特征,并围绕烃源、储层、运移等制约深水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对深水区中央坳陷重力流领域成藏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深水区大型储集体发育,主要发育了中央峡谷黄流组浊积水道砂沉积体系、乐东陵水凹陷梅山组莺歌海组海底扇沉积体系和长昌宝岛凹陷陵水组、三亚组海底扇沉积体系等三大重力流沉积体系;②该盆地早渐新统崖城组海陆过渡相煤系地层和半封闭浅海相泥岩地层是深水区重要的烃源岩,渐新统上新统深水区发育的陵水组海底扇、三亚组海底扇、梅山组海底扇、黄流组峡谷水道、莺歌海组海底扇砂岩与上覆半深海、深海泥岩形成了5套区域性储盖组合,近源底辟、近源断裂是深水区两种垂向高效通源模式;③中央峡谷陵水17-2气田的勘探成功,揭示了以中央峡谷为代表的琼东南盆地中央坳陷重力流领域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结论认为,乐东一陵水凹陷和宝岛一长昌凹陷海底扇领域同样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和勘探潜力,是深水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突破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深水区 中央峡谷 重力流 沉积体系 油气勘探 有利区块 勘探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石凹陷东区古近系断裂系统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32
4
作者 胡德胜 邓勇 +2 位作者 张建新 左倩媚 何卫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7-36,共10页
乌石凹陷东区古近系复杂的断裂系统一直是制约油气勘探成败的关键因素,通过对研究区内断裂体系的期次、组合方式、成因及演化的系统分析,认为凹陷东区的演化经历了3个阶段、形成3套断裂系统:即古新世—早始新世的弱裂陷、始新世中晚期... 乌石凹陷东区古近系复杂的断裂系统一直是制约油气勘探成败的关键因素,通过对研究区内断裂体系的期次、组合方式、成因及演化的系统分析,认为凹陷东区的演化经历了3个阶段、形成3套断裂系统:即古新世—早始新世的弱裂陷、始新世中晚期的强裂陷以及渐新世的走滑弱伸展3个阶段。3套断裂系统:断开长流组流三段(T100—T86)的早期断裂体系、断开流二段涠洲组(T83—T60)的晚期断裂体系以及断开整个古近系地层的(T100—T60)继承性断裂体系,并识别出伸展构造、走滑及反转等构造样式。同时分析了断裂体系对烃源岩的展布、沉积体系的充填演化、圈闭的形成、分布以及油气的运聚等方面的控制作用,从各成藏要素的时空配置上分析认为中央隆起带和北部掀斜断块是有利的勘探区。研究成果对研究区下一步油气勘探、目标评价优选与地质研究等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石凹陷 断裂系统 构造演化 构造样式 油气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像测井技术在重力流沉积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何小胡 张迎朝 +3 位作者 张道军 左倩媚 何卫军 董贵能 《测井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3-109,113,共8页
深水浊积砂体规模较小、分布不稳定、非均质性强,在研究过程中,特别需要运用具有高分辨率、高覆盖率、高直观性特点的成像测井资料。成像资料的应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利用岩心或井壁心刻度后的成像图像,可以准确识别浊积岩的岩石组合... 深水浊积砂体规模较小、分布不稳定、非均质性强,在研究过程中,特别需要运用具有高分辨率、高覆盖率、高直观性特点的成像测井资料。成像资料的应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利用岩心或井壁心刻度后的成像图像,可以准确识别浊积岩的岩石组合和沉积序列,重建精度更高的岩性剖面;通过成像图像识别微观沉积构造特征,指出判别深水重力流沉积的直接依据是发育各种滑塌变形构造和鲍玛序列,而非冲刷现象、正粒序和交错层理等沉积构造;发挥成像测井具有定向性的优势,采用形变泥岩以及高角度下倾泥岩间接确定古水流向,巧妙地解决了浊积岩中不发育交错层理而无法准确判定古水流向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测井 重力流 沉积微相 古水流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涠西南凹陷流一段两种岩性圈闭成因模式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方勇 张树林 +1 位作者 胡林 左倩媚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20,共5页
首次利用基准面旋回划分方法,结合地震界面接触关系、砂体垂向叠加样式,对涠西南凹陷流一段地层进行了层序的识别和划分,并对该层段岩性圈闭的成因模式进行了分析。涠西南凹陷流一段为一个完整的三级层序,以最大湖泛面T82为界可划分2个... 首次利用基准面旋回划分方法,结合地震界面接触关系、砂体垂向叠加样式,对涠西南凹陷流一段地层进行了层序的识别和划分,并对该层段岩性圈闭的成因模式进行了分析。涠西南凹陷流一段为一个完整的三级层序,以最大湖泛面T82为界可划分2个基准面半旋回,且存在2种岩性圈闭成因类型,其中上升期发育的盆底扇成因的储层分布广、勘探潜力大,而下降期发育与三角洲前缘有关的滑塌浊积岩砂体分布局限,预测难度大。这些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寻找新的油气储量增长点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圈闭 成因模式 基准面旋回 盆底扇 滑塌浊积岩 流一段涠西南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