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络合吸附分离气体混合物中的一氧化碳 被引量:9
1
作者 岑沛霖 柴慈恩 +1 位作者 骆有寿 郑一舟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7期443-448,共6页
在研究了络合吸附热力学、吸附柱动态过程的基础上,进行了用络合吸附方法分离气体混合物中一氧化碳的实验研究。实验证明,用一价铜交换的13X 分子筛为络合吸附剂,采用变压和变温结合的分离方法,既可以从含一氧化碳的气体混合物中获得高... 在研究了络合吸附热力学、吸附柱动态过程的基础上,进行了用络合吸附方法分离气体混合物中一氧化碳的实验研究。实验证明,用一价铜交换的13X 分子筛为络合吸附剂,采用变压和变温结合的分离方法,既可以从含一氧化碳的气体混合物中获得高纯度一氧化碳,又可以从气体混合物中完全脱除少量一氧化碳,达到气体净化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 络合吸附 分离 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靛酚蓝反应测定发酵液中的氨态氮 被引量:29
2
作者 谢志鹏 徐志南 +1 位作者 郑建明 岑沛霖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7-439,444,共4页
针对发酵工业中氮源消耗的检测问题,提出了基于靛酚蓝反应的氨态氮定量测定方法.通过优化显色反应时间、颜色稳定性和试剂添加顺序等条件,考察了氨态氮质量浓度与吸光度值之间的关系.采用日内、日间重复实验和回收率实验进行方法学验证... 针对发酵工业中氮源消耗的检测问题,提出了基于靛酚蓝反应的氨态氮定量测定方法.通过优化显色反应时间、颜色稳定性和试剂添加顺序等条件,考察了氨态氮质量浓度与吸光度值之间的关系.采用日内、日间重复实验和回收率实验进行方法学验证.将该法应用于氨基霉素和S-腺苷蛋氨酸发酵生产过程氨态氮的定量测定.结果表明,当氨态氮在0~7mg/L时,质量浓度与显色反应溶液在625nm处的吸光度值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986,该测定方法具有较高的精确度、精密度和灵敏度,可检测出发酵后期氮源的微量变化,有利于发酵控制策略的调整,提高了产品的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靛酚蓝反应 发酵液 氨态氮 微生物 显色反应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固态发酵生物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50
3
作者 魏培莲 岑沛霖 盛春琦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0-64,69,共6页
对固态发酵中生物量测定常用的3种细胞组分(核酸、麦角固醇、氨基葡萄糖)作为生物量测定指标的可行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核酸组分在细胞中含量比较稳定,可较好地指示生物量的变化,氨基葡萄糖受培养基成分影响较大,只适合固定成... 对固态发酵中生物量测定常用的3种细胞组分(核酸、麦角固醇、氨基葡萄糖)作为生物量测定指标的可行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核酸组分在细胞中含量比较稳定,可较好地指示生物量的变化,氨基葡萄糖受培养基成分影响较大,只适合固定成分培养基中生物量的表征,而麦角固醇在细胞中的含量不太稳定,不适合作为生物量测定的指标。运用核酸法对土曲霉固态发酵产lovastatin过程中的菌体量变化进行了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发酵 核酸 麦角固醇 氨基葡萄糖 生物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米根霉电渗析发酵生产L-乳酸的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学梅 林建平 +2 位作者 李绍壮 刘茉娥 岑沛霖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12-16,共5页
研究了海藻酸钙包埋法固定米根霉在三相流化床反应器中电渗析发酵生产L—乳酸的工艺。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电渗析可及时除去发酵过程中生成的L—乳酸,解除产物抑制。使发酵得以继续进行。间歇电渗析发酵产酸速率为8~11g/(L颗... 研究了海藻酸钙包埋法固定米根霉在三相流化床反应器中电渗析发酵生产L—乳酸的工艺。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电渗析可及时除去发酵过程中生成的L—乳酸,解除产物抑制。使发酵得以继续进行。间歇电渗析发酵产酸速率为8~11g/(L颗粒·h),得率0.699/g。连续补料电渗析发酵产酸速率13.0g/(L颗料·h),得率0.749/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乳酸 米根霉 固定化发酵 电渗析发酵 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再生资源制备平台化合物乙酰丙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常春 马晓建 +2 位作者 方书起 李洪亮 岑沛霖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9-70,77,共3页
介绍了利用可再生资源制备乙酰丙酸的生产方法及最新进展,分析了目前研究的现状和工业化前景,提出了利用生物质可再生资源制备乙酰丙酸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乙酰丙酸 平台化合物 生物质 可再生资源 制备 化合物 平台 工业化前景 生产方法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条件对褐黄孢链霉菌发酵合成纳他霉素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骆健美 金志华 岑沛霖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6-300,共5页
对褐黄孢链霉菌摇瓶发酵合成纳他霉素的研究表明: 种龄、接种量和装液量对纳他霉素合成的影响显著;在实验范围内,随着种龄、接种量和装液量的增加,纳他霉素产量均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菌体干重则变化很小.最适宜产物合成和菌体... 对褐黄孢链霉菌摇瓶发酵合成纳他霉素的研究表明: 种龄、接种量和装液量对纳他霉素合成的影响显著;在实验范围内,随着种龄、接种量和装液量的增加,纳他霉素产量均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菌体干重则变化很小.最适宜产物合成和菌体生长的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各不相同,分别为7.5~8.0和6.5~7.0.当发酵温度从31℃下降到25℃时,纳他霉素产量大幅度增加,而菌体干重在31℃达到最大值.在种龄48 h、接种量10%、25℃、初始pH值 7.6、装液量10%的优化条件下,纳他霉素最高产量达到1.5 g/L, 基于菌体干重的产率为4.9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黄孢链霉菌 纳他霉素 培养条件 菌体生长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渣皮双菌种固态发酵生产细胞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吴绵斌 夏黎明 +1 位作者 虞炳钧 岑沛霖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4-28,共5页
研究了培养条件对玉米渣皮在盘式固态发酵反应器中用 Aspergillus niger B1 1和Candida utilis ATCC92 56共培养生产细胞蛋白的影响 ,单因素试验的最佳条件为 :培养时间60 h,培养温度 3 2℃ ,通风量 1 .2 5m3/min/m3(WS) ,料层厚度 8cm... 研究了培养条件对玉米渣皮在盘式固态发酵反应器中用 Aspergillus niger B1 1和Candida utilis ATCC92 56共培养生产细胞蛋白的影响 ,单因素试验的最佳条件为 :培养时间60 h,培养温度 3 2℃ ,通风量 1 .2 5m3/min/m3(WS) ,料层厚度 8cm。在此条件下 ,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为 2 7.8%和 3 9.8% ,真蛋白增加量为 6.2 3 % ,干基中蛋白质含量由 6.2 9%提高到 2 1 .0 4 % ,必需氨基酸组成由 4 0 .97%提高到 4 8.56% ,且含有较高活力的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蛋白酶和淀粉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渣皮 双菌种固态发酵 黑曲霉 细胞蛋白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致甲状腺肿素去除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顾振宇 励建荣 +2 位作者 于平 梁新乐 岑沛霖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3-36,共4页
大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但大豆中存在的抗营养因子阻碍机体对某些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利用。文章主要研究大豆中的致甲状腺肿素的去除方法。试验表明 :致甲状腺肿素可用 90℃ ,1 5min或 1 0 0℃ ,1 0min或 1 1 0℃ ,5min干热处理 ,灭... 大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但大豆中存在的抗营养因子阻碍机体对某些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利用。文章主要研究大豆中的致甲状腺肿素的去除方法。试验表明 :致甲状腺肿素可用 90℃ ,1 5min或 1 0 0℃ ,1 0min或 1 1 0℃ ,5min干热处理 ,灭活大豆中的硫代葡萄糖苷酶 (俗称内源性芥子酶 ) ,使之不能酶解硫代葡萄糖苷 ,也就不产生致甲状腺肿素 ,其残存的硫代葡萄糖苷率可达 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致甲状腺肿素 去除 硫代葡萄糖苷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宁对杨梅汁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9
作者 励建荣 岑沛霖 +2 位作者 蒋志刚 于平 Joyce D.C.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6,共6页
分析了单宁对增加杨梅汁花色苷稳定性的效果 .在 p H=4 .5和 p H=3.2时加入单宁使杨梅汁最大吸收波长和最大吸光度增大 .在 p H为 1.0时单宁浓度增大导致杨梅汁最大吸收波长增大 ,但最大吸光度没有增加 .单宁和杨梅汁花色苷的辅助色素... 分析了单宁对增加杨梅汁花色苷稳定性的效果 .在 p H=4 .5和 p H=3.2时加入单宁使杨梅汁最大吸收波长和最大吸光度增大 .在 p H为 1.0时单宁浓度增大导致杨梅汁最大吸收波长增大 ,但最大吸光度没有增加 .单宁和杨梅汁花色苷的辅助色素反应为放热反应 ,其ΔH等于- 8.4 81k J/ mol,Δ S为 7.2 86 J/ 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宁 杨梅汁 花色苷 稳定性 最大吸光度 最大吸收波长 辅助色素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稀酸条件下木屑降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常春 马晓建 +2 位作者 李洪亮 方书起 岑沛霖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713-1717,共5页
在高温稀酸条件下,对木屑降解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温度(190、210、230℃)、硫酸质量浓度(1%、3%、5%)和反应时间(0~60min)对糖浓度和5-羟甲基糠醛(5-HMF)浓度的影响。通过假设提出了拟均相一阶动力学模型,并对动力学数据进... 在高温稀酸条件下,对木屑降解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温度(190、210、230℃)、硫酸质量浓度(1%、3%、5%)和反应时间(0~60min)对糖浓度和5-羟甲基糠醛(5-HMF)浓度的影响。通过假设提出了拟均相一阶动力学模型,并对动力学数据进行回归,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木屑水解的动力学过程。进一步得到了生物质降解,糖降解和5-HMF降解的活化能和动力学参数,这些参数对理解木屑在高温稀酸条件下的水解过程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木屑 降解 稀酸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制备新型平台化合物乙酰丙酸 被引量:15
11
作者 常春 马晓建 岑沛霖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0-384,共5页
实验考查了利用玉米秸秆为原料,在高温稀酸的条件下制备乙酰丙酸的工艺。根据Box-Behnken实验设计方法,选取反应温度、硫酸浓度、液固比和反应时间为影响乙酰丙酸产率的4个主要因素,分别在三水平条件下进行了27次试验。在此基础上建立... 实验考查了利用玉米秸秆为原料,在高温稀酸的条件下制备乙酰丙酸的工艺。根据Box-Behnken实验设计方法,选取反应温度、硫酸浓度、液固比和反应时间为影响乙酰丙酸产率的4个主要因素,分别在三水平条件下进行了27次试验。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二次方程的模型,R2=0.9145显示了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进一步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了优化的工艺条件:温度206.20℃,硫酸浓度3.90%,液固比15.50,反应时间37.35min。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玉米秸秆经水解后,最终的乙酰丙酸产率为10.74%,与模型估计值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丙酸 生物质 响应面分析 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凝血素的灭活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励建荣 顾振宇 +3 位作者 于平 梁新乐 岑沛霖 夏黎明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48-51,共4页
主要研究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之一———凝血素的灭活方法。凝血素是一种糖蛋白,能使动物中的红血球凝集。分别利用干热处理法,湿热处理法和发芽法来灭活大豆中的凝血素。研究表明:干热处理和发芽处理不能使凝血素活性完全丧失,而9... 主要研究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之一———凝血素的灭活方法。凝血素是一种糖蛋白,能使动物中的红血球凝集。分别利用干热处理法,湿热处理法和发芽法来灭活大豆中的凝血素。研究表明:干热处理和发芽处理不能使凝血素活性完全丧失,而95℃,35min或120℃,15min的湿热处理可以使凝血素活性完全丧失,使之对红细胞不再发生凝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抗营养因子 凝血素 灭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酶和米根霉同时糖化发酵纤维素为L-乳酸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育如 夏黎明 岑沛霖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6-9,共4页
研究了纤维素原料经机械粉碎、稀酸处理、氨处理、蒸爆水洗处理后 ,用里氏木霉所产纤维素酶和米根霉对其进行同时糖化发酵生产L 乳酸 ;并与稀酸处理物料分别酶解发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实验条件下 ,粉碎处理、稀酸处理、氨处理、蒸... 研究了纤维素原料经机械粉碎、稀酸处理、氨处理、蒸爆水洗处理后 ,用里氏木霉所产纤维素酶和米根霉对其进行同时糖化发酵生产L 乳酸 ;并与稀酸处理物料分别酶解发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实验条件下 ,粉碎处理、稀酸处理、氨处理、蒸爆水洗处理物料的L 乳酸发酵产量分别为 13 4mg/mL、18 1mg/mL、15 5mg/mL和 19 6mg/mL ,与分别酶解发酵相比 ,同时糖化发酵过程周期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预处理 同时糖化发酵 L-乳酸 米根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除大豆中致甲状腺肿素、凝血素和胰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秋东 于平 岑沛霖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9-82,共4页
为去除大豆中致甲状腺肿素、凝血素、胰蛋白酶抑制剂三种抗营养因子,本文考察了干热、温热、浸泡发芽方法(内源性酶法)对三种因子灭活或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于热处理对大豆致甲状腺肿素的去除,温热处理对大豆凝血素、蛋白酶抑... 为去除大豆中致甲状腺肿素、凝血素、胰蛋白酶抑制剂三种抗营养因子,本文考察了干热、温热、浸泡发芽方法(内源性酶法)对三种因子灭活或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于热处理对大豆致甲状腺肿素的去除,温热处理对大豆凝血素、蛋白酶抑制剂的去除有显著效果,大豆发芽结合热处理能略微提高去除大豆凝血素、蛋白酶抑制剂的效果。因此总结出先90℃干热处理15min以上,后125℃湿热处理10min以上的简便且节能的大豆前处理工艺,上述三种抗营养因子去除率均达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抗营养因子 致甲状腺肿素 凝血素 胰蛋白酶抑制剂 热处理 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发酵液中纳他霉素含量 被引量:10
15
作者 梁景乐 吕忠良 +2 位作者 赵爱华 徐志南 岑沛霖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6-129,共4页
采用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液中的纳他霉素的含量,选定了测定波长为303nm及参比波长为290nm,对测定方法的线性及线性范围、精密度、准确度、检测限及定量限等进行了方法学上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法在0.5~6μg/mL之间相关系数为0.... 采用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液中的纳他霉素的含量,选定了测定波长为303nm及参比波长为290nm,对测定方法的线性及线性范围、精密度、准确度、检测限及定量限等进行了方法学上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法在0.5~6μg/mL之间相关系数为0.999,回收率为100.6%。实验中同时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平行测定同一纳他霉素真实发酵过程的产物浓度,结果表明,2种方法之间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他霉素 发酵液 紫外分光光度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织印染废水的湿式空气氧化处理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刚 雷乐成 岑沛霖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7-40,共4页
研究了用湿式空气氧化法处理纺织印染废水的过程 ,并建立了相应的动力学模型 .在 30 0℃下 ,用湿式空气氧化法处理 12 0 min可使纺织印染废水的 COD去除率达到 56 % ,同时 ,可使废水的可生化降解性由 0 .0 4提高到 0 .4 0 ,有利于对这... 研究了用湿式空气氧化法处理纺织印染废水的过程 ,并建立了相应的动力学模型 .在 30 0℃下 ,用湿式空气氧化法处理 12 0 min可使纺织印染废水的 COD去除率达到 56 % ,同时 ,可使废水的可生化降解性由 0 .0 4提高到 0 .4 0 ,有利于对这种废水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印染废水的污染物由多种组分构成 ,在一定的反应温度下有些污染物能被氧化 ,有些污染物则不能被氧化 .根据这一特点建立了纺织印染废水湿式氧化过程的动力学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染废水 湿式空气氧化 反应动力学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光光度法测定纤维素水解液中5-羟甲基糠醛和糠醛 被引量:9
17
作者 常春 马晓建 岑沛霖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3-225,共3页
5-羟甲基糠醛(5-HMF)和糠醛(FUR)是纤维素酸水解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此文提出了用硫代巴比酸作为衍生试剂并利用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测定5-HMF和FUR的方法。利用零点交叉测量法在412nm和428nm波长下,可以同时确定5-HMF和FUR的含... 5-羟甲基糠醛(5-HMF)和糠醛(FUR)是纤维素酸水解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此文提出了用硫代巴比酸作为衍生试剂并利用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测定5-HMF和FUR的方法。利用零点交叉测量法在412nm和428nm波长下,可以同时确定5-HMF和FUR的含量,两者的质量浓度在0.4~3.2mg·L^-1范围内与一阶导数值呈线性关系。试验了方法的精密度和回收率,同时测定两组分的相对标准偏差(n=7)分别为2.23%和2.06%,回收率分别为96.0%和1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数分光光度法 5-羟甲基糠醛 糠醛 硫代巴比酸 纤维素 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曲霉固态发酵产Lovastatin的培养条件 被引量:8
18
作者 魏培莲 周立平 岑沛霖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2-35,共4页
对 1株红色红曲霉固态发酵产Lovastatin的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出固态基质最佳初始含水量为 40 %,基础基质中加入葡萄糖和有机氮源能显著提高发酵产物中Lovastatin含量 ,多种蔬菜浸出汁都能提高Lovastatin产量 ,红曲米浸泡水对Lovasta... 对 1株红色红曲霉固态发酵产Lovastatin的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出固态基质最佳初始含水量为 40 %,基础基质中加入葡萄糖和有机氮源能显著提高发酵产物中Lovastatin含量 ,多种蔬菜浸出汁都能提高Lovastatin产量 ,红曲米浸泡水对Lovastatin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稻米的种类及米的粉碎度对Lovastatin的合成也有一定的影响。在优化的培养条件下 ,干曲中Lovastatin的含量可以达到 2 5~ 3 0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霉 固态发酵生产 LOVASTATIN 培养条件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多霉素产生菌原生质体融合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徐志南 董悦涵 +1 位作者 谢志鹏 岑沛霖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262-1266,共5页
从土壤中筛选出的链轮丝菌Streptoverticillium rimofaciensZD615发酵生产米多霉素的产量较低,但可以通过添加米多霉素的前体提高米多霉素产量;经紫外诱变获得的链轮丝菌Streptoverticillium rimofaciensZD519产米多霉素的产量相对较高... 从土壤中筛选出的链轮丝菌Streptoverticillium rimofaciensZD615发酵生产米多霉素的产量较低,但可以通过添加米多霉素的前体提高米多霉素产量;经紫外诱变获得的链轮丝菌Streptoverticillium rimofaciensZD519产米多霉素的产量相对较高,但丧失了前体利用能力,菌体生长还受前体的抑制.对链轮丝菌ZD615和ZD519原生质体制备最优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甘氨酸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菌丝培养基和2 g/L的溶菌酶质量浓度最适于实验菌株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通过研究紫外灭活ZD615和热灭活ZD519的原生质体的双亲本融合条件,发现当化学融合时间为5 min时,可得到最大的双亲融合率(5.2%).从多种融合子中选育出一株高产链轮丝菌51-19,该菌株能够利用米多霉素的前体物质高产米多霉素,米多霉数产量比出发菌株ZD615提高了170%,达到了1 015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轮丝菌 米多霉素 原生质体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孢原毛平革菌培养合成木素过氧化物酶研究 被引量:24
20
作者 张朝晖 夏黎明 +1 位作者 林建平 岑沛霖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2期132-136,共5页
对限氮培养基在氧环境下培养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chrysosporium)合成木素过氧化物酶的条件进行了研究.在摇瓶培养中,较大的菌丝球和较小的通氧强度将延迟酶的合成.在175r/min的转速下... 对限氮培养基在氧环境下培养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chrysosporium)合成木素过氧化物酶的条件进行了研究.在摇瓶培养中,较大的菌丝球和较小的通氧强度将延迟酶的合成.在175r/min的转速下,用聚氨酯泡沫固定化培养,木素过氧化物酶的最高酶活比游离菌丝球培养提高一倍.在用限碳培养基培养时发现,空气环境中本菌株能够合成木素过氧化物酶.加入苯甲醇作诱导剂,可以提高酶活近一倍,效果接近藜芦醇.空气环境下用酒石酸作缓冲液,固定化摇瓶限碳培养,最高酶活达180U/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素过氧化物酶 黄孢原毛平革菌 培养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