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见食源性病原菌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俞佳 岑叶平 +1 位作者 江玲丽 高有领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3-133,共11页
食源性病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可通过肉类、海产品、奶制品等多种媒介传播,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目前检测食源性病原菌的方法主要以平板培养辅以生化鉴定和血清型鉴定为主,检测的周期较长,效率较低,因此建立快速、精准的食源性... 食源性病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可通过肉类、海产品、奶制品等多种媒介传播,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目前检测食源性病原菌的方法主要以平板培养辅以生化鉴定和血清型鉴定为主,检测的周期较长,效率较低,因此建立快速、精准的食源性病原菌检测方法对常见病原菌的现场检测及疾病的快速诊断尤为重要。本文对近年来常见食源性病原菌的快速检测方法进行了概述,主要包括免疫学检测手段、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和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比较其优缺点,着重介绍了可以实现现场检测与实时检测的新兴技术:核酸-微流控检测技术,以期为常见食源性病原菌的预防与检测提供相关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病原菌 食品安全 快速检测 核酸-微流控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基因和膜孔蛋白基因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费红军 岑叶平 +1 位作者 裘莉佩 常燕子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5-319,共5页
目的调查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A)β-内酰胺酶基因和膜孔蛋白carO基因情况。方法收集分离自宁波市李惠利医院2009年6月至2009年9月住院患者的MDR-ABA共20株,采用聚合酶联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21种β-内酰胺酶基因和膜孔... 目的调查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A)β-内酰胺酶基因和膜孔蛋白carO基因情况。方法收集分离自宁波市李惠利医院2009年6月至2009年9月住院患者的MDR-ABA共20株,采用聚合酶联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21种β-内酰胺酶基因和膜孔蛋白carO基因。结果 20株MDR-ABA共检出3种β-内酰胺酶基因:TEM、SHV、ADC,阳性率分别为80.0%(16/20)、5.0%(1/20)、30.0%(6/20),其余18种β-内酰胺酶基因未检出,膜孔蛋白carO基因缺失率70.0%(14/20)。2号株ADC阳性基因测得序列经BLAST比对与已在GenBank登录的ADC型AmpC均不相同,经与GenBank登录的ADC型序列分子进化分析,确认为ADC型β-内酰胺酶新的变异型。结论本组MDR-ABA多种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与产TEM、SHV、ADC等3种β-内酰胺酶相关外,还与膜孔蛋白编码基因carO缺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Β-内酰胺酶基因 膜孔蛋白基因 ADC型β-内酰胺酶 多药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灵菌化学成分及药用价值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何文迪 陈新江 岑叶平 《食药用菌》 2023年第3期160-166,共7页
乌灵菌是药用真菌黑柄炭角菌的菌核,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有祛湿、镇静安神、提高机体免疫力和促进造血等功效,现已实现人工栽培。为促进乌灵菌的开发利用,通过查询有关文献,梳理其化学成分及药用价值研究进展,结果为:乌灵菌及其发... 乌灵菌是药用真菌黑柄炭角菌的菌核,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有祛湿、镇静安神、提高机体免疫力和促进造血等功效,现已实现人工栽培。为促进乌灵菌的开发利用,通过查询有关文献,梳理其化学成分及药用价值研究进展,结果为:乌灵菌及其发酵制品中含有氨基酸、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及核苷类、多糖类、甾醇类化合物等化学成分,具有调节神经、改善认知功能、调节免疫、抗贫血、抗氧化和抗前列腺增生等生理活性。分析乌灵菌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就今后研究的侧重方向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灵菌 化学成分 药用价值 生物活性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