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LBM-MFLS耦合模型的含水层渗流-传热过程模拟
1
作者
马玖辰
吕林海
+2 位作者
杨杰
崔阿凤
魏璠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0-39,共10页
基于有限长移动线热源(MFLS)传热模型,根据时空叠加原理推导出含水层非稳态过余温度解析解ΔT_(MFLS);在格子单松弛模型(LBGK)的演化方程中引入离散力源项,建立格子Boltzmann法(LBM)与ΔT_(MFLS)的耦合计算模型。通过热响应实验,验证耦...
基于有限长移动线热源(MFLS)传热模型,根据时空叠加原理推导出含水层非稳态过余温度解析解ΔT_(MFLS);在格子单松弛模型(LBGK)的演化方程中引入离散力源项,建立格子Boltzmann法(LBM)与ΔT_(MFLS)的耦合计算模型。通过热响应实验,验证耦合计算模型与求解方法的正确性。研究表明,在不同计算工况下含水层各区域的渗流速度均具有启动—下降—回升—稳定的4个连续阶段。随着含水层孔隙率的降低,虚拟流体粒子动能损失增大,渗流速度降幅增大,回升过程缓慢。然而随着进水流速的提高,孔隙率的变化对于含水层水动力场演化过程的影响程度减弱;含水层热量运移过程的方向性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能
传热
多孔介质
数值模型
含水层
格子BOLTZMANN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LBM-DEM耦合计算模型的含水层内悬浮颗粒运动特性
2
作者
马玖辰
崔阿凤
+1 位作者
吕林海
杨杰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9-160,共12页
基于格子Boltzmann法(LBM)与离散单元法(DEM)的基本理论,通过对格子单松弛模型演化方程进行修正,建立LBM-DEM耦合计算模型。引入浸没移动边界方法(IMB)处理复杂的流-固边界问题,利用编程软件MATLAB开发LBM-IMB-DEM耦合求解程序,对悬浮...
基于格子Boltzmann法(LBM)与离散单元法(DEM)的基本理论,通过对格子单松弛模型演化方程进行修正,建立LBM-DEM耦合计算模型。引入浸没移动边界方法(IMB)处理复杂的流-固边界问题,利用编程软件MATLAB开发LBM-IMB-DEM耦合求解程序,对悬浮颗粒在含水介质中的运动过程进行模拟计算。通过开展层析柱强制渗流试验,模拟DKT算例,验证了计算模型与求解方法的正确性;从孔隙尺度分析地下水动力、颗粒形貌和尺寸效应对含水层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口流速为5×10^(-5) m/s,向含水介质注入球形硅微粉悬浮液时,含水层各区域的渗流速度均呈现下降、回升、稳定的3个连续阶段;随着渗流速度的降低,颗粒滞留率增加了47.4%,所选3个断面平均流速恢复率降低。将悬浮颗粒由球形硅微粉替换为非球形硅微粉后,所选3个断面的平均流速最大降幅分别提高了15.0%、11.4%、2.6%,恢复率依次降低了37.5%、69.6%、71.9%,含水介质的颗粒滞留率增加了47.9%。基于颗粒受力平衡分析可知,球形硅微粉转动惯量较低,易于滚动并脱离含水介质表面;同等效体积的非球形硅微粉比表面积更大,而且多絮凝成团,迁移过程中出现沉积或被孔喉捕获的机率提高,并且沉积后难以发生再释放过程。随着渗流速度的降低与含水介质计算区域的增加,悬浮颗粒形貌的变化对于含水层水动力场演化过程的影响程度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运移
格子Boltzmann方法(LBM)
离散单元法(DEM)
形貌特征
尺寸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LBM-MFLS耦合模型的含水层渗流-传热过程模拟
1
作者
马玖辰
吕林海
杨杰
崔阿凤
魏璠
机构
天津城建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天津大学中低温热能高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0-39,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02228)
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2017KJ050)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专项课题(CEEC2020-KJZX-10-01)。
文摘
基于有限长移动线热源(MFLS)传热模型,根据时空叠加原理推导出含水层非稳态过余温度解析解ΔT_(MFLS);在格子单松弛模型(LBGK)的演化方程中引入离散力源项,建立格子Boltzmann法(LBM)与ΔT_(MFLS)的耦合计算模型。通过热响应实验,验证耦合计算模型与求解方法的正确性。研究表明,在不同计算工况下含水层各区域的渗流速度均具有启动—下降—回升—稳定的4个连续阶段。随着含水层孔隙率的降低,虚拟流体粒子动能损失增大,渗流速度降幅增大,回升过程缓慢。然而随着进水流速的提高,孔隙率的变化对于含水层水动力场演化过程的影响程度减弱;含水层热量运移过程的方向性显著增强。
关键词
地热能
传热
多孔介质
数值模型
含水层
格子BOLTZMANN方法
Keywords
geothermal energy
heat transfer
porous media
numerical models
aquifers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分类号
TK529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LBM-DEM耦合计算模型的含水层内悬浮颗粒运动特性
2
作者
马玖辰
崔阿凤
吕林海
杨杰
机构
天津城建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天津大学中低温热能高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天津城建大学地热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9-160,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02228)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企业科技特派员项目(19JCTPJC48100)。
文摘
基于格子Boltzmann法(LBM)与离散单元法(DEM)的基本理论,通过对格子单松弛模型演化方程进行修正,建立LBM-DEM耦合计算模型。引入浸没移动边界方法(IMB)处理复杂的流-固边界问题,利用编程软件MATLAB开发LBM-IMB-DEM耦合求解程序,对悬浮颗粒在含水介质中的运动过程进行模拟计算。通过开展层析柱强制渗流试验,模拟DKT算例,验证了计算模型与求解方法的正确性;从孔隙尺度分析地下水动力、颗粒形貌和尺寸效应对含水层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口流速为5×10^(-5) m/s,向含水介质注入球形硅微粉悬浮液时,含水层各区域的渗流速度均呈现下降、回升、稳定的3个连续阶段;随着渗流速度的降低,颗粒滞留率增加了47.4%,所选3个断面平均流速恢复率降低。将悬浮颗粒由球形硅微粉替换为非球形硅微粉后,所选3个断面的平均流速最大降幅分别提高了15.0%、11.4%、2.6%,恢复率依次降低了37.5%、69.6%、71.9%,含水介质的颗粒滞留率增加了47.9%。基于颗粒受力平衡分析可知,球形硅微粉转动惯量较低,易于滚动并脱离含水介质表面;同等效体积的非球形硅微粉比表面积更大,而且多絮凝成团,迁移过程中出现沉积或被孔喉捕获的机率提高,并且沉积后难以发生再释放过程。随着渗流速度的降低与含水介质计算区域的增加,悬浮颗粒形貌的变化对于含水层水动力场演化过程的影响程度增强。
关键词
颗粒运移
格子Boltzmann方法(LBM)
离散单元法(DEM)
形貌特征
尺寸效应
Keywords
particles transportation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LBM)
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
morphology characteristics
size effect
分类号
TU431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LBM-MFLS耦合模型的含水层渗流-传热过程模拟
马玖辰
吕林海
杨杰
崔阿凤
魏璠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LBM-DEM耦合计算模型的含水层内悬浮颗粒运动特性
马玖辰
崔阿凤
吕林海
杨杰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