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RAX联合DXA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的预测效果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新菊 孙燕 +4 位作者 李雁 崔潇镱 李金峰 刘武 张润云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71-1175,共5页
目的:探究FRAX联合DXA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的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3 000例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资料,每位患者均行FRAX评估和DXA检查。分析不同性别患者FRAX评估骨折风险情况,记录L2-4前后位和侧位... 目的:探究FRAX联合DXA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的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3 000例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资料,每位患者均行FRAX评估和DXA检查。分析不同性别患者FRAX评估骨折风险情况,记录L2-4前后位和侧位各年龄段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测定结果、L2-4前后位和侧位各年龄段骨折检出率和不同部位骨折结果。结果:男女髋部骨折风险经FRAX评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任意部位骨折风险女性患者均高于男性(P<0.01)。3 000例患者前后位BMD测定结果中,529例T值>-1.0 s,-1.0 s≥T值>-2.0 s者1 426例,-2.0 s≥T值>-2.5 s者572例,455例T值≤-2.5 s。3 000例患者侧位BMD测定结果中,424例T值>-1.0 s,-1.0 s≥T值>-2.0 s者717例,-2.0 s≥T值>-2.5 s者808例,1 181例T值≤-2.5 s。L2-4前后位的骨折检出率分别为34.80%(T值≤-2.0 s)和15.60%(T值≤-2.5 s),侧位的骨折检出率分别为57.60%(T值≤-2.0 s)和39.37%(T值≤-2.5 s)。3 000例患者中,348例脊柱骨折,622例髋部骨折,1 154例腕部骨折,876例股骨颈骨折,不同部位骨折患者的前后位T值和侧位T值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FRAX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折评估效果较佳,女性患者的评估效果优于男性患者。DXA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具有较佳的预测效果,T值≤-2.0 s可作为预测骨折的标准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折风险评估工具 双能X线吸收仪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酸梭菌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炎症性肠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效果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崔潇镱 刘武 +2 位作者 滕健竣 李金峰 张新菊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06-909,共4页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炎症性肠病合并骨质疏松症近期疗效及对骨代谢、炎性因子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80例炎症性肠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除基础治疗外,对照组给予阿仑膦酸钠、观察组给予联合...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炎症性肠病合并骨质疏松症近期疗效及对骨代谢、炎性因子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80例炎症性肠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除基础治疗外,对照组给予阿仑膦酸钠、观察组给予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胶囊治疗,持续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代谢指标、炎性因子及肠道菌群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升高(95.0%vs 77.5%),腰椎、股骨颈及Ward三角区BMD水平升高;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水平升高,1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水平降低;IL-6、IL-17等炎性因子水平降低,粪便中大肠杆菌含量降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含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酪酸梭菌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炎症性肠病合并骨质疏松症近期疗效好,能够增加BMD,改善骨代谢指标,减轻机体炎性反应,而且还能够调节肠道菌群,适于临床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酸梭菌 阿仑膦酸钠 炎症性肠病 骨质疏松症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