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玉米br-2矮生基因利用的研究
被引量:9
- 1
-
-
作者
崔绍平
孙世珍
徐有
郑积德
李洪杰
-
机构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
出处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7-12,共6页
-
文摘
本研究在国内外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玉米br-2基因的致矮特性,根据基因重组的原理,通过各种杂交方式和选择,使抗病、抗倒、窄叶片等许多优良基因与br-2基因很好地结合,克服了原br-2基因型矮生自交系节间短、叶宽重叠密集、雌雄不协调、授粉不良等一系列缺点,育成了一批具有应用价值的优良矮生系和冀单20号等矮生杂交种,在单基因矮生特性运用于玉米育种研究上取得了进展.
-
关键词
玉米
br-2基因
复交种
定向选择
-
Keywords
br- 2 gene
Double-cross hybrid
Select in direction
-
分类号
S513.03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玉米株型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5
- 2
-
-
作者
陈岭
崔绍平
徐有
张动敏
-
机构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所
-
出处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11-15,共5页
-
文摘
由8个亲本组成1/2P(P+1)双列杂交试验,采用Hayman等人的双列分析法,对叶长、叶宽、叶面积、叶角、叶向值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除叶面积存在显著的上位性效应外,其余4性状均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叶角、叶向值以加性效应为主;叶长、叶宽、叶面积显性效应起主要作用。叶角、叶向值以低值为部分显性,叶长、叶面积以高值为超显性。叶角的狭义遗传力较高。在88.7%左右,叶面积最低,为32.7%左右。
-
关键词
玉米
玉米株型
遗传分析
基因效应
-
Keywords
Corn
Plant type of corn
Genetic parameters
Gene effect
-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玉米穗部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
被引量:20
- 3
-
-
作者
陈岭
崔绍平
孙耀邦
-
机构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
出处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8-32,共5页
-
文摘
由8个亲本组成的双列杂交试验,分析了穗长、穗粗、穗行数、百粒重、单株籽粒产量的基因效应。Wr/Vr和D、H、(H/D)分析表明,除单株产量存在显著的上位性,不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外,其余4个性状均符合加性—显性模型。穗粗、穗行数以加性效应为主,穗长、百粒重、单株产量显性效应和上位性起主要作用;穗粗隐性基因为增效,显性基因为减效,其余性状均为显性基因增效,隐性基因减效;穗长、穗粗、穗行数的狭义遗传力较高为50.8%~87.9%,百粒重、单株产量较低为21%左右;平均杂种优势效应按强弱顺序是单株产量>百粒重>穗长>穗粗>穗行数。
-
关键词
玉米
穗部性状
基因效应
-
Keywords
Corn
Ear characters
Gene effect
-
分类号
S513.03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玉米黄早4改良系应用可行性的研究
- 4
-
-
作者
郑积德
崔绍平
李洪杰
-
机构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
出处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22-27,共6页
-
文摘
对黄早4及其9个改良系进行了配合力测验,并对改良单交种和改良系自身产量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冀35单株产量一般配合力最高,显著高于黄早4;特殊配合力方差部分以黄早4-15、D黄212较高,冀35居中,改良单交种只有冀35×掖107比原单交种增产显著.改良系自身产量以冀45、冀35、D黄212较高,比黄早4显著增产.所有改良系在抗病性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必须通过试验才能确定某一特定改良单交组合推广利用的价值.
-
关键词
玉米
黄早4
改良系
配合力
改良单交种
-
Keywords
Maize
Huangzao 4
Improved lines
Combining ability
Improved hybrids
-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玉米自交系产量性状选育进展及其利用
- 5
-
-
作者
徐有
崔绍平
陈玲
张动敏
-
机构
河北省农科院粮油作物所
-
出处
《河北农业科学》
1994年第4期1-4,共4页
-
文摘
以10个玉米自交系为材料,按P(P-1)/2完全双列杂交设计进行试验,研究了产量构成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表现。结果各性状一般配合力(GCA)在亲本间存在显著差异,表明这些性状同时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控制,以加性效应为主。53、八苏、冀815三个系一般配合力较高,有较大利用价值。近年育成自交系产量性状的GCA得到明显提高。从特殊配合力看出冀35×冀815是一个有希望的强优组合。
-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产量性状
配合力
双列杂交
-
分类号
S513.03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我国北方夏玉米区试地点选择的探讨
- 6
-
-
作者
张动敏
崔绍平
徐有
史根年
-
机构
河北省农科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
出处
《河北农业科学》
1996年第1期15-17,共3页
-
文摘
我国北方夏玉米区试,每年试验点10—13个,涉及7省市,为了减少试验点,节约开支,而又不影响试验的准确性,本文用Hamblin等提出的方法对我国北方夏玉米区试在11年间的19个地点的产量结果进行分析,按 Hamblin及 Allen等的观点,在中产和高产地点,具有相关系数r>0.95、回归系数b>1及20%IS>80%的单个地点或组合地点(即几个地点的平均值)是最佳的试验地点。本文选出河北省粮油作物所、河南粮食所、山西小麦所、山东潍坊所、山东烟台农科所、陕西咸阳农科所、河南黄泛农科所、江苏淮阴农科所、安徽宿县农科所等为中国北方夏玉米区试的最佳组合地点。
-
关键词
玉米区域
预测潜力
地点选择
夏玉米
-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玉米br-2矮生基因型杂交种矮单268的选育
被引量:3
- 7
-
-
作者
崔绍平
-
机构
河北冀南玉米研究所
-
出处
《中国种业》
2014年第12期68-69,共2页
-
文摘
自1935年发现玉米br-2矮生基因以来,国内外广泛开展了矮生玉米育种工作。但因该基因型的矮生玉米材料具有一些难以克服的不良性状,诸如植株节间短、叶片密集重叠、授粉不良、结实不好等,未能育成理想的矮生玉米杂交种。1976年至今,我们利用玉米br-2基因的致矮特性,根据基因重组的原理,反复采用"高、矮杂交,定向选择"的做法,较好地解决了上述不良性状,并于2010年育成比较理想的矮生玉米杂交种矮单268。
-
关键词
玉米br-2矮生基因
矮生玉米育种
高矮杂交
定向选择
-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红外技术诊断高压电气设备内部缺陷
被引量:37
- 8
-
-
作者
朱建军
王赟中
崔绍平
赵蕾
-
机构
兰州供电局
-
出处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34-36,共3页
-
文摘
对应用红外诊断技术诊断高压电气设备内部缺陷中发现的一些典型实例进行原因及判据性分析。结果表明 :红外热成像技术能有效地检测出与运行电压、负荷电流等有关的设备内部缺陷 ,能通过分析红外热像分布场来准确判断内部缺陷的具体部位和严重程度 ,不失为一种开展状态检修的重要检测手段。
-
关键词
红外检测
内部故障
诊断分析
-
Keywords
infrared detection internal fault diagnosis and analysis
-
分类号
TM855
[电气工程—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
-
题名不育化玉米杂交种母本雄花不育系防杂保纯繁育技术
- 9
-
-
作者
崔绍平
-
机构
河北冀南玉米研究所
-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2006年第1期16-17,共2页
-
-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
防杂保纯工作
不育系
雄花
母本
繁育技术
种子纯度
三系杂交种
不育胞质
三系配套
-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永玉3号玉米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 10
-
-
作者
崔绍平
-
机构
河北冀南玉米研究所
-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2005年第12期21-21,共1页
-
-
关键词
品种特征特性
春玉米
栽培技术要点
区域试验
生产试验
产量表现
-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矮单268玉米的选育概况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2
- 11
-
-
作者
吴涛
崔绍平
-
机构
河北冀南玉米研究所
-
出处
《现代农村科技》
2016年第7期17-17,共1页
-
文摘
1935年发现br-2矮生基因,但该基因型的矮生玉米具有一些难以克服的不良性状,长期以来,我们利用br-2基因的致矮特性,反复采用"高矮杂交,定向选择"的做法,较好的解决了不良性状的问题,初步育成了比较理想的矮生玉米杂交种—矮单268。2012~2014年连续3年,我们邀请国内外有关专家对矮单268高产示范田实地测产,亩产分别达到899.2 kg、903.5 kg和973.46 kg,其中2013、2014年的测产结果,均创下当年河北夏播玉米的高产新纪录;矮单268作为密植型矮秆玉米,随着栽培地块肥力的提高,栽培密度相应加大,高水肥条件下,种植密度在6 000~6 500株/亩,中等肥水条件下,一般掌握在5 000株/亩为宜。应成方连片种植且不能与高秆玉米间作或混播,苗期不用蹲苗,注意加强肥水管理和防治病虫害。
-
关键词
br-2矮生基因
高产新纪录
耐密性
栽培技术
-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