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13钢制热作模具高温渗碳工艺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左传付 汤峰 刘先进 《轴承》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8-41,共4页
采用固体渗碳方式对H13钢制热作模具进行强化处理,提高了模具的表面硬度、耐磨性和耐热疲劳性能,改善了心部的强韧性能。在轴承零件毛坯锻造模具上应用表明,模具使用寿命平均提高1~3倍。
关键词 滚动轴承 H13钢 热作模具 高温渗碳 复合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机捣缸失效原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左传付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1-91,共1页
通过深入细致的观察和分析,找出了引起发动机捣缸的真正原因:气门锁夹非正常磨损,使气门下沉遭活塞直接撞击,直至断裂造成捣缸。同时也解开了悬而未解的气门断裂问题。
关键词 发动机 捣缸 失效分析 气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SiCr钢轧尖机轧辊的热处理
3
作者 左传付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9-79,共1页
轧辊(图1)是某厂生产的轧尖机的关键部件,设计选用材料为9SiCr,技术要求为:辊身硬度61~63HRC,轴颈硬度38~46HRC。根据轧辊服役条件和力学性能要求,其热处理采用调质后进行工频表面淬火的工艺较佳,但受工厂生产条件的限制,结... 轧辊(图1)是某厂生产的轧尖机的关键部件,设计选用材料为9SiCr,技术要求为:辊身硬度61~63HRC,轴颈硬度38~46HRC。根据轧辊服役条件和力学性能要求,其热处理采用调质后进行工频表面淬火的工艺较佳,但受工厂生产条件的限制,结合具体情况,轧辊原最终热处理是在“粗加工→调质处理→半精加工”后整体加热淬火,再对轴颈进行局部高温回火。用该工艺生产的轧辊在使用过程中曾出现在其轴颈根部发生脆性断裂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轧辊 钢轧 辊身硬度 生产条件 调质处理 工艺生产 关键部件 选用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承钢零件淬回火后的残余奥氏体 被引量:25
4
作者 刘耀中 左传付 《轴承》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8-51,共4页
针对长期以来对轴承零件淬回火后残余奥氏体的争议,从残余奥氏体的形成及其稳定性、残余奥氏体对性能的影响、影响残余奥氏体的因素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讨论,并指出:轴承零件的使用工况不同,应采用不同工艺措施控制其残余奥氏体的含... 针对长期以来对轴承零件淬回火后残余奥氏体的争议,从残余奥氏体的形成及其稳定性、残余奥氏体对性能的影响、影响残余奥氏体的因素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讨论,并指出:轴承零件的使用工况不同,应采用不同工艺措施控制其残余奥氏体的含量及稳定性,以充分利用残余奥氏体的有益作用,减轻或避免其有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零件 热处理 残余奥氏体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新型高碳低铬冷作模具钢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聚群 杨晓红 左传付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7-28,32,共3页
介绍了Cr3MnVTi、Cr5V3SiTi和Cr12MoSiTi三种高碳低铬合金工具钢的化学成分、热处理工艺及与力学性能的有关参数,并与传统的高碳高铬工具钢Cr12型作了对比,新钢中由于添加了Si、Ti、V等合金元素,比老的系列钢种在性能上产生了明显变化,... 介绍了Cr3MnVTi、Cr5V3SiTi和Cr12MoSiTi三种高碳低铬合金工具钢的化学成分、热处理工艺及与力学性能的有关参数,并与传统的高碳高铬工具钢Cr12型作了对比,新钢中由于添加了Si、Ti、V等合金元素,比老的系列钢种在性能上产生了明显变化,使模具寿命提高了1.2~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淬火马氏体 残余奥氏体 合金碳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D04-302起动机刷簧断裂原因分析
6
作者 栗洪照 左传付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68-68,70,共2页
针对T8A冷轧钢制刷簧的断裂失效,进行了热处理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刷簧采用750℃淬火,390℃回火,可以防止和解决其断裂问题。经多年的生产实践,效果很好。
关键词 刷簧 断裂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