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波处理小麦蛋白胶黏剂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崔贵金 卞科 +1 位作者 陶平平 李萌萌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4-88,共5页
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料液比、微波功率、处理温度、处理时间及处理pH值对小麦蛋白标签胶的黏度、黏结强度和抗水时间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微波处理小麦蛋白粉制备啤酒标签胶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4... 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料液比、微波功率、处理温度、处理时间及处理pH值对小麦蛋白标签胶的黏度、黏结强度和抗水时间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微波处理小麦蛋白粉制备啤酒标签胶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4.5,微波功率600W,处理温度80℃,处理时间90min,处理pH值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处理 小麦蛋白胶黏剂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粉次粉对馒头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崔贵金 卞科 +1 位作者 陈培啸 刘孝沾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7-81,共5页
将不同比例的小麦粉次粉添加到小麦粉中,研究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和馒头品质的影响,通过分析面团的粉质、拉伸参数和馒头进行感官评价品质,得出最佳的添加比例。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小麦粉次粉的比例与蒸制出的馒头的品质呈负相关。小麦粉次... 将不同比例的小麦粉次粉添加到小麦粉中,研究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和馒头品质的影响,通过分析面团的粉质、拉伸参数和馒头进行感官评价品质,得出最佳的添加比例。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小麦粉次粉的比例与蒸制出的馒头的品质呈负相关。小麦粉次粉在不同添加量的条件下所制得的馒头感官评分结果为:在添加量为5%、10%时,馒头各方面指标没有明显变化。在次粉添加量为15%、20%和25%时,馒头的各项指标降低明显。同样添加量的情况下,添加高筋粉次粉的馒头品质比添加中筋粉次粉的品质略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粉次粉 馒头 粉质参数 拉伸参数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改性大豆蛋白制备啤酒标签胶的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卞科 陶平平 +1 位作者 崔贵金 李萌萌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1-24,28,共5页
以大豆蛋白粉为原料,采用微波技术对其改性。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料液比、温度、微波功率、时间及pH值对标签胶的黏度、黏结力和抗水时间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大豆蛋白粉制备啤酒标签胶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微波改性能显著... 以大豆蛋白粉为原料,采用微波技术对其改性。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料液比、温度、微波功率、时间及pH值对标签胶的黏度、黏结力和抗水时间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大豆蛋白粉制备啤酒标签胶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微波改性能显著提高大豆蛋白胶的性能,使其更适宜用作啤酒标签胶。微波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9,温度80℃,微波功率500 W,时间35 min,pH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改性 黏度 黏结力 抗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菌毒素的辐照降解及产物解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萌萌 关二旗 +1 位作者 卞科 崔贵金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18,共5页
真菌毒素多数具有较强毒性,不仅会造成粮食作物的巨大损失,而且严重威胁人类和动物的健康。简要介绍了真菌毒素的污染现状及传统降解方法,并重点论述了辐照降解技术及其优点;结合目前国内外利用辐照技术降解各类真菌毒素的研究进展,对... 真菌毒素多数具有较强毒性,不仅会造成粮食作物的巨大损失,而且严重威胁人类和动物的健康。简要介绍了真菌毒素的污染现状及传统降解方法,并重点论述了辐照降解技术及其优点;结合目前国内外利用辐照技术降解各类真菌毒素的研究进展,对真菌毒素的辐照降解和产物解析的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看法,为推动辐照技术在真菌毒素降解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真菌毒素 辐照降解 产物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特征的赤霉病小麦籽粒SIMCA识别模型构建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关二旗 崔贵金 +1 位作者 卞科 郑祝红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4-129,共6页
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仪采集2012年度江苏、安徽、河南等省份25份农户田间小麦品种籽粒样品的近红外光谱信息,对获取的近红外光谱数据分别进行均值标准化、一阶求导、二阶求导和多元散射校正处理,利用全波段(950~1650nm)和特征波长处... 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仪采集2012年度江苏、安徽、河南等省份25份农户田间小麦品种籽粒样品的近红外光谱信息,对获取的近红外光谱数据分别进行均值标准化、一阶求导、二阶求导和多元散射校正处理,利用全波段(950~1650nm)和特征波长处(985、1130、1160、1190、1235、1320、1385、1410nm)的近红外光谱数据,采用离差平方和法(Ward法)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化学计量学方法,构建赤霉病小麦籽粒和未病小麦籽粒的SIMCA识别模型。模型诊断和验证结果显示,构建的SIMCA识别模型对赤霉病小麦籽粒和未感病小麦籽粒的正确识别率均为100%,识别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赤霉病小麦 SIMCA识别模型 分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改性花生蛋白标签胶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李萌萌 卞科 +1 位作者 陶平平 崔贵金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0-64,共5页
以花生蛋白为原料,研究了微波改性作用对其作为啤酒瓶标签胶粘剂性能的影响。以花生蛋白与水质量配比、改性温度、改性时间以及微波功率为影响因素,以黏度、粘结强度和抗水性为评价指标,利用正交实验确定出最佳改性工艺条件为:改性时间5... 以花生蛋白为原料,研究了微波改性作用对其作为啤酒瓶标签胶粘剂性能的影响。以花生蛋白与水质量配比、改性温度、改性时间以及微波功率为影响因素,以黏度、粘结强度和抗水性为评价指标,利用正交实验确定出最佳改性工艺条件为:改性时间50 min,改性温度80℃,微波功率600W,蛋白与水质量配比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蛋白 微波改性 标签胶粘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射降解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萌萌 卞科 +1 位作者 关二旗 崔贵金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共4页
以60Co-γ射线辐照处理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溶液,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DON含量测定,研究γ射线辐照是否能降解溶液中的DON毒素。研究结果表明: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很好的对DON进行定量,最低检测线为0.01μg/mL。60Co-γ射线辐照... 以60Co-γ射线辐照处理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溶液,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DON含量测定,研究γ射线辐照是否能降解溶液中的DON毒素。研究结果表明: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很好的对DON进行定量,最低检测线为0.01μg/mL。60Co-γ射线辐照对DON降解效果显著,剂量为10 kGy时即可使0.5μg/mL DON溶液的降解率达到90%以上。初始浓度对DON降解率有影响,浓度越高,达到一定降解率所需的辐照剂量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高效液相色谱法 辐照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特征的赤霉病小麦籽粒SIMCA识别模型构建研究
8
作者 关二旗 崔贵金 +1 位作者 卞科 郑祝红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71-76,共6页
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仪采集2012年度江苏、安徽、河南等省份25份农户田间小麦品种籽粒样品的近红外光谱信息,对获取的近红外光谱数据分别进行均值标准化、一阶求导、二阶求导和多元散射校正处理,利用全波段(950~1 650nm)和特征波长处(985... 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仪采集2012年度江苏、安徽、河南等省份25份农户田间小麦品种籽粒样品的近红外光谱信息,对获取的近红外光谱数据分别进行均值标准化、一阶求导、二阶求导和多元散射校正处理,利用全波段(950~1 650nm)和特征波长处(985、1 130、1 160、1 190、1 235、1 320、1 385、1 410 nm)的近红外光谱数据,采用离差平方和法(Ward法)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化学计量学方法,构建赤霉病小麦籽粒和未病小麦籽粒的SIMCA识别模型.模型诊断和验证结果显示,构建的SIMCA识别模型对赤霉病小麦籽粒和未感病小麦籽粒的正确识别率均为100%,识别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赤霉病小麦 SIMCA识别模型 分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