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株牛冠状病毒的分离鉴定
1
作者 李晴晴 苏亚权 +8 位作者 李常挺 马春霞 白慧丽 李军 吴翠兰 尹杨燕 滕翎 韦天超 彭昊 《广西畜牧兽医》 2025年第1期23-26,共4页
本研究通过RT-PCR检测到牛冠状病毒BCoV阳性病料,使用HRT-18细胞成功分离1株牛BCoV,并对N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最终确定分离株为该病毒,命名为NN221214株。根据对N基因序列分析发现NN221214与中国江苏牛冠状病毒株HBSJZ211... 本研究通过RT-PCR检测到牛冠状病毒BCoV阳性病料,使用HRT-18细胞成功分离1株牛BCoV,并对N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最终确定分离株为该病毒,命名为NN221214株。根据对N基因序列分析发现NN221214与中国江苏牛冠状病毒株HBSJZ2112同源性最高99.6%。该毒株与中国江苏省牛冠状病毒HBSJZ2112和中国四川株SWUN-A10聚集在一个大分支,遗传距离近,但与疫苗株处于不同的分支,遗传距离较远,该毒株在广西的传播可能与牛的引种、运输、交易等因素相关。本研究为广西地区牛冠状病毒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在一定程度上也为牛冠状病毒的防控奠定基础,同时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和安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冠状病毒 病毒分离 N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鸵鸟源烈性大肠杆菌噬菌体的分离与生物学特性分析
2
作者 谭奕舟 王乐平 +6 位作者 李军 李常挺 白慧丽 马春霞 尹杨燕 彭昊 王晓晔 《广西畜牧兽医》 2025年第4期142-145,共4页
为分离能够有效裂解鸵鸟源大肠杆菌的烈性噬菌体,本试验通过双层平板法,从规模化鸵鸟养殖场采集的污水样品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烈性噬菌体GXHZ-tn3;投射电镜观察显示,GXHZ-tn3的头部大致呈六角形,直径约为50 nm,尾部长约120 nm,属于长尾... 为分离能够有效裂解鸵鸟源大肠杆菌的烈性噬菌体,本试验通过双层平板法,从规模化鸵鸟养殖场采集的污水样品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烈性噬菌体GXHZ-tn3;投射电镜观察显示,GXHZ-tn3的头部大致呈六角形,直径约为50 nm,尾部长约120 nm,属于长尾科噬菌体;在30℃~60℃可以保持效价稳定,在pH 4.0~11.0可以保持噬菌体活性;该噬菌体的最佳感染复数为1;一步生长曲线显示该噬菌体潜伏期为10 min,裂解量为122 PFU/cell;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GXHZ-tn3可以在LB肉汤中有效抑制宿主菌9 h,使得后者迟滞期推迟6 h以上,并将其浓度降低1~2个数量级。本试验成功分离得到一株鸵鸟源烈性大肠杆菌噬菌体GXHZ-tn3,其特异性强,在较大的pH和温度范围内可保持活性和稳定性,具有良好的裂解性能,该结果可为未来开发应用耐多药大肠杆菌噬菌体GXHZ-tn3开发新型杀菌剂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鸵鸟 噬菌体 大肠杆菌 生物学特性 体外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青贮甘蔗尾梢中的副干酪乳杆菌的分离鉴定
3
作者 贺敏华 黎春玲 +5 位作者 尹杨燕 李常挺 粟子娟 彭昊 余注光 李裕华 《湖南畜牧兽医》 2025年第1期38-40,48,共4页
该试验拟从自然发酵的甘蔗尾梢饲料中分离性状优良的乳酸菌,通过分离纯化、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核苷酸序列分析等方法进行系统鉴定,并对分离得到的乳酸菌菌株进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评估其安全性。经分离鉴定得到一株副干酪... 该试验拟从自然发酵的甘蔗尾梢饲料中分离性状优良的乳酸菌,通过分离纯化、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核苷酸序列分析等方法进行系统鉴定,并对分离得到的乳酸菌菌株进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评估其安全性。经分离鉴定得到一株副干酪乳杆菌,分离菌株对四环素类、林可酰胺类、利福霉素类、亚胺培南以及酰胺醇类的氟苯尼考敏感。为筛选优质青贮发酵菌种及丰富国内益生菌资源提供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甘蔗尾 副干酪乳杆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规模水禽养殖场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晓玉 谭奕舟 +9 位作者 莫智杰 胡静 李军 李常挺 白慧丽 王乐平 马春霞 尹杨燕 彭昊 廖玉英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3-219,共7页
为了解广西地区规模化水禽养殖场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的流行血清型、耐药情况及遗传关系,从广西南宁、贵港等地规模化水禽养殖场中临床上疑似感染RA的病死鸭、鹅体内得到5株分离菌,对分离菌进行鉴定,检测其毒... 为了解广西地区规模化水禽养殖场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的流行血清型、耐药情况及遗传关系,从广西南宁、贵港等地规模化水禽养殖场中临床上疑似感染RA的病死鸭、鹅体内得到5株分离菌,对分离菌进行鉴定,检测其毒力基因,通过多重PCR检测方法鉴定血清型,并对其进行耐药性分析。经试验得到鉴定结果,RA分离菌株在血琼脂培养基上呈平滑圆润、露滴样,圆形隆起的灰白色菌落;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短杆菌;5株分离菌经16SrRNA鉴定均为RA,将其命名为2022NNRA01~2022NNRA05;其中,血清鉴定2022NNRA01为血清1型,其余均为血清2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5株RA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氨苄、头孢噻呋、大观霉素、氟苯尼考、磺氨甲唑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呈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对安普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氨基糖苷类药物,四环素类药物多西环素和利福霉素类药物利福平的耐药率为100%。本试验经分离鉴定成功得到5株RA,且其耐药性分析结果可为广西地区RA疾病的疫苗免疫预防选择以及药物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疫里默氏杆菌 分离鉴定 血清型 毒力因子 耐药性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布氏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研究
5
作者 石艳 彭昊 +10 位作者 李军 李常挺 白慧丽 马春霞 陶立 彭红艳 尹杨燕 王乐平 谭奕舟 廖玉英 李珣 《广西畜牧兽医》 2024年第1期17-20,共4页
为寻找抗性菌,以替代部分抗生素,并研究其特性,试验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为指示菌,采用牛津杯法从传统发酵食品中筛选出1株对3种病原菌均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利用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16SrDNA序列分析来鉴定菌... 为寻找抗性菌,以替代部分抗生素,并研究其特性,试验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为指示菌,采用牛津杯法从传统发酵食品中筛选出1株对3种病原菌均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利用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16SrDNA序列分析来鉴定菌株,并测定其生长曲线。结果显示,试验筛选得到了1株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均具有抑制作用的益生菌,经鉴定为布氏乳杆菌(Lentilactobacillus buchneri)。此分离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单生或成对生长。此菌在抑菌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乳杆菌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黑山羊肺炎克雷伯氏菌感染的诊断报告 被引量:1
6
作者 唐丹萍 滕翎 +5 位作者 李常挺 李军 白慧丽 马春霞 尹杨燕 彭昊 《广西畜牧兽医》 2024年第3期116-117,共2页
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属肠杆菌科,呈卵圆形杆状的革兰氏阴性菌[1]。广泛存在于动物机体黏膜表面,当机体免疫力减弱或黏膜受损时,会导致肺炎克雷伯菌入侵机体而诱发呼吸道、皮肤和软组织、泌尿道等多部位感染。尽管有广... 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属肠杆菌科,呈卵圆形杆状的革兰氏阴性菌[1]。广泛存在于动物机体黏膜表面,当机体免疫力减弱或黏膜受损时,会导致肺炎克雷伯菌入侵机体而诱发呼吸道、皮肤和软组织、泌尿道等多部位感染。尽管有广谱抗生素可用于治疗克雷伯菌诱发的感染,但该菌感染诱发的死亡率仍高于50%,因此在患病初期就应得到重视[2]。2023年7月19日马山县某黑山羊场内发生了一起以呼吸道病变为主的疫病,并随之确诊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通过药敏试验筛选出合适药物用于指导用药,迅速控制了疫情。现将整个诊疗过程与防控体会阐述如下,供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氏菌 黑山羊 诊断报告 机体免疫力 肺炎克雷伯菌 药敏试验 肠杆菌科 动物机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植物乳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尹杨燕 潘艳 +5 位作者 李小宁 李军 廖玉英 李常挺 韦天超 彭昊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66-673,共8页
【目的】试验旨在研究植物乳杆菌GX20200417-1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体外抑菌活性,探讨其在生产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将植物乳杆菌GX20200417-1菌株接种至不同pH和含不同浓度胆盐的PBS,以及人工胃肠液中,使用菌落计数分析其对酸、胆盐... 【目的】试验旨在研究植物乳杆菌GX20200417-1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体外抑菌活性,探讨其在生产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将植物乳杆菌GX20200417-1菌株接种至不同pH和含不同浓度胆盐的PBS,以及人工胃肠液中,使用菌落计数分析其对酸、胆盐和人工胃肠液的耐受性。使用牛津杯法检测GX20200417-1菌株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沙门氏菌的抑菌能力;通过与霉菌毒素共培养后使用ELISA方法研究GX20200417-1菌株对霉菌毒素的降解能力,并饲喂小鼠进行安全性试验。【结果】植物乳杆菌GX20200417-1菌株能够耐受pH 2.0及0.3%胆盐,并在人工胃肠液中有至少1×10^(4) CFU/mL的活菌数;GX20200417-1菌株发酵上清液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玉米赤霉素及黄曲霉毒素均有降解作用,但对呕吐毒素无降解作用;灌服GX20200417-1菌株后小鼠安全、无毒副作用。【结论】植物乳杆菌GX20200417-1菌株具有优良的益生特性,在畜禽生产中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GX20200417-1菌株 生物学特性 体外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鸡源植物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体外抑菌特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尹杨燕 廖玉英 +8 位作者 李军 钟舒红 李小宁 李常挺 王乐平 彭红艳 石艳 韦天超 彭昊 《广西畜牧兽医》 2021年第5期202-204,共3页
抗生素耐药性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为在畜禽中寻找更经济、可持续、安全的非抗生素饲料添加剂。本试验以健康雏鸡粪便为试验材料,对粪便中的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并以特定致病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为指示菌,研究其体外抑菌特性。... 抗生素耐药性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为在畜禽中寻找更经济、可持续、安全的非抗生素饲料添加剂。本试验以健康雏鸡粪便为试验材料,对粪便中的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并以特定致病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为指示菌,研究其体外抑菌特性。结果表明,试验从健康雏鸡粪便中分离鉴定出一株植物乳杆菌,编号为GX 20200417-1。分离获得的菌株再通过早期定植试验发现该菌作为先接种培养菌或与致病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同时接种培养时,均对致病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用于研制益生菌制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秆菌 分离鉴定 体外抑菌试验 益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宁市某规模化牛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大肠杆菌和志贺氏菌混合感染的诊断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显 李晴晴 +8 位作者 李常挺 李军 马春霞 陶立 兰美益 吴翠兰 尹杨燕 韦天超 彭昊 《广西畜牧兽医》 2023年第1期23-26,共4页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M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主要表现为腹泻、高热、妊娠母牛流产、死胎及呼吸道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1~3]。BVDV以腹泻及整个消化道黏膜糜烂、坏死或溃疡为特征性病变,该病又被称为黏膜病[4]。BVD...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M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主要表现为腹泻、高热、妊娠母牛流产、死胎及呼吸道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1~3]。BVDV以腹泻及整个消化道黏膜糜烂、坏死或溃疡为特征性病变,该病又被称为黏膜病[4]。BVDV属于黄病毒科中瘟病毒属,单股正链RNA。该病可引起免疫抑制,降低免疫细胞清除血液中病原体的能力和阻碍机体干扰素的形成,进而有助于牛肠道病毒(BEV)、牛轮状病毒(BRoV)、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嗜肺性病原体和肠道病原体的混合感染,加重病情,死亡率增高[4~5]。BVDV感染率低,死亡率高,死亡率高达90%~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特征性病变 妊娠母牛 混合感染 黄病毒科 瘟病毒属 牛轮状病毒 规模化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畜禽养殖业标准化工作的方法与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静然 彭红艳 +10 位作者 廖玉英 钟舒红 李军 李常挺 白慧丽 石艳 尹杨燕 王乐平 黄丘明 李凤生 彭昊 《广西畜牧兽医》 2022年第2期61-63,共3页
近年来,畜禽规模化养殖蓬勃发展,但我国畜禽养殖业标准化工作相对滞后,而畜禽养殖业的标准化建设是畜禽养殖业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只有加快我国畜禽养殖业标准化工作,才能促进畜禽养殖业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本... 近年来,畜禽规模化养殖蓬勃发展,但我国畜禽养殖业标准化工作相对滞后,而畜禽养殖业的标准化建设是畜禽养殖业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只有加快我国畜禽养殖业标准化工作,才能促进畜禽养殖业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本文分析加快我国畜禽养殖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工作 品牌化发展 乡村振兴 发展方式转型 畜禽养殖业 畜禽规模化养殖 标准化建设 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抑菌蛋白的分离鉴定及抑菌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小宁 李军 +8 位作者 尹杨燕 李常挺 马春霞 陶立 龚俞 钟舒红 白慧丽 彭昊 廖玉英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263-3272,共10页
【目的】筛选新型广谱有效的抑菌蛋白,为全面解析植物乳杆菌抑菌机制和开发新型抗菌制剂奠定基础。【方法】以植物乳杆菌GX20200417-1为研究对象,采用牛津杯法测定其抑菌活性,以低温离心和超滤法初步分离获得胞外蛋白并测定其抑菌活性,... 【目的】筛选新型广谱有效的抑菌蛋白,为全面解析植物乳杆菌抑菌机制和开发新型抗菌制剂奠定基础。【方法】以植物乳杆菌GX20200417-1为研究对象,采用牛津杯法测定其抑菌活性,以低温离心和超滤法初步分离获得胞外蛋白并测定其抑菌活性,对胞外蛋白进行不同温度、pH及蛋白酶处理,研究抑菌蛋白理化特性,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进一步分析鉴定植物乳杆菌代谢产物中的抑菌成分。【结果】植物乳杆菌GX20200417-1对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发酵上清液在发酵24 h的抑菌能力最强;胞外蛋白的抑菌能力与发酵上清液相近;植物乳杆菌抑菌蛋白具有较好的耐热特性,与对照组相比,在20~80℃时抑菌活性均无显著变化(P<0.05),在pH 6.0~8.0时抑菌活性最佳,对蛋白酶敏感;经LC-MS/MS鉴定分析,检测出5种可信度较高且与抑菌作用相关的蛋白质,分别是片球菌素pediocin PA-1、溶菌素(lysin)、聚酮合酶(polyketide synthase)、辅助蛋白(accessory protein)和LysM peptidoglycan-binding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分子质量分别为5.348、7.348、8.348、6.348和19.662 ku;蛋白质功能分析结果表明,片球菌素pediocin PA-1与溶菌素主要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与细胞膜,从而达到抑菌效果。LysM peptidoglycan-binding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可识别含有N-乙酰氨基葡萄糖(GlcNAc)残基的肽聚糖,上调抗菌肽的表达;辅助蛋白主要参与细菌素的合成,聚酮合酶主要参与抗生素的合成,二者通过参与抑菌物质的合成间接发挥抑菌作用。【结论】本研究成功分离并鉴定植物乳杆菌GX20200417-1的5种抑菌蛋白;植物乳杆菌GX20200417-1可能通过其代谢产物中的多种抑菌蛋白协同发挥抗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抑菌蛋白 超滤法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抑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物来源单宁和没食子酸对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青 彭红艳 +14 位作者 马春霞 钟舒红 李军 李常挺 白慧丽 石艳 尹杨燕 王乐平 李凤生 刘朝干 任浪涛 郭青海 董胜美 彭昊 廖玉英 《中国畜禽种业》 2022年第9期37-42,共6页
为了解不同植物来源单宁对危害水产畜牧业的主要致病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产气荚膜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采用体外共培养的方法,通过分析不同来源植物单宁和没食子酸对4种常见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来探... 为了解不同植物来源单宁对危害水产畜牧业的主要致病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产气荚膜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采用体外共培养的方法,通过分析不同来源植物单宁和没食子酸对4种常见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来探讨单宁和没食子酸对致病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水解单宁(塔拉、栗木、五倍子、橡椀)和缩合单宁(白坚木、荆树皮)相比,没食子酸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产气荚膜梭菌具有极强的抑菌作用,但是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没有抑菌作用。其余不同植物来源的单宁对4株致病菌均有抑菌效果,对大肠杆菌抑菌效果最好,对产气荚膜梭菌抑菌效果较弱,并且抑菌效果随着单宁浓度升高而增加。塔拉单宁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最好,最小抑菌浓度为16mg/mL,对产气荚膜梭菌最小抑菌浓度为64mg/mL。白坚木单宁对致病菌抑菌效果最差,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小抑菌浓度为64mg/mL,对产气荚膜梭菌最小抑菌浓度达到128mg/mL。说明不同植物来源的单宁抑菌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塔拉单宁对常见致病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在水产畜牧业上拥有非常大的潜力和市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宁 塔拉 常见致病菌 体外共培养 抑菌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牛魏氏梭菌病的临床诊断与防控 被引量:3
13
作者 秦桢富 尹杨燕 +6 位作者 谭文宝 李常挺 班雪花 石艳 彭红艳 王乐平 彭昊 《广西畜牧兽医》 2023年第5期219-220,共2页
魏氏梭菌(Clostridium welchii),又称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菌体呈直杆状,革兰氏染色阳性,不具运动性。芽胞大而圆,位于菌体中央或近端,大部分菌株能产生荚膜。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同时也是入侵肠道的常见菌,在一定条件... 魏氏梭菌(Clostridium welchii),又称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菌体呈直杆状,革兰氏染色阳性,不具运动性。芽胞大而圆,位于菌体中央或近端,大部分菌株能产生荚膜。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同时也是入侵肠道的常见菌,在一定条件下具有致病性^([1])。牛魏氏梭菌病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是由A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急性、致死率极高的动物疾病。多个年龄段均可发病,其中高产、怀孕牛易发,春、秋季节多发,死亡率可达70%~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氏梭菌病 A型产气荚膜梭菌 季节多发 动物疾病 急性传染病 革兰氏染色 致死率 常见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