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16S rDNA分析饲喂唾液乳杆菌XP132对白羽肉种鸡肠道菌群的影响
1
作者 何塔娜 胡馨匀 +6 位作者 米洁兰 高立 张艳萍 祁小乐 崔红玉 杨桂连 高玉龙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091-4099,共9页
旨在评估1株替抗专利菌株唾液乳杆菌XP132对健康白羽肉种鸡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12只6月龄白羽肉种鸡,随机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试验组白羽肉种鸡每日饲喂活菌数为1×10^(9)CFU的唾液乳杆菌XP132发酵液,对照组饲喂PBS,... 旨在评估1株替抗专利菌株唾液乳杆菌XP132对健康白羽肉种鸡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12只6月龄白羽肉种鸡,随机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试验组白羽肉种鸡每日饲喂活菌数为1×10^(9)CFU的唾液乳杆菌XP132发酵液,对照组饲喂PBS,连续饲喂4周后,基于16S rDNA测序方法,比较两组鸡肠道菌群发生的相对改变。结果表明,在饲喂唾液乳杆菌XP132后,通过α多样性分析物种丰富度,试验组菌群丰富程度高于对照组。在菌群组成的属水平上,饲喂唾液乳杆菌XP132的肉种鸡肠道菌群中,螺旋体科NK4A136属、梭状芽胞杆菌属、副拟杆菌属、罗氏菌属等有益物种丰度增加;在种水平上,饲喂唾液乳杆菌XP132组的肉种鸡肠道菌群中乳杆菌、拟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类等有益物种丰度增加。结果提示,本试验条件下,饲喂唾液乳杆菌XP132改变了白羽肉种鸡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增加了有益菌菌群的物种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唾液乳杆菌 16S rDNA 白羽肉种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Ⅳ型禽呼肠孤病毒σC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功能鉴定
2
作者 高金慧 王素艳 +8 位作者 刘芮 祁小乐 陈运通 张艳萍 崔红玉 刘永振 段雨路 高立 高玉龙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8期98-104,共7页
为制备基因Ⅳ型(GCⅣ)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σC蛋白单克隆抗体,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Cold-I-ARV-GCⅣ-σC,将重组质粒导入感受态细胞BL21(DE3)中进行蛋白诱导表达;随后将纯化后的σC蛋白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技... 为制备基因Ⅳ型(GCⅣ)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σC蛋白单克隆抗体,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Cold-I-ARV-GCⅣ-σC,将重组质粒导入感受态细胞BL21(DE3)中进行蛋白诱导表达;随后将纯化后的σC蛋白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制备杂交瘤细胞,利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筛选获得阳性杂交瘤细胞;以间接免疫荧光(IFA)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试验鉴定杂交瘤细胞后,将杂交瘤细胞株通过腹腔注射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腹水,以ELISA测定腹水效价。结果显示:成功筛选出一株分泌ARV GCⅣσC蛋白单克隆抗体的阳性杂交瘤细胞株(1H4);制备的单克隆抗体能与ARV GCⅣσC蛋白发生反应,同时与感染不同基因型ARV的鸡肝癌细胞(LMH)均有良好的反应性;该单克隆抗体识别重链为IgG1,其腹水ELISA效价为1:256000。结果表明,成功制备ARV GCⅣσC蛋白单克隆抗体,其效价高,反应性良好,为进一步研究σC蛋白功能、ARV致病机理以及建立临床诊断方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呼肠孤病毒 基因Ⅳ型 σC蛋白 单克隆抗体 功能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高拷贝质粒载体制备BAC载体基本功能基因的新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崔红玉 王亚萍 +5 位作者 徐明举 薛永志 石星明 兰德松 王云峰 童光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9890-9892,9950,共4页
[目的]简便有效地解决BAC载体序列因单一拷贝数带来的制备以及下游亚克隆操作的困难。[方法]选择适当的单一酶切位点,将单拷贝BAC载体质粒序列全部插入高拷贝质粒pUC119载体的适当位点。[结果]BAC载体基本功能基因序列在新质粒pUC119-BA... [目的]简便有效地解决BAC载体序列因单一拷贝数带来的制备以及下游亚克隆操作的困难。[方法]选择适当的单一酶切位点,将单拷贝BAC载体质粒序列全部插入高拷贝质粒pUC119载体的适当位点。[结果]BAC载体基本功能基因序列在新质粒pUC119-BAC中失去了单一拷贝数控制功能,以高拷贝形式进行复制,利用单一酶切,可将BAC载体基本功能基因序列完整切下来,自连后重新恢复严格的单拷贝控制功能。[结论]利用高拷贝pUC119-BAC质粒,实现了BAC载体的基本功能基因序列高拷贝的复制和扩增,可以方便地用于分子克隆化重组病毒转移载体的构建或BAC文库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人工染色体(BAC) 高拷贝质粒 BAC载体 单拷贝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酸促雏鸡生长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梁俊荣 崔红玉 +3 位作者 刘海滨 庞向红 张丽云 杨素平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3期6-7,19,共3页
关键词 促生长作用 作用机理 饲料添加剂 柠檬酸 雏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gp90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被引量:4
5
作者 石星明 张晶 +7 位作者 赵妍 王玫 魏秀英 胡顺磊 全炎铭 闫帅 崔红玉 王云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89-1294,共6页
为获得分泌抗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通过表达pET32a-gp90重组蛋白,以纯化的gp90蛋白为抗原,免疫BALB/c鼠,筛选分泌抗REV 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经过细胞的融合及筛选,共获得能稳定分泌抗REV gp90的McAb细胞系2株,... 为获得分泌抗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通过表达pET32a-gp90重组蛋白,以纯化的gp90蛋白为抗原,免疫BALB/c鼠,筛选分泌抗REV 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经过细胞的融合及筛选,共获得能稳定分泌抗REV gp90的McAb细胞系2株,分别命名为A9E8和B3F8。2株细胞培养上清的效价均在1∶4×102以上,腹水效价均在1∶8×103以上。亚型鉴定结果表明,2株皆为IgG型,轻链均为κ链;Western blot及间接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这2株杂交瘤细胞分泌的单克隆抗体均能识别REV全病毒抗原,与其发生特异性反应,并且不与禽类其他病毒发生反应;病毒中和试验结果表明,获得的单克隆抗体均能REV临床分离株发生中和反应,具有较好的中和活性。利用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建立了REV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临床病料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与病毒分离及PCR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阴、阳性符合率分别为100%和90%。作者制备了针对REV gp90的McAb,为REV的快速诊断及抗原表位分析与鉴定等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 GP90基因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砷制剂促生长机理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梁俊荣 闫贵龙 +2 位作者 崔红玉 刘海滨 张丽云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15-16,共2页
在雏鸡日粮中分别添加1.4mg/kg三氧化二砷和40mg/kg 3-硝基-4-羟基苯胂酸,于30日龄时测定雏鸡回肠内容物pH值、回肠内容物中魏氏梭菌和大肠杆菌数量以及回肠重量.结果表明,添加3-硝基-4-羟基苯胂酸回肠内容物中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下降(P&l... 在雏鸡日粮中分别添加1.4mg/kg三氧化二砷和40mg/kg 3-硝基-4-羟基苯胂酸,于30日龄时测定雏鸡回肠内容物pH值、回肠内容物中魏氏梭菌和大肠杆菌数量以及回肠重量.结果表明,添加3-硝基-4-羟基苯胂酸回肠内容物中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下降(P<0.05),回肠内容物pH值显著升高(P<0.05),回肠重与活体重的百分比显著下降(P<0.01),而添加三氧化二砷以上指标均无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制剂 魏氏梭菌 大肠杆菌 雏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表达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基因和鸡干扰素-γ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部分生物学特性测定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云峰 石星明 +9 位作者 王玫 刘胜旺 童光志 崔红玉 木古丽 徐灵龙 何来 贺笋 葛俊伟 李一经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77-1082,共6页
将共表达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基因和鸡干扰素-γ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IFNγS1)接种4周龄SPF鸡,免疫3周后用异源病毒LSC99I株攻击,考察重组疫苗对异源病毒攻击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疫苗接种后,免疫鸡血清中很快出现抗体;外周血中C... 将共表达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基因和鸡干扰素-γ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IFNγS1)接种4周龄SPF鸡,免疫3周后用异源病毒LSC99I株攻击,考察重组疫苗对异源病毒攻击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疫苗接种后,免疫鸡血清中很快出现抗体;外周血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含量略高于非免疫对照组,但这种差异并不显著。LSC99I株IB病毒攻击后的保护率结果表明,免疫组的发病率为50%(5/10),死亡率为20%(2/10),非免疫对照组的发病率为100%(10/10),死亡率为50%(5/10);另外免疫鸡的病理损伤程度与非免疫对照组相比,二者差异不明显,在排毒时间和排毒量上也没有明显变化。体重分析结果显示,攻毒前免疫组与对照组相比,体重均没有显著变化,但攻毒后免疫组鸡体重增长的幅度要高于非免疫对照组。从以上结果可以说明,重组疫苗虽然能在动物体内很好地表达,但不能对实验动物产生很好的保护作用,而鸡干扰素-γ基因能在动物体内表达并发挥其免疫调节作用,减轻了重组疫苗对体重增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支气管炎 重组鸡痘病毒 干扰素-Γ S1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苏籽提取物对大鼠颈总动脉内膜增生防治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冯雪建 卢占军 +4 位作者 王文博 高登慧 徐在品 邓小燕 崔红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007-5008,5036,共3页
[目的]探讨紫苏籽提取物对大鼠颈总动脉内膜增生的防治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动物模型组、阿司匹林组和紫苏籽Ⅰ组(0.18 g/kg)、紫苏籽Ⅱ组(0.54 g/kg)和紫苏籽Ⅲ组(1.62 g/kg)。通过建立大鼠颈总动脉内膜增生模型,应用组织学方... [目的]探讨紫苏籽提取物对大鼠颈总动脉内膜增生的防治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动物模型组、阿司匹林组和紫苏籽Ⅰ组(0.18 g/kg)、紫苏籽Ⅱ组(0.54 g/kg)和紫苏籽Ⅲ组(1.62 g/kg)。通过建立大鼠颈总动脉内膜增生模型,应用组织学方法研究紫苏籽提取物对大鼠颈总动脉挤压后血管内膜增生的防治效果。[结果]与动物模型组相比,紫苏籽Ⅰ、Ⅱ和Ⅲ组大鼠左侧颈总动脉的完全阻塞发生率明显降低,紫苏籽Ⅲ组大鼠左侧颈总动脉内膜增生明显改善。紫苏籽Ⅲ组血管中膜和内膜面积占有率和管腔面积占有率分别为23.91%和67.50%,与动物模型组差异极显著。[结论]紫苏籽提取物对大鼠颈总动脉内膜增生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籽 大鼠 颈总动脉 内膜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提取液对大鼠颈总动脉内膜增生防治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冯雪建 卢占军 +3 位作者 高登慧 徐在品 邓小燕 崔红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226-4228,共3页
[目的]研究大黄提取液对大鼠颈总动脉挤压后内膜增生的防治作用。[方法]正常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动物模型组、阿司匹林组和大黄组(大黄Ⅰ组0.45 g/kg、大黄Ⅱ组1.35 g/kg、大黄Ⅲ组4.05 g/kg)。术后30天取颈总动脉,进行形态学观察。[结... [目的]研究大黄提取液对大鼠颈总动脉挤压后内膜增生的防治作用。[方法]正常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动物模型组、阿司匹林组和大黄组(大黄Ⅰ组0.45 g/kg、大黄Ⅱ组1.35 g/kg、大黄Ⅲ组4.05 g/kg)。术后30天取颈总动脉,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1.大黄Ⅰ组、阿司匹林组和动物模型组血管壁组织结构基本相似,(内膜+中膜)占有率、管腔横切面积占有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2.与动物模型组相比,大黄Ⅱ、Ⅲ组大鼠左侧颈总动脉内膜增生均明显减轻。大黄Ⅲ组(内膜+中膜)占有率差异极显著(P<0.01),大黄Ⅱ、Ⅲ组管腔横切面积占有率均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大黄提取液对大鼠颈总动脉挤压后内膜增生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大鼠 颈总动脉 内膜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修饰的鸡新城疫病毒HN基因DNA疫苗免疫效力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石星明 贺笋 +5 位作者 王玫 杨桂花 曾伟伟 崔红玉 童光志 王云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526-1531,共6页
为了评价基因修饰对提高DNA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将NDV F48E9株HN基因进行密码子优化和信号肽替换,修饰后的基因命名为SoptiHN,将HN和SoptiHN基因分别克隆至pVAX 1和含CpG-ODN刺激序列的载体pVAX 1-CpG中,共获得pV-SoptiHN、pVC-SoptiHN... 为了评价基因修饰对提高DNA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将NDV F48E9株HN基因进行密码子优化和信号肽替换,修饰后的基因命名为SoptiHN,将HN和SoptiHN基因分别克隆至pVAX 1和含CpG-ODN刺激序列的载体pVAX 1-CpG中,共获得pV-SoptiHN、pVC-SoptiHN、pV-HN和pVC-HN 4种质粒。将4种质粒股四头肌多点注射3周龄SPF鸡,每只鸡200μg,以PBS为非免疫对照;一免后3周以相同的剂量加强免疫,二免后2周以103EID50NDV的F48E9强毒株进行攻毒,计算发病率、死亡率以及排毒情况。试验期间每周采集血清进行HI抗体的检测,同时采集抗凝血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分析免疫后各试验组IFN-γ和IL-18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疫苗免疫1周后,所有免疫组均能产生抗NDV的HI抗体,pV-SoptiHN和pVC-SoptiHN组最高,与其他组差异显著;pVC-SoptiHN和pVC-HN质粒免疫组IFN-γ和IL-18表达水平要略高于pV-SoptiHN和pV-HN质粒免疫组。攻毒结果显示,pV-SoptiHN与pVC-SoptiHN免疫组的死亡保护率均为71%,排毒检出率均为25%,而pV-HN和pVC-HN免疫组的保护率均为50%,排毒检出率分别为50%和44%,pVAX1、pVAX1-CpG和PBS对照组攻毒后的死亡率均为100%,排毒检出率均为100%,pV-SoptiHN与pVC-SoptiHN免疫组的排毒时间与其他5组相比有所缩短。以上结果表明,修饰后的HN基因可以诱导鸡产生更强烈的免疫反应,获得更好的保护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修饰 NDV DNA疫苗 免疫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家口地区奶牛隐性乳腺炎的流行特点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香汝 李寸欣 +6 位作者 郑雪花 徐明举 徐彤 徐占云 薛拥志 崔红玉 张瑞华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0年第1期52-53,共2页
在春夏秋冬四个不同的季节采集张家口地区奶牛的奶样,通过CMT法检测奶牛隐性乳腺炎的发病率。结果个体阳性平均率为52.3%,阳性乳区平均率为19.2%,奶牛隐性乳腺炎的发病率与季节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与胎次呈正相关,后乳区的阳性率明显高... 在春夏秋冬四个不同的季节采集张家口地区奶牛的奶样,通过CMT法检测奶牛隐性乳腺炎的发病率。结果个体阳性平均率为52.3%,阳性乳区平均率为19.2%,奶牛隐性乳腺炎的发病率与季节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与胎次呈正相关,后乳区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前乳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隐性乳腺炎 张家口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低蛋白饮食的护理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文才 苏全忠 +3 位作者 李秀芝 王晓燕 崔红玉 高燕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年第9期61-62,共2页
目的了解低蛋白饮食护理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临床表现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22例,所有患者在全面护理基础上均给予低蛋白饮食[(0.6 g/(Kg.d)],观察低蛋白饮食前后血清尿素氮、血肌酐、肌酐清除率、血磷、钙、总蛋白以及... 目的了解低蛋白饮食护理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临床表现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22例,所有患者在全面护理基础上均给予低蛋白饮食[(0.6 g/(Kg.d)],观察低蛋白饮食前后血清尿素氮、血肌酐、肌酐清除率、血磷、钙、总蛋白以及精神状况、恶心、呕吐、肌肉疼痛、骨痛、皮肤瘙痒等尿毒症症状变化。结果低蛋白饮食后血肌酐、尿素氮有所下降;总蛋白、白蛋白有所上升,但无统计学意义;血磷下降,血钙上升,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精神差、乏力好转,恶心、呕吐等症状明显减轻。结论加强低蛋白饮食护理可以延缓肾功能衰竭的进展,并能改善尿毒症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蛋白饮食 慢性肾功能不全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家口地区奶牛临床型乳腺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13
作者 赵香汝 李寸欣 +6 位作者 郑雪花 徐明举 徐彤 徐占云 薛拥志 崔红玉 张瑞华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09年第11期49-51,共3页
采集具有临床型乳腺炎奶牛的奶样,经细菌的分离培养、纯培养和生化试验,以确定奶牛临床型乳腺炎的致病菌种类。结果发现患临床型乳腺炎奶牛的致病菌和占分离菌株的百分率为:腐生葡萄球菌19.7%、金黄色葡萄球菌16.5%、兽疫链球菌17.3%、... 采集具有临床型乳腺炎奶牛的奶样,经细菌的分离培养、纯培养和生化试验,以确定奶牛临床型乳腺炎的致病菌种类。结果发现患临床型乳腺炎奶牛的致病菌和占分离菌株的百分率为:腐生葡萄球菌19.7%、金黄色葡萄球菌16.5%、兽疫链球菌17.3%、停乳链球菌9.4%、乳房链球菌3.9%、无乳链球菌1.6%、产气肠杆菌17.3%、聚团肠杆菌4.7%、奇异变形杆菌3.0%、大肠杆菌3.0%、蜡样芽胞杆菌3.0%,样品中单纯感染与混合感染的百分率分别为66.0%和2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临床型乳腺炎 病原菌 张家口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砒霜促生长作用机理的初步探讨
14
作者 梁俊荣 闫贵龙 +3 位作者 崔红玉 刘海滨 张丽云 杨素平 《中兽医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13,共4页
在蛋用雏鸡日粮中分别添加砒霜和 3-硝基 - 4 -羟基苯胂酸 ,观察其对雏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 ,砷制剂对血清无机磷含量 (P<0 .0 1)和 SGOT活性 (P<0 .0 5)有明显影响 ,其它指标的变化未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结果分析指... 在蛋用雏鸡日粮中分别添加砒霜和 3-硝基 - 4 -羟基苯胂酸 ,观察其对雏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 ,砷制剂对血清无机磷含量 (P<0 .0 1)和 SGOT活性 (P<0 .0 5)有明显影响 ,其它指标的变化未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结果分析指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砒霜 促生长机理 血液生化指标 中间代谢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gC蛋白的多抗制备、细胞定位及功能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永珍 赵妍 +1 位作者 崔红玉 王云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09-1316,共8页
为制备对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具有诊断应用价值的抗体,并研究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gC蛋白在LMH细胞内的分布及gC蛋白对病毒在细胞间传播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以ILTV—LJS09毒株基因组为模板,应用PCR方法扩增gC基因的主要抗原性片段,... 为制备对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具有诊断应用价值的抗体,并研究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gC蛋白在LMH细胞内的分布及gC蛋白对病毒在细胞间传播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以ILTV—LJS09毒株基因组为模板,应用PCR方法扩增gC基因的主要抗原性片段,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构建pET-32a—gC质粒,经IPTG诱导表达并纯化,获得His—gC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抗血清。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兔抗-ILTV gC抗体能与纯化的His—gC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且能检测到内源性gC蛋白。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兔抗ILTV-LJS09 gC蛋白的多抗能与ILTV LJS09、HLJ0507、MDJ0442、SD0203、Zhj1298毒株反应,特异性良好。采用获得的抗gC抗体观测LJS09-gC蛋白在LMH细胞内的分布,发现gC蛋白主要存在于病毒感染细胞的胞质和胞膜上,细胞核和未感染的细胞中没有gC蛋白。利用抗体中和ILTV gC蛋白的试验结果表明,gC蛋白可能直接参与病毒在细胞间传播,从而影响病毒蚀斑的形成。本研究成功制备了具有诊断价值的兔抗ILTV-LJS09 gC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并证实LJS09 gC蛋白在分布及功能上具有a-疱疹病毒的保守性,为gC蛋白生物学特性和ILTV感染机制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TV gC蛋白 多克隆抗体 细胞定位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 2基因的重组火鸡疱疹病毒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晓涵 杨伏春 +8 位作者 刘芮 高立 崔红玉 张艳萍 刘长军 祁小乐 王笑梅 高玉龙 李凯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56-662,共7页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禽业的高度致死性和免疫抑制性传染病。为研制IBD重组火鸡疱疹病毒(HVT)活载体疫苗,本研究构建了表达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保护性抗原VP2基因的重组HVT并对其体外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通...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禽业的高度致死性和免疫抑制性传染病。为研制IBD重组火鸡疱疹病毒(HVT)活载体疫苗,本研究构建了表达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保护性抗原VP2基因的重组HVT并对其体外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RT-PCR扩增IBDV超强毒株VP2基因并克隆入pCI载体,获得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I-VP2。用限制性内切酶将携带CMV启动子的VP2基因表达框架切下,连接于入门质粒pENTR,构建获得重组入门质粒pENTR-VP2。将pENTR-VP2与HVT重组黏粒H3-Kan/ccdB进行LR重组反应,构建重组表达黏粒H3-VP2。用H3-VP2与其他4个相互重叠并覆盖HVT全基因组的黏粒共同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拯救获得重组病毒rHVT-VP2。将重组病毒在CEF中连续传至20代后用PCR、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免疫印迹试验进行检测,并绘制重组病毒体外生长曲线,分析其体外复制特性。结果表明,重组病毒rHVT-VP2能够稳定表达VP2蛋白,rHVT-VP2在CEF中的复制能力与亲本病毒无明显差异。重组病毒rHVT-VP2免疫鸡后能够诱导产生IBDV中和抗体,并对IBDV强毒株攻击引起的死亡提供90%免疫保护。重组病毒rHVT-VP2的构建为研制IBD重组HVT活载体疫苗奠定了基础,对IBD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火鸡疱疹病毒 VP2基因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肠炎病毒UL41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体外增殖能力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伏春 刘芮 +7 位作者 李晓涵 高立 刘长军 祁小乐 崔红玉 王笑梅 高玉龙 李凯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689-2696,共8页
旨在构建鸭肠炎病毒(DEV)UL41基因缺失毒株,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本研究以克隆有DEV UL41基因的重组黏粒D1为骨架,利用Red/ET重组技术构建缺失UL41基因的重组黏粒D1 dUL41;将UL41基因缺失重组黏粒D1 dUL41与其他4个克隆有DEV基因... 旨在构建鸭肠炎病毒(DEV)UL41基因缺失毒株,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本研究以克隆有DEV UL41基因的重组黏粒D1为骨架,利用Red/ET重组技术构建缺失UL41基因的重组黏粒D1 dUL41;将UL41基因缺失重组黏粒D1 dUL41与其他4个克隆有DEV基因组片段的亲本黏粒共转染鸭胚成纤维细胞(DEF),拯救获得UL41基因缺失毒株rDEV-SD19/dUL41。将该基因缺失病毒感染DEF后,提取病毒基因组进行PCR鉴定及测序,并利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该病毒感染细胞中UL41基因表达情况;绘制拯救的基因缺失病毒的生长曲线,分析其体外复制特性。PCR及测序结果显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缺失UL41基因的重组黏粒D1 dUL41。将该基因缺失黏粒与其他含有DEV基因组的亲本黏粒共转染DEF后能够产生典型的蚀斑病变。PCR及测序结果显示,UL41基因成功从DEV基因组中缺失;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发现,基因缺失病毒rDEV-SD19/dUL41感染DEF后,未见UL41蛋白表达。综上表明,本研究成功构建了DEV UL41基因缺失病毒。体外生长曲线显示,rDEV-SD19/dUL41在DEF中的复制能力明显低于亲本病毒,提示UL41蛋白在DEV复制中发挥重要作用。UL41基因缺失DEV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UL41基因在DEV感染和致病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肠炎病毒 UL41基因 基因缺失 复制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U3区碱基突变不影响禽白血病病毒的体外复制能力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雁怩 高奇 +9 位作者 李晓菲 贠炳岭 祁小乐 王永强 刘长军 崔红玉 张艳萍 高宏雷 王笑梅 高玉龙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08-614,共7页
为探索近年蛋鸡分离株中出现规律性突变的J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3′-U3区对病毒体外复制能力的影响,以ALV-J原型毒株HPRS-103为骨架,利用融合PCR技术构建含蛋鸡分离株SD09DP04的3′-U3区的嵌合病毒的cDNA克隆。嵌合病毒的感染性克隆与... 为探索近年蛋鸡分离株中出现规律性突变的J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3′-U3区对病毒体外复制能力的影响,以ALV-J原型毒株HPRS-103为骨架,利用融合PCR技术构建含蛋鸡分离株SD09DP04的3′-U3区的嵌合病毒的cDNA克隆。嵌合病毒的感染性克隆与原型毒株HPRS-103的感染性克隆分别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DF-1细胞,对收获的病毒分别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禽白血病抗原和反转录酶试剂盒检测,结果表明成功拯救到2株病毒。对拯救的2株病毒,进行其3′-U3区启动子活性和增强子活性的检测,以及复制动力学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出现特异性规律性突变的U3区对于原毒株的体外复制能力无显著影响。所构建的3′-U3区的嵌合病毒的成功拯救对于进一步探索近年ALV-J流行毒株其3′-U3区出现的规律性突变的功能及意义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3区 嵌合病毒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型禽腺病毒抗体间接hexon-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6
19
作者 朱庆贺 张鹏宇 +5 位作者 崔红玉 王观悦 王爽 陈曦 刘力威 史同瑞 《中国兽药杂志》 2018年第8期7-11,共5页
以4型禽腺病毒(FAdV-4)的DNA为模板,扩增其六邻体(hexon)部分基因并进行重组表达,以重组hexon蛋白为包被抗原,优化ELISA检测条件,建立了FAdV-4的ELISA抗体检测方法。该方法对FAdV-4阳性血清检测为阳性,对于其他鸡常见病毒,如禽流感病毒5... 以4型禽腺病毒(FAdV-4)的DNA为模板,扩增其六邻体(hexon)部分基因并进行重组表达,以重组hexon蛋白为包被抗原,优化ELISA检测条件,建立了FAdV-4的ELISA抗体检测方法。该方法对FAdV-4阳性血清检测为阳性,对于其他鸡常见病毒,如禽流感病毒5、7、9型,新城疫病毒以及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阳性血清检测均为阴性;与PCR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83.3%。试验表明,建立的以重组hexon蛋白为包被抗原检测FAdV-4血清抗体的ELISA方法可以用于检测FAdV-4的感染及相关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型禽腺病毒 hexon蛋白 原核表达 间接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山草鸡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新型变异株的鉴定 被引量:2
20
作者 姜楠 王雨龙 +11 位作者 张文英 牛鑫鑫 刘长军 高玉龙 高立 崔红玉 李凯 潘青 张艳萍 刘爱晶 王笑梅 祁小乐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1年第5期119-125,共7页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新型变异株正在我国广泛蔓延,给商品肉鸡群和蛋鸡群带来了新的威胁。本研究对一个疑似发生非典型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地方品种雪山草鸡群进行了RT-PCR检测,并对分离的3株毒株进...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新型变异株正在我国广泛蔓延,给商品肉鸡群和蛋鸡群带来了新的威胁。本研究对一个疑似发生非典型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地方品种雪山草鸡群进行了RT-PCR检测,并对分离的3株毒株进行了基因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引起该鸡群发病的病原是IBDV新型变异株,属于A2dB1基因型;这3个毒株的VP2高变区编码蛋白上含有IBDV变异株的特征性氨基酸,也具有IBDV新型变异株的独特氨基酸。结果提示,我国地方品种鸡群中也有IBDV新型变异株的流行,现有的部分商品化IBDV疫苗已不能有效预防IBDV新型变异株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新型变异株 A2dB1基因型 雪山草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