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株羊源马肠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1
作者 王海丽 尹秀升 +5 位作者 贾琪 张峰源 莫玲 李林 董婧 王金良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41-647,共7页
目的对山东东营某育肥羊场发病绵羊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和提供治疗方案。方法采集病死羊肝脏组织,通过细菌分离、革兰氏染色、药敏试验、小鼠敏感性试验、细菌生化试验以及全基因组测序对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分离的菌株(命... 目的对山东东营某育肥羊场发病绵羊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和提供治疗方案。方法采集病死羊肝脏组织,通过细菌分离、革兰氏染色、药敏试验、小鼠敏感性试验、细菌生化试验以及全基因组测序对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分离的菌株(命名为SdDy)为革兰氏阳性链球菌,经全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为马肠链球菌。该菌株主要参与到代谢过程,对昆明白小鼠具有一定的致病性,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呋钠、头孢曲松钠等4种抗生素敏感,对链霉素、阿莫西林、四环素、庆大霉素等4种抗生素耐药,经头孢噻呋钠对发病羊群进行针对性治疗,病情在2 d后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本研究成功分离了一株羊源马肠链球菌,并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对其基因组特征进行分析,为羊源马肠链球菌生物学特性、公共卫生及疾病防治与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马肠链球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基因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2024年黄河三角洲地区乙型流感病毒基因进化特征分析
2
作者 张丽芳 赵娜娜 +3 位作者 尹秀升 何玉洁 李源 李萍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9-254,262,共7页
目的 分析2021—2024年黄河三角洲地区乙型Victoria(BV)系流感的基因组变异情况及分子进化特征。方法 对滨州市、东营市2021-2024年流感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选取22株BV系代表毒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基因进化特... 目的 分析2021—2024年黄河三角洲地区乙型Victoria(BV)系流感的基因组变异情况及分子进化特征。方法 对滨州市、东营市2021-2024年流感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选取22株BV系代表毒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基因进化特征。结果 2021—2024年度监测标本27 674份,季节性流感(甲型H3N2、甲型H1N1、BV系)病毒总阳性率11.1%,2个年度监测到乙型流感病毒,阳性率分别为28.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641.791,P<0.001)。22株病毒的全基因组8个片段序列一致性中位数为98.7%~99.3%。2021—2024监测年度的分离株位于V1A.3a.1、V1A.3a.2分支。分离株B/shandongbincheng17/2022发生系内重配。B/shandongbincheng/1128/2022的NA基因增加488NLTV糖基化位点。PA基因发生K338R突变。MP基因3个位点发生缺失或插入突变。结论 2021—2024年黄河三角洲地区BV系流感隔年流行,强度由强到弱,持续时间由长到短。形成系内重配株,NA基因、PA基因和MP基因位点发生有意义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Victoria系流感病毒 全基因组序列 重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3
作者 赵一龙 唐娜 +8 位作者 井长华 徐晴晴 尹秀升 王海明 孙婧 林盼盼 董林 刘吉山 曹荣峰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90-2799,共10页
【目的】了解山东地区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LSDV)流行株的病原学特性。【方法】采集山东某牛场疑似结节性皮肤病(lumpy skin disease,LSD)牛的皮肤结节组织,用原代羔羊睾丸细胞(primary lamb testicular cells,... 【目的】了解山东地区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LSDV)流行株的病原学特性。【方法】采集山东某牛场疑似结节性皮肤病(lumpy skin disease,LSD)牛的皮肤结节组织,用原代羔羊睾丸细胞(primary lamb testicular cells,PLT)进行病毒分离;通过PCR扩增LSDV 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coupled chemokine receptor,GPCR)基因并测序,利用抗LSDV特异性血清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鉴定病毒特异性;对分离毒株进行基因组测序并分析其遗传变异情况;在不同细胞中对分离毒株连续传代并测定病毒滴度,绘制生长曲线,进一步测定其在不同细胞中的增殖能力;通过抗体中和试验测定分离毒株对山羊痘疫苗抗体的中和指数。【结果】病牛皮肤结节组织样品经PLT细胞培养,盲传3代后出现细胞变圆、聚集、脱落为特征的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PCR扩增获得大小约1 010 bp的分离毒株GPCR基因特异性条带,且该基因序列与国内外LSDV毒株相似性为99.3%~100%。分离毒株可与抗LSDV特异性血清结合,免疫荧光染色后出现特异性绿色荧光斑。基因组测序比对结果显示,分离毒株与2019—2022年流行的7株国内以及2022年泰国毒株遗传距离较近。分离毒株传代20~30代时,病毒滴度可稳定在10^(-6.08)至10^(-6.17) TCID_(50)/mL。生长曲线显示,该分离毒株滴度在96 h达到峰值(10^(-6.16) TCID_(50)/mL),144 h下降至10^(-5.60) TCID_(50)/mL。分离毒株在MBDK和BHK-21细胞系上均能连续增殖3代,其病毒滴度可分别达10^(-4.85)和10^(-4.63) TCID_(50)/mL。山羊痘疫苗抗体对该毒株的中和指数(276)显著低于山羊痘疫苗毒株(1 833)(P<0.05)。【结论】从病牛皮肤结节组织中成功分离到1株LSDV,该毒株与国内除西藏地区外的其他地区的毒株遗传距离较近,在MBDK和BHK-21细胞中可稳定传代培养,且山羊痘疫苗抗体对该毒株的中和能力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 分离鉴定 生物学特性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