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腑逐瘀胶囊用于COPD稳定期患者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9
1
作者 崔家栋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9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血腑逐瘀胶囊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血腑逐胶囊(6粒,3次/d)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运动耐力(6M... 目的探讨血腑逐瘀胶囊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血腑逐胶囊(6粒,3次/d)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运动耐力(6MWD)、生活质量评分(SGRQ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6MWD、SGRQ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血腑逐瘀胶囊能有效改善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提高其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D稳定期 血腑逐瘀胶囊 运动耐力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9
2
作者 崔家栋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1-62,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Fine危险分层标准将89例CAP患者分为普通CAP组54例和重症CAP组35例,32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各组血浆FIB,比...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Fine危险分层标准将89例CAP患者分为普通CAP组54例和重症CAP组35例,32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各组血浆FIB,比较各组血浆FIB水平的差异,分析血浆FIB水平与肺炎严重度指数(PS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普通和重症CAP组的血浆FI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重症CAP组FIB水平高于普通CAP组(P<0.05);血浆FIB水平与PSI评分呈正相关(r=0.943,P<0.01)。结论血浆FIB水平随CAP病情加重而增高,检测血浆FIB有助于CAP患者的病情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社区获得性 纤维蛋白原 肺炎严重度指数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联合治疗慢阻肺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苏迪 张锐 崔家栋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6期94-96,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采用抗生素联合(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慢阻肺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抗生素单一用药组与抗生素联合...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采用抗生素联合(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慢阻肺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抗生素单一用药组与抗生素联合用药组,各50例。抗生素单一用药组采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治疗,抗生素联合用药组采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炎性指标及症状评分,肺部病灶吸收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抗生素联合用药组WBC(6.41±1.03)×10^(9)/L、CRP(15.19±1.17)mg/L、PCT(0.41±0.11)μg/L均低于抗生素单一用药组的(9.31±0.11)×10^(9)/L、(21.12±0.12)mg/L、(0.71±0.1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抗生素联合用药组发热、咳喘症状评分均低于抗生素单一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生素联合用药组肺部病灶吸收总有效率96.00%高于抗生素单一用药组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阻肺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接受抗生素联合(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联合左氧氟沙星)方案治疗能够快速降低患者炎性指标,改善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社区获得性肺炎 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 左氧氟沙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