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原酸对FAdV-4的抑制作用及其对鸡胚肝脏炎性因子和信号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崔淹鸽 李京帅 +1 位作者 李银聚 张春杰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718-4724,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绿原酸对禽腺病毒4型(FAdV-4)的抑制作用及其对鸡胚肝脏炎性因子和信号分子表达的影响。将9日龄SPF鸡胚随机分为7组:对照组、5个不同浓度的绿原酸组和FAdV-4感染组。绿原酸组经尿囊腔注射不同浓度的绿原酸,48 h后与FAdV-4... 试验旨在研究绿原酸对禽腺病毒4型(FAdV-4)的抑制作用及其对鸡胚肝脏炎性因子和信号分子表达的影响。将9日龄SPF鸡胚随机分为7组:对照组、5个不同浓度的绿原酸组和FAdV-4感染组。绿原酸组经尿囊腔注射不同浓度的绿原酸,48 h后与FAdV-4感染组均经尿囊腔接种0.2 mL ELD_(50)为1.36×10^(7)拷贝的FAdV-4病毒,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用MTT法检测绿原酸的安全浓度(IC_(50)),计算每枚鸡胚接种绿原酸的含量;接种病毒后72 h后,剖检并无菌收集鸡胚肝脏进行病理观察,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病毒载量,ELISA法测定肝脏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信号分子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NF-κBp65含量。MTT法测定结果表明,绿原酸对鸡胚成纤维细胞的IC_(50)为28.6μg/mL,每枚鸡胚接种0.2 mL的绿原酸含量分别为858、429、214.5(≈215)、107.25(≈107)和53.125(≈53)μg。FAdV-4病毒接种72 h后,FAdV-4感染组鸡胚肝脏边缘钝圆、肿大,变脆,呈土黄色或黄色,甚至出现坏死;随着绿原酸浓度增加,绿原酸组鸡胚肝脏肿胀渐不明显,坏死灶和出血瘀点减少;肝脏内病毒明显增殖,载量为7.8 log_(2)拷贝/mg,107μg绿原酸即可显著抑制FAdV-4在鸡胚肝脏中的增殖(P<0.05)。炎性细胞因子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FAdV-4可极显著增加鸡胚肝脏中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P<0.01);53μg绿原酸组IL-1β和TNF-α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107μg绿原酸组IL-6和TNF-α的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与FAdV-4感染组相比,107μg绿原酸组IL-1β和TNF-α的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215和429μg绿原酸组IL-6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858μg绿原酸组IL-6的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细胞信号分子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FAdV-4可极显著增加PI3K、NF-κB和NF-κBp65的含量(P<0.01);53μg绿原酸组PI3K、NF-κB和NF-κBp65的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与FAdV-4感染组相比,53μg绿原酸PI3K和NF-κBp65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215μg绿原酸组NF-κB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NF-κBp65的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当绿原酸达429μg时,PI3K、NF-κB和NF-κBp65的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本试验结果表明,绿原酸能够抑制FAdV-4的增殖,且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炎性因子和信号分子的表达,说明绿原酸可用于鸡抗病毒和炎性相关疾病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禽腺病毒血清4型(FAdV-4) 炎性因子 信号分子 鸡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免疫猪群发病原因分析及防控 被引量:3
2
作者 崔淹鸽 李银聚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1年第10期53-56,共4页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目前严重危害养猪业发展的重要疫病之一。本文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免疫猪群依然发病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提示该病的有效防控必须依赖于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紧密结合。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免疫 疫病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2型、猪伪狂犬病病毒混合感染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慧 宋宏晓 +6 位作者 师丽刚 王伟杰 赵星灿 张明亮 马蓓蓓 崔淹鸽 张春杰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3-177,共5页
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对2010年12月至2011年11月采集于豫西地区的170份疑似PRRSV感染猪病料进行病原检测,得到102份高致病性PRRSV阳性样本,在此基础上应用PCR方法检测PCV2和PRV的感染情况,并计算混合感染率。试验结果显示,豫西地区PRRS... 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对2010年12月至2011年11月采集于豫西地区的170份疑似PRRSV感染猪病料进行病原检测,得到102份高致病性PRRSV阳性样本,在此基础上应用PCR方法检测PCV2和PRV的感染情况,并计算混合感染率。试验结果显示,豫西地区PRRS发病猪主要疫病的总混合感染率为58.52%,二重混合感染率为39.21%,三重混合感染率为19.61%,其中PRRSV/PCV2型二重混合感染最严重,混合感染率达33.33%;春夏和秋冬总混合感染率分别为48.57%、81.25%,而且不管是二重还是三重混合感染,秋冬均比春夏更严重,尤其是PRRSV/PCV2/PRV型三重混合感染,秋冬与春夏季节的混合感染率相差较大,分别为37.50%、11.43%;PRRS发病猪从哺乳期到育肥期都有混合感染,混合感染率分别为42.10%、50.00%、100.00%,混合感染程度逐渐加重,主要集中在育肥期;不同发病时期的最高混合感染型也有所不同,其中哺乳期最高混合感染型为PRRSV/PCV2,混合感染率为42.10%,保育期最高混合感染型为PRRSV/PCV2、PRRSV/PCV2/PRV,混合感染率均为22.73%,育肥期最高混合感染型为PRRSV/PCV2/PRV,混合感染率为50.00%。本研究反映了豫西地区PRRS发病猪群与猪圆环2型及猪伪狂犬病的混合感染情况和规律,为该地区PRRS及其混合感染的临床诊治和区域性防控工作的进行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西地区 PRRSV PCV2 PRV 混合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