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期皮质下小梗死患者伴偶发弥散加权成像阳性病灶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1
作者 崔明愚 王丽娟 +2 位作者 刘荧 刘欣 李小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56-658,共3页
目的近期皮质下小梗死(recent small subcortical infarcts,RSSI)的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可在责任病灶外出现偶发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阳性病灶,分析RSSI患者皮质下偶发DWI阳性... 目的近期皮质下小梗死(recent small subcortical infarcts,RSSI)的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可在责任病灶外出现偶发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阳性病灶,分析RSSI患者皮质下偶发DWI阳性病灶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9月至2024年10月北京市中关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RSSI患者240例进行分析,根据是否存在偶发DWI阳性病灶,分为偶发DWI阳性病灶+组(39例)及偶发DWI阳性病灶-组(201例)。比较2组临床及影像学差异。结果与偶发DWI阳性病灶-组比较,偶发DWI阳性病灶+组患者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显著降低,侧脑室旁脑白质高信号、深部脑白质高信号、腔隙、脑微出血及CSVD总负荷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SVD总负荷评分是偶发DWI阳性病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75,95%CI:1.106~4.680,P=0.025)。结论CSVD总负荷较重的RSSI患者更容易出现偶发DWI阳性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小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神经胶细胞类淋巴系统 近期皮质下小梗死 偶发弥散加权成像阳性病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期皮质下小梗死患者吞咽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
2
作者 崔明愚 刘欣 +2 位作者 王丽娟 刘荧 魏欣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3-316,共4页
目的探讨近期皮质下小梗死(resent small subcortical infarcts,RSSI)患者吞咽障碍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4年5月北京市中关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RSSI患者188例,根据Gugging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gging swallowing sc... 目的探讨近期皮质下小梗死(resent small subcortical infarcts,RSSI)患者吞咽障碍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4年5月北京市中关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RSSI患者188例,根据Gugging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gging swallowing screen,GUSS)评分分为吞咽障碍组51例(GUSS评分≤19分)及无吞咽障碍组137例(GUSS评分20分)。比较2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差异。结果吞咽障碍组年龄、构音障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病灶直径、脑桥梗死、侧脑室旁及深部脑白质高信号评分明显高于无吞咽障碍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明显低于无吞咽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构音障碍、NIHSS评分、病灶直径及脑桥梗死是RSSI患者发生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OR=1.203,95%CI:1.070~1.352;OR=34.464,95%CI:5.013~236.942;OR=4.579,95%CI:2.180~9.617;OR=0.623,95%CI:0.463~0.838;OR=0.020,95%CI:0.002~0.191,P<0.01)。结论对年龄大、病灶直径大、伴有构音障碍、神经功能缺损严重、脑桥梗死的RSSI患者,应警惕吞咽障碍发生,避免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吞咽障碍 危险因素 脑血管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期皮质下小梗死患者的磁敏感血管征与脑小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崔明愚 王丽娟 +3 位作者 刘荧 王红霞 李小刚 刘欣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7-350,共4页
目的 探讨近期皮质下小梗死(RSSI)患者的磁敏感血管征(SVS)与脑小血管病(CSVD)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7年5月~2021年5月北京市中关村医院神经内科连续收治的RSSI患者148例,根据是否存在SVS分为SVS组31例及无SVS组117例。回顾性比较2组... 目的 探讨近期皮质下小梗死(RSSI)患者的磁敏感血管征(SVS)与脑小血管病(CSVD)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7年5月~2021年5月北京市中关村医院神经内科连续收治的RSSI患者148例,根据是否存在SVS分为SVS组31例及无SVS组117例。回顾性比较2组临床资料及CSVD影像学标志物(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高信号、脑微出血、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等)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VS的危险因素。结果 SVS组同型半胱氨酸[(19.03±4.70)μmol/L vs(16.92±4.64)μmol/L,P=0.026]、腔隙性脑梗死比例(45.2%vs 26.5%,P=0.045)以及深部脑白质高信号评分[2.0(1.0,2.0)分vs 1.0(0.0,2.0)分,P=0.002]和CSVD总负荷评分[1.0(1.0,2.0)分vs 1.0(0.0,2.0)分,P=0.042]均高于无SVS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同型半胱氨酸(OR=1.121,95%CI:1.020~1.232,P=0.017)、腔隙性脑梗死(OR=4.685,95%CI:1.181~18.582,P=0.028)、深部脑白质高信号(OR=2.956,95%CI:1.386~6.305,P=0.005)是SV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部分RSSI患者可以观察到SVS,并与同型半胱氨酸、腔隙性脑梗死及深部脑白质高信号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小血管疾病 脑梗死 高半胱氨酸 脑白质病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孤立皮质下小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和影像学特征分析
4
作者 王红霞 李小刚 +3 位作者 刘欣 王爽 崔明愚 李皓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66-106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孤立皮质下小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7月北京市中关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孤立皮质下小梗死患者138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79例,中青年组(<65岁)59例...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孤立皮质下小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7月北京市中关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孤立皮质下小梗死患者138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79例,中青年组(<65岁)59例。记录2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神经功能缺损进展及预后。结果老年组年龄、冠心病、TC水平明显高于中青年组,男性、吸烟、饮酒、舒张压及舒张压≥100mm Hg(1mm Hg=0.133kPa)比例明显低于中青年组[40.5%vs 74.6%,30.4%vs 57.6%,5.1%vs 20.3%,(87.56±12.75)mm Hg vs(93.00±15.10)mm Hg,15.2%vs 32.2%,P<0.05,P<0.01]。老年组大脑中动脉狭窄、同侧颅内动脉狭窄、对侧颅内动脉狭窄、脑白质疏松、Fazekas评分、中重度脑白质疏松和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脑梗死面积明显低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脑中动脉狭窄是老年单发皮质下小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89,95%CI:3.675~118.722,P=0.001)。结论孤立皮质下小梗死患者存在不同的危险因素,不同年龄发病机制各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大脑皮质 颅内动脉疾病 脑白质疏松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