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有机肥对土壤和木薯矿质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岑忠用 苏江 罗兴录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0-52,共3页
以木薯品种辐选01和利达生物有机肥为材料,研究了生物有机肥对土壤速效氮、速效磷(P2O5)、速效钾(K2O)和木薯叶片全N、全P、全K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能明显提高土壤速效氮、速效磷(P2O5)、速效钾(K2O)的含量,同时在整个... 以木薯品种辐选01和利达生物有机肥为材料,研究了生物有机肥对土壤速效氮、速效磷(P2O5)、速效钾(K2O)和木薯叶片全N、全P、全K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能明显提高土壤速效氮、速效磷(P2O5)、速效钾(K2O)的含量,同时在整个生长期中各生物有机肥处理木薯叶片全N、全P、全K含量均高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土壤 木薯 矿质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桑树品种品质及其对蚕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岑忠用 苏江 谢春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20-722,共3页
[目的]筛选宜州市最适宜的桑树品种。[方法]以宜州市目前主栽桑树品种特优2号、粤桑11号、桂桑优62和蚕品种"两广二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桑树品种的桑叶品质及其对蚕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在各测定时期,特优2号叶片叶绿素... [目的]筛选宜州市最适宜的桑树品种。[方法]以宜州市目前主栽桑树品种特优2号、粤桑11号、桂桑优62和蚕品种"两广二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桑树品种的桑叶品质及其对蚕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在各测定时期,特优2号叶片叶绿素含量均最高;粤桑11号叶片可溶性糖和水溶性蛋白质含量高于特优2号和桂桑优62;不同桑树品种叶片含水量和干物重均达正常水平;特优2号处理千克茧粒数最少,全茧量最重,茧层量和茧层率最高。[结论]特优2号为宜州市最适宜种植的桑树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蚕茧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抗氧化剂对岩黄连愈伤组织细胞活力与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岑忠用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5期75-76,78,共3页
以维生素C、硫代硫酸钠和聚乙烯吡咯烷酮3种抗氧化剂添加于培养基中,研究不同浓度的抗氧化剂对岩黄连愈伤组织细胞活力与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PVP浓度为5 g/L和VC浓度为0.20 g/L时相对于其他处理对岩黄连愈伤组织内抗氧化... 以维生素C、硫代硫酸钠和聚乙烯吡咯烷酮3种抗氧化剂添加于培养基中,研究不同浓度的抗氧化剂对岩黄连愈伤组织细胞活力与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PVP浓度为5 g/L和VC浓度为0.20 g/L时相对于其他处理对岩黄连愈伤组织内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影响较大,且PVP浓度为5 g/L时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黄连 愈伤组织 细胞活力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外植体类型诱导岩黄连愈伤组织和再分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苏江 岑忠用 +1 位作者 邓晰朝 覃勇荣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13-15,F0002,共4页
为探讨不同外植体对岩黄连在组织培养中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影响,从而筛选出较适合岩黄连组织培养的外植体材料,为建立岩黄连无性繁殖体系提供参考。以岩黄连的茎尖、茎节(带侧芽)、叶柄、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消毒,并... 为探讨不同外植体对岩黄连在组织培养中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影响,从而筛选出较适合岩黄连组织培养的外植体材料,为建立岩黄连无性繁殖体系提供参考。以岩黄连的茎尖、茎节(带侧芽)、叶柄、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消毒,并接种于不同配方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结果表明:岩黄连不同类型外植体在诱导愈伤组织和植株再生上有较大的差异,叶柄和叶片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明显高于茎节和茎尖,其中叶片诱导率最高、为46.67%,而茎尖愈伤组织的再分化率最高、为66.7%。叶片为岩黄连诱导愈伤组织较好的外植体材料,茎尖较适合于诱导岩黄连植株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黄连 愈伤组织 诱导 再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木薯养分吸收和土壤有效养分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韦剑锋 陈涛 +2 位作者 岑忠用 韦冬萍 胡江如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73-878,共6页
从高效施肥角度出发,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施氮量对木薯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及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茎、叶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但块根干物质积累量先增后降,以施氮130 kg/hm^2的最高,比不施氮增加18.13%。... 从高效施肥角度出发,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施氮量对木薯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及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茎、叶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但块根干物质积累量先增后降,以施氮130 kg/hm^2的最高,比不施氮增加18.13%。增加施氮量,木薯各器官磷、钾积累量及茎、叶氮积累量明显增加,块根氮积累量则先增加后下降。氮肥农学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及偏生产力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氮肥吸收利用率以施氮130 kg/hm^2的最高,比其他处理提高11.37%~25.12%。木薯收获后,随施氮量的增加,土壤碱解氮明显增加,有效磷及速效钾不同程度下降,但各处理有效磷、速效钾及施氮195 kg/hm^2处理的有效氮明显盈余。综合分析认为,本研究条件下木薯施氮130 kg/hm^2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施氮量 土壤 养分 干物质 氮肥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途添加不同浓度蔗糖对铁皮石斛原球茎多糖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苏江 岑忠用 何铁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5-67,共3页
以铁皮石斛类原球茎为材料,研究了在培养过程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蔗糖对铁皮石斛原球茎多糖积累的影响,初步探讨中途补料对石斛原球茎多糖积累及培养液中蔗糖消耗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在培养第20d添加5g/L蔗糖对原球茎多糖积累最为有利... 以铁皮石斛类原球茎为材料,研究了在培养过程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蔗糖对铁皮石斛原球茎多糖积累的影响,初步探讨中途补料对石斛原球茎多糖积累及培养液中蔗糖消耗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在培养第20d添加5g/L蔗糖对原球茎多糖积累最为有利,干重量及多糖含量、多糖产量最高,分别为16.02g/L、300mg/g、4805.85mg/L,且在整个培养过程,蔗糖的利用率最高,原球茎的活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蔗糖 多糖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木薯生理指标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韦冬萍 岑忠用 +2 位作者 韦剑锋 陈涛 胡江如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3期96-100,共5页
为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施氮量(纯N0、65、130、195 kg/hm2)对新选056木薯生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130 kg/hm2范围内,木薯生长中后期叶片POD活性、CAT活性、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糖... 为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施氮量(纯N0、65、130、195 kg/hm2)对新选056木薯生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130 kg/hm2范围内,木薯生长中后期叶片POD活性、CAT活性、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丙二醛含量则明显下降,但继续增加施氮量,上述各项指标数值变化不明显;木薯株高、块根产量、块根淀粉含量及淀粉产量分别增加7.43%~24.36%、5.77%~ 11.55%、3.96%~10.73%、9.96%~24.12%,且增幅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施氮130kg/hm2与施氮195 kg/hm2的差异均不显著.可见,施氮130 kg/hm2已满足木薯增产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氮肥 生理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皮石斛人工种植技术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韦菲 岑忠用 黄映恒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1期86-87,共2页
根据广西特有地理位置和环境,并依据实际栽培情况,探讨广西铁皮石斛大棚栽培技术的特点,包括铁皮石斛对环境的要求、大棚的搭建、基质的制备、移栽时间、炼苗、田间管理及病虫害的防治与采收等方面的内容。由试验得出,广西铁皮石斛... 根据广西特有地理位置和环境,并依据实际栽培情况,探讨广西铁皮石斛大棚栽培技术的特点,包括铁皮石斛对环境的要求、大棚的搭建、基质的制备、移栽时间、炼苗、田间管理及病虫害的防治与采收等方面的内容。由试验得出,广西铁皮石斛适宜栽种条件为床栽温度15~25℃,湿度55%以上,5—8月遮光90%、其他月份遮光60%~70%。采收后与野生铁皮石斛进行对比,人工大棚种植的铁皮石斛成活率、产量及株高均较野生铁皮石斛高,其多糖含量与野生铁皮石斛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人工种植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被引量:5
9
作者 岑忠用 苏江 +4 位作者 高丽霞 罗奉奉 覃玥 覃拥灵 覃勇荣 《职业技术》 2021年第8期53-57,共5页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品格、创新能力等,使大学生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不仅是时代赋予高校教育的新使命,也是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以河池学院生物工程专业为...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品格、创新能力等,使大学生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不仅是时代赋予高校教育的新使命,也是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以河池学院生物工程专业为例,以探索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为研究内容,探讨“4个构建1个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注重创新教学内容;构建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建立校内外创新实践基地;构建“科技创新导师制”,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构建富有活力的科技社团,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完善实验教学模式,探索融综合性、创新性实验于一体的实验教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工程 应用型人才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发展契机下地方高校生物科学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评价体系的完善与对策 被引量:3
10
作者 岑忠用 苏江 +4 位作者 邓晰朝 覃宝山 谢彦军 赖红芳 覃勇荣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5期250-251,253,共3页
教育教学技能是师范生专业发展的基础,是教师必备的前提条件。因此,完善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评价体系,对于促进师范生职业技能提升及其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河池学院生物科学师范专业为例,探讨了完善地方高校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 教育教学技能是师范生专业发展的基础,是教师必备的前提条件。因此,完善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评价体系,对于促进师范生职业技能提升及其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河池学院生物科学师范专业为例,探讨了完善地方高校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评价体系的意义,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以期为地方教育事业培养专业基础扎实、业务水平过硬、综合素质较全面的应用型人才,切实担负起对地方教育事业的重要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生物科学 师范生 教育教学技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培养基对非洲紫罗兰组培苗生长及生根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岑忠用 苏江 +2 位作者 谢彦军 邓晰朝 高丽霞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3期122-124,共3页
本文以非洲紫罗兰上部嫩叶或侧芽嫩叶诱导得到的无菌材料进行继代培养和壮苗生根培养,探讨外源激素对其不定芽分化、继代增殖与不定根形成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宜的激素水平范围,优化非洲紫罗兰组织培养体系,提高其植株再生率。结果表明... 本文以非洲紫罗兰上部嫩叶或侧芽嫩叶诱导得到的无菌材料进行继代培养和壮苗生根培养,探讨外源激素对其不定芽分化、继代增殖与不定根形成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宜的激素水平范围,优化非洲紫罗兰组织培养体系,提高其植株再生率。结果表明,不同配方的继代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均对非洲紫罗兰组培苗的植株高度、叶数、不定根数、叶绿素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增殖培养基1/2MS+6-BA 1.0 mg/L+NAA 0.1 mg/L对非洲紫罗兰增殖生长效果最好;生根培养基1/2 MS+NAA 0.05 mg/L+3%蔗糖对非洲紫罗兰的壮苗生根促进作用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紫罗兰 培养基 组织培养 形态学指标 叶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酵处理对蚕沙腐熟及养分的影响试验初报 被引量:2
12
作者 岑忠用 罗奉奉 +2 位作者 苏江 李观玲 梁燊 《南方农业》 2019年第19期59-65,共7页
以5龄蚕沙为材料,对不同的蚕沙含水量和发酵剂用量组合蚕沙发酵过程中有效养分变化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经过发酵处理有利于蚕沙的腐熟和养分释放,具体结果:1)含水量为55%和发酵剂用量为100mL的组合以及含水量为55%和发酵剂用量为110m... 以5龄蚕沙为材料,对不同的蚕沙含水量和发酵剂用量组合蚕沙发酵过程中有效养分变化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经过发酵处理有利于蚕沙的腐熟和养分释放,具体结果:1)含水量为55%和发酵剂用量为100mL的组合以及含水量为55%和发酵剂用量为110mL的组合蚕沙腐熟时间最短。2)含水量为50%和发酵剂用量为100mL的处理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分别比对照的高106.56%和82.94%。3)含水量为60%和发酵剂用量为110mL的处理有效磷含量最高,达到了3.45mg·kg^-1,比对照的增加了208.47%。4)含水量为45%和发酵剂用量为80mL的处理蚕沙水溶性钙含量最高,达到了178.92mg·kg^-1,比对照的高35.08%。5)含水量为45%和发酵剂用量为100mL的处理蚕沙有效铁含量最高,达到了6.98mg·kg^-1,比对照高183.86%。6)含水量为55%和发酵剂用量为110mL的处理蚕沙有效铜的含量最高,达到了0.737mg·kg^-1。7)含水量为50%和发酵剂用量为110mL的处理蚕沙有效锌和有效锰均高于其他处理,分别达到了0.166mg·kg^-1和5.67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沙 发酵 腐熟 养分 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模拟干旱胁迫对巴马火麻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苏江 岑忠用 陈勇 《陕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6期20-24,41,共6页
为了解火麻种子在干旱环境中的萌发状况,进一步明确火麻在干旱环境中的耐旱性,以火麻种子作为材料,探讨了不同浓度的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对火麻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幼苗胚根和胚芽长、幼苗鲜重、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抗旱指数的... 为了解火麻种子在干旱环境中的萌发状况,进一步明确火麻在干旱环境中的耐旱性,以火麻种子作为材料,探讨了不同浓度的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对火麻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幼苗胚根和胚芽长、幼苗鲜重、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抗旱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EG-6000溶液浓度的增加,火麻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幼苗胚根和胚芽长、幼苗鲜重、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抗旱指数均呈下降的趋势,且不同PEG-6000溶液浓度处理的发芽势、幼苗胚根和胚芽长、幼苗鲜重、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与对照间差异显著(P<0.05)。在高浓度PEG溶液处理下仍有少数种子能够萌发,说明火麻种子在萌发期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可以在中低干旱土壤地区播种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种子萌发 火麻 PEG-60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麻籽游离氨基酸提取工艺研究
14
作者 苏江 谢彦军 +1 位作者 赖红芳 岑忠用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6-79,共4页
以巴马火麻籽为材料,采用超声辅助乙醇提取火麻籽游离氨基酸。以游离氨基酸提取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为超声时间35min、超声温度46℃、超声功率175W、乙醇体积分数25%,在此条... 以巴马火麻籽为材料,采用超声辅助乙醇提取火麻籽游离氨基酸。以游离氨基酸提取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为超声时间35min、超声温度46℃、超声功率175W、乙醇体积分数25%,在此条件下获得的火麻籽游离氨基酸提取量为(13.07±1.77)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马火麻籽 游离氨基酸 响应面法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