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GPS数据反演海原断裂带断层滑动速率和闭锁深度 被引量:38
1
作者 崔笃信 王庆良 +2 位作者 胡亚轩 王文萍 朱桂芝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16-525,共10页
以"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区域站在海原断裂带附近的所有观测数据及跨断裂GPS剖面观测数据作为约束,用Smith3-D体力模型反演了海原断裂带断层滑动速率和断层闭锁深度.从西到东断裂共分为5段,采用遗传算法拟合GPS水平运动速度... 以"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区域站在海原断裂带附近的所有观测数据及跨断裂GPS剖面观测数据作为约束,用Smith3-D体力模型反演了海原断裂带断层滑动速率和断层闭锁深度.从西到东断裂共分为5段,采用遗传算法拟合GPS水平运动速度场,拟合残差均方根为1.1mm/a.反演结果为:毛毛山断裂左旋走滑运动速率为3.5mm/a,闭锁深度为22.0km;老虎山断裂左旋走滑速率为6.5mm/a,闭锁深度为10.3km;海原断裂带西段、中段和东段的滑动速率依次为4.5mm/a、5.6mm/a和5.5mm/a,闭锁深度依次为8.4km、3.6km和4.3km.表明毛毛山断裂左旋走滑运动速率小,闭锁深度大,有利于应变能的积累,使得该断裂及附近地区存在发生强震的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原断裂带 3-D体力模型 反演 滑动速率 闭锁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块体周缘地区现今地壳水平运动与应变 被引量:29
2
作者 崔笃信 郝明 +3 位作者 李煜航 王文萍 秦姗兰 李长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646-3661,共16页
位于青藏块体和华北块体之间的鄂尔多斯块体及其周缘地区是中国大陆构造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从1300年至今,在块体周边断陷盆地和西南缘断裂带上发生了五次8级以上的地震.为了了解该地区现今地壳运动、应变状态以及断裂滑动分布,我们... 位于青藏块体和华北块体之间的鄂尔多斯块体及其周缘地区是中国大陆构造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从1300年至今,在块体周边断陷盆地和西南缘断裂带上发生了五次8级以上的地震.为了了解该地区现今地壳运动、应变状态以及断裂滑动分布,我们收集了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2009—2013年、国家GPS控制网、跨断陷盆地的8个GPS剖面等共527个流动站和32个连续站GPS观测数据,获得了高空间分辨率的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进一步用均匀弹性模型计算了应变率分布.结果表明,块体内部GPS站点向NEE方向运动,速度变化较小,应变率大多在(-1.0~1.0)×10^(-8)/a之间;山西断陷带构造运动与变形最为强烈,盆地相对于鄂尔多斯块体为拉张变形,应变率为(1.0~3.0)×10^(-8)/a,相对于东部山地则为挤压变形,应变率为(-2.0^-3.0)×10^(-8)/a,盆地西侧断裂(如罗云山断裂、交城断裂)以拉张运动为主,拉张速率为2~3mm·a-1,盆地东侧断裂主要以右旋缩短运动为主,速率为1~3mm·a-1;河套断陷带西部的临河凹陷处于较强的张性应变状态,应变率为(2.0~3.0)×10^(-8)/a;块体西南边缘处于压缩应变状态,应变率为(-1.0^-2.0)×10^(-8)/a,六盘山断裂存在明显的地壳缩短运动,速率约为2.1mm·a-1,速率在断裂附近逐渐减小,反映了断裂处于闭锁状态;相对于鄂尔多斯块体内部渭河断裂带为左旋运动,速率为1.0mm·a-1,盆地处在弱拉张变形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块体 GPS速度场 地壳运动 应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天池火山近期形变场演化过程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崔笃信 王庆良 +2 位作者 李克 王文萍 胡亚轩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731-1739,共9页
对长白山天池火山区2002~2005年的4期水准测量数据、2000~2005年6期GPS测量数据以及1999年以来的定点地倾斜观测数据进行了系统处理分析,结果表明:(1)2000年9月~2002年6月期间,长白山天池火山地表变形很小,基本上处于较为稳定... 对长白山天池火山区2002~2005年的4期水准测量数据、2000~2005年6期GPS测量数据以及1999年以来的定点地倾斜观测数据进行了系统处理分析,结果表明:(1)2000年9月~2002年6月期间,长白山天池火山地表变形很小,基本上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1993~1998年的lnSAR观测资料也未发现明显的地表变形;(2)2002~2003年,长白山天池火山出现了明显的地表形变异常变化,其水平形变表现为以天池火山口为中心的放射状膨胀运动,垂直形变则表现为近火山口的快速隆起,显示天池火山下部可能有岩浆压力增大变化;(3)长白山天池火山2003年以来的形变速率有逐年迅速衰减的变化特征,其最大水平运动速率已由2002~2003年期间的38.3mm/a衰减到2004~2005年的15.8mm/a,最大垂直形变速率则由2002~2003年的46.0mm/a衰减到2004~2005年的5.0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天池火山 地表形变 扰动 G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青块体东西部运动分界带的确定 被引量:11
4
作者 崔笃信 王庆良 +1 位作者 王文萍 胡亚轩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4-30,共7页
通过研究用1999~2004年多期GPS观测资料计算获得的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壳水平运动图像发现:甘青块体可分为东部块体和西部块体,它们的运动状态存在明显的差异,2001年11月14日昆仑Ms8.1地震后,其差异表现得尤为明显。进一步结合地质、地球... 通过研究用1999~2004年多期GPS观测资料计算获得的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壳水平运动图像发现:甘青块体可分为东部块体和西部块体,它们的运动状态存在明显的差异,2001年11月14日昆仑Ms8.1地震后,其差异表现得尤为明显。进一步结合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确定了分界带的位置:分界带的整体走向为北东向;北部位于金昌与武威之间;中部在祁连山东部、门源以西;南部位于德令哈以东青海湖以西的地方。并对形成这种运动态势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青块体 运动分界带 地壳水平运动 运动机制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GPS监测西安市南郊地壳形变 被引量:10
5
作者 崔笃信 王庆良 +1 位作者 王建华 梁伟锋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3年第2期47-51,共5页
介绍了用GPS监测到的西安市南郊的地壳三维形变 ,并与 1990年前后的传统测量结果相比较 ,分析了西安市的地壳形变特征。结果表明 :西安市南郊地面沉降速率有所减慢 ,但水平形变显著。观测结果与颗粒位移模型 (GDM )模拟的结果具有较好... 介绍了用GPS监测到的西安市南郊的地壳三维形变 ,并与 1990年前后的传统测量结果相比较 ,分析了西安市的地壳形变特征。结果表明 :西安市南郊地面沉降速率有所减慢 ,但水平形变显著。观测结果与颗粒位移模型 (GDM )模拟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说明导致地面形变的主要因素为过量抽取地下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地壳形变 地裂缝 含水层 颗粒位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中南部现今断层滑动速率和闭锁深度反演 被引量:5
6
作者 崔笃信 郝明 +1 位作者 秦姗兰 王文萍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648-4657,共10页
位于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之间的陕西中南部由渭河盆地、秦岭造山带和汉中盆地构成,其新构造运动主要形式为山脉隆升、盆地断陷,因此以重复水准测量为手段的地壳垂直运动研究尤为重要.基于研究区1970年以来的多期精密水准测量数据,用GPS... 位于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之间的陕西中南部由渭河盆地、秦岭造山带和汉中盆地构成,其新构造运动主要形式为山脉隆升、盆地断陷,因此以重复水准测量为手段的地壳垂直运动研究尤为重要.基于研究区1970年以来的多期精密水准测量数据,用GPS垂直运动速率约束的动态平差方法获得了区域垂直运动速度场.以此为基础,用倾滑位错模型、网格搜索方法反演了研究区主要断层倾滑速率和闭锁深度,结果显示:秦岭北缘断裂倾滑速率为2.25~4.53 mm·a-1,闭锁深度为7.7~10.0 km;华山山前断裂倾滑速率为2.35~2.71 mm·a-1;闭锁深度为2.8~5.0 km,反映了该断裂在华县大地震之后,可能还没有完全闭锁,发生大震的应变能积累条件不足;渭河盆地北缘断裂的倾滑动速率为2.0~2.5 mm·a-1,闭锁深度仅为3.0 km左右,说明该断裂以蠕滑运动为主;略阳断裂倾滑速率为3.02 mm·a-1,闭锁深度6.7 km,是陕南较活动的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速率 闭锁深度 精密水准测量 渭河盆地 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中南部现今地壳垂直形变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崔笃信 郝明 +1 位作者 秦姗兰 王文萍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41-446,共6页
收集陕西中南部1970年以来的多期精密水准测量数据,用基于GPS垂直运动速率约束的动态平差方法获得区域垂直运动速度场。分析表明,地壳垂直运动总体表现为山地、高原相对隆升,盆地相对下沉。相对于关中盆地,西部秦岭、陇山上升速率为4~5... 收集陕西中南部1970年以来的多期精密水准测量数据,用基于GPS垂直运动速率约束的动态平差方法获得区域垂直运动速度场。分析表明,地壳垂直运动总体表现为山地、高原相对隆升,盆地相对下沉。相对于关中盆地,西部秦岭、陇山上升速率为4~5 mm/a,北秦岭造山带为2~3 mm/a,盆地北部的鄂尔多斯南缘为3~4 mm/a;相对于北秦岭,汉中盆地下沉速率为1.0 mm/a左右,安康等北大巴山裂谷下沉速率接近2.0 mm/a;秦岭北缘断裂垂直滑动速率为1.3~1.8 mm/a,华山山前断裂为2.0~2.8 mm/a,渭河断裂小于1.0 mm/a,渭河盆地北缘断裂为1.0~2.5 mm/a,南部断裂为0.7~1.1 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运动速率 断裂滑动速率 精密水准测量 渭河盆地 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大地形变判定强震危险区的指标体系及河西地区垂直形变场演化 被引量:7
8
作者 崔笃信 江在森 王双绪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43-51,共9页
提出了表征地壳垂直形变场定量特征的地壳垂直运动准加速度及体积变化率两个新指标,利用甘肃河西地区70年代以来的5期复测水准资料计算了地壳剪切变形率、扩张变形率、体积变化率、速率增量、准加速度等各项指标,并分析了这些指标... 提出了表征地壳垂直形变场定量特征的地壳垂直运动准加速度及体积变化率两个新指标,利用甘肃河西地区70年代以来的5期复测水准资料计算了地壳剪切变形率、扩张变形率、体积变化率、速率增量、准加速度等各项指标,并分析了这些指标与强震危险区判定的关系.系统地研究了该地区垂直形变场的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形变 地壳运动 地震危险区 甘肃 河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石英晶体三分量土层压力传感器研制 被引量:1
9
作者 崔笃信 王庆良 +1 位作者 陶茂盛 周辉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2-375,共4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AT切石英晶体谐振器力-频线性关系原理研制的土层压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由3个相互垂直的压力传感器和1个温度传感构成,采用等精度频率测量技术,实现高精度数据采集,用RS485串行接口进行数据传输。重点介绍了传感器的... 介绍了一种基于AT切石英晶体谐振器力-频线性关系原理研制的土层压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由3个相互垂直的压力传感器和1个温度传感构成,采用等精度频率测量技术,实现高精度数据采集,用RS485串行接口进行数据传输。重点介绍了传感器的结构设计,并对弹性膜片材料和厚度与量程和灵敏度的关系进行试验和研究。研制的传感器量程为0~1.0MPa,非线性度小于1.0%,重复性误差小于0.05%,滞后误差小于0.1%,温度的测量精度为0.01℃,可用于地震监测的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晶体谐振器 土层压力传感器 等精度频率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复测水准资料寻求反映地壳纯形变的定量指标 被引量:6
10
作者 崔笃信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4年第1期60-65,共6页
地壳纯变形分为剪切变形和扩张变形。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仅利用复测水准资料求出描述地壳剪切变形和扩张变形指标的方法和步骤,所得的定量指标不受基准的影响,受测量累积误差的影响亦很小,能客观地反映地壳变形的特征。通过理... 地壳纯变形分为剪切变形和扩张变形。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仅利用复测水准资料求出描述地壳剪切变形和扩张变形指标的方法和步骤,所得的定量指标不受基准的影响,受测量累积误差的影响亦很小,能客观地反映地壳变形的特征。通过理论和实例证明:以一点周围变形分量的最大值代表该点周围垂直面的变形程度比其平均值更能突出变形信息。最后根据实例计算结果分析了剪切变形分量、扩张变形分量与形变速率、构造地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纯变形 水准数据 定量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石英晶体谐振器的三分量压力仪的研制
11
作者 崔笃信 王庆良 +1 位作者 陶茂盛 周辉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4-147,共4页
介绍一种基于AT切石英晶体谐振器力-频线性关系原理研制的土层压力仪。该压力仪由三个相互垂直的压力传感器和一个温度传感器及采集器构成。测试结果表明:传感器的量程为0~1.0 MPa;非线性度小于1.0%;重复性误差小于0.05%;滞后误差小于0... 介绍一种基于AT切石英晶体谐振器力-频线性关系原理研制的土层压力仪。该压力仪由三个相互垂直的压力传感器和一个温度传感器及采集器构成。测试结果表明:传感器的量程为0~1.0 MPa;非线性度小于1.0%;重复性误差小于0.05%;滞后误差小于0.1%。温度的测量精度优于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晶体谐振器 土层压力仪 非线性度 温度传感器 测量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北地震带北段南瑞现代地壳运动特征与地震 被引量:1
12
作者 崔笃信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2年第4期30-36,共7页
本文对南北地震带北段南端近十五年来大面积垂直形变观测资料及跨断层短水准观测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处理。认为本地区七十年代以来以继承性构造运动为主。八十年代以来有加强的趋势;孕震区附近存在高梯度形变带,且高梯度带在断裂带附... 本文对南北地震带北段南端近十五年来大面积垂直形变观测资料及跨断层短水准观测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处理。认为本地区七十年代以来以继承性构造运动为主。八十年代以来有加强的趋势;孕震区附近存在高梯度形变带,且高梯度带在断裂带附近发生偏转;形变速率等值线在其偏转处的切线几乎与断裂线正交。随着观测点的震中距及观测点与发震构造的位置关系不同,断层形变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另外,还对地壳形变与莫霍面深度及地壳应力场之间的关系作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地壳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块体东北缘近期水平运动与变形 被引量:89
13
作者 江在森 张希 +4 位作者 崔笃信 胡亚轩 陈文胜 王双绪 陈兵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36-644,共9页
利用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区 1 993、1 999年GPS观测资料 ,给出了本区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及视应变场分布图 ,提出了由位移观测值直接求解块体旋转和变形参数的方法 ,初步研究了本区构造块体运动与变形特征 .结果表明 :①本区存在整体性向东... 利用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区 1 993、1 999年GPS观测资料 ,给出了本区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及视应变场分布图 ,提出了由位移观测值直接求解块体旋转和变形参数的方法 ,初步研究了本区构造块体运动与变形特征 .结果表明 :①本区存在整体性向东—东南方的运动(速率约 9mm/a) ;②南部的甘肃—青海块体的运动较快 ,而北部的阿拉善块体的运动较慢 ,二者运动速率相差近 6mm/a,祁连—海原断裂带左旋走滑运动显著 .③自西向东存在北北东—北东东向压性运动 ;④阿拉善块体、甘肃—青海块体内部存在北西西向张性变形 ,阿拉善块体的整体张性变形更显著 ,鄂尔多斯块体西侧的块体交接地带为压性运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观测 块体运动 变形 视应变场 青藏块体 地壳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仑山与汶川强烈地震对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壳运动及应变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21
14
作者 张希 王双绪 +4 位作者 张晓亮 崔笃信 王文萍 张四新 薛富平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2-42,共11页
充分应用GPS、区域水准、跨断层等地形变观测资料,借助非震负位错反演,结合地震活动,综合研究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Ms8.1级地震对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壳运动与应变积累的影响。通过分析笔者认为,青藏块体内部Ms8.1级巨大地震能量释放产生... 充分应用GPS、区域水准、跨断层等地形变观测资料,借助非震负位错反演,结合地震活动,综合研究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Ms8.1级地震对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壳运动与应变积累的影响。通过分析笔者认为,青藏块体内部Ms8.1级巨大地震能量释放产生的扰动应力场对NE向主压背景应力场的调制作用,导致块体边界构造区域地壳差异运动和应力应变状态发生变化。其中,对阿尔金断裂东段与祁连山断裂带西段的应变积累状态反映减缓为主的影响,而对祁连山断裂带中东段则反映促进应变积累为主的影响。这种影响是一定时期、一定程度的。近期青藏块体东北缘区域应力场处于昆仑山、玉门、民乐等地震后的恢复状态。而由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后有限的GPS、跨断层短水准观测资料,可推测汶川地震对甘川交界东段-甘川陕交界区应变积累状况一定程度促进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山Ms8.1级地震 汶川Ms8.0级地震 青藏块体东北缘 地壳运动 大震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火山区几何形变的联合反演 被引量:22
15
作者 胡亚轩 王庆良 +2 位作者 崔笃信 李克 郑传芳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4年第4期90-94,共5页
应用长白山火山区的水准和GPS资料 ,采用Mogi源模型对火山区的压力源参数进行联合反演 ,并考虑天池火山南侧断层的影响 ,利用Okada的断层位错模型对长白山火山区近年来的主要活动区天池火山的地下岩浆的可能变化进行推测 ,得出以下结论 ... 应用长白山火山区的水准和GPS资料 ,采用Mogi源模型对火山区的压力源参数进行联合反演 ,并考虑天池火山南侧断层的影响 ,利用Okada的断层位错模型对长白山火山区近年来的主要活动区天池火山的地下岩浆的可能变化进行推测 ,得出以下结论 :长白山天池火山浅层目前为单一的压力源 ,位置仍在天池老火山口一带 ;近几年岩浆上涌活动比较明显 ;天池南侧的北西向隐伏断裂有一定的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区 联合反演 GPS资料 长白山天池火山 隐伏断裂 火山口 岩浆 水准 断层 浅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块体东北缘弹性块体边界负位错反演与强震地点预测 被引量:23
16
作者 张希 江在森 +3 位作者 王琪 王双绪 崔笃信 张晓亮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20-629,共10页
利用青藏块体东北缘1993—1999年、1999—2001年和2001—2003年3个时段的GPS 水平运动速度场成果,通过研究建立的弹性块体边界负位错模型反演,给出该区构造块体及 其边界断裂运动与变形差异、构造应变场时空分布、高应变能积累部位以及... 利用青藏块体东北缘1993—1999年、1999—2001年和2001—2003年3个时段的GPS 水平运动速度场成果,通过研究建立的弹性块体边界负位错模型反演,给出该区构造块体及 其边界断裂运动与变形差异、构造应变场时空分布、高应变能积累部位以及强度的定性分析 和定量描述.在充分考虑区域构造及块体应变的前提下,研究与该区6级左右及6级以上地 震地点预测相关的背景性前兆的共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块体边界 负位错模型 地壳水平运动 反演 震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块体及其周缘上地幔各向异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30
17
作者 胡亚轩 崔笃信 +1 位作者 季灵运 郝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49-1558,共10页
对布设在鄂尔多斯块体及其周缘的固定宽频带地震台网90个台站记录作远震SKS波形资料偏振分析,采用最小切向能量法求得每个台站的SKS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时差,获得块体及其周缘上地幔各向异性图像,并结合1999~2007年相对鄂尔多斯块体的... 对布设在鄂尔多斯块体及其周缘的固定宽频带地震台网90个台站记录作远震SKS波形资料偏振分析,采用最小切向能量法求得每个台站的SKS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时差,获得块体及其周缘上地幔各向异性图像,并结合1999~2007年相对鄂尔多斯块体的GPS水平地壳运动速度场,分析块体及其周缘的各向异性特征和壳幔耦合特征并重新认识块体的运动及周缘断陷带的动力学成因.分析结果认为,块体内部以零分裂为主,表现为各向同性特征;块体周缘台站延迟时间则明显大于块体中部,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快波偏振方向与地质构造走向、水平速度场方向基本一致,表明壳幔之间存在耦合,而个别台站在方向上与周围台站存在差异,可能与早期的块体活动有关.SKS横波分裂结果和现今GPS地壳水平运动场解释了鄂尔多斯块体没有旋转运动,在西南缘六盘山一带存在分叉绕流运动,汾渭断陷带的形成和发展是由于上地幔塑性物质沿挤出方向水平运动和沿裂隙向上入侵、横向扩张的综合演化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横波分裂 水平运动场 动力学成因 鄂尔多斯块体及其周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BAS-DInSAR技术提取腾冲火山区形变时间序列 被引量:23
18
作者 季灵运 王庆良 +4 位作者 崔笃信 胡亚轩 郝明 李煜航 秦姗兰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9-153,159,共6页
基于6景JERS-1 L波段SAR影像,利用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通过线性形变相位、非线性形变相位、大气延迟相位以及地形残差相位的分离,提取了腾冲火山地区1995—1997年间地表形变时间序列(雷达视线向),与2003—2004年的GPS观... 基于6景JERS-1 L波段SAR影像,利用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通过线性形变相位、非线性形变相位、大气延迟相位以及地形残差相位的分离,提取了腾冲火山地区1995—1997年间地表形变时间序列(雷达视线向),与2003—2004年的GPS观测结果对比表明,SBAS-DInSAR技术提取地壳形变的精度可达亚厘米级。时间序列形变显示胆札-高田断裂两侧形变差异性显著,可能与其下方存在的地壳岩浆囊的活动有关。打鹰山地区地表形变揭示其下方可能存在隐伏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S-DInSAR JERS-1 形变时间序列 大气延迟相位 腾冲火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块体东北缘现今地壳运动 被引量:25
19
作者 王庆良 王文萍 +2 位作者 崔笃信 朱桂芝 梁伟锋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2年第4期12-16,共5页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等GPS观测结果表明 ,相对于稳定的阿拉善地块 ,青藏块体东北缘及其邻区现今地壳运动具有如下特征 :①甘青块体西部以北东向挤压运动和地壳缩短为主 ,其中柴达木盆地南缘 8mm/a的北东向地壳运动几乎全为柴达木...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等GPS观测结果表明 ,相对于稳定的阿拉善地块 ,青藏块体东北缘及其邻区现今地壳运动具有如下特征 :①甘青块体西部以北东向挤压运动和地壳缩短为主 ,其中柴达木盆地南缘 8mm/a的北东向地壳运动几乎全为柴达木盆地的压陷沉降和祁连山地的上升缩短所吸收 ;②柴达木盆地以东的甘青块体中、东部表现为整体的顺时针刚性旋转运动 ,其旋转北边界为毛毛山—海原走滑断裂带 ,旋转角速率为 0 .135°/Ma ;③受甘青块体顺时针旋转运动的耦合影响 ,鄂尔多斯地块表现为逆时针旋转运动 ,两者的耦合边界为北西向的六盘山断裂带 ;④海原左旋走滑断裂带和祁连北缘逆冲断裂带构成了青藏块体东北缘现今地壳运动的主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块体 地壳运动 GPS 全球定位系统 逆冲断裂带 走滑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gi模型在长白山天池火山区的应用 被引量:14
20
作者 胡亚轩 王庆良 +3 位作者 崔笃信 王文萍 李克 陈红卫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4-151,共8页
文中首先介绍了Mogi模型的阻尼最小二乘反演,得出应用形变资料联合反演压力源参数的公式,再指出用等效源半径反演时不同初始值对反演结果的影响,说明选择合适的初始值可以方便地得到可靠的反演结果。然后用此方法反演长白山天池火山区... 文中首先介绍了Mogi模型的阻尼最小二乘反演,得出应用形变资料联合反演压力源参数的公式,再指出用等效源半径反演时不同初始值对反演结果的影响,说明选择合适的初始值可以方便地得到可靠的反演结果。然后用此方法反演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压力源的大小和位置参数。采用垂直和水平位移的联合反演,数据为2002—2005年共4期的水准和GPS观测资料,最后结合其它观测资料,分析近年来岩浆可能的活动特征。结果显示岩浆的位置在发生变化,体积增量逐年减小,表明火山岩浆在2002—2005年的活动逐年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最小二乘法 联合反演 长白山天池火山 岩浆活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