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9
1
作者 岳玉国 邸军军 +1 位作者 赵新国 陈伟良 《临床误诊误治》 2011年第6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将明确诊断为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症状的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57例)两组,均予心理干预及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治疗2周后比... 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将明确诊断为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症状的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57例)两组,均予心理干预及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心律失常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胸痛等临床症状的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示治疗组室性期前收缩治疗前为(834.8±396.7)/24 h,治疗后为(638.5±232.0)/24 h,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能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并缓解胸痛,且短期内无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 冠心病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动脉途径易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岳玉国 陈伟良 赵新国 《临床误诊误治》 2009年第3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桡动脉途径易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5年4月~2008年4月拟经桡动脉行易化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28例,回顾临床资料并观察手术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 目的:探讨桡动脉途径易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5年4月~2008年4月拟经桡动脉行易化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28例,回顾临床资料并观察手术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4例经桡动脉途径完成易化PCI治疗,成功率85.7%。其中血管涉及右冠状动脉8例、左主干1例、前降支10例及回旋支5例,PCI术前血流心肌梗死血栓溶解(TIMI)3级者5例(占20.8%),动脉鞘管置入时间(4.56±1.03)min,造影时间(20.55±5.21)min,血管再通时间(26.13±5.17)min,手术总时间(46.59±8.73)min,血肿1例,桡动脉闭塞3例,发生率分别为4.2%和15.0%,无迷走反射病例,亦无需要输血和影响手部供血的血管并发症。1例转运途中心搏骤停;1例术前发生严重心力衰竭,家属放弃手术;2例因血管畸形,指引导管不能到位或到位后支撑力差,改股动脉途径完成PCI治疗。结论:桡动脉途径易化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可行,可减少血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但本组病例尚少,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桡动脉 可行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心肌损伤与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的变化
3
作者 岳玉国 赵新国 +6 位作者 陈伟良 张月华 镇奋 吕英俊 邸军军 胡晓懿 董松武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345-1346,共2页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室上性 心电描记术 肌酸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置指引导管技术在经桡动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新国 岳玉国 陈伟良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18期1601-1602,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支架 桡动脉 冠状血管造影术 深置指引导管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波离散度、QT离散度和ST-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岳玉国 刘岳怀 王志坚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10-611,共2页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 (Pd)、QT离散度 (QTd)和ST T段综合分析 ( 2 + 1方法 )对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 分析 3 5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Pd、QTd和ST T ,以 19例临床疑有冠心病 ,但经冠脉造影证实冠脉正常的健康者为对照。结果 P...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 (Pd)、QT离散度 (QTd)和ST T段综合分析 ( 2 + 1方法 )对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 分析 3 5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Pd、QTd和ST T ,以 19例临床疑有冠心病 ,但经冠脉造影证实冠脉正常的健康者为对照。结果 Pd和QTd冠心病组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分别为 ( 2 4.15± 10 .13 )ms、( 45 .2 7±18.96)ms和 ( 15 .76± 9.68)ms、( 2 9.69± 7.74)ms。对冠心病的诊断 ,2 + 1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71.4%和73 .7% ,而单纯ST T分析的为 97.1%和 47.3 % ,两者间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与观察ST T变化比 ,Pd、QTd和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 心脏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P波离散度 QT离散度 ST-T波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DL2b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罗建华 王超 岳玉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5期55-58,共4页
目的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2b(HDL2b)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2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浙江省总队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1例记为A组,另取同期... 目的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2b(HDL2b)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2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浙江省总队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1例记为A组,另取同期我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75例记为B组,再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100名记为对照组。分别比较三组血清HDL2b水平以及各项血脂指标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比较冠状动脉病变不同程度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HDL2b水平。结果 A、B组血清HDL2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B组血清HDL2b水平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B组H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B组HDL-C水平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B组血清HDL2b与HDL-C呈正相关(P <0.05)。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患者血清HDL2b水平呈降低趋势,且单因素方差分析提示,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DL2b水平均呈低表达,临床工作中可通过检测血清HDL2b水平,从而明确患者代谢紊乱和疾病的关系,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冠脉综合征 高密度脂蛋白2b 微流控芯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心室率控制水平对慢性心房颤动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岳玉国 王莉珺 +3 位作者 王素芬 赵新国 陈伟良 周翠玲 《临床误诊误治》 2013年第9期57-60,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心室率控制水平对慢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慢性房颤118例并以健康调查(SF-36)量表测评生活质量,以静息心室率控制目标随机分为低心率组(心率<80/min) 62例及高心率组(心率80 ~110/min)56... 目的 探讨不同心室率控制水平对慢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慢性房颤118例并以健康调查(SF-36)量表测评生活质量,以静息心室率控制目标随机分为低心率组(心率<80/min) 62例及高心率组(心率80 ~110/min)56例,分别于心室率达标后及随访6个月后再次测评生活质量并比较两者差异,以患者的SF-36总分为因变量对可能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心室率达标后低心率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评分,高心率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活力、社会功能评分,均较心室率控制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项与控制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低心率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活力、精神健康及高心率组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仍较心室率控制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心室率达标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控制前、控制后、随访6个月各项目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心室率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不明显,在P =0.05水平筛选出影响因素为年龄、主要症状、心脏超声参数、心功能分级、随访期间入院次数、并发出血、合并糖尿病等.结论 控制心室率可改善慢性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不同的心室率控制水平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差异不明显,原发病严重程度、症状、年龄、并发症及某些伴随疾病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率 心房颤动 生活质量 SF-36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复杂病变介入治疗的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岳玉国 王莉珺 +3 位作者 张月华 赵新国 陈伟良 周翠玲 《临床荟萃》 CAS 2013年第6期613-616,共4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复杂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择期行经桡动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复杂病变患者146例,随机分为64排螺旋CT指导组(试验组)及非64排螺旋CT指导组(...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复杂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择期行经桡动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复杂病变患者146例,随机分为64排螺旋CT指导组(试验组)及非64排螺旋CT指导组(对照组),其中试验组75例102支病变,对照组71例93支病变,比较两组靶血管病变的特征、介入成功率、手术时间、首选导丝通过率、导引钢丝未能通过率、导引钢丝进入假腔的发生率及并发症,并随访6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介入成功率分别为94.1%(96/102)vs 84.9%(79/93)(P<0.05)。试验组首选导丝通过率和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导丝进入假腔发生率和PCI时间少于对照组,分别为85.3%(39/102)vs 65.5%(33/93),13.7%(4/102)vs 25.8%(30/93),(55.9±17.3)分钟vs(72.4±18.6)分钟(P<0.05或<0.01)。结论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指导下,行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复杂病变介入治疗,可提高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成型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不同时期介入治疗与药物保守治疗的比较 被引量:10
9
作者 吕英俊 赵新国 岳玉国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10期1763-1764,共2页
目的 观察不同时期介入治疗与药物保守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临床效果及预后转归,探讨UA的临床治疗选择.方法 选取104例老年UA患者为观察对象进行分析.37例接受药物保守治疗,31例接受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36例接... 目的 观察不同时期介入治疗与药物保守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临床效果及预后转归,探讨UA的临床治疗选择.方法 选取104例老年UA患者为观察对象进行分析.37例接受药物保守治疗,31例接受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36例接受择期PCI治疗,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保守组(n=37),早期组(n=31)和择期组(n=36),比较3组患者治疗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左心室功能变化及预后转归.结果 早期组、择期组患者介入治疗均成功,支架植入后早期组心肌梗塞溶栓治疗(TIMI) 2~3级比例与择期组无显著差异(P>0.05);早期组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 2~3级比例高于择期组(P<0.05).保守组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再发心绞痛发生率显著高于早期组和择期组(p<0.05);但保守组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早期组和择期组(P<0.05).治疗6个月后复查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与保守组比较,早期组、择期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明显降低(P<0.05),而心输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提高(P<0.05);早期组心输出量、LVEF稍高于择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心因性死亡无显著差异(p>0.05),而早期组、择期组心因性再入院率显著低于保守组(P<0.05).结论 老年UA患者PCI治疗会增加术后出血风险,但介入治疗可降低治疗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再入院率,尤其是早期介入治疗可改善靶血管血流,及时恢复心肌细胞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不稳定心绞痛 介入治疗 保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