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纵横波时差耦合作用的斜坡崩滑响应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崔芳鹏 殷跃平 +2 位作者 许强 胡瑞林 张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66-1273,共8页
运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技术,对北川新中崩滑体在具地域性和空间非均质性的地震纵横波时差耦合作用下产生崩滑破坏的动力全过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该斜坡体在强震动力作用下产生崩滑破坏的形成机制及主控因素。研究表明:①对于新中崩滑体的... 运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技术,对北川新中崩滑体在具地域性和空间非均质性的地震纵横波时差耦合作用下产生崩滑破坏的动力全过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该斜坡体在强震动力作用下产生崩滑破坏的形成机制及主控因素。研究表明:①对于新中崩滑体的先期崩滑破坏而言,由于其距离初始震中较远,故源自初始震源的地震纵横波到达该斜坡体的时差较长,为约15.21 s,而该斜坡体在地震纵波作用于斜坡体后8 s后即开始破裂,故其先期崩滑破坏是受到地震纵波产生的水平与竖向拉裂耦合作用所致,并以水平拉裂作用占优,而后期的抛射及运动过程则是受到地震纵横波的耦合作用所致;②对其发生先期崩滑的主控因素言,在地震构造组合机制、岩体结构与构造、斜坡岩体风化程度及物理力学参数等因素既定的情况下,地震纵波产生的水平与竖向拉裂耦合作用是诱发斜坡体产生初期崩滑破坏的主控因素,而斜坡所处地形(如高程差、沟谷延伸方向)则是促使破坏后的斜坡体形成后续碰撞解体及碎屑流等运动过程的控制诱发因素;③该斜坡体动力响应特征值的放大效应表明,其放大系数值从大到小依次是水平加速度>竖向加速度>水平速度>竖向速度,该结果与斜坡体发生先期崩滑破坏的形成机制及主控因素相符合,即地震纵波产生的水平加速度起到了优势破坏作用。以上研究为强震动力作用下的斜坡体先期崩滑破坏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波 时差耦合作用 斜坡崩滑效应 离散元数值模拟 形成机制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带状震源破裂机制的斜坡动力响应 被引量:4
2
作者 崔芳鹏 许强 +3 位作者 殷跃平 胡瑞林 陈紫娟 刘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20-330,共11页
对紧邻发震断裂带的崩滑体进行动力响应分析时,考虑断裂带宏观破裂机制,即带状震源形成的地震动力作用对斜坡的影响更符合实际。依据汶川地震震源破裂机制与其空间位置差异,将该带状震源从发震断裂起破点至终破点依次分段为逆冲震源、... 对紧邻发震断裂带的崩滑体进行动力响应分析时,考虑断裂带宏观破裂机制,即带状震源形成的地震动力作用对斜坡的影响更符合实际。依据汶川地震震源破裂机制与其空间位置差异,将该带状震源从发震断裂起破点至终破点依次分段为逆冲震源、逆冲兼少量走滑震源、逆冲兼走滑震源与走滑兼少量逆冲震源,基于此对汶川地震触发的四川安县大光包崩滑体在龙门山发震断裂带即带状震源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征进行了离散元数值模拟,揭示了其动力形成机制、触发主控因素和损伤、崩滑及堆积动态特征。研究表明:(1)依据该崩滑体离散元数值模型临界崩滑状态形成时间与此时发震断裂带破裂前锋所处位置关系,可判断其临界破坏是受到逆冲兼少量走滑震源引起的地震动力作用所致,而临界崩滑之前的坡体损伤主要由纯逆冲震源所致,其后的抛射碰撞破碎与堆积则主要受临界破坏时的地震惯性力和自身重力耦合作用所致,但由逆冲兼走滑与走滑兼少量逆冲震源形成的地震力仅对上述两个破坏过程起到了一定影响;(2)该崩滑体在带状震源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过程为:在损伤至崩滑临界破坏阶段,坡体整体向其临空面发生了较大程度的水平位移后,潜在滑床又向坡体临空面反方向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水平位移,致使潜在滑体完全破碎并处于与滑床彻底分离的临界状态;在坡体崩滑抛射阶段,坡体滑床发生了相当规模的反方向水平位移,其后滑床又开始做向坡体临空面方面的水平位移并直至其总体位移为0,而在此过程中竖向位移相对较小。对滑体而言,其在损伤、临界崩滑和抛射阶段则主要做向其临空面的水平位移,直至堆积自稳阶段其位移趋于稳定;(3)该坡体的损伤和临界崩滑破坏主要受纯逆冲震源及其少量走滑震源形产生的水平地震力作用所致,而在坡体抛射碰撞破碎与堆积阶段,滑体的动力响应主要是基于地形因素控制上的地震惯性力与自身重力作用所致,而后两种类型震源机制形成的水平和竖向地震力仅起到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带状震源 破裂机制 斜坡动力响应 离散元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浅埋煤层开采触发岩溶坡体动力崩滑机制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崔芳鹏 武强 +4 位作者 李滨 熊晨 刘新荣 李江山 刘小瑜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7-333,共17页
因内外动力地质作用活跃和人类工程活动频繁致使我国西南岩溶山区坡体灾害频发,进行该类灾害防控的相关研究必要而迫切。采用原位地质详查、全域块体离散元数值模拟和工程地质力学理论分析,选择贵州纳雍张家湾普洒滑坡为研究对象,系统... 因内外动力地质作用活跃和人类工程活动频繁致使我国西南岩溶山区坡体灾害频发,进行该类灾害防控的相关研究必要而迫切。采用原位地质详查、全域块体离散元数值模拟和工程地质力学理论分析,选择贵州纳雍张家湾普洒滑坡为研究对象,系统提出了该类“井工开采诱发型”滑坡的致灾特征、主控触发因素和动力成灾机制。结果表明:(1)该滑坡动力崩滑的影响因素包括高陡坡体微地貌、“上硬下软”岩性组合、斜坡岩体结构和物理化学风化等主导因素和多层浅埋采空区、强降雨和采掘爆破振动等触发因素,其中前者的存在或长期作用较为明显地降低了原始坡体的稳定性,而后者的存在或短期作用急剧地劣化了坡体地质条件并最终触发了坡体的“临界崩滑”;(2)该滑坡在采空区和强降雨作用下形成的“渐进变形”具有明显的“整体下座”和“顺时针旋转”特征,其中“整体下座”为“井工开采诱发型”滑坡的典型特征,其为受区内井工开采引起的地表开采沉陷所致;(3)邻近坡体的采掘爆破振动最终触发该滑坡形成“临界崩滑”后,其后续动力响应可细化为“解体破碎→铲刮滑床→碎屑流动→堆积稳定”4个阶段。最后,基于分析驱动该滑坡各阶段动力响应的力学作用类型及其效应,即:坡体岩溶裂隙渗透压力、竖向和水平爆破振动应力、坡脚处剪切应力、采空区边界卸荷应力和采空区中冒落岩块压实过程产生的侧向膨胀应力等及其岩体破裂效应,系统提出了考虑其崩滑全程力学模式演变的动力崩滑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浅埋煤层开采 岩溶坡体 动力崩滑 普洒滑坡 主控触发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动力作用触发的斜坡崩滑响应研究——以青川东河口滑坡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崔芳鹏 殷跃平 +1 位作者 许强 胡瑞林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23-28,共6页
同时考虑水平、竖向加速度和两者之间时差对斜坡体破坏作用的研究较少见.运用UDEC对青川东河口斜坡体在具地域性和空间非均质性的地震纵横波时差耦合作用下产生损伤和崩滑破坏的全过程进行了模拟,确定了该斜坡体在水平和竖向地震力作用... 同时考虑水平、竖向加速度和两者之间时差对斜坡体破坏作用的研究较少见.运用UDEC对青川东河口斜坡体在具地域性和空间非均质性的地震纵横波时差耦合作用下产生损伤和崩滑破坏的全过程进行了模拟,确定了该斜坡体在水平和竖向地震力作用下产生崩滑破坏的成灾机制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在输入地震动力条件7~10 s内,坡体后缘形成动力损伤并完全开裂,而横波由于传输速度较慢在26 s时才到达斜坡体,故坡体初期崩滑破坏是受到源自初始震源的纵波产生的水平拉裂作用所致,而后期的抛射和碎屑流动则是受到纵横波耦合作用所致;此外,纵波产生的水平拉裂作用是触发斜坡体产生初期崩滑破坏的主控因素,而斜坡所处地形则是促使其开裂后形成后续碰撞解体、碎屑流动和堆积等运动过程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纵横波 时差耦合作用 斜坡崩滑响应 离散元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煤矿水害综合防治技术与方法研究 被引量:53
5
作者 崔芳鹏 武强 +2 位作者 林元惠 赵苏启 曾一凡 《矿业科学学报》 2018年第3期219-228,共10页
本研究对基于充水水源、煤层与含水层相对位置和导水通道等依据进行分类的诸多矿井水害的防治技术与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探讨。首先,分析阐述了基于充水水源进行分类的大气降水型、地表水源型、地下水源型、采空区水源型、袭夺水源型和离... 本研究对基于充水水源、煤层与含水层相对位置和导水通道等依据进行分类的诸多矿井水害的防治技术与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探讨。首先,分析阐述了基于充水水源进行分类的大气降水型、地表水源型、地下水源型、采空区水源型、袭夺水源型和离层水源型矿井水害的相应防治技术与方法;其次,分析阐述了基于煤层与充水含水层相对位置关系进行分类的顶板充水型、底板充水型和周边充水型矿井水害的相应防治技术与方法;最后,分析阐述了基于导水通道进行分类的陷落柱通道型、断裂裂隙通道型、窄条状隐伏露头通道型和其他导水通道型矿井水害的相应防治技术与方法。研究成果可为不同类型煤矿水害的精细化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水害 综合防治技术方法 充水水源 煤层与含水层相对位置 导水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州干河井田南北边界断层导水性测试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崔芳鹏 武强 +2 位作者 刘守强 季媛 王文军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8-102,共5页
为保障断层水影响下煤层的安全开采,采用水文地质钻探、水文地质测井、抽水试验、连通试验,以及水化学和稳定同位素分析等技术方法,对干河井田南北边界断层的导水性进行了综合测试,结果表明:井田北部边界的下团柏断层、F1断层和井田南... 为保障断层水影响下煤层的安全开采,采用水文地质钻探、水文地质测井、抽水试验、连通试验,以及水化学和稳定同位素分析等技术方法,对干河井田南北边界断层的导水性进行了综合测试,结果表明:井田北部边界的下团柏断层、F1断层和井田南部边界的下张端断层均为张扭性正断层,断层两盘奥灰岩层存在明显的破碎带,即大型构造影响带,该层位的断层导水性较好;井田南北边界3条断层两盘的峰峰组和上马家沟组含水层水力联系明显,均为局部导水断层。测试结果为该矿的采区设计和水害防控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河井田 边界断层 导水性 抽水试验 连通试验 水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喷桩加固楼房地基
7
作者 崔芳鹏 赵苏启 +2 位作者 孙长军 张银海 王金启 《中州煤炭》 2001年第4期13-14,共2页
郑煤集团 1 2 5队家属楼由于小煤窑采空区塌陷引起地基连续不均匀沉降 ,造成房屋发生较大裂缝 ,成为危房 ,介绍了采用高压施喷注浆对下降地基进行加固处理的技术方法。
关键词 塌陷 旋喷桩 楼房地基 加固处理 不均匀沉降 采空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水害类型划分及主要特征分析 被引量:246
8
作者 武强 崔芳鹏 +3 位作者 赵苏启 刘守强 曾一凡 谷亚威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61-565,共5页
在构建矿井水害分类依据(即充水水源、矿层与充水含水层彼此位置和接触关系、导水通道、危害形式、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时效特征等)基础上,对基于不同分类依据的矿井水害类型进行了系统划分,即天然充水水源型矿井水害、人为充水水源型... 在构建矿井水害分类依据(即充水水源、矿层与充水含水层彼此位置和接触关系、导水通道、危害形式、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时效特征等)基础上,对基于不同分类依据的矿井水害类型进行了系统划分,即天然充水水源型矿井水害、人为充水水源型矿井水害;顶板充水型矿井水害、底板充水型矿井水害、周边充水型矿井水害;天然通道型矿井水害、人为通道型矿井水害;常温矿井水害、中高温矿井水害和腐蚀性矿井水害;一般型、较大型、重大型和特别重大型矿井水害;即时型、滞后型、跳跃型和渐变型矿井水害。在此基础上,对各主要类型矿井水害的成灾机制和典型特征作了重点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害 类型划分 主要特征 充水水源 导水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与特征分析 被引量:170
9
作者 武强 赵苏启 +2 位作者 孙文洁 崔芳鹏 吴晨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01-905,共5页
为了落实《煤矿防治水规定》与《煤矿安全规程》之要求,根据全国26个省(区、市)调查数据与信息,经过系统地统计和分析,笔者总结提出了我国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基本状况和特征,并从煤矿数量、涌水量、富水系数、类型复杂程度、专门防... 为了落实《煤矿防治水规定》与《煤矿安全规程》之要求,根据全国26个省(区、市)调查数据与信息,经过系统地统计和分析,笔者总结提出了我国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基本状况和特征,并从煤矿数量、涌水量、富水系数、类型复杂程度、专门防治水机构、从业技术人员、持证探放水工和专用探放水钻机等方面,分析了全国和各省市区煤矿的基本特点、成立、配备与保障情况,剖析了我国四大主要聚煤区的煤矿水文地质类型特点、面临的主要水害难题和防治水组织机构与保障措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矿井水害 聚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底板突水评价的新型实用方法Ⅳ:基于GIS的AHP型脆弱性指数法应用 被引量:95
10
作者 武强 王金华 +2 位作者 刘东海 崔芳鹏 刘守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3-238,共6页
为解决煤层底板突水预测预报评价难题,在煤层底板突水主控指标体系和脆弱性指数法提出的基础上,以开滦东欢坨矿北部采区煤层底板突水为研究对象,应用新提出的基于GIS的ANN型脆弱性指数法,在详细分析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底板突水规律基础... 为解决煤层底板突水预测预报评价难题,在煤层底板突水主控指标体系和脆弱性指数法提出的基础上,以开滦东欢坨矿北部采区煤层底板突水为研究对象,应用新提出的基于GIS的ANN型脆弱性指数法,在详细分析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底板突水规律基础上,确定了6个影响煤层底板突水的主控因素;应用GIS强大的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功能,建立了煤层底板突水6个主控因素的子专题图和复合叠加图;应用AHP方法确定了各主控因素在突水过程中的权重贡献,建立了基于GIS的AHP型煤层底板突水脆弱性评价模型.根据计算所得的突水脆弱性指数统计直方图,分析确定了底板突水脆弱性分区阈值,最终提出煤层底板突水脆弱性区划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底板突水 脆弱性指数法 GIS AH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与PVA协同作用对膨胀土水化膨胀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于进庆 胡瑞林 +2 位作者 尚海敏 崔芳鹏 杨明亮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00-905,共6页
从晶层膨胀与渗透膨胀的微观角度分析了膨胀土的水化膨胀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抑制水化膨胀和减少环境负担为目的的K+与聚乙烯醇(PVA)合成剂。通过自由膨胀率试验、颗分试验与水化崩解试验证实K+与PVA能产生协同抑制作用,可有效降低... 从晶层膨胀与渗透膨胀的微观角度分析了膨胀土的水化膨胀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抑制水化膨胀和减少环境负担为目的的K+与聚乙烯醇(PVA)合成剂。通过自由膨胀率试验、颗分试验与水化崩解试验证实K+与PVA能产生协同抑制作用,可有效降低膨胀土的自由膨胀率、改善其粒度成分并提高其水稳性,而0.6%的PVA溶液与7%KCl溶液组合被认为是一种经济合理的配比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层膨胀 渗透膨胀 PVA K^+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动作用下含深大岩溶结构面坡体裂隙扩展及变形破坏规律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忠平 张益铭 +2 位作者 蒋源文 李滨 崔芳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97-1405,I0004,I0005,共11页
中国西南高陡岩溶山区崩滑灾害频发,长期地下采矿活动是该区域崩滑灾害的重要诱因之一。采动作用下,坡体后缘深大结构面扩展演化控制着高陡岩溶坡体稳定性和失稳破坏模式。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结合室内物理模型试验和离散元数值模拟,... 中国西南高陡岩溶山区崩滑灾害频发,长期地下采矿活动是该区域崩滑灾害的重要诱因之一。采动作用下,坡体后缘深大结构面扩展演化控制着高陡岩溶坡体稳定性和失稳破坏模式。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结合室内物理模型试验和离散元数值模拟,揭示了地下开采扰动下覆岩裂隙扩展演化规律,阐明了深大结构面对边坡稳定性的控制作用,讨论了坡体变形的破坏模式。结果表明:地下开采扰动对斜坡体稳定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下采动卸荷引起覆岩应力重分布、山体变形诱使裂隙扩展;地下采空后,斜坡体在二维剖面上形成类似“悬臂梁结构”,坡体原有深大结构面控制坡体稳定性;下行开采条件下,采空范围在断层之前,山体高度较小,在自重作用下“悬臂梁结构”岩层向断层及采空区方向协同变形,不会产生大量离层裂隙,煤层顶板仅发生断裂坍塌并充填采空区,采空至断层后,左侧山体已发生塌落,山体应力重分布,覆岩在自重作用下形成大量张拉裂隙,直接顶塌落高度与裂隙带高度也随采空区范围增加而增加。其变形破坏演化过程可概化为:地下开采卸荷–应力重分布→覆岩断裂下沉–裂隙扩展→坡体裂隙贯通–悬臂破坏→坡中变形挤出–岩桥剪断→坡体整体失稳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作用 深大岩溶裂隙 破坏模式 UDEC 悬臂梁 相似模型试验 边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宝干河煤矿10号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与防治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慎举 崔芳鹏 +3 位作者 武强 李贤志 李鹏 苏本振 《矿业科学学报》 2016年第1期9-15,共7页
为评价煤层底板突水风险,采用脆弱性指数法对霍宝干河煤矿10号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和预测。研究表明:干河煤矿10号煤层底板奥灰突水可能性整体较大,其相对安全区主要分布在矿井东南部,较脆弱区主要分布在矿井中北部,而脆弱区... 为评价煤层底板突水风险,采用脆弱性指数法对霍宝干河煤矿10号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和预测。研究表明:干河煤矿10号煤层底板奥灰突水可能性整体较大,其相对安全区主要分布在矿井东南部,较脆弱区主要分布在矿井中北部,而脆弱区主要分布在构造较发育地带的矿井北部和矿井其他部位;已有钻探拟合点揭露附近的水文地质条件与文中评价结果吻合,表明该煤层底板突水脆弱性评价分区成果较为准确。最后,依据所获得的干河煤矿10号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对应的水害防治建议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板突水 防治 脆弱性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测试法在煤层底板破坏探测试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海平 崔芳鹏 +1 位作者 仝亚男 崔芳静 《中州煤炭》 2012年第6期14-17,共4页
针对团柏煤矿下组10#煤带压开采的现状,对该煤层10-115工作面开采引起的底板破坏深度采用水力测试法进行了探测。结果表明:①从定压进水量测试结果看,在煤层开采过程中底板岩层因矿压增减发生了裂隙收缩与扩张,采面距在0~25 m阶段底板... 针对团柏煤矿下组10#煤带压开采的现状,对该煤层10-115工作面开采引起的底板破坏深度采用水力测试法进行了探测。结果表明:①从定压进水量测试结果看,在煤层开采过程中底板岩层因矿压增减发生了裂隙收缩与扩张,采面距在0~25 m阶段底板最为薄弱,此后底板裂隙进入收缩的恢复阶段,但裂隙的闭合性又远远低于原始状态;②从起始水压测试结果看,10#煤底板的矿压直接破坏深度为9.4 m,其下的扰动带岩层抗水压强度明显减弱,矿压与扰动破坏深度共计12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测试 底板破坏 起始水压测试 进水量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不同类别煤层顶板水害致灾机理与防控路径 被引量:8
15
作者 曾一凡 朱慧聪 +6 位作者 武强 王皓 郭小铭 崔芳鹏 庞振忠 刘守强 杨维弘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39-1555,共17页
我国是世界上成煤和赋存条件最复杂的国家,煤层顶板水文地质条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采动覆岩裂隙场与渗流场耦合的相互性和时变性以及煤层顶板突水的独特性和危害性,造成顶板水害是我国尤其是西部煤矿区的主要矿井灾害之一。为了更好地... 我国是世界上成煤和赋存条件最复杂的国家,煤层顶板水文地质条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采动覆岩裂隙场与渗流场耦合的相互性和时变性以及煤层顶板突水的独特性和危害性,造成顶板水害是我国尤其是西部煤矿区的主要矿井灾害之一。为了更好地认识顶板水害和推广现有技术和探索新技术防控此类矿井灾害,在全面分析近年来我国煤层顶板水害事故规律与顶板充水含水层的赋存条件、突水模式、动力特征、力学行为等基础上,系统划分了顶板水害的类型、特征、主要类别的致灾机理及梳理了现有顶板水害的防治技术,并展望了未来顶板水害防治领域的发展方向。研究发现:①顶板水害主体架构包括巨厚基岩含水层涌(淋)水、薄基岩弱胶结层水-砂耦合溃涌、离层空间蓄水储能突水、天窗补给型突水、围岩烧变增透致突等5种类别,集中分布于秦岭—淮河沿线以北地区,陕、蒙、宁是顶板水害主要聚集地。②采动诱发巨厚基岩含水层下覆岩原生裂隙互馈-贯通发育“Z”型离层空间,导致采场出现大面积涌(淋)水现象;基于复合关键层破断力学条件,阐明了薄基岩弱胶结层水-砂耦合溃涌致灾的动力源;构建了离层失稳突水临界判别准则,将离层突水划分为静载扰动、“动+静”载复合扰动、复合煤层开采重复扰动3种模式;红土隔水层缺失及红土薄弱区采动劣化损伤是产生天窗越流补给的主要根源;围岩烧变增透,孔隙度增大,接受临近水源补水后形成新的含水结构体,在采动诱发下烧变岩水涌入采场发生水害事故。③梳理了当前煤层顶板水害“探-放-治”三位一体的解危防控技术体系,提出了井上下共轭联动、钻-采(掘)高位协同地质勘探系统,以防治水“三区”划分为导向的地质保障工作,“煤-水-生态”多目标齐抓共管的绿色开采和防治水理念,以及数智化、透明化矿山水文地质灾害信息维护系统等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板水害 矿井防治水 离层突水 致灾机理 防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宝干河煤矿2号煤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与防治
16
作者 李慎举 武强 +3 位作者 崔芳鹏 林元惠 苏本振 刘维伟 《煤》 2016年第5期1-5,9,共6页
为控制煤层底板突水隐患对井下采掘工作的严重威胁,采用脆弱性指数法对霍宝干河煤矿2号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和预测。研究表明:在干河矿区范围内,有效隔水层等效厚度从南向北逐渐变小,而太灰含水层水压却呈逐渐增大趋势,致使2... 为控制煤层底板突水隐患对井下采掘工作的严重威胁,采用脆弱性指数法对霍宝干河煤矿2号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和预测。研究表明:在干河矿区范围内,有效隔水层等效厚度从南向北逐渐变小,而太灰含水层水压却呈逐渐增大趋势,致使2号煤层底板太灰突水可能性从南向北呈递增态势。而在断层和褶皱等构造分布的区域多处于脆弱区和较脆弱区,2号煤层底板奥灰含水层突水可能性整体而言相对较小。最后,提出了对应于评价结果的煤层底板突水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河煤矿 底板突水 防治 脆弱性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柏煤矿下组煤开采底板突水防治技术与对策 被引量:11
17
作者 臧思茂 崔芳鹏 +1 位作者 王书强 苏俊辉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3-96,共4页
针对团柏煤矿下组煤开采时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运用突水系数理论计算和采用底板破坏过程有限元RFPA2D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对该矿下组11号煤层开采时的4底板突水危险性做出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陷落柱较为发育的11号煤底板突水系数0.05 ... 针对团柏煤矿下组煤开采时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运用突水系数理论计算和采用底板破坏过程有限元RFPA2D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对该矿下组11号煤层开采时的4底板突水危险性做出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陷落柱较为发育的11号煤底板突水系数0.05 MPa/m,接近底板受构造破坏块段临界突水系数;由数值模拟结果看,该煤层开采时底板岩层的破坏深度约15 m,破坏带底部距下伏奥灰含水层仅约10 m。基于上述水文地质综合分析结论提出了该煤层开采时底板突水隐患的预防和治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板破坏 突水防治 数值模拟 突水系数 水文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水陷落柱突水淹井的综合治理技术 被引量:18
18
作者 赵苏启 武强 +1 位作者 郭启文 崔芳鹏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25-27,共3页
分析了导水陷落柱的基本特征 ,介绍了不同条件下陷落柱突水淹井采用巷道截流、“止水塞”、“三段式”、直接封堵、返流注浆、引流注浆等综合治理技术 ,用实例介绍了每一种治理技术的适用条件。
关键词 岩溶陷落柱 地下水溶蚀 岩溶空洞 突水淹井 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信息系统进展及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田勇 刘守强 +4 位作者 崔芳鹏 张婷 武晓适 赵大伟 刘阳 《能源与环保》 2020年第2期34-39,43,共7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地质信息化也有巨大进展。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地质领域的应用,论述了地质信息化的新阶段——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此基础上,发展形成地质信息系统;进一步从学科、功能、空间分析和“信息流”等方面,分析了...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地质信息化也有巨大进展。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地质领域的应用,论述了地质信息化的新阶段——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此基础上,发展形成地质信息系统;进一步从学科、功能、空间分析和“信息流”等方面,分析了地质信息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相互关系,揭示了地质信息系统特征,并对地质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信息系统 三维地质建模 地质空间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裂隙破碎带注浆堵水技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秋成 张银海 +1 位作者 崔芳鹏 赵玉启 《中州煤炭》 2003年第6期33-34,共2页
通过对告成矿1307工作面突水情况及矿井总体水文特征的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注浆治理方案及注浆工艺,成功治理了岩溶裂隙破碎带突水水害。
关键词 岩溶裂隙 突水 治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