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EG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7
1
作者 谢秀雯 周建强 崔红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282-285,共4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基本病理改变是血-视网膜屏障(blood-retinal barrier,BRB)破坏、新生血管形成,后期新生血管膜收缩牵拉引起视网膜脱离。DR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至今尚未...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基本病理改变是血-视网膜屏障(blood-retinal barrier,BRB)破坏、新生血管形成,后期新生血管膜收缩牵拉引起视网膜脱离。DR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任何病理改变在本质上均是体内动态平衡的失调,新生血管的形成亦然,血管刺激因素增强和(或)抑制因素减少使两者平衡失调即所谓的"血管生成开关"形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体内促新生血管形成的主要因子之一,近年来在DR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的研究中广受关注。我们旨在阐述VEGF在D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新生血管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并发白内障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被引量:8
2
作者 荣华 张美萍 +1 位作者 陈建梅 崔红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62-1065,共4页
目的探讨2.2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8月96例(106眼)合并不同程度白内障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均行2.2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术后... 目的探讨2.2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8月96例(106眼)合并不同程度白内障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均行2.2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术后视力改善程度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91眼(占85.85%),视力不变15眼(占14.15%);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有角膜水肿、前房反应和一过性高眼压。角膜水肿的发生率为9.43%,前房反应的发生率为8.49%,术后一过性高眼压(术后1个月内眼压高于25mmHg,1kPa=7.5mmHg)的发生率为19.81%;术后6个月有12眼(11.32%)发生后囊膜混浊,其中5眼行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结论2.2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并发白内障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术 微切口超声乳化术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对侧眼易发作的解剖因素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睿 李倩 +1 位作者 崔红平 孙兴怀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28-73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angle closure glaucoma,AACG)对侧眼易发作的解剖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眼科就诊的55例原发性AACG患者,另收集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人35例(35眼)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angle closure glaucoma,AACG)对侧眼易发作的解剖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眼科就诊的55例原发性AACG患者,另收集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人35例(35眼)作为对照组。采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S-OCT)分别测量AACG对侧眼、发作眼及正常对照组眼前节参数,并分析各参数的异同。结果AACG对侧眼和发作眼之间的房角开放距离500、房角隐窝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两者之间的房角开放距离750、中央前房深度、前房宽度、前房面积和前房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侧眼和正常眼之间的房角开放距离500、房角开放距离750、房角隐窝面积、中央前房深度、前房宽度、前房面积和前房体积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结论 AACG对侧眼和发作眼的前房结构差异主要表现在房角局部,两者的前房整体结构并无明显差异,均表现为浅前房、较小的前房宽度、面积和体积。对侧眼房角相对较宽但前房整体狭小,这构成了其暂时未发作而一定时期易发作的解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对侧眼 眼前节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 被引量:9
4
作者 吴佳慧 秦驰 崔红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1354-1357,共4页
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术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手术方式之一,在控制顽固性高眼压方面临床效果确切,因此被越来越多的眼科医生作为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首选方式,但是术后的各种并发症依然是临床上棘手的问题。由于并发症的种类较多、轻重... 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术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手术方式之一,在控制顽固性高眼压方面临床效果确切,因此被越来越多的眼科医生作为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首选方式,但是术后的各种并发症依然是临床上棘手的问题。由于并发症的种类较多、轻重缓急不同,在应对不同情况时,应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我们总结归纳了几种目前常见的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并对并发症发生的可能原因及应对措施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阀 难治性青光眼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G微切口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4
5
作者 曹薇 崔红平 张美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94-1097,共4页
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出现玻璃体积血、伴有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纤维血管膜增殖(累及或者即将累及到黄斑)、牵拉-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紧密后粘连的难治性黄斑水肿,均是需要手术干预的,且早期手术干预可以获得更好的远期视力效... 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出现玻璃体积血、伴有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纤维血管膜增殖(累及或者即将累及到黄斑)、牵拉-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紧密后粘连的难治性黄斑水肿,均是需要手术干预的,且早期手术干预可以获得更好的远期视力效果。23G玻璃体切割系统使用操作方法与20G器械类似,而且玻璃体切割更彻底,能进行更复杂的手术操作,同时23G玻璃体切割系统避免了25G系统的某些缺点,所以23G玻璃体切割系统的临床手术适应证越来越广泛。本文对23G微切口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现状和趋势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切口玻璃体切割术 糖尿病黄斑水肿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积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黄斑前膜在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6
作者 陶雁亭 崔红平 +2 位作者 杨珺 顾丽琼 卢平 《临床眼科杂志》 2014年第4期293-296,共4页
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前膜的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OCT)特征以及与患者视力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门诊确诊的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82例(212只眼),年龄35~88岁,平均(66.08±9.25)岁,所有患... 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前膜的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OCT)特征以及与患者视力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门诊确诊的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82例(212只眼),年龄35~88岁,平均(66.08±9.25)岁,所有患者均进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底和OCT检查。根据OCT检查所见对黄斑前膜进行分类,分析中心凹形态及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体积与视力的关系,采用SPSS13.0软件对患者的各项OCT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特发性黄斑前膜的OCT图像特征表现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表面厚薄不一的高反光带,部分与视网膜内表面完全紧密粘连或分离。黄斑前膜的中心凹形态改变有5种表现,中心凹正常型33只眼(15.7%),伴有板层裂孔17只眼(8.0%),伴有假性黄斑裂孔16只眼(7.5%),伴有弥漫水肿121只眼(57.0%),伴有囊样水肿25只眼(11.8%)。(2)中心凹正常组与其它中心凹形态组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体积与视力呈负相关(r=0.029,P〈0.01)。结论黄斑前膜患者视力与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体积具有负相关性,0CT作为黄斑前膜可靠的诊断方法,在临床上可以减少漏诊,并可以为手术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膜 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 黄斑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spaseⅡ消化法原代培养兔结膜上皮细胞及鉴定 被引量:3
7
作者 谢秀雯 周建强 崔红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2-316,共5页
目的研究DispaseⅡ消化法原代培养兔结膜上皮细胞,观察其体外生长特性,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培养的上皮细胞。方法 DispaseⅡ消化法原代培养兔结膜上皮细胞,观察不同时期细胞的生长情况、细胞形态,做广谱角蛋白、MUC5AC免疫荧光... 目的研究DispaseⅡ消化法原代培养兔结膜上皮细胞,观察其体外生长特性,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培养的上皮细胞。方法 DispaseⅡ消化法原代培养兔结膜上皮细胞,观察不同时期细胞的生长情况、细胞形态,做广谱角蛋白、MUC5AC免疫荧光染色及PAS染色鉴定;并比较不同部位结膜上皮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阳性情况。结果 DispaseⅡ消化法能够获得大量的较纯净的结膜上皮细胞,细胞生长增殖快,能传代4~5代;绝大多数细胞广谱角蛋白免疫荧光染色阳性,少数细胞MUC5AC表达阳性及PAS染色阳性。睑结膜、穹隆部结膜和球结膜细胞PCNA阳性率分别为:(32.14±1.69)%、(27.67±1.20)%、(22.76±1.73)%,兔睑结膜上皮细胞PCNA阳性率较穹隆部及球结膜上皮细胞的PCNA阳性率高,各部位PCNA阳性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ispaseⅡ消化法是进行体外结膜上皮细胞培养的理想方法,兔眼睑结膜处可能存在结膜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膜上皮细胞 结膜上皮干细胞 DispaseⅡ 原代培养 免疫组织化学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 被引量:1
8
作者 曹薇 张美萍 崔红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1086-1088,共3页
目的:观察23G 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01/10在我院采用23G 玻璃体切割系统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28例28眼,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患者进行 3~12mo的术后随访观察,进行疗效评价与分析。结果:... 目的:观察23G 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01/10在我院采用23G 玻璃体切割系统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28例28眼,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患者进行 3~12mo的术后随访观察,进行疗效评价与分析。结果: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28 眼,27眼黄斑裂孔愈合,1眼未愈合。术后1,3mo矫正视力较术前有显著提高(χ2=8.65,P=0.003; χ2=10.33,P=0.001)。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提示黄斑区裂孔封闭。术中切口缝合5例(18%)。术后眼压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未发生眼内炎、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于简单的黄斑区手术考虑首选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术 黄斑裂孔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多能干细胞在眼科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吴佳慧 崔红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295-298,共4页
可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是由体细胞或成体细胞重编程转化而来,这项技术引起了学术界空前的关注,越来越多的相关研究随之开展。它是通过人工方法将适当的外源性转录因子导入体细胞或成体干细胞,使之转化... 可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是由体细胞或成体细胞重编程转化而来,这项技术引起了学术界空前的关注,越来越多的相关研究随之开展。它是通过人工方法将适当的外源性转录因子导入体细胞或成体干细胞,使之转化为具有无限增殖潜能和定向分化能力、类似于胚胎干细胞的一类干细胞。在不断探索发展多能干细胞培养转化技术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不少突破性的进展,这为将来细胞移植成为临床治疗方法奠定了基础。同时各种研究成功诱导出类似人体细胞的干细胞,并在动物实验中得到乐观的结果。我们主要探讨iPSC在眼科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多能干细胞 干细胞 视网膜 角膜 细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眼部疾病干细胞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睿 崔红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88-691,共4页
干细胞移植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疾病治疗手段,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在眼科领域,干细胞移植技术同样得到了一定的研究和应用。在治疗眼部疾病,尤其是治疗与血管和神经退化相关的疾病方面,干细胞移植治疗技术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对常... 干细胞移植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疾病治疗手段,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在眼科领域,干细胞移植技术同样得到了一定的研究和应用。在治疗眼部疾病,尤其是治疗与血管和神经退化相关的疾病方面,干细胞移植治疗技术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对常见眼部疾病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部疾病 干细胞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引起对侧眼免疫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方蕾 李倩 +4 位作者 汤坚岑 储浩 徐吉 王怡然 崔红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667-1672,共6页
目的:研究第一眼白内障手术是否会引起对侧眼炎症反应,并尝试探究该炎症反应的发展规律。方法:本课题为配对样本实验,共纳入37例双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实验样本均来源于患者术眼房水。其中行第一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 目的:研究第一眼白内障手术是否会引起对侧眼炎症反应,并尝试探究该炎症反应的发展规律。方法:本课题为配对样本实验,共纳入37例双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实验样本均来源于患者术眼房水。其中行第一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时收集的房水样本纳为A组(共37眼),行第二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时收集的房水样本纳为B组(共37眼)。并根据患者双眼白内障手术间隔时间将样本分为五组。最终,待所有样本收集完成,通过Luminex生物检测技术同时检测其中TNF-α,IL-6,IL-8,CCL2/MCP-1,IL-6 Rα,IL-1 ra,MIP-1α,MIP-1d,CCL4,IL-2,CXCL9,TIMP-1,CCL11等13种细胞因子的浓度。结果:本研究所检测的13种细胞因子中,IL-6,MIP-1α,CCL2/MCP-1,TNF-α,MIP-1d,IL-2,TIMP-1等7种因子在双眼中的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均表现为第二眼高于第一眼,其中第二眼房水中IL-6和MIP-1α的浓度较第一眼呈显著性升高(P<0.001)。与第一眼相比,CCL4,CCL11,IL-6Rα,CXCL9,IL-1ra等炎症因子在第二眼中的浓度只有轻微升高,IL-8表现为轻微下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结果提示,第一眼后3wk,IL-6,MCP-1/CCL2,IL-2,MIP-1d等4种炎症因子在双眼房水中的浓度差异最为显著。结论:本研究提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能引起对侧眼的免疫反应,且第二眼的免疫反应高峰期大约出现在第一眼术后3wk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细胞因子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新生血管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时毅 崔红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97-1100,共4页
角膜新生血管是多种眼表疾病的病理改变,是常见的致盲因素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对角膜新生血管的治疗做了大量的研究。目前临床上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外科治疗。药物治疗方面包括抗炎药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外科治疗方面包括激光... 角膜新生血管是多种眼表疾病的病理改变,是常见的致盲因素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对角膜新生血管的治疗做了大量的研究。目前临床上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外科治疗。药物治疗方面包括抗炎药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外科治疗方面包括激光、电凝法和眼表重建手术。此外,许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的药物及新型治疗方法也被证实具有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对角膜新生血管临床治疗的现状及发展前景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新生血管 药物治疗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发性白内障Nd∶YAG激光后囊切开尺寸对眼部生物学参数及屈光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曹薇 崔红平 +1 位作者 倪双 郭海科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47-1850,共4页
目的:评估不同切口尺寸的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对后发性白内障(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OP)等眼部生物学参数及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6/2017-12于上海市东方医院眼科行Nd∶YAG... 目的:评估不同切口尺寸的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对后发性白内障(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OP)等眼部生物学参数及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6/2017-12于上海市东方医院眼科行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治疗的PCO患者41例41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后囊切开尺寸将患者分成2组,囊膜切口≤3. 5mm为组1(20例20眼),囊膜切口>3. 5mm为组2(21例21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wk,1、3mo行BCVA、屈光度、IOP、ACD、黄斑厚度(MT)等检查。结果:术后1wk,1、3mo,两组患者BCVA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01),但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手术前后,两组患者屈光度(S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1wk,组2患者IOP高于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609,P=0. 013)。术后1wk,两组患者ACD均较术前明显变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但术后1、3mo两组患者AC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1wk,两组患者MT均较术前轻度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且术后1wk,1、3mo两组患者M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后囊切开尺寸对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后IOP影响显著,对BCVA、ACD、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性白内障 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 眼部生物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抗VEGF靶向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谢秀雯 周建强 崔红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97-500,共4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DR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DR患者会出现视网膜毛细血管阻塞,可导致局部缺氧,由此引起促新生血管因子产生增多,其中包括VEGF。VEGF是促...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DR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DR患者会出现视网膜毛细血管阻塞,可导致局部缺氧,由此引起促新生血管因子产生增多,其中包括VEGF。VEGF是促新生血管形成的主要因子之一,会降低血管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参与血管炎症反应、增加血管通透性和促进新生血管形成。近年来有关DR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本文旨在阐述VEGF在D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抗VEGF治疗策略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新生血管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