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α-淀粉酶活性测定方法比较 被引量:5
1
作者 岳海凤 郜庆炉 薛香 《陕西农业科学》 2008年第6期6-7,共2页
采用凝胶扩散法、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和降落值法分别测定小麦α-淀粉酶活性,对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虽然3种方法都可以测定α-淀粉酶活性,但是凝胶扩散法与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的结果存在显著的曲线相关,直线性相关... 采用凝胶扩散法、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和降落值法分别测定小麦α-淀粉酶活性,对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虽然3种方法都可以测定α-淀粉酶活性,但是凝胶扩散法与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的结果存在显著的曲线相关,直线性相关不显著,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与降落值法的结果呈极显著负线性相关。通过比较研究,认为降落值法是测定大量样品α-淀粉酶活性的最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Α-淀粉酶活性 测定方法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α-淀粉酶活性的遗传模型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薛香 岳海凤 郜庆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59-1760,共2页
[目的]研究α-淀粉酶活性的遗传机理,为抗穗发芽小麦品种的选育和品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已筛选出的α-淀粉酶活性差异大的小麦品种扬麦16和豫麦34进行杂交,创建P1、P2、F1、F2、B1、B26个不同世代群体,分别测定α-淀粉酶活性... [目的]研究α-淀粉酶活性的遗传机理,为抗穗发芽小麦品种的选育和品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已筛选出的α-淀粉酶活性差异大的小麦品种扬麦16和豫麦34进行杂交,创建P1、P2、F1、F2、B1、B26个不同世代群体,分别测定α-淀粉酶活性,按二参数、三参数、四参数和五参数遗传模型进行χ2测验。[结果]只有三参数模型中m、a、d都显著,说明三参数遗传模型即加性-显性遗传模型适合该资料,基因上位作用不明显,这说明α-淀粉酶不同基因位点间的关系为相互累加的关系,位点内既存在加性作用,也存在显性作用。该试验条件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下,该组合遗传群体中背景均值m为5.159±0.391,加性效应[a]的估值为1.502±0.390,显性效应[d]的估值为3.645±1.056,显性度为1.08>1。[结论]α-淀粉酶活性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基因上位作用不明显,并存在超显性遗传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Α-淀粉酶活性 遗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