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库区岸坡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劣化规律研究
1
作者 顾东明 郑永强 +1 位作者 崔宇寒 李长冬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5-55,共11页
三峡库区水位长期在145~175 m之间波动,受周期性库水位波动影响,库岸边坡岩体长期处于干燥与湿润交替的环境中,形成垂向约30 m大型消落带。消落带岸坡持续经受水的劣化作用,导致岩体结构破坏加速、变形程度加剧、强度指标降低。侏罗系... 三峡库区水位长期在145~175 m之间波动,受周期性库水位波动影响,库岸边坡岩体长期处于干燥与湿润交替的环境中,形成垂向约30 m大型消落带。消落带岸坡持续经受水的劣化作用,导致岩体结构破坏加速、变形程度加剧、强度指标降低。侏罗系地层作为三峡库区的易滑地层,这一劣化作用尤为明显。以三峡库区秭归盆地为研究区域,通过现场工程地质调查,选取侏罗系泥质粉砂岩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干湿循环与长期浸泡联合作用下的岩体结构面剪切特性劣化试验。从室内试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角度,探究泥质粉砂岩结构面剪切特性的劣化规律,并构建了水岩作用下结构面剪切强度劣化模型。结果表明:频繁快速的干湿交替循环对泥质粉砂岩的质量损失影响显著,但水岩劣化作用对岩石结构面形貌影响较小;岩体在干湿循环、长期浸泡以及干湿循环-长期浸泡联合作用3种劣化作用下,结构面抗剪强度劣化程度均受粗糙度与法向应力控制,降低幅度随粗糙度与法向应力增加而逐渐增大;在干湿循环-长期浸泡联合作用下,干湿循环对岩石结构面的劣化作用更为显著,且联合作用下的结构面抗剪强度劣化并非干湿与浸泡单一的叠加关系,存在一定的复杂耦合机制。研究工作可为三峡库区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水致岩体结构面劣化规律研究提供理论及实践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结构面 干湿循环 长期浸泡 强度劣化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开挖诱发顺层岩质滑坡稳定性与堆积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崔宇寒 顾东明 +2 位作者 余海兵 吕豪 谢昭宇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6-164,共9页
在自然环境与工程建设中,顺层岩质滑坡因其易发、频发、突发等特征,一直是地质灾害领域研究热点之一。以湖北省建始县大包山滑坡为例,综合现场调查、无人机(UAV)摄影等手段,开展含软弱夹层结构面强度弱化规律试验,考虑强度弱化的降雨-... 在自然环境与工程建设中,顺层岩质滑坡因其易发、频发、突发等特征,一直是地质灾害领域研究热点之一。以湖北省建始县大包山滑坡为例,综合现场调查、无人机(UAV)摄影等手段,开展含软弱夹层结构面强度弱化规律试验,考虑强度弱化的降雨-开挖联合作用,进行边坡动态稳定性与堆积特征数值模拟分析,探讨边坡破坏诱因,揭示边坡变形机制。主要结论如下:①自然边坡在天然、暴雨工况下稳定性系数分别为1.35和1.20,开挖边坡在天然、暴雨工况下稳定性系数分别为1.04和0.90;最不利工况下,边坡第四级开挖后,发生失稳破坏,诱因为降雨-开挖联合作用;②大包山滑坡破坏模式为典型的滑移-拉裂破坏,即滑坡体前缘侧向隆起,中后缘牵引式滑动,后缘发生拉裂破坏,滑坡体沿软弱结构面整体性顺层平面滑动;③大包山滑坡的变形破坏和启滑运动堆积过程可划分为5个阶段,即裂缝发展贯通阶段、启滑动态响应阶段、整体高速滑动阶段、平台碰撞制动阶段、堆积侧向挤滑阶段;滑坡前缘于坡脚处堆积,堆积距离约15~25 m,整体滑移水平距离约15 m,滑坡最大位移量高达30 m。研究成果对类似顺层岩质滑坡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层岩质滑坡 降雨 边坡开挖 数值模拟 强度弱化 大包山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