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宁-吉县区块深部煤层气水平井压裂干扰行为及其机理
1
作者 巢海燕 李泽 +2 位作者 甄怀宾 郭乐乐 张慧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8-339,共12页
为准确认识深部煤层气水平井压裂干扰行为,对大宁—吉县区块18组煤层气井间的压裂干扰事件及其对18口受扰井、13口干扰井的影响特征进行了系统梳理,揭示了压裂干扰作用机理及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生产井受干扰后呈现井口压力上涨速... 为准确认识深部煤层气水平井压裂干扰行为,对大宁—吉县区块18组煤层气井间的压裂干扰事件及其对18口受扰井、13口干扰井的影响特征进行了系统梳理,揭示了压裂干扰作用机理及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生产井受干扰后呈现井口压力上涨速度加快、产气量下降、产液量骤增的特征。受扰井的产气恢复程度反映压裂干扰程度,受扰前累产气量越低,受扰井的产气恢复程度越高;井距方向(垂直水平段轨迹方向)的干扰事件中,干扰井的压裂液量、加砂量越低,受扰井的产气恢复程度越高;相比于井距方向的受扰井,排距方向(与水平段轨迹相同方向)的受扰井产气恢复程度更高,且靠近干扰井水平段入靶点(A点)一侧的受扰井比水平段终点(B点)一侧的受扰井产气恢复程度更高。受扰井的地层能量衰竭程度和干扰井的微构造、地应力及储层各向异性共同作用,对干扰井的缝网形态造成影响。影响干扰井产量的主要因素为其自身的压裂参数,干扰井的段长越小、单段压裂液量和加砂量越大,产量比邻井更高。最后对压裂干扰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探讨,压裂干扰对受扰的生产井主要产生两方面影响:一是打破气水相渗动态平衡,产水量大幅增加,外来液体被排出后,气量可恢复到受扰前产气水平;二是支撑剂、煤粉等固体颗粒堵塞孔喉,降低了缝网导流能力,气量难以恢复到原有产气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气 压裂干扰 产气恢复程度 压裂参数 缝网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临汾区块煤层气成因及其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巢海燕 王延斌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69-1777,共9页
为研究临汾地区煤层气成因类型,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煤芯解吸气成分、井口气成分、碳同位素特征、煤层水地球化学特征及水动力等条件,认为研究区煤层气保存条件整体良好,但甲烷碳同位素偏轻、重烃组分偏少,表明受到... 为研究临汾地区煤层气成因类型,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煤芯解吸气成分、井口气成分、碳同位素特征、煤层水地球化学特征及水动力等条件,认为研究区煤层气保存条件整体良好,但甲烷碳同位素偏轻、重烃组分偏少,表明受到了一定因素或次生作用的影响。对比分析导致甲烷碳同位素偏轻、重烃组分偏少的次生改造作用,认为扩散-运移的影响作用最大,还认为临汾区块东缘和薛关一带具备形成次生生物成因气的条件。结合Whiticar图版,认为临汾区块煤层气主要为受到运移-扩散次生作用影响的热成因气,J81井5号和8号煤、J25井8号煤层气为次生生物成因气,J25井5号煤和J60,J62,J11,J80井煤层气为热成因气和次生生物气的混合气。薛关一带和东缘刁口—蒲县东一带虽有次生生物气的补充,但后期保存条件较差,含气量普遍偏低。薛关断裂以西的构造斜坡带,热成因气保存条件良好,含气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成因类型 甲烷碳同位素 重烃 次生生物气 临汾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汾区块煤层气井提产阶段排采控制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巢海燕 聂志宏 +1 位作者 王伟 张慧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18-224,共7页
为查找出影响临汾区块煤层气高产稳产井和峰后下降井稳产效果差异的原因,分别对高产稳产井和峰后下降井提产阶段的井底压力下降速度、日产气增速等排采控制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首次揭示出了产气速度对煤储层压降扩展的影响机理及在排采... 为查找出影响临汾区块煤层气高产稳产井和峰后下降井稳产效果差异的原因,分别对高产稳产井和峰后下降井提产阶段的井底压力下降速度、日产气增速等排采控制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首次揭示出了产气速度对煤储层压降扩展的影响机理及在排采控制中的重要性,制定出了临汾区块煤层气井提产阶段的排采参数控制指标与方法。研究表明:峰后下降井稳产效果差的原因在于提产阶段未对井底压力降速和日产气增速进行缓慢控制;产气速度过快,易引起大颗粒煤粉运移造成堵塞,且近井地带煤层中的气相相对渗透率快速增加,水相相对渗透率急剧下降,水的流动阻力增大,影响水的有效排出,造成压降扩展变慢;临汾区块煤层气井提产阶段的压降速度合理值应控制不超过0.01MPa/d,日产气增速应控制不超过15 m^3/d为宜,可采用阶梯式稳产、提产交替进行的方式进行提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提产阶段 渗透率 产气速度 排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煤阶煤层气勘探思路 被引量:41
4
作者 孙平 刘洪林 +1 位作者 巢海燕 王一兵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22,共4页
世界范围内低阶煤层气勘探开发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中国拥有丰富的低煤阶煤层气资源,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从分析美国粉河、尤因塔盆地的勘探开发基础资料入手,得出这2个盆地低煤阶煤层气有多种气源存在、储层物性好、早期勘探立足于成... 世界范围内低阶煤层气勘探开发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中国拥有丰富的低煤阶煤层气资源,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从分析美国粉河、尤因塔盆地的勘探开发基础资料入手,得出这2个盆地低煤阶煤层气有多种气源存在、储层物性好、早期勘探立足于成藏背景优越地区的局部构造可取得较好成效的认识;进而在分析低煤阶煤层气成因的基础上,指出我国东北、西北含煤盆地和煤、油共生的湖盆具备形成多源气的地质条件,是寻找低煤阶煤层气的有利地区,其中准噶尔盆地是近期勘探的现实地区。同时也指出,在勘探思路上,必须坚持将煤层气勘探与常规气勘探进行有机结合,即走综合立体勘探的道路,才能取得理想的勘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煤阶 煤层气 气源 物性 准噶尔盆地 勘探方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低煤阶煤层气藏地质特征及控气作用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王勃 巢海燕 +5 位作者 郑贵强 李景明 郭志斌 王红岩 刘洪林 李贵中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396-1401,共6页
高、低煤阶煤层气地质特征及控气作用差异性是研究煤层气富集成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研究过程中重要的基础性研究领域之一。本文以中国沁水、阜新盆地和美国粉河盆地等典型的含气盆地为例,探讨了高、低煤阶煤层气的储... 高、低煤阶煤层气地质特征及控气作用差异性是研究煤层气富集成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研究过程中重要的基础性研究领域之一。本文以中国沁水、阜新盆地和美国粉河盆地等典型的含气盆地为例,探讨了高、低煤阶煤层气的储层物性差异,分析了构造控气和水文地质控气作用的差异性。研究表明,高煤阶气藏含气量高,CH4百分含量高,δ13C1值大于-38.75‰,储层渗透率变化小,储层改造难,构造热事件对煤层气的生成、富集贡献大,持续的水动力使气藏遭到破坏,且破坏幅度大,现今地下水格局对气藏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低煤阶气藏含气量低,CH4百分含量低,δ13C1值大于-49.11‰,储层渗透率变化大,储层易改造,煤热演化史及煤阶影响着煤层气的生成、富集,在煤层气生成过程中活跃的水动力是甲烷生成的主要的水文地质条件之一,但持续的水动力使气藏遭到破坏,且破坏幅度小,而合适的地层水矿化度则是低煤阶煤层气生成的重要条件,地下水格局对气藏的调整和改造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阶 煤层气藏 储层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煤层气资源特点及开发对策 被引量:94
6
作者 李景明 巢海燕 +1 位作者 李小军 刘洪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13,共5页
据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我国埋深在2 000 m以浅的煤层气资源量为36.8×1012m3,煤层气资源十分丰富,其中赋存在低、中、高煤阶中的煤层气资源各占30%左右。分别以国内高、中、低煤阶代表性的盆地——沁水、鄂尔多斯和准噶尔3... 据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我国埋深在2 000 m以浅的煤层气资源量为36.8×1012m3,煤层气资源十分丰富,其中赋存在低、中、高煤阶中的煤层气资源各占30%左右。分别以国内高、中、低煤阶代表性的盆地——沁水、鄂尔多斯和准噶尔3个盆地为对象,通过研究其基本地质条件、资源丰度及勘探开发状况,认为煤层气资源规模开发要立足大型含煤盆地和构造相对稳定的含煤盆地展开。高煤阶煤层开发应以斜坡带的承压水区、滞留水区及相对构造高部位为目标区;中煤阶煤层生、储条件好,部署应避开甲烷风化带和断层带;低煤阶煤层开发应考虑具多种气源条件和构造相对稳定的区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煤层气 资源丰度 低煤阶 中煤阶 高煤阶 开发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汾区块深层煤层气井开发层系选择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黄红星 聂志宏 +3 位作者 巢海燕 陈东 赵增平 刘莹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27-1633,共7页
对临汾区块不同产层组合气井的生产差异及主力煤层产能进行研究,为开发层系选择提供依据。首先,利用排采数据分析了不同产层组合情况下的生产效果,结果显示5号+8号煤合采井的生产效果最好,单采5号煤井的效果次之,单采8号煤井的效果最差... 对临汾区块不同产层组合气井的生产差异及主力煤层产能进行研究,为开发层系选择提供依据。首先,利用排采数据分析了不同产层组合情况下的生产效果,结果显示5号+8号煤合采井的生产效果最好,单采5号煤井的效果次之,单采8号煤井的效果最差。其次,基于渗流的基本原理、产出剖面测试资料、部分封层井与水平井的生产情况以及主要煤层开发潜力分析,进一步研究了5号煤和8号煤层的生产能力,结果表明5号煤层主力产气层,8号煤为主要产水层。在此基础上,通过综合对比分析,探讨了开发层系的选择问题,提出以5号煤单采、8号煤作为层间接替的开发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汾区块 产层 生产特征 产能 开发层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深部煤层气生产特征及开发对策——以大宁—吉县区块为例 被引量:47
8
作者 聂志宏 巢海燕 +2 位作者 刘莹 黄红星 余莉珠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38-1746,共9页
我国埋深在1 000~2 000 m的深部煤层气地质资源量为22.5×1012m3,占总资源量的61.2%,如何提高深部煤层气单井产量,形成针对性的开发对策是研究和攻关的热点。通过统计分析大宁—吉县区块地质参数和试采井生产数据,表明深部煤储层具... 我国埋深在1 000~2 000 m的深部煤层气地质资源量为22.5×1012m3,占总资源量的61.2%,如何提高深部煤层气单井产量,形成针对性的开发对策是研究和攻关的热点。通过统计分析大宁—吉县区块地质参数和试采井生产数据,表明深部煤储层具有渗透率低、微孔发育、可采系数低的特点,丛式井具有长期低产、上产缓慢和排采期长的生产特征,L型水平井具有上产期短,产气量高的生产特征。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深部煤层气产能评价指标体系,影响深部煤层气产气效果的因素主要包括地质条件、工程技术及质量与管理三大类。因此,提高深部煤层气单井产量要做好以可采性为重点的高产区评价及预测,开展压裂施工参数优化和井型井网井距互相匹配的地质工程一体化设计,加强工程质量管理,降低储层伤害、实现长期持续排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气 生产特征 开发对策 可采系数 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的煤储层束缚水饱和度应力响应研究与动态预测——以保德和韩城区块为例 被引量:9
9
作者 侯伟 赵天天 +6 位作者 张雷 熊先钺 许浩 巢海燕 张伟 王伟 张慧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08-616,共9页
煤层气开发过程中储层应力的变化对束缚水饱和度有重要影响。通过对不同煤阶煤储层的煤样进行覆压低场核磁共振系列实验,采用谱图形态经验判定法对核磁T2截止值进行标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煤阶储层束缚水饱和度随应力的变化规律,并... 煤层气开发过程中储层应力的变化对束缚水饱和度有重要影响。通过对不同煤阶煤储层的煤样进行覆压低场核磁共振系列实验,采用谱图形态经验判定法对核磁T2截止值进行标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煤阶储层束缚水饱和度随应力的变化规律,并对保德和韩城区块的束缚水饱和度开展了动态计算。实验结果表明:束缚水饱和度具有较强的应力敏感性,并且在有效应力增加初期变化最为强烈;由于孔隙结构的差异,这种应力敏感性在保德区块表现得更为强烈。动态预测结果表明:由于保德区块储层埋深变化范围较小,其初始束缚水饱和度受埋深影响的总变化量小于韩城区块;埋深较浅的储层束缚水饱和度在开发过程中的应力敏感性更强,但开发过程进行到末期后,束缚水饱和度总的增加幅度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储层 低场核磁共振 束缚水饱和度 应力响应 煤层气 开发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直井开发概要——以鄂尔多斯盆地韩城地区煤层气开发为例 被引量:20
10
作者 李景明 巢海燕 聂志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66-71,128,共6页
煤层气钻井方式中,直井技术(包括丛式井)最为成熟,费用较低,操作简单,没有太大的使用限制,无论在前期开发评价,还是后期的增产改造和规模开发中,其作用都不可替代,是国内煤层气开发普遍采用的方式。为此,论述了其开发要点:①煤层气的选... 煤层气钻井方式中,直井技术(包括丛式井)最为成熟,费用较低,操作简单,没有太大的使用限制,无论在前期开发评价,还是后期的增产改造和规模开发中,其作用都不可替代,是国内煤层气开发普遍采用的方式。为此,论述了其开发要点:①煤层气的选区、选井及选层主要依靠地震勘探技术结合基础地质技术完成;②单井评价通常以测井评价为主,录井技术和试井技术为辅,而测井记录的数据常需使用经过选择的煤心和试井数据标定,这样才能提高储层评价参数及单井评价的可靠性,进而确定射孔压裂层段;③直井的增产改造方法除水力压裂外,还可考虑裸眼完井和筛管完井技术,裸眼完井需考虑煤层适应性,而筛管完井除了应用于水平井外,也可以用于裸眼完井的直井中;④煤层气排采需紧密结合排采装备,初期以最小的强度稳定缓慢排采,然后根据地层实际供液能力调整工作制度,尽量使地层供液与排液量保持一致,稳定持续缓慢降液,尽可能地扩大压降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直井开发 布井 地质录井 裸眼完井 筛管完井 增产改造 排水采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