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岩质高边坡裂缝成因分析
被引量:4
- 1
-
-
作者
崔华丽
费文平
张国强
-
机构
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5-49,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0639100
50974091)
+1 种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2010CB226802
2010CB732005)
-
文摘
岩质高边坡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水电站建设的顺利进行。西南某水电站右岸高边坡岩体卸荷深度大,岩脉、断层、裂隙发育,且施工开挖规模大,边坡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大量裂缝,对后续施工和运行期的稳定性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针对该水电站岩质高边坡出现裂缝的现象,结合该边坡的地质资料、监测成果及施工情况,综合分析了边坡出现裂缝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工程治理措施,对类似工程的勘探、监测分析和工程治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关键词
岩质边坡
裂缝成因
安全监测
-
Keywords
rock slope
causes of crack
safety monitoring
-
分类号
TU457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
-
题名某水电站地下厂房塌方形成机理分析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孟凡理
陈向浩
何伟
费文平
崔华丽
-
机构
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
-
出处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4-38,43,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639100)
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07DFB60100)
-
文摘
某水电站巨型地下厂房第一层开挖施工过程中0+125m至0+147m段发生塌方,塌方总规模5000m3,塌腔呈不规则的葫芦状。结合施工期的监测成果和现场实际情况,从工程地质、爆破震动、开挖卸荷、支护措施以及应力集中等5方面,阐述了塌方形成机理,得出了如下结论:地下厂房塌方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存在β80岩脉断层;直接原因是β80岩脉断层段支护措施不当,未能有效限制岩脉断层带由于爆破开挖引起的较大变形。因此,针对地下洞室爆破开挖后暴露的地质薄弱带,及时采取适当的支护和加固措施,加强围岩变形观测,是控制和避免塌方的有效手段。
-
关键词
地下厂房
塌方
安全监测
处理
-
Keywords
underground powerhouse
collapse
safety monitoring
treatment
-
分类号
TV698.1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
-
题名某水电站坝前右岸拉裂变形体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况磊强
杨晓娟
费文平
陈科文
崔华丽
-
机构
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
出处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7-50,55,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974091)
-
文摘
拉裂变形体作为一种特殊的地质分离体,其稳定性评价方法尚不成熟。以某水电站坝前右岸拉裂变形体为例,采用二维极限平衡方法分析了各运行工况下边坡治理前后的稳定性。基于外部变形、测斜仪和滑动测微计的监测成果,结合具体地质情况,对边坡的可能滑面位置和滑动可能性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破碎带"的错动是边坡变形的主要原因,施工期拉裂变形体总体趋于稳定。
-
关键词
拉裂变形体
二维极限平衡
测斜仪
滑动测微计
-
Keywords
tension-fracture rock mass
two-dimensional limiting equilibrium
inclinometer
sliding micrometer
-
分类号
TV221.2
[水利工程—水工结构工程]
-
-
题名重力坝结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4
- 4
-
-
作者
杨宝全
冯镜洁
崔华丽
张林
-
机构
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
出处
《四川水利》
2007年第1期40-43,共4页
-
文摘
某水电站枢纽非溢流重力坝坝段的结构模型试验,主要研究了水工建筑物———重力坝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结构性态,即在设计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和变形状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坝的超载破坏试验,分析研究了重力坝坝段的极限承载力和安全度,以及在超载过程中的变形破坏机理,为重力坝的设计和安全运行提供了参考依据。
-
关键词
重力坝
结构模型试验
超载
破坏机理
安全度
-
分类号
TV652.11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