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城市光化学污染在不同气象条件聚类下的特征与机制
1
作者 刘莹莹 陈赛赛 +4 位作者 栾和润 林洲月 尼霞次仁 袁跃甫 魏巍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13-2422,共10页
围绕北京市夏季局地光化学污染特征与机制开展研究.首先,基于该市历年夏季气象观测数据,利用K-means方法得到了典型的气象聚类M1~M4,发现其对光化学污染形成影响的重要差异.在该市2021年排放条件下,利用箱式反应模型,开展了各气象聚类... 围绕北京市夏季局地光化学污染特征与机制开展研究.首先,基于该市历年夏季气象观测数据,利用K-means方法得到了典型的气象聚类M1~M4,发现其对光化学污染形成影响的重要差异.在该市2021年排放条件下,利用箱式反应模型,开展了各气象聚类的局地光化学污染过程模拟.模拟显示:各气象聚类下O_(3)产率昼间均值为7.91×10^(-9)(M1),7.58×10^(-9)(M2),7.18×10^(-9)(M3),3.55×10^(-9)(M4)·h^(-1),O_(3)生消途径十分相似,均处于VOCs敏感区,但对VOCs的敏感度呈递减趋势.而HCHO与CH_(3)CHO的模拟浓度、产率、生消途径、及对VOCs线性响应均未呈现显著的气象聚类差异,显示了很好的VOCs示踪性.最后,计算了各聚类下65个VOCs组分的O_(3)增量反应IR,发现低活性组分与高活性组分的IR差异在M1条件显著变小,暗示了O_(3)污染日加强低活性组分控制对O_(3)浓度改善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O_(3)) 甲醛(HCHO) 乙醛(CH_(3)CHO) 气象条件 生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兴铜矿周边土壤中铜的形态分布 被引量:10
2
作者 苏静 欧今次仁 +2 位作者 尼霞次仁 王文华 袁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18,共3页
采用Tessier连续逐级形态提取方法,研究了德兴铜矿土壤中铜存在的化学形态和生物可利用性。结果表明,德兴铜矿各功能区表层土壤均已受到不同程度的Cu污染,分布趋势为尾矿库>采矿区>菜田>稻田>生活区。表层土壤中Cu的直接利... 采用Tessier连续逐级形态提取方法,研究了德兴铜矿土壤中铜存在的化学形态和生物可利用性。结果表明,德兴铜矿各功能区表层土壤均已受到不同程度的Cu污染,分布趋势为尾矿库>采矿区>菜田>稻田>生活区。表层土壤中Cu的直接利用性不高,但可利用态Cu所占比例较高,可能造成潜在的生态毒性。土壤剖面中Cu的化学形态分布趋势为残余态>有机结合态>氧化态>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各态的跃迁能力都较差,基本不会威胁到该地区的地下水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形态 生物可利用性 德兴铜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兴铜矿周边地区土壤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苏静 欧今次仁 +3 位作者 尼霞次仁 王文华 袁涛 程金平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57-360,370,共5页
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德兴铜矿周边土壤中重金属和土壤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德兴铜矿周边各功能区均受到不同程度的Cu、Cd污染,Pb、Zn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各功能区土壤酶活性有... 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德兴铜矿周边土壤中重金属和土壤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德兴铜矿周边各功能区均受到不同程度的Cu、Cd污染,Pb、Zn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各功能区土壤酶活性有显著差别,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与Cu、Zn全量、生物可利用态Cu含量有显著线性关系,而与Cd、Pb无明显相关;土壤酶活性和生物可利用态Cu呈负线性关系,而与残渣态Cu有正线性关系。主成分分析显示,土壤酶信息系统的第1、第2主成分可反映酶活性总变异的96.27%,根据第1主成分对功能区酶活性的分类结果与土壤生物可利用态Cu含量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提示土壤酶活性指标可以反映土壤生物可利用态Cu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活性 土壤 德兴铜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城市PM_(2.5)和O_(3)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
4
作者 李灿然 布多 +3 位作者 谢民生 尼霞次仁 万欣 丛志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60-3069,共10页
为了解青藏高原城市空气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利用2015~2022年20个青藏高原城市的大气环境监测站数据,分析了PM_(2.5)和O_(3)的时空分布特征、污染物之间关系及气象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PM_(2.5)和O_(3)浓度在高原东北部最高;较2015年,2... 为了解青藏高原城市空气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利用2015~2022年20个青藏高原城市的大气环境监测站数据,分析了PM_(2.5)和O_(3)的时空分布特征、污染物之间关系及气象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PM_(2.5)和O_(3)浓度在高原东北部最高;较2015年,2022年PM_(2.5)浓度下降52.9%,O_(3)浓度上升4.2%;PM_(2.5)高值多出现在春夏,最高为65.2μg/m^(3);O_(3)受平流层入侵影响,春夏最高;PM_(2.5)与PM_(10)、SO_(2)、NO_(2)和CO呈明显正相关关系,O_(3)则与上述污染物呈负相关关系;PM_(2.5)与湿度、温度负相关,与风速关系不明显;O_(3)与温度和风速呈正相关.研究结果反映了青藏高原城市PM_(2.5)和O_(3)的污染特征,也提示两种污染物之间存在复杂关系.下一步还需开展源解析和污染过程模拟,以期为高原城市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空气质量 PM_(2.5) 臭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市臭氧浓度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尼霞次仁 任培 +1 位作者 阿琼 布多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19年第4期58-65,共8页
为掌握拉萨市臭氧质量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相关因子变化趋势,文章对全国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发布的2017年拉萨市6个国控城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点的臭氧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7年拉萨市臭氧年评价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臭... 为掌握拉萨市臭氧质量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相关因子变化趋势,文章对全国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发布的2017年拉萨市6个国控城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点的臭氧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7年拉萨市臭氧年评价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臭氧质量浓度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月份、日小时变化特征:春季最高、冬季最低,5月为臭氧浓度最高的月份,在每日17:00和19:00时臭氧浓度达到峰值;宗教活动较为集中的八廓街臭氧浓度明显高于其他点位;臭氧质量浓度受氮氧化物、二氧化氮、PM2.5、湿度、温度和风速的共同影响,与氮氧化物、二氧化氮、PM2.5和湿度呈较显著的负相关性,与温度和风速呈较显著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市 臭氧浓度 时空分布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自治区“十二五”和“十三五”环境空气质量变化特征 被引量:8
6
作者 李苹 尼霞次仁 +9 位作者 殷秀峰 张惠芳 王彩红 格桑德吉 陈旭 符晓鹏 边巴卓玛 丛志远 王小萍 张强弓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0-58,共9页
“十二五”以来中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并实施相应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以提高环境空气质量。为研究西藏自治区“十二五”(2011—2015年)和“十三五”(2016—2020年)时期环境空气质量变化状况,评估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实施效果... “十二五”以来中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并实施相应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以提高环境空气质量。为研究西藏自治区“十二五”(2011—2015年)和“十三五”(2016—2020年)时期环境空气质量变化状况,评估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实施效果,笔者对2011—2020年西藏自治区7个城市(地区)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和优良天数比例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实施,西藏自治区环境空气质量显著提升,与“十二五”时期相比,“十三五”时期西藏自治区年平均优良天数比例由97.5%±2.0%提升至99.3%±0.4%,SO_(2)、NO_(2)、PM_(10)、PM_(2.5)浓度年均值和CO浓度第95百分位数均呈下降趋势,其中CO、PM_(10)和PM_(2.5)浓度下降幅度较大,O_(3)日最大8h滑动平均值第90百分位数略有上升。西藏自治区环境空气质量与人口、经济发展程度呈负相关关系。受污染源排放、气象条件和区域传输等因素影响,西藏自治区O_(3)浓度春、夏季较高,而其余污染物浓度冬季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大气污染 空气质量 “十二五”时期 “十三五”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河流域沉积物中金属元素含量及其潜在污染分析
7
作者 白永飞 尼霞次仁 +3 位作者 张成 陈均玉 张政豪 布多 《高原科学研究》 2018年第2期34-42,共9页
在拉萨河流域八条主要支流上设置了42个采样点,采集并检测了拉萨河流域沉积物中的主要重金属元素含量(As,Hg,Cr,Pb,Cd,Cu,Zn,Ni,Co)。采用经典统计学与多元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拉萨河流域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来源进行了分析,采用污染指数法与... 在拉萨河流域八条主要支流上设置了42个采样点,采集并检测了拉萨河流域沉积物中的主要重金属元素含量(As,Hg,Cr,Pb,Cd,Cu,Zn,Ni,Co)。采用经典统计学与多元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拉萨河流域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来源进行了分析,采用污染指数法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开展了拉萨河流域沉积物(类)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研究发现,拉萨河流域沉积物中Pb、Zn、As、Cd、Cu等重金属元素的相关系数较高;从主成份分析来看,以上重金属元素在主成分PC1和PC2上均有较大载荷;污染评价表明,重金属As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在采样点S02和S21处最高;生态风险评估表明,Cd的潜在生态风险系数较其他元素普遍较高,绝大部分采样点的单因子生态风险处于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河流域 沉积物 重金属 污染评价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典型城市拉萨市近地面臭氧污染特征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彩红 张惠芳 +1 位作者 尼霞次仁 李名升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9-166,共8页
拉萨市作为青藏高原典型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相对较好,但臭氧污染近年来有所凸显。对拉萨市臭氧的现状与污染特征进行分析基础上,探讨臭氧污染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拉萨市臭氧污染表现出"来得早,去得快"的特征,与内地城市相比... 拉萨市作为青藏高原典型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相对较好,但臭氧污染近年来有所凸显。对拉萨市臭氧的现状与污染特征进行分析基础上,探讨臭氧污染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拉萨市臭氧污染表现出"来得早,去得快"的特征,与内地城市相比,拉萨市臭氧质量浓度在3月即可达到全年平均值(2015年为105μg/m^3),而9月以后将低于全年平均值,并在春末夏初达到峰值;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紫外线强,相对内陆地区臭氧均值偏高,2015年拉萨市臭氧年均值比北京市和成都市分别高出7.7%、29.0%,其小时浓度变化呈中午高、早晚低的特征;拉萨市臭氧的浓度变化受空气湿度、日照时间和日均气温的影响;生物质燃料的跨界传输可能也对青藏高原地区臭氧的来源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 臭氧 气象因素 污染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