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议地方师范院校应用化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1
作者 崔书亚 胡晓黎 贾芳 《教师》 2016年第14期68-69,共2页
化学专业英语是师范院校应用化学专业的必修课之一,本文重新设定了化学专业英语的培养目标及定位。从教材选择、词汇学习及教学形式等方面研讨了进行改革,实现这种培养目标的方法。
关键词 地方师范院校 应用化学专业 专业英语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胶酶解成分对贫血小鼠造血系统的保护机制 被引量:24
2
作者 吴宏忠 杨帆 +3 位作者 崔书亚 秦玉峰 张元兴 刘建文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7-52,共6页
运用5-氟脲嘧啶制备的小鼠贫血模型研究降解分离后所得阿胶有效组分A、B的升高红、白血球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体外消化液中提取的A、B组分能促进贫血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升高,促进骨髓和脾造血干/祖细胞集落BFU-E,CFU-E,CFU-G... 运用5-氟脲嘧啶制备的小鼠贫血模型研究降解分离后所得阿胶有效组分A、B的升高红、白血球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体外消化液中提取的A、B组分能促进贫血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升高,促进骨髓和脾造血干/祖细胞集落BFU-E,CFU-E,CFU-GM的增加,提高外周血GM-CSF,IL-6,EPO的含量,降低负相造血因子INF-γ、TGF-β含量,刺激肝和肾EPO和GM-CSF mRNA表达。从而说明从体外模拟人胃、肠的消化系统分离的阿胶组分A、B能够刺激造血。该有效补血活性成分的升高红、白血球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保护贫血小鼠造血微环境和造血干、祖细胞,刺激髓外造血器官相关造血细胞因子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胶 活性成分制备 补血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胡中延胡索乙素的离子液体-毛细管电泳法测定 被引量:9
3
作者 胡晓黎 崔书亚 +1 位作者 陈兴国 胡之德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0-222,226,共4页
建立了以离子液体为电解质,测定元胡药材中延胡索乙素含量的毛细管电泳新方法。探讨了离子液体浓度、pH值、分离电压对分离效果的影响以及分离的机理。在以石英毛细管为分离柱,50 mmol/L 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pH 7.1)为电泳介... 建立了以离子液体为电解质,测定元胡药材中延胡索乙素含量的毛细管电泳新方法。探讨了离子液体浓度、pH值、分离电压对分离效果的影响以及分离的机理。在以石英毛细管为分离柱,50 mmol/L 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pH 7.1)为电泳介质,分离电压20 kV的条件下,延胡索乙素可与其它组分在5m in内完全分离。延胡索乙素的线性范围为31.25-500 mg/L,检出限为4.86 mg/L,回收率为95%-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离子液体 元胡 延胡索乙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泛函理论研究多巴胺在纯的,Fe和Ca掺杂的石墨烯材料表面的吸附机理 被引量:8
4
作者 王群 孙玉希 +3 位作者 崔书亚 周乃武 黄文 谢欣宏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01-610,共10页
本论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多巴胺在纯的,Fe和Ca掺杂的石墨烯上的吸附机理.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能,态密度,布局电荷,差分电荷密度分析发现多巴胺平行躺在纯的石墨烯表面主要是π…π,-CH…π相互作用,而垂直放在纯的石墨烯表面... 本论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多巴胺在纯的,Fe和Ca掺杂的石墨烯上的吸附机理.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能,态密度,布局电荷,差分电荷密度分析发现多巴胺平行躺在纯的石墨烯表面主要是π…π,-CH…π相互作用,而垂直放在纯的石墨烯表面主要是-OH…π相互作用,这些都表现为典型的物理吸附.而Fe和Ca掺杂的石墨烯大大增强了多巴胺的吸附,主要体现为典型的化学吸附,因为掺杂金属原子与多巴胺的邻苯二酚羟基主要形成"bridge bidenate"or"monodenate"共价相互作用.而且我们发现"monodenate"共价作用不一定小于"bridge bidenate"共价作用,主要取决于相互作用原子之间最短距离的大小.研究结果有望为多巴胺-石墨烯基体系在生物组织工程,传感器方面的应用上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多巴胺 石墨烯 Fe和Ca掺杂石墨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泛函理论研究纯的及不同掺杂原子石墨烯和CaH_2分子相互作用 被引量:9
5
作者 王群 孙玉希 +2 位作者 崔书亚 黄文 谢欣宏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11-818,共8页
本研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纯的及V,Fe,Ni,Pd,Si,P,S和Cl掺杂原子的石墨烯和CaH_2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研究结果发现CaH_2分子与所有石墨烯表面均具有较大的相互作用,而CaH_2分子与掺杂石墨烯相互作用都大于与纯石墨烯的相互作用,在所... 本研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纯的及V,Fe,Ni,Pd,Si,P,S和Cl掺杂原子的石墨烯和CaH_2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研究结果发现CaH_2分子与所有石墨烯表面均具有较大的相互作用,而CaH_2分子与掺杂石墨烯相互作用都大于与纯石墨烯的相互作用,在所有掺杂原子中,其中与Pd掺杂石墨烯具有最大的相互作用,S次之,其它掺杂石墨烯与CaH_2分子相互作用能力相差不大.这些结果表明虽然所有石墨烯均有助于CaH_2中H原子的脱附,但掺杂石墨烯脱附能力仍然大于纯的石墨烯.在掺杂原子中,Pd和S掺杂石墨烯对CaH_2中H原子的脱附效果最好,其它的掺杂原子脱附效果相差不明显.此研究结果将有望为CaH_2分子在石墨烯基材料中吸氢-脱氢行为提供有用的理论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CaH2分子 石墨烯 掺杂石墨烯 脱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离子液体分散液-液微萃取分离水中Cu(Ⅱ)
6
作者 吕瑞 江雪梅 +1 位作者 杨家成 崔书亚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9-392,共4页
本文以咪唑酰肼类功能化离子液体作为萃取剂,采用分散液-液微萃取分离水中Cu(Ⅱ)。考察了萃取剂的体积、分散剂的体积、萃取时间、离心时间等因素对Cu(Ⅱ)萃取率的影响,得到最佳萃取条件为:离子液体用量300μL,分散剂用量1mL,超声萃取时... 本文以咪唑酰肼类功能化离子液体作为萃取剂,采用分散液-液微萃取分离水中Cu(Ⅱ)。考察了萃取剂的体积、分散剂的体积、萃取时间、离心时间等因素对Cu(Ⅱ)萃取率的影响,得到最佳萃取条件为:离子液体用量300μL,分散剂用量1mL,超声萃取时间5min,4 000r/min下离心时间10min。在此条件下对实际水样中Cu(Ⅱ)进行了分离,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结果表明,方法的回收率在85.90%~86.2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2%。本方法无需加入络合剂即可直接对水样中Cu(Ⅱ)进行分离,为水中Cu(Ⅱ)的分离富集测定提供了更加高效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化离子液体 分散液液微萃取 铜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温控离子液体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痕量镉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雪梅 陈飞 +2 位作者 崔书亚 何志坚 杜军良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01-1504,共4页
采用功能化温控离子液体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痕量镉。优化的试验条件如下:1离子液体的用量为0.25g;2溶液的pH为5.81;3离心时间30 min;4反萃取剂为2mol·L-1盐酸溶液5.00 mL;5超声时间为30 min;6反萃取3次。镉的质量浓度在1... 采用功能化温控离子液体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痕量镉。优化的试验条件如下:1离子液体的用量为0.25g;2溶液的pH为5.81;3离心时间30 min;4反萃取剂为2mol·L-1盐酸溶液5.00 mL;5超声时间为30 min;6反萃取3次。镉的质量浓度在1.20mg·L-1以内与其吸光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0.027mg·L-1。方法应用于模拟水样的分析,测定值与参考值相符。加标回收率在102%~110%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3)均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温控离子液体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