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喜炎平联合双歧杆菌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腹泻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冬平 李蓓 崔金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32期62-63,共2页
目的:观察喜炎平联合双歧杆菌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腹泻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患儿216例,随机分成两组,两组病例均10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方法为单用病毒唑,治疗组加用喜炎平联合双歧杆菌,观察两组临床表现。结果:治疗组显效明显高于... 目的:观察喜炎平联合双歧杆菌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腹泻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患儿216例,随机分成两组,两组病例均10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方法为单用病毒唑,治疗组加用喜炎平联合双歧杆菌,观察两组临床表现。结果:治疗组显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有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喜炎平联合双歧杆菌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腹泻可获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病毒性腹泻 喜炎平 双歧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藻酸双酯钠对豚鼠心室肌细胞离子电流的作用(英文)
2
作者 韩圣娜 崔金娟 +1 位作者 张朝 汤树本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4年第3期203-207,共5页
目的:观察藻酸双酯钠(Polysaccharide sulfate,PSS)对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离子流的影响。方法:采用Ⅰ型胶原酶分离单个豚鼠心室肌细胞的方法,利用全细胞膜片箝记录技术,在不同箝制条件下,记录并分析了PSS对L-型Ca2+电流(ICa,L)、内向整... 目的:观察藻酸双酯钠(Polysaccharide sulfate,PSS)对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离子流的影响。方法:采用Ⅰ型胶原酶分离单个豚鼠心室肌细胞的方法,利用全细胞膜片箝记录技术,在不同箝制条件下,记录并分析了PSS对L-型Ca2+电流(ICa,L)、内向整流K+电流(IK1)的影响。结果:①PSS使ICa,L的激活时间常数变大,电流幅度减小,Ⅰ-Ⅴ曲线上移。在箝制电位为+10 mV时,PSS在6-9 min内使ICa,L的激活时间常数从(0.92±0.10)ms增加到了(1.15±0.11)ms(n=5,P<0.052);ICa,L的电流幅度从(16.80±1.71)pA/pF下降至(13.86±1.67)pA/pF(n=5,P<0.01)。②PSS可使IK1的内向成分和外向成分均增加。当箝制电位在-170 mV时,PSS能使IK1内向电流幅度从(224±16.17)pA/pF增加至(257±17.36)pA/pF(n=7,P<0.01);箝制电位在-50 mV时,PSS使IK1的外向电流幅度从(8.89±0.86)pA/pF增加至(10.38±1.18)pA/pF(n=7,P<0.05)。在反转电位附近时(-70--120 mV),PSS的作用不明显。PSS能使IK1的激活时间常数减小,当箝制电位在-160 mV时,激活时间常数从加药前的(1.05±0.11)ms减小到了加药后的(0.78±0.90)ms(n=7,P<0.01);同时,IK1的电导值变大,从(2.53±0.17)nS/pF增加到了(2.82 ±0.20)nS/pF(n=7,P<0.05)。结论:PSS对L-型Ca2+电流有抑制作用,对内向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S 豚鼠 藻酸双酯钠 心室肌细胞 内向 激活 K^+电流 外向 结论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皮针用于加压输入甘露醇 被引量:1
3
作者 睢琦 崔金娟 李复华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5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20%甘露醇 加压输液 头皮针 颅内压增高 降压治疗 治疗效果 无菌操作 注射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水稻土有机质和氮、磷、钾肥力调查 被引量:11
4
作者 黄继川 彭智平 +5 位作者 徐培智 于俊红 林志军 吴雪娜 杨林香 崔金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0-73,共4页
为了解目前广东水稻土壤肥力现状,调查了广东水稻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结果表明,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广东省水稻土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处于13级的土壤分别为86.34%、94.15%、91.... 为了解目前广东水稻土壤肥力现状,调查了广东水稻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结果表明,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广东省水稻土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处于13级的土壤分别为86.34%、94.15%、91.02%和90.62%;而土壤有效钾含量呈下降趋势,处于13级的土壤为10.54%。除土壤速效钾以外其他指标总体处于较丰富水平,建议在水稻生产中要继续注重有机肥的投入,尤其要注重钾肥的施用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水稻土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酱油中苯甲酸含量的实验优化探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崔金娟 谢漫媛 赵丽冰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0-114,共5页
苯甲酸(钠)是酱油中的常用添加剂,国家标准对其使用量有严格限制。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酱油中苯甲酸含量在实验影响因素探究和样品前处理方法优化方面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实验对不同酸碱条件下苯甲酸溶液紫外吸收光谱、吸收峰波长及固... 苯甲酸(钠)是酱油中的常用添加剂,国家标准对其使用量有严格限制。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酱油中苯甲酸含量在实验影响因素探究和样品前处理方法优化方面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实验对不同酸碱条件下苯甲酸溶液紫外吸收光谱、吸收峰波长及固定波长下的吸光度进行了实验探究,用不同前处理方法进行样品处理并进行了检测结果的对比和分析,从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角度提出了224nm波长下测定的最佳酸碱性条件,以简化方法、节约资源、提高效率为目标提出了样品前处理优选方案并进行了回收率测定和精密度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分光光度 酱油 苯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