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壤地区不同有机配施比例对花生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有效养分动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屠人凤 樊剑波 何园球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83-887,共5页
为了解红壤地区有机配施比例对花生生长的影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配施比例对花生产量、养分积累以及各生育期土壤中有效态养分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配施一定比例的有机肥能够显著提高花生产量,以配施4 500 kg/hm2... 为了解红壤地区有机配施比例对花生生长的影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配施比例对花生产量、养分积累以及各生育期土壤中有效态养分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配施一定比例的有机肥能够显著提高花生产量,以配施4 500 kg/hm2发酵猪粪产量最高;②配施有机肥能够提高花生对养分元素的积累;③有机配施措施在保证花生生长前期的养分供应基础上,有效地提升了花生生长后期土壤有效养分的供应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有机配施 花生 有效养分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性规划模型的红壤旱地种养结合优化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屠人凤 樊剑波 何园球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27-731,共5页
根据种植业和养殖业协调发展的原则,以江西省余江县洪湖乡典型农户为研究对象,对旱作花生、生猪养殖、养殖粪污处理三个子系统进行种养结合型的优化设计,得出最优经济效益下的优化方案。优化后,该农户年纯收入增加7 118.7元,同时系统内... 根据种植业和养殖业协调发展的原则,以江西省余江县洪湖乡典型农户为研究对象,对旱作花生、生猪养殖、养殖粪污处理三个子系统进行种养结合型的优化设计,得出最优经济效益下的优化方案。优化后,该农户年纯收入增加7 118.7元,同时系统内解决50%的养殖粪污,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及良好的生态、社会效益,对该地区的生态农业发展及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调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养结合 线性规划 红壤 旱地 优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母质发育的红壤性水稻土磷素吸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宋春丽 樊剑波 +2 位作者 何园球 赵汝东 屠人凤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07-611,共5页
磷是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植物吸收利用的是土壤中的有效磷,土壤有效磷的消长取决于土壤磷素的收支状况,而其消长速度则与土壤性质有关[1]。不同质地土壤固相表面的吸附能力不同,因而影响了土壤溶渡中磷的浓度[2]。为确保土壤... 磷是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植物吸收利用的是土壤中的有效磷,土壤有效磷的消长取决于土壤磷素的收支状况,而其消长速度则与土壤性质有关[1]。不同质地土壤固相表面的吸附能力不同,因而影响了土壤溶渡中磷的浓度[2]。为确保土壤满足作物吸收所必需的最低磷溶液浓度,就需要对不同土壤固相的吸附性能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性水稻土 母质 磷素吸附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分密度对马尾松林下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1
4
作者 赵汝东 樊剑波 +3 位作者 何园球 宋春丽 屠人凤 谭炳昌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7-301,共5页
以退化马尾松林下土壤为对象,通过调查我国红壤丘陵区典型林分密度的马尾松人工林,研究林分密度对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3种林分密度中,1560株/hm^2左右中等林分密度的马尾松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速效钾、全磷、交换性钙和... 以退化马尾松林下土壤为对象,通过调查我国红壤丘陵区典型林分密度的马尾松人工林,研究林分密度对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3种林分密度中,1560株/hm^2左右中等林分密度的马尾松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速效钾、全磷、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等较高,但土壤酸化也较严重;同时,1560株/hm^2左右马尾松林的土壤转化酶活性、脲酶活性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较高,但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最低;林分密度对马尾松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影响不明显。因此,适宜林分密度的马尾松人工林一定程度上可改善该区林下土壤肥力及生化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林分密度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化马尾松林下土壤障碍因子分析及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赵汝东 樊剑波 +3 位作者 何园球 宋春丽 屠人凤 谭炳昌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87-1292,共6页
红壤丘陵区因其独特的地形气候条件,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南方开展了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水土流失得到明显治理。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由于其较强适应能力而作为主要树种进行栽种,但长期种植... 红壤丘陵区因其独特的地形气候条件,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南方开展了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水土流失得到明显治理。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由于其较强适应能力而作为主要树种进行栽种,但长期种植马尾松造成林下土壤酸化、土壤肥力下降、林下植物多样性降低甚至马尾松枯死,进而导致林地生态功能失调,水土保持功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砂岩 马尾松 退化生态系统 土壤障碍因子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苕溪流域不同施肥条件下稻田田面水氮磷动态特征及产量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吴俊 樊剑波 +4 位作者 何园球 屠人凤 谭炳昌 徐欢 许小伟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7-213,共7页
本研究设计了不同肥料和不同施肥管理方式等8种处理,以期通过研究不同减量施肥处理下稻田田面水中氮素和磷素的动态变化来了解研究区面源污染状况及风险。结果表明,各减量化处理均能有效保证水稻产量,同时不同程度降低了田面水中的氮磷... 本研究设计了不同肥料和不同施肥管理方式等8种处理,以期通过研究不同减量施肥处理下稻田田面水中氮素和磷素的动态变化来了解研究区面源污染状况及风险。结果表明,各减量化处理均能有效保证水稻产量,同时不同程度降低了田面水中的氮磷浓度,降低流失潜能。总氮和铵氮分别在施肥后第1天和第3天达到峰值,一周之后降至较低水平,铵氮是田面水中氮素流失预防的主要监测对象。总磷和可溶态磷均在施肥后第1天便达到峰值,之后迅速降低至稳定,5天后总磷浓度降至1 mg/L以下,可溶态磷/总磷基本在0.5以下,田面水中磷素的主要流失形态为悬浮颗粒态磷。此外,后期的施氮行为会引起田面水中可溶态磷/总磷的上升,使可溶态磷相对流失潜能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量施肥 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典型省份小麦和玉米农田化学氮肥施用与生产运输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估算 被引量:9
7
作者 柴如山 王擎运 +3 位作者 叶新新 马超 屠人凤 郜红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07-713,共7页
基于相关统计数据,通过文献调研方法,估算了我国河南、河北和山东3个典型省份在小麦和玉米上消费的化学氮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包括化学氮肥施用产生的土壤N_2O直接排放、通过挥发沉降和淋溶径流途径损失的氮素导致的N_2O间接排放以... 基于相关统计数据,通过文献调研方法,估算了我国河南、河北和山东3个典型省份在小麦和玉米上消费的化学氮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包括化学氮肥施用产生的土壤N_2O直接排放、通过挥发沉降和淋溶径流途径损失的氮素导致的N_2O间接排放以及不同种类化学氮肥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结果表明:河南、河北和山东3个典型省份在小麦上消费的化学氮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为1536万、847万、1153万t CO_2–eq·a–1,单位播种面积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为2.85、3.61、3.09 t CO_2–eq·hm–2·a–1,单位产量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为0.46、0.60、0.51 t CO_2–eq·t^(–1)·a^(–1);相应省份在玉米上消费的化学氮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为717万、720万、912万t CO_2–eq·a–1,单位播种面积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为2.19、2.27、2.92 t CO_2–eq·hm–2·a–1,单位产量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为0.40、0.43、0.46 t CO_2–eq·t^(–1)·a^(–1)。研究表明,化学氮肥消费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自于化学氮肥在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化学氮肥施用导致的土壤N_2O直接排放这两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化学氮肥 N2O 温室气体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南方地区典型红壤有效磷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宋春丽 樊剑波 +4 位作者 何园球 赵汝东 屠人凤 谭炳昌 吴俊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3-139,共7页
通过油菜和水稻的盆栽试验,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下红壤有效磷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不同方法测得的土壤有效磷值差异较大,其中以Olsen法测定的有效磷值最小,各方法测得的土壤有效磷值之间均达到极显著的相关水平;各方法测得的有效磷值与作... 通过油菜和水稻的盆栽试验,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下红壤有效磷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不同方法测得的土壤有效磷值差异较大,其中以Olsen法测定的有效磷值最小,各方法测得的土壤有效磷值之间均达到极显著的相关水平;各方法测得的有效磷值与作物吸磷量和生物量的相关性在旱地土壤上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水田土壤上达到显著水平;其中以Bray I法测定的值与作物吸磷量及生长相关性最好,建议将Bray I法作为南方酸性土壤的有效磷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有效磷 测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V-Vis-SWIR漫反射光谱的土壤多属性同时快速测定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涛 屠人凤 +1 位作者 朱江 梁冰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87-993,共7页
采用紫外-可见-短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UV-Vis-SWIRDRS)结合化学计量学对土壤中有机质(SOM)、总氮(TN)、碱解氮(AN)、速效钾(AK)、缓效钾(SAK)、有效磷(AP)及pH共7种属性建立了快速同时低成本的定量分析方法。土壤样本共81个,其中50个分... 采用紫外-可见-短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UV-Vis-SWIRDRS)结合化学计量学对土壤中有机质(SOM)、总氮(TN)、碱解氮(AN)、速效钾(AK)、缓效钾(SAK)、有效磷(AP)及pH共7种属性建立了快速同时低成本的定量分析方法。土壤样本共81个,其中50个分为校正集,另16个为验证集,剩余15个为测试集。对每种土壤属性,考察了多种光谱预处理,变量选择以及它们的组合方法处理土壤光谱后建立的PLSR模型预测效果,选择出了最佳的光谱数据处理方法及其对应的最佳PLSR预测模型,并以独立的测试集样本对最佳模型预测性能进行客观评价。对于有机质和总氮,测试集决定系数(R2t)分别为0.94和0.97,模型可用于准确定量分析;对碱解氮和pH,R^2t分别为0.76和0.66,模型定量预测结果良好;对于有效磷,速效钾及缓效钾,R^2t小于0.6,但模型的预测效果和以往报道中的预测效果相差不大。研究表明,利用UV-Vis-SWIR DRS对土壤多属性进行快速同时低成本定量分析是可行的,有望用于土壤信息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可见-短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 光谱预处理 变量选择 偏最小二乘法 土壤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丘陵区人工林恢复措施对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汝东 樊剑波 +3 位作者 何园球 宋春丽 屠人凤 谭炳昌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76-580,共5页
我国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较严重。本文研究人工林对土壤(0~20和20~40 cm)酶活性和微生物学性质的短期(13~14年)影响。土壤转化酶、脲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在次生天然林和湿地松樟树混交林中高于其他林分。次生天然林和湿地松樟树混交林... 我国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较严重。本文研究人工林对土壤(0~20和20~40 cm)酶活性和微生物学性质的短期(13~14年)影响。土壤转化酶、脲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在次生天然林和湿地松樟树混交林中高于其他林分。次生天然林和湿地松樟树混交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呼吸值较大、有机碳活性较强、土壤微生物基质利用效率较高。因此,短期影响下,湿地松樟树混交林较之针叶纯林和针叶混交林可改善土壤生化强度和微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土壤酶活性 基础呼吸 微生物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亳州市耕地土壤养分调查 被引量:11
11
作者 叶志刚 屠人凤 周俊 《农技服务》 2007年第3期38-39,共2页
2006年对安徽省亳州市耕地土壤养分调查表明,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低,平均仅为16.21g/kg;有效磷含量为13.66mg/kg;速效钾含量为217mg/kg;土壤中的微量元素铜、铁、锰的有效含量较适宜,但有效锌较低,并且难以靠增加有机质来提高。土壤中... 2006年对安徽省亳州市耕地土壤养分调查表明,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低,平均仅为16.21g/kg;有效磷含量为13.66mg/kg;速效钾含量为217mg/kg;土壤中的微量元素铜、铁、锰的有效含量较适宜,但有效锌较低,并且难以靠增加有机质来提高。土壤中有效磷与速效钾变异较大。从北向南,土壤的养分不平衡明显,需农田测土配方施肥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土壤 有机质 有效磷 速效钾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院校自然资源与规划课程改革的探索性思考
12
作者 王擎运 胡宏祥 +1 位作者 屠人凤 柴如山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8期286-286,288,共2页
结合农业院校教学特点和个人教学实践,从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等方面阐述了自然资源与规划的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围绕教学效果的提高,针对研究性教学之路的探索提出建议。
关键词 农业院校 自然资源与规划 课程设计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淝河下游土壤重金属含量特点及土壤质量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娜 屠人凤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8期154-157,共4页
为探查南淝河下游农田土壤质量,选择下游农田土壤设点取样,测定其中的重金属元素As、Hg、Cd、Cr、Pb、Cu的含量。根据其测定结果,分析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特点,同时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及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土壤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 为探查南淝河下游农田土壤质量,选择下游农田土壤设点取样,测定其中的重金属元素As、Hg、Cd、Cr、Pb、Cu的含量。根据其测定结果,分析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特点,同时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及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土壤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除了As元素的平均含量低于中国土壤背景值外,Hg、Cd、Cr、Pb和Cu元素的平均含量均高于中国土壤背景值,且其中有样点重金属Cd含量超出农用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说明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有积累且有些土壤已被镉污染。内梅罗综合指数显示,研究区内93%的土壤质量良好,处于清洁状态;但是有1个样点的综合污染指数大于1,说明该样点土壤被重金属轻度污染,1个样点综合污染指数为0.8,处在被污染的警戒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含量 特点 土壤质量评价 南淝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