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叶1号发酵茶复配养生茶调节3T3-L1细胞脂质代谢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天乐 盛思杰 +4 位作者 徐铃琳 吴媛媛 刘仲华 王凯茜 屠幼英 《中国茶叶》 2025年第1期50-57,共8页
随着肥胖问题的日益突出,调节血脂、预防肥胖成了人们的关注焦点,通过健康饮食方法解决该问题是最简单可行的途径。试验采用白叶1号发酵茶配伍枸杞、山楂制成养生茶,就其对小鼠3T3-L1前脂肪细胞的调脂效果和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将3T3-L... 随着肥胖问题的日益突出,调节血脂、预防肥胖成了人们的关注焦点,通过健康饮食方法解决该问题是最简单可行的途径。试验采用白叶1号发酵茶配伍枸杞、山楂制成养生茶,就其对小鼠3T3-L1前脂肪细胞的调脂效果和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将3T3-L1细胞诱导为成熟脂肪细胞后,通过测定油红O染色面积、脂肪和甘油三酯(TG)含量来判断养生茶对脂质形成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在200~500μg/mL范围内,随着养生茶质量浓度的升高,3T3-L1前脂肪细胞的油红O染色面积下降,表明养生茶具有降脂功效。当茶样质量浓度为300、400、500μg/mL时,与模型组相比,细胞脂肪含量分别降低了22.64、23.17、30.63个百分点,降脂效果优于阳性药物辛伐他丁。此外,养生茶可以显著减少细胞中的TG含量,具有剂量依赖效应。当养生茶质量浓度为500μg/mL时,细胞内TG含量最低,与模型组相比降低了89.33%。通过茶饮代谢物与3T3-L1细胞脂肪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该养生茶中多种成分与3T3-L1细胞的脂质代谢物呈强相关关系。本研究可为开发具有降脂功能的新式茶饮产品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白化茶 枸杞 山楂 3T3-L1前脂肪细胞 调节脂肪代谢 功效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铁观音新式茶饮配方的研究
2
作者 盛思杰 吴媛媛 +6 位作者 叶海波 徐铃琳 朱天乐 吴学进 温欣黎 郝连奇 屠幼英 《中国茶叶》 2025年第2期40-45,共6页
近年来,时尚和快捷的新式茶饮受到年轻消费者的追捧,并且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新式茶饮品牌开始关注茶饮产品的养生功能。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对铁观音、罗汉果、桑叶提取液配比进行优化,以感官评价为关键指标,确定初步... 近年来,时尚和快捷的新式茶饮受到年轻消费者的追捧,并且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新式茶饮品牌开始关注茶饮产品的养生功能。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对铁观音、罗汉果、桑叶提取液配比进行优化,以感官评价为关键指标,确定初步配方。采用响应面法得出铁观音新式茶饮感官评价的多元回归方程,确定铁观音∶罗汉果∶桑叶提取液最佳比例为4.6∶3.2∶0.9,3种原材料对茶饮的感官品质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铁观音>桑叶>罗汉果。对响应面法所得最佳配方制得的茶饮样品进行审评,得分为92.33分,高于单因素筛选配方的90.02分。最终得到的铁观音新式茶饮香气丰富、口感顺滑,满足现代消费者对口味与健康的双重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观音新式茶饮 配方 单因素法 响应面优化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花黄酮-玉米醇溶蛋白-果胶纳米颗粒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冯思敏 黄婷 +3 位作者 张凯航 屠幼英 孙培龙 邵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8-54,共7页
玉米醇溶蛋白-果胶构造的包埋体系可提高生物活性物质的稳定性,延长其抗氧化活性。该研究以茶树花黄酮为原料,通过反溶剂法结合静电沉积法制备茶树花黄酮-玉米醇溶蛋白-果胶纳米颗粒(tea flower flavonoids zein-pectin nanoparticles,F... 玉米醇溶蛋白-果胶构造的包埋体系可提高生物活性物质的稳定性,延长其抗氧化活性。该研究以茶树花黄酮为原料,通过反溶剂法结合静电沉积法制备茶树花黄酮-玉米醇溶蛋白-果胶纳米颗粒(tea flower flavonoids zein-pectin nanoparticles,FZP-NPs),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等技术对纳米颗粒的表观形貌、理化特性、结构进行分析,利用DPPH法和ABTS法对纳米颗粒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FZP-NPs包埋率大于96%,粒径为(238±4.55)nm,形状为球形;氢键、疏水相互作用是玉米醇溶蛋白与茶树花黄酮形成纳米颗粒的主要作用力。包埋增强了茶树花黄酮的稳定性,并延长了其抗氧化活性,该研究为茶树花黄酮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花黄酮 玉米醇溶蛋白 果胶 纳米颗粒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阳黄汤茶对小鼠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楼桢优 周拥军 +4 位作者 钟维标 陈韵扬 屠幼英 刘俊生 何普明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5-666,共12页
高尿酸血症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且近年来发病率越来越高。本研究以平阳黄汤茶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剂量的平阳黄汤茶汤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平阳黄汤茶汤均可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 高尿酸血症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且近年来发病率越来越高。本研究以平阳黄汤茶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剂量的平阳黄汤茶汤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平阳黄汤茶汤均可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水平,但不同剂量间无显著差异。通过分析尿酸生成和分解途径发现,不同剂量的平阳黄汤茶汤均能显著抑制肝脏中的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从而减少尿酸生成。此外,平阳黄汤可有效改善高尿酸血症小鼠的肾小球、肾小管的病理学特征,同时调节高尿酸血症小鼠肠道菌群组成和结构。推测平阳黄汤可通过保护肾脏及调节肠道菌群来促进高尿酸血症小鼠的尿酸排泄,从而降低血清尿酸水平。本研究为黄茶的功效研究和产品开发以及高尿酸血症的防治提供了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阳黄汤茶 小鼠 高尿酸血症 血清尿酸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压茶对胰酶活性和肠道有益菌的作用 被引量:27
5
作者 屠幼英 须海荣 +4 位作者 梁惠玲 陈喧 吴媛媛 陈文峰 谭清凤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13-116,共4页
用云南、湖北、浙江生产的三种紧压茶、浙江绿茶、儿茶素和有机酸对胰酶进行活性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所有的处理对胰蛋白酶和胰淀粉酶均有很高的激活效果,其中云南砖茶对上述二种酶的促活作用最强,达到17.2倍和15.6倍,绿茶次之。但上述... 用云南、湖北、浙江生产的三种紧压茶、浙江绿茶、儿茶素和有机酸对胰酶进行活性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所有的处理对胰蛋白酶和胰淀粉酶均有很高的激活效果,其中云南砖茶对上述二种酶的促活作用最强,达到17.2倍和15.6倍,绿茶次之。但上述处理对脂肪酶活性却略有抑制作用。在用云南紧压茶、绿茶的酵母发酵液和绿茶进行乳酸杆菌和双岐杆菌的激活效果试验中,所有的处理均显示了一定的激活作用。其中前两者处理的乳酸杆菌生长液菌体量高于对照的40%,而绿茶的酵母发酵液处理的双岐杆菌生长液菌体量高于对照的6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压茶 胰酶活性 肠道有益菌 儿茶素 促活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酶膜催化茶多酚形成茶黄素反应条件优选 被引量:22
6
作者 屠幼英 方青 +1 位作者 梁惠玲 黄海涛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9-134,共6页
用SAS统计软件中的响应面分析法探讨了固定化多酚氧化酶酶膜催化儿茶素生产茶黄素的最佳反应条件,确定了酶膜法生产高纯度茶黄素的五个重要因素及最佳组合。五个因素包括反应时间、酶与底物之比、通气量、底物浓度和pH值。最佳反应条件... 用SAS统计软件中的响应面分析法探讨了固定化多酚氧化酶酶膜催化儿茶素生产茶黄素的最佳反应条件,确定了酶膜法生产高纯度茶黄素的五个重要因素及最佳组合。五个因素包括反应时间、酶与底物之比、通气量、底物浓度和pH值。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49 min、酶与底物之比为1:128.7、通气量为23.81L/min 、底物浓度5.95 mg/ml和pH值4.3。该条件下产物茶黄素浓度的理论值为0.766 mg/ml,实测值为0.754∮0.017mg/ml,表明优化模型合理,条件筛选结果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儿茶素 茶黄素 固定化酶膜 多酚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井茶叶加工过程中醇系香气释放机理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屠幼英 童启庆 +2 位作者 骆耀平 董尚胜 须海荣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35-535,共1页
关键词 龙井茶 加工过程 中醇系香气 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茶饮料近十年市场分析报告 被引量:6
8
作者 屠幼英 汤雯 +2 位作者 张维 杨子银 东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2-464,共3页
对2000~2009年世界茶饮料最大生产和消费国日本的茶饮料销售量、销售额及二者所占嗜好饮料百分比数据调查和分析表明日本茶饮料销售呈逐年上升;绿茶、红茶和乌龙茶饮料占据茶饮料市场前三甲;保健茶饮料等功能性茶饮料逐渐打开市场,茶... 对2000~2009年世界茶饮料最大生产和消费国日本的茶饮料销售量、销售额及二者所占嗜好饮料百分比数据调查和分析表明日本茶饮料销售呈逐年上升;绿茶、红茶和乌龙茶饮料占据茶饮料市场前三甲;保健茶饮料等功能性茶饮料逐渐打开市场,茶饮料产品呈多元化发展的趋势。通过与传统茶叶销售额对比,茶饮料销售占日本茶叶经济60%以上,成为主导消费方式。这对中国茶饮料产业发展和振兴国茶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茶饮料 销售量 销售额 市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压茶儿茶素和有机酸的组成分析 被引量:52
9
作者 屠幼英 梁慧玲 +2 位作者 陈暄 吴媛媛 陈文峰 《茶叶》 2002年第1期22-24,共3页
对云南紧茶、湖北青砖、浙江奉化紧压茶和浙江绿茶的儿茶素和有机酸分析表明 ,紧压茶加工过程中发酵时间越长 ,其儿茶素总量、有机酸含量越小 ;三种紧压茶有机酸含量分别为绿茶的 3 5 4.6%、 3 1 9.8%、2 0 9.0 % ,每种砖茶的草酸和琥... 对云南紧茶、湖北青砖、浙江奉化紧压茶和浙江绿茶的儿茶素和有机酸分析表明 ,紧压茶加工过程中发酵时间越长 ,其儿茶素总量、有机酸含量越小 ;三种紧压茶有机酸含量分别为绿茶的 3 5 4.6%、 3 1 9.8%、2 0 9.0 % ,每种砖茶的草酸和琥珀酸的含量占到其有机酸总量的 80 % ;三种紧压茶儿茶素含量分别为绿茶的 2 1 .8%、1 5 .3 %、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成分 紧压茶 儿茶素 有机酸 组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香气释放机理研究──龙井茶炒制过程中β-葡萄糖苷酶和醇系香气的关系 被引量:34
10
作者 屠幼英 童启庆 +2 位作者 骆耀平 董尚胜 须海荣 《茶叶》 1999年第1期20-23,36,共5页
选用水古、龙井43、鸠坑三个品种的鲜叶,经排放、杀有制成龙井茶。用气相色谱(GC)分析加工过程中游离香气和酸系香气前驱体变化,同时用比色法检测相应的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结果表明,三个品种排放叶酶活性均增加了45%以上,醇... 选用水古、龙井43、鸠坑三个品种的鲜叶,经排放、杀有制成龙井茶。用气相色谱(GC)分析加工过程中游离香气和酸系香气前驱体变化,同时用比色法检测相应的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结果表明,三个品种排放叶酶活性均增加了45%以上,醇系香气前驱体释放量与酶活性趋势一致。用外源β-葡萄糖苦酶酶解鲜叶、排放叶,测得香叶酸、芳樟醇、楼花醇等组份大量释放,说明该酶与萜烯类香气前驱体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葡萄糖酶 醇系香气 茶叶加工 龙井茶 香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茉莉花芳樟醇β-D吡喃葡萄糖苷酶的分离与纯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屠幼英 童启庆 +2 位作者 赵芹 渡边修治 Fleishmann.P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4-147,共4页
茉莉花芳樟醇 β_D吡喃葡萄糖苷酶 (LGA)丙酮粉经过pH6 0柠檬酸缓冲液萃取、 3 0 %和 80 %硫酸铵分步沉淀 ,以及CM_Toyopearl65 0M柱层析 ,用 0 - 0 5MNaCl柠檬酸缓冲液梯度洗脱酶蛋白 ,最后用快速蛋白液相色谱 (FPLC)的SephacrylS_2 ... 茉莉花芳樟醇 β_D吡喃葡萄糖苷酶 (LGA)丙酮粉经过pH6 0柠檬酸缓冲液萃取、 3 0 %和 80 %硫酸铵分步沉淀 ,以及CM_Toyopearl65 0M柱层析 ,用 0 - 0 5MNaCl柠檬酸缓冲液梯度洗脱酶蛋白 ,最后用快速蛋白液相色谱 (FPLC)的SephacrylS_2 0 0柱分离系统纯化出了LGA ,LGA蛋白的SDS_PAGE图谱在分子量 1 4 4万道尔顿处显示了一条谱带。它可以催化芳樟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樟醇β-D吡喃葡萄糖苷酶 分离 纯化 LGA 茉莉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剂及灭菌温度对鲜奶红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屠幼英 童启庆 严庭海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62-67,共6页
用脱脂新鲜牛奶和红茶进行了生产奶茶的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自制的乳化剂,可使奶茶不发生沉淀;采用高温高压灭菌及本工艺路线,可使液态奶茶保质期达6个月以上,且风味及内含成分均较稳定,其中蛋白质含量达国家奶制品标准的1.9倍。
关键词 液态奶茶 乳化剂 高温 工艺流程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纯度茶色素产品的化学组成与检测 被引量:11
13
作者 屠幼英 梁慧玲 +1 位作者 杨贤强 陈利燕 《茶叶》 2002年第4期191-193,共3页
用高压液相色谱同步分析测定了用固定化多酚氧化酶生化反应器生产的茶色素产品的茶黄素和儿茶素的含量和组成。产品的茶黄素总量为78.94%,其中TF5.89%、TF3G14.54%、TF3’G11.17%、TFDG47.34%。产品中残留的儿茶素为13.83%,其余7... 用高压液相色谱同步分析测定了用固定化多酚氧化酶生化反应器生产的茶色素产品的茶黄素和儿茶素的含量和组成。产品的茶黄素总量为78.94%,其中TF5.89%、TF3G14.54%、TF3’G11.17%、TFDG47.34%。产品中残留的儿茶素为13.83%,其余7.23%为茶红素等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度 茶色素 化学组成 固定化多酚氧化酶 茶黄素 儿茶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茶饮料企业营销策略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屠幼英 张维 +2 位作者 汤雯 杨子银 东方 《茶叶》 2011年第3期157-159,160,共4页
此文从日本茶饮料市场竞争特征出发,列举并分析了2008年和2009年各类茶饮料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五的企业和品牌,并对他们的销售渠道、广告宣传投入进行了解析。随后介绍了日本茶饮料企业近年来加大科研投入、进行海外扩张的市场特征。最后... 此文从日本茶饮料市场竞争特征出发,列举并分析了2008年和2009年各类茶饮料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五的企业和品牌,并对他们的销售渠道、广告宣传投入进行了解析。随后介绍了日本茶饮料企业近年来加大科研投入、进行海外扩张的市场特征。最后通过比较,对中国茶饮料市场的发展提出了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茶饮料 品牌 市场占有率 销售渠道 广告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抗逆境生理与超氧歧化酶(SOD)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屠幼英 杨秀芳 杨贤强 《茶叶》 1996年第2期40-43,共4页
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茶树及其相关作物的抗逆境生理与超氧歧化酶的关系。发现SOD与作物的品种、温度、光照强度、水份胁迫与衰老等方面均有密切相关性。文中通过引证其他作物与SOD的研究数据提出了激活茶树内源性SOD系统的可能性途径。
关键词 抗逆境生理 SOD 激活 茶树 超氧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提取物理化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屠幼英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1-14,共4页
在提取过程中绿茶提取物浓度(c)与比重(d)的变化具有下列函数关系:c=180d-168.5,(r=0.97,n=5)。茶提取物在不同温度中溶解度的测定显示,在100℃水溶液中茶提取物的溶解度可达9.574g/100... 在提取过程中绿茶提取物浓度(c)与比重(d)的变化具有下列函数关系:c=180d-168.5,(r=0.97,n=5)。茶提取物在不同温度中溶解度的测定显示,在100℃水溶液中茶提取物的溶解度可达9.574g/100ml。经不同PH缓冲体系中的降解率测定发现,茶提取物的稳定体系为PH4.0~6.0。不同浓度、同一溶剂中茶提取物有效成分的得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提取物 物理特性 化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鱿鱼丝干制品脂肪酸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屠幼英 骆耀平 +1 位作者 朱连冬 邓定康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21-123,共3页
对北太平洋的太平洋褶柔鱼为原料制成的鱿鱼丝干制品的脂肪酸进行组成及变化研究,在夏季其不饱和脂肪酸氧化极快。用保鲜技术对鱿鱼丝进行处理,变色速率下降,且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变化减慢,因而认为鱿鱼丝变色与脂肪酸含量及组成有关,... 对北太平洋的太平洋褶柔鱼为原料制成的鱿鱼丝干制品的脂肪酸进行组成及变化研究,在夏季其不饱和脂肪酸氧化极快。用保鲜技术对鱿鱼丝进行处理,变色速率下降,且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变化减慢,因而认为鱿鱼丝变色与脂肪酸含量及组成有关,并提出降低其氧化速率的途径和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鱿鱼丝 脂肪酸 保鲜 氧化 干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的综合利用产业现状与未来 被引量:14
18
作者 屠幼英 《中国茶叶》 2018年第12期7-11,共5页
近20年来,茶的综合利用方向发生明显转变,基于茶树有效物质的提取分离和功能研究及其产业化已经有较好的基础,本世纪的研究重点更多在于有效物质的应用。尤其是发现了茶多种功能和成分间的互促机制,我国又陆续批准茶氨酸、EGCG等主要功... 近20年来,茶的综合利用方向发生明显转变,基于茶树有效物质的提取分离和功能研究及其产业化已经有较好的基础,本世纪的研究重点更多在于有效物质的应用。尤其是发现了茶多种功能和成分间的互促机制,我国又陆续批准茶氨酸、EGCG等主要功能成分以及茶叶籽油、茶树花资源作为食品新原料,所以,茶叶的应用变得更为便捷和多元化。结合化学工程、食品加工、生物化学、医学和营养学理论,茶产业已涉及到食品、饲料、日化和医药等多个行业。产品十分丰富,包括天然药物、保健食品、茶饮料、食品、日化用品、动物医药等。因此,未来茶的综合利用将为世界带来更多美好的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利用 产业转化 多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禅茶文化的起源与日、韩传播交流 被引量:2
19
作者 屠幼英 杨雅琴 释志祥 《中国茶叶》 2019年第12期56-59,共4页
禅茶文化缘起于中国佛教的茶事活动,“禅茶”是僧人以茶悟道,用以修身养性的一种生活艺术。佛教使茶文化兴盛,并传到世界各地,禅茶文化也随之传入日本和韩国,两国结合自身的文化背景形成了日本茶道、韩国茶礼。通过梳理禅茶文化的起源... 禅茶文化缘起于中国佛教的茶事活动,“禅茶”是僧人以茶悟道,用以修身养性的一种生活艺术。佛教使茶文化兴盛,并传到世界各地,禅茶文化也随之传入日本和韩国,两国结合自身的文化背景形成了日本茶道、韩国茶礼。通过梳理禅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从历史和新时代两个时间维度,阐述中国禅茶文化与日、韩禅茶文化的交流进展和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禅茶 日本茶道 韩国茶礼 交流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黄素抗癌作用机理 被引量:6
20
作者 屠幼英 《中国茶叶》 2008年第2期11-13,39,共4页
关于化学致癌过程有许多假说,现在比较公认的是三阶段致癌学说,即启动、促进和进展。一般认为在启动阶段,致癌物在体内经代谢活化形成亲电性的终致癌物,与细胞核DNA结合,引起DNA损伤而导致细胞突变;然后在促进阶段,细胞分裂时DN... 关于化学致癌过程有许多假说,现在比较公认的是三阶段致癌学说,即启动、促进和进展。一般认为在启动阶段,致癌物在体内经代谢活化形成亲电性的终致癌物,与细胞核DNA结合,引起DNA损伤而导致细胞突变;然后在促进阶段,细胞分裂时DNA损伤传给子代得以固定,这一阶段是启动细胞克隆后连续增殖的过程;随后,进一步发展至癌前病变和癌变,即进展阶段(图1)。在这个传导的过程中只要阻断其中一个环节就可抑制肿瘤产生。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许多可能阻断肿瘤产生的机理,包括通过捕获自由基、阻断过氧化及DNA损伤而发挥抗氧化作用;选择性诱导Ⅰ、Ⅱ期代谢酶,促进致癌剂的解毒;抑制细胞过度增殖;诱导细胞凋亡;调节免疫功能;影响细胞信号传导途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癌作用 机理 茶黄素 信号传导途径 DNA损伤 抑制肿瘤 DNA结合 抗氧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